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264节
  总管太监刚走,来了两名宫妃。在薛理身边的小太监低声说:“年龄大的是四皇子和五皇子母妃,年轻的那个是十二皇子母妃,十二皇子才两岁。”
  薛理令两人轮流过来,无需她们动手,为陛下读书弹琴皆可。
  寝殿门窗开着,薛理的声音不低,王慕卿闻言边为老皇帝换上干净的中衣边嘀咕:“昨日是怎么回事,您说不出口臣也能猜到。新皇起初担心你,发现你不能动,便将计就计趁机上位。看在他叫薛通明照顾你的份上就算了。反正以后天下也是他的。你才六十来岁,好好调养兴许能活到七八十。往后十几年含饴弄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顿了顿,“昨日那些事是颜老头的主意。今早要把你搬出去也是他的主意。真是新皇的主意,何必叫薛通明过来?早上的事你也别迁怒新皇。虽然是他舅,也是你大舅子。你俩认识的时间比皇帝长多了。”
  太上皇能动的那只手拨开他。
  王慕卿给他垫两个高枕:“脾气还不小。以前没少欺负颜老头吧?不过你先前纵容薛通明算是给自己做了一件好事。皇帝忙得脚不沾地顾不上你,你四儿子只会干嚎,三儿子五儿子躲着不露头,不是有薛通明,你还饿着。”又为他垫上尿布,“你说你,英明一世,如今这样多憋屈。好好配合太医早点起来。”
  老皇帝不挣扎了。
  王慕卿累一身汗:“难怪给你配十多人。人少了真不行!”
  薛理进来听到此话就转身给他倒杯水,水是凉的,又叫小太监去找总管,再给寝宫配四人,白天两位晚上两位。
  只是白天伺候老皇帝的人就升到十四人,简直目之所及全是人!王慕卿看着老皇帝调侃:“真是太上皇啊。”
  皇帝不想理他,合上双目。
  总管太监把人带来,薛理又吩咐他做两把椅子,一把躺椅一把轮椅,如今春暖花开,每日上午下午送陛下到御花园待半个时辰。
  老皇帝的眼皮颤动两下。
  王慕卿调侃:“我待我爹也没有这么细心周到。”
  老皇帝一动不动,跟没听见似的。
  薛理和王慕卿悄悄出去,到太极殿把老皇帝的心腹太监换过来,继续担任当寝殿的总管太监。
  那位内侍一直担心被新皇砍头,一听可以回去伺候老皇帝别提多高兴。
  同时,四皇子和五皇子的母亲抱着琴拿着书过来。
  老皇帝身边多人全部到岗,外间还有一名宫女一名太监听候差遣,以至于四皇子母妃有心为四皇子的莽撞而求情也不敢开口。
  此时有门路的官吏都打听到老皇帝因何突然病重。确定和新皇无关,他们一个比一个安分,端的怕新皇上任三把火,先烧出头鸟。
  薛理到太极殿复命后就去找他的马。
  王慕卿追上来:“跟我的在一起。”
  薛理点点头道一声谢。
  王慕卿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听说昨日是你下令只许进不许出?薛通明,没看出来啊。用太上皇的心腹把我兄长骗进去,若是我兄长反对新皇即日登基,你打算怎么做?”
  薛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换作是你,你又当如何?”
  王慕卿不知道:“你真想过动手?”
  薛理白了他一眼。
  王慕卿拽住他:“什么意思?”
  “太子是储君,陛下又是那个样子,你兄长有何理由反对太子登基?我那样做不过是防患于未然!”薛理拨开他的手。
  王慕卿:“陛下都那样了,颜老头为何还想要他的命?我在陛下面前说太子还是孝顺的。”
  薛理:“太子的心思很好懂,担心陛下今日痊愈,又怕没了爹。”
  “所以真想要陛下命的只有颜老头一人!”王慕卿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薛理皱眉:“你想做什么?这个时候无论谁出事都会被算到新皇身上!”
  “不会令新皇左右为难。”王慕卿拍拍他的肩,想起一件事,转向他,“你小舅子不小了吧?”
  薛理:“十几岁。”
  “这么小?”王慕卿蹙眉。
  薛理:“比我夫人小十来岁。我要是像你们王家早早给你准备通房,儿子——”
  “你放屁!”王慕卿急忙打断,“我才没有通房!”
  薛理听同僚说过,王家兄弟惧内。以前不信,此刻看到王慕卿急头白脸的样子,薛理深信无风不起浪。
  薛理和往常一样到大理寺就处理案件。
  大理寺卿匆忙赶到,低声问:“你怎么来了?”
  薛理:“在自己的地方还跟做贼似的?”
  “新皇刚登基,你不在宫里为陛下分忧?”大理寺卿以为要很多天见不到他。
  薛理:“东宫搬迁有东宫禁卫和少府。登基大典等事宜有礼部和鸿胪寺。陛下的龙袍自有这些人准备图样绣娘。请问大人,卑职在宫里做什么?”
  大理寺卿张张口:“——百官任免——好像没有人员调动。发往各地的圣旨昨天已经发出去。你在宫里是没什么用。”想起什么,“不对,听说昨日一早你就被太子——新皇召进宫,就算你没出什么力,也该赏你点什么。”
  薛理:“是不是有点早?”
  大理寺卿仔细想想:“对!新皇熟悉了朝政再论功行赏也不迟。可是,这两天的事,我怎么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薛理:“太上皇还活着,殿下突然登基,权力交接这么大的事没人闹事,你不习惯!总而言之,前朝历史看多了!”
