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266节
  在政权交接这件事上新皇只做错一件事,没有令太医为老皇帝继续诊治。然而这件事在薛理到来后为他抹平,前些日子又被薛理推到国舅身上。
  新皇的做派看起来坦坦荡荡,自然不必多此一举下禁令,是以发生在两仪殿的事,有心人都能打听到。
  令其慎言的官吏不禁说:“我也听说了。可是毕竟是皇家事,别给自己招惹祸端!”
  先前感叹的人点点头:“我不会在外人面前讲这些。说起薛通明,林掌柜快生了吧?薛通明如今算是陛下身边第三人。”
  第一是颜国舅,第二是新帝岳父李大人,第三是薛理。因为当日宫中生变,新皇最先找的便是这三位。
  同僚闻言明白他的意思,先前跟着薛理有瓜葛的人,不是得了赏钱就是高升,如今薛理又是新帝心腹重臣,莫说得他青睐,能被他记住名字,将来也有可能出任封疆大吏,“薛家的门不好进。”
  最先开口的人问:“为何?”
  “前些日子薛通明的妹妹成亲,多少家夫人去添箱都被挡在门外。我夫人也去了。回来说兵部王大人的夫人也不例外。”这位官员说到此停顿一下,“也是那天我才知道,当年薛通明无意间碰到一伙拐子,出于好心,没想到被拐的人当中竟然有王大人的小女儿。”
  这件事其他几人第一次听说。其中一人不禁说:“难怪那年礼部想仗着人多势众打薛通明,兵部毫不犹豫地出手。我还以为礼部的人要放弃祖宗家业惹怒了兵部。”
  另一人道:“总要试试。礼多人不怪!”
  其他几人点头附和。
  此刻薛理已经回到家中,然而没有见到他夫人。
  林飞奴在东院,薛理去东院找小舅子:“你姐在仁和楼还是丰庆楼?”
  “这个时候应该在仁和楼前往丰庆楼的路上。”林飞奴看看日头,“我姐的身体好着呢。”
  薛理:“不是把事情安排好了吗?”
  林飞奴:“我姐在家待一会觉得无趣极了,叫我套车送她过去。”
  “她走去丰庆楼?”薛理问。
  林飞奴:“她倒是想走着过去,也得俞管事和薛账房同意。十有八/九是薛瑜和伙计送她过去。你就别操心了。水烧好了,你不去沐浴洗头啊?”
  薛理五天没洗头,闻言就觉得头上有一股怪味。散开头发,薛理感觉又长长了,本能想喊人,到嘴边意识到娘子在丰庆楼,无法帮他剪头发。
  沐浴后头发晾干,薛理去丰庆楼抓人。
  丰庆楼已经有食客,也有食客认识薛理,一见着他就说:“薛大人,林掌柜快生了吧?你怎么还让她出来?那肚子,我看着都瘆得慌。以前也没有发现孕妇的肚子那么大。是不是双胞胎?”
  薛理:“太医看过,是一个。可能六七斤重。”
  “大胖小子啊?”食客惊呼,“恭喜!恭喜!”
  林知了从薛理身后出来:“大胖丫头!”
  食客哼笑一声:“林掌柜,人这一辈子不可能事事如意!”
  林知了只当没听见,拽着薛理回家,省得听着他这不准那不准,惹她心烦!
  又过几日,端午节前两天,大理寺卿通知诸人,今年同往年一样放假。
  翌日,薛二哥和刘丽娘带着儿女过来。
  往年多是薛理一家下乡,今年林知了身子笨重,龙凤胎也大了,经得起来回颠簸,就变成他们进城。
  薛二哥下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为林知了把脉。
  确定母子极好,薛二哥不禁说:“小家伙真沉得住气。不会挑明日吧。”
  照顾孩子的奶娘和婆子,以及专门为林知了做饭的婆子都备齐了,此时就住在西院耳房。林飞奴闻言就说:“明日也无妨。万事俱备,只等他出来。”
  薛理:“你们都过来,庄稼怎么办?”
  薛二哥:“来之前看过,还要再晒十来天。这个时候要是下一场大雨,小麦都不会发芽,里头就这么嫩。”
  薛理:“今年的小麦有点晚。”
  薛二哥种了几年麦子,仍然不甚了解:“听说今年春天来得晚。谁知道呢。反正小侄子不可能再拖十来天。”
  翌日,兴许小孩心疼他娘,整整一天都没闹。林知了晚上睡觉他也没闹。薛理心里不踏实,担心臭小子憋着坏。
  第二天早饭后他就闹腾,到晌午还没有出来的迹象。薛理也从最初的期待变得不耐烦,指着林知了的肚子说,“你要出来就赶紧出来,不出来以后也别出来!”
  然而孩子还是没出来。
  林知了扶着二嫂的手臂转了一圈又一圈,眼看太阳快落山了,他终于折腾够了。
  稳婆把孩子抱出去,薛理朝孩子屁股上一巴掌。
  此时天热,小孩只包一层布,被他打的哇哇大哭。薛二哥心疼,朝薛理身上一拳:“你干什么?”赶忙接过小孩,“我看看,我看看。”
  林飞奴忍不住嘀咕:“我看还是打得轻,竟然还敢哭!”
  哭声戛然而止,小孩委屈地瘪嘴。
  林飞奴满脸惊恐:“姐夫,他他不会听得懂吧?”
  薛理心里咯噔一下。
  薛二哥白一眼两人:“不懂别瞎说!顶多是孟婆汤还没消化。我家那俩就是,三岁前机灵着呢。现在越来越呆!”
  “男孩女孩啊?”林飞奴问出口就上手。
  稳婆没想到薛大人对亲儿子也那么狠,顿时吓傻了。闻言稳婆回过神,不敢说恭喜,弱弱地说:“是个小子。”也不敢开口讨要赏钱。
  刘丽娘把早已准备好的荷包递过去:“辛苦了。”
  稳婆接过赏钱就回屋帮林知了收拾,端的怕再晚一步薛大人的巴掌落到她身上。
  薛二哥很是高兴,同第一次当叔叔一样高兴:“小子好。”
  薛理哼一声:“我猜也是!姑娘怎么可能这么折腾人。”
  薛二哥噎了一下:“——你闭嘴!”抱着孩子就走。
  林飞奴不禁问:“去哪儿?”
  “去西院。”刘丽娘回答,“难不成还指望你俩照顾?”
  俩人也没想过照顾孩子,也没心思照顾他们,因为林知了还在屋里,不知道什么情况。
  稳婆把门打开,俩人匆忙进去,看到林知了只是面无血色,人是清醒的,他俩才放心。
  林知了冲着薛理翻白眼:“打哭了不用你哄?”
  薛理:“皮小子就应当打小立规矩。否则会比他舅还难管!”
  林飞奴气笑了:“我什么时候叫你操心?”
  林知了:“我困了!”
  薛理话锋一转:“也不能在这里睡。”
  林知了在东院厢房生孩子,薛理把她包的严严实实回主院。林飞奴把门窗全部打开通风,床上的被褥也掀开扔到外面,让婆子改日收拾。
  随后跟到主院,林飞奴想起什么:“姐夫,我们是不是忘了放炮竹?我是不是还要去丁家报喜?你是不是也要进宫报喜?”
  薛理:“也不能空着手去吧。”
  刘丽娘把孩子交给奶娘回来探望林知了,没想到到主院正好听到这句话,“早准备好了。”她去厨房搬来一盆喜蛋,“早上煮的,一直在锅里放着。”随后又拿几张红纸,“包几份?”
  林飞奴:“仁和楼一份、丰庆楼一份、薛瑜家一份。姐夫,你呢?”
  第191章 正文完结
  薛理提醒小舅子用小竹篮盛喜蛋, 一篮十八个,因为丰庆楼和仁和楼的人多,一人一个不现实,可是最少每人能分一口。薛瑜夫家人多, 送六个八个太少, 送二十八个跟批发鸡蛋似的不雅观, 是以十八个最为合适。
  家里只有两个小竹篮, 林飞奴就策马去东市。
  待他回来薛理已经走了。林飞奴忍不住问:“今日大理寺不休息啊?”
  薛二哥:“他去宫里。”
  林飞奴一时没听懂:“——去哪儿?”
  薛二哥:“阿理说陛下经常问他你姐生了吗。总不能叫陛下从别人口中得知此事。可是这个时候去报喜,也不能两手空空。”
  林飞奴边往篮中数鸡蛋边点头。待林飞奴备齐三篮鸡蛋,叫上会驾车的奴仆准备出发, 薛理才到御书房。
  只因宫中不可骑马, 薛理是从宫门外走进去。
  新皇也不是未经人事的新瓜蛋子,看到红蛋便猜到是喜蛋:“姑娘小子?”
  薛理想想折腾一天的孩子就心烦:“小子!”
  “怎么还不高兴?”新皇很是不解。
  薛理:“从早饭折腾到现在, 臣的夫人都脱力了。鸡汤热了三次他才露头。早知今日——”
  “不应该生?”新皇替他说后半句, “这样的话切莫叫孩子听见。即便发发牢骚,也要关起来门来再说。孩子年幼不懂分辨真假,听见什么都会信以为真。”
  薛理闻言有些意外:“陛下好像很懂?”
  新皇叹气:“朕是几个孩子的父亲啊。尽可能一碗水端平, 还有孩子认为朕偏心。”
  薛理的脑子轰的一声,神色多了几分急切,连声质问:“一碗水端平?您怎么能一碗水端平?”
  新皇:“朕不想重蹈——”
  “陛下,先别解释!”薛理感觉问题很严重。
  多年前薛理做的那个梦中太上皇不曾瘫在床上,新皇也没活到而立之年。薛理凭借那个梦避开许多事,便已经料到日后会变, 可是也没想到变化这么大。
  新皇认识薛理多年,第二次看到他如此慌乱。上一次还是薛理碰巧得知前贵妃要给他下药,以至于他也没有心思责怪薛理的无礼。
  内侍在东宫多年,第一次见到薛理失态, 心中不安,低声问:“陛下,出什么事了?”
  “朕能跟上他的脑子朕敢去考状元。”皇帝小声说,“等等吧。”
  薛理觉得今日必须问清楚:“陛下是不是觉得日后立长子为太子,江山社稷给长子,就要多疼爱庶子幼子?”
  新皇毫不犹豫地点头,还用有何不妥的神色看向薛理。
  薛理叹气:“您才说过小孩只懂表象。您觉得您的庶子和嫡出的幼子能理解您的良苦用心吗?他们会认为同样是父皇的儿子,父皇更疼爱他们,凭什么不可以争一争?太子只是生得早,父皇碍于立嫡立长的祖宗家法不得不立他为太子。十二年前您二弟不是这样想的?您私下里没有抱怨过太上皇宠幺儿?臣听闻八王爷聪慧。如果太上皇没有病倒,四五年后八王爷及冠,您慌不慌?”
  新皇被问住。
  薛理:“您对太子严苛,他会认为你对他不满。您对庶子严苛,他会认为您看重他。即便二皇子没有夺嫡的想法,他身后的母族呢?”
  内侍急了:“这可如何是好?薛大人,你快想想办法。陛下决定明年登基大典后立太子,距今不足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