  大理寺卿恍然大悟:“对对,少了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你是活够了!”薛理白了他一眼,“你是老臣,大动干戈也是第一个砍你!”
  大理寺卿挨了几句挤兑心里反而踏实了。
  藏匿在京中的细作不踏实。
  七日后有人在御花园看到太上皇,虽然细作不想接受,可是第二日被他们收买的老太监又看到太上皇,虽然没敢靠近,但他看得一清二楚,就是太上皇,手动了,人是活的!细作们不得不给老家传信,百官按部就班,宫里风平浪静!
  薛理家不平静。
  林知了的腿脚肿得厉害,薛理连做两晚噩梦。林知了再次被他惊醒,很是无语:“新皇登基那晚你睡得雷打不动。我只是水肿,你有必要一惊一乍吗?二嫂有龙凤胎的时候什么样,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又不知道二嫂脚肿。”薛理下意识反驳,看到林知了打哈欠,“我错了,我错了。我保证不再把你吵醒。”
  林知了伸出三根手指!
  薛理握住她的手:“可一可二可三,不可以有第四次!”看着她的肚子,“早知道就不生了。”
  林知了的肚子动一下,薛理打个哆嗦:“他,他听得懂?”
  “她被你吵醒了!”林知了无奈。
  薛理吹灭烛火。
  片刻,薛理翻身转向她:“二哥说你要常走动。日后别叫飞奴驾车去接你。我去丰庆楼,咱俩走回来。你走累了就上马歇会儿。”
  林知了又打个哈欠。
  翌日是五日一次的朝会,薛理担心睡过了,也不敢再熬夜。
  下朝后,薛理前往两仪殿。
  这些天因为他日日过去,虽然有的时候待一炷香,有的时候看一眼就走,也足够令两仪殿的宫女太监战战兢兢。
  这位可是敢踹宰辅敢杀国舅的煞神!
  宫中匠人两日就把薛理要的躺椅和轮椅送来。
  薛理到两仪殿,老皇帝在轮椅上坐着,面前全是易克化的食物。
  与往常一样,薛理先行礼,老皇帝眨眨眼,薛理坐下。今日薛理坐下,老皇帝又眨眨眼,薛理朝饭菜看去,老皇帝又眨一下眼,薛理令内侍添一副碗筷。
  薛理打量一下老皇帝的神色:“面部好像没有前几日僵了?”
  内侍点头:“太医施针用药,奴婢们为陛下活动筋骨,太医说陛下不急不躁,再过一个月便可试着走动。”
  薛理看向老皇帝:“臣说有可能痊愈不是信口开河安慰你吧?”
  老皇帝一想起那日的事就来气,瞪一眼薛理。
  薛理毫不在意地笑笑。
  饭后,薛理又跟他胡扯几句,就说大理寺还有案子。
  薛理没有直接出宫,而是去前殿。
  自从那日被四皇子闯进来大呼小叫,宫门便不再对新皇住在宫外的兄弟姊妹们开放。可是也不能一直阻止他们见亲爹。
  薛理到太极殿便是提醒新皇可以令他们探望陛下。
  长公主日日派人询问,薛理到宫门外正好碰见,就告诉公主府的人,新皇终于腾出时间可以见见公主王爷们。
  令薛理没想到的是,上午半天两仪殿跟唱戏似的,快赶上夜晚的丰庆楼。
  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个泪眼汪汪,老皇帝忍不住怀疑他得的是不是绝症,是不是要去见屈原。
  有几人见着老皇帝就跪在他身边,高呼:“父皇,您受委屈了!”
  老皇帝眼珠子一转,两边分别六人,身后有一人,不远处的茶水间还有俩人,比他当皇帝的时候奢侈多了,他哪里委屈。
  要说帝位被不孝子抢去,确实委屈!
  可是他不抢,以后也是他的。
  这一个个不成器的,还没有那个不孝子孝顺!
  不孝子忙着掌权,可也没有忽视他,知道派个最稳妥的薛通明过来。
  老皇帝敲一下轮椅把手闭上眼睛,伺候了他十几年的内侍送客。
  下午,内侍去大理寺找薛理。
  之所以不找新帝,还是怕新帝把他宰了。
  那日若不是李大人说一句“留着有用。”他真就见阎王了。
  薛理看到内侍脸上没有一丝慌乱就知道没大事,继续忙手上的案子:“何事?”
  内侍不敢在他面前自称“咱家”,“薛大人,请您同陛下讲一声,太上皇需要静养。”
  薛理挑眉:“颜大人又去了?”
  “颜大人没去。今日来了十几位公主,十位皇子。两岁的十二皇子都被他母妃抱过来。跟谁不来谁不孝似的。奴婢们今天上午都没给陛下活动筋骨擦身体。”内侍很是担忧,“长此以往,陛下猴年马月才能站起来。”
  薛理点点头:“明天上午我过去。”
  “您过去?”内侍没听懂。
  薛理:“陛下和公主王爷们都是陛下的儿女,可是只有陛下登上帝位,他们指不定怎么嫉妒暗恨。陛下出面不许他们打扰太上皇,岂不正好叫他们找到机会编排陛下?当日四皇子的那番话你忘了?”
  内侍想起四皇子那副杀父仇人的嘴脸:“那奴婢先告辞。薛大人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