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245节
  门房想起大理寺卿的吩咐,招惹谁都别招惹薛理,他身后不止有太子还有皇帝。门房叫三人先进来:“这里是大理寺。你们来的不巧,都吃饭去了。等等,我去看看有没有晌午不饿的。”
  到食堂找个评事就说:“门外来仨人,看样子是进京告状的。不知为何找到仁和楼,应该是正好碰到薛大人在仁和楼用饭,他就把人指到我们这里。你看是管还是不管?”
  “管!”评事叫门房把人带进来,他随后就到。
  这位评事以前可没有这么勤快。
  薛理连办几个大案,皇帝赐了一处宅子,放到市场上价值三万贯。据说连地契都给了,不是只有居住权。小吏们羡慕不已,都想成为下一个薛理。
  哪怕他们知道彼此不切实际,可是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
  去年这个时候还说薛理办了“庐州府”和“安王案”,陛下一文没赏,显然对他不满。
  要是不满的结果是得一处大宅子,他们希望陛下天天对他们冷眼相待。
  评事看到状书顿时觉得没人能成为第二个薛理。于是他把状书交给大理寺少卿。
  少卿也觉得状书烫手,“涉及到当地知县,应该交给御史台,由巡察御史出面核实。”
  评事:“要是巡察御史又推给我们呢?”
  大理寺少卿闻言奇怪:“他们怎么不去御史台?”
  评事:“仁和楼用饭碰到了薛大人,哪个食客多嘴,说薛大人是刑部官员,他们找上薛大人,薛大人叫他们来找我们。”
  少卿:“薛通明看过状书?”
  评事摇摇头:“他们从怀里掏出来的时候外面卷了三四层。薛大人应该没看过。可能听他们说过,不然怎么会叫他们来找我们。”
  少卿:“涉及到盐商,牵扯到知县,这个案子查起来,淮河水要变成红色的。”
  “卑职一看到盐商就想到了。大人,也不能不管。薛大人的性子你也了解,不叫他碰到,他可以装不知道。被他撞到,他定要一查到底!”大理寺等人认真研究过薛理,发现他没有坊间百姓传的那么爱管闲事。
  大理寺少卿:“既然薛通明知道,这事就好办。”令评事稳住三人,他前往御史台。
  巡查御史最不想去的地方就是两淮,而不是坊间百姓认为的穷乡僻壤。
  到了穷乡僻壤可能被刁民打死。要是到了两淮,死了还要背负一身污名!
  大理寺少卿把状书交给御史中丞,他果然也不想管,叫他递给陛下。
  什么都不查就呈上去,陛下不把他们宰了,也会把他们贬为庶民!大理寺少卿:“巡察御史今年不是要去两淮吗?要是他们前脚到两淮,后脚薛通明跟过去——”
  “等等,你说谁?”御史中丞忙问。
  大理寺少卿:“那三个外乡人刚才去仁和楼用饭,找人打听官府在哪儿,同在仁和楼用饭的薛大人问清楚他们找官府做什么,就叫他们找你我。我们不管,就递给你们。监察百官是你们的责任!”
  御史中丞顿时想骂娘:“怎么什么事都能叫他碰到?”
  大理寺少卿:“仁和楼是喝酒吃饭的地方,只要是活人,就有可能被他碰上。”
  “不是说林掌柜今日在丰庆楼?他不去丰庆楼,去什么仁和楼?”御史中丞接过去,“你叫那三人先回去。我这就进宫!”
  少卿:“不把人带过来问问出什么事了?”
  御史中丞:“都不远千里来京师了,还能是小事?最好这件事能被陛下拨给薛通明。反正他爱查案!”
  然而巡查地方是御史台的事。
  皇帝令巡察御史即刻南下查清此事!
  前些日子因为长兴侯府的案子,御史台有少了三人,不是死了,而是进了大狱。连着几年损兵折将,御史台都快沦为笑话了。
  倘若这次再死人,他也不用干了。
  因此御史中丞顾不上被皇帝训斥,直言希望拨几个禁卫保护巡察御史。两淮盘根错杂,机敏如薛理也有可能进的去出不来!
  皇帝忽然想起薛理祖籍江南,比北方官吏了解水乡,令御史中丞把薛理找来。
  薛理手上无人可用,不想碰两淮盐商。而他的原计划也是过几年太子登基后坐稳了,他再把垄断两淮盐运的官商连根拔起。
  薛理:“陛下,臣是刑部郎中,一无审判之权,二无巡查之职!”
  皇帝冷笑:“查长兴侯的时候怎么不这样说?”
  薛理:“臣只是去太原核实凶案牵扯到长兴侯。陛下,此案要是一件凶案,臣可以下去核实!”
  那三人是要报官告状,不是因为不服判决要求改判,轮不到刑部核实。
  皇帝无法反驳,直接问:“这个案子你接还是不接?”
  “接也可以。”薛理提醒,“微臣记得扬州有个越王是陛下的堂弟。陛下,要查两淮就不能不去扬州。倘若微臣一时疏忽,下手没轻没重,您不会把微臣的双手给剁了吧?”
  御史中丞看向薛理的眼神满是惊恐,他是在和皇帝谈条件吗?他敢和皇帝谈条件?!
  薛理不敢和皇帝谈条件,但他敢跟称得上明君的皇帝谈条件!
  皇帝:“朕再给你一道诏令!”
  薛理:“一道怕是不够。一道查两淮盐运,一道调水兵!微臣还想找陛下借一人,能调动水兵的人。倘若陛下是叫微臣核实所告内容是否属实,那就什么都不需要!”
  皇帝以前就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但他觉得有贪官也是小贪,因为地方上没有出现官逼民反的情况。
  这几年连着几次大案,原先空虚的国库都塞满了,皇帝不能再自欺欺人。
  皇帝也知道臣强君弱天下必乱。虽然太子不弱,可是跟老臣比起来,他就是软弱可欺!那些人不收拾一番就交给太子,三个薛理也无法力挽狂澜!
  薛理要知道皇帝心里这样想的,会告诉他,一个薛理就可以。不就是杀杀杀吗。
  即便越王想兴兵“清君侧”也兴不起来。他杀的是贪官,百姓只会拍手叫好。没有百姓拥护,越王想打到京师砍掉他的脑袋,难如登天!
  皇帝:“你和巡察御史同去,你为主他为副。”
  御史中丞暗暗松了口气,可算保住一个,“何时出发?”
  薛理:“陛下,今年还放忙假吗?”
  皇帝点头。
  薛理:“那就忙假前一天下午。对外就说臣在乡下割到手又被石磙压到脚,在乡下养伤。”
  御史中丞皱眉:“悄悄去不就行了?”
  皇帝:“此案交给你?”
  御史中丞顿时不敢多嘴。
  皇帝微微抬手。
  两人退下。
  薛理晚上回到家中,婆子做好饭了,可是林知了还没回来。用过晚饭,薛理叫薛瑜和林飞奴先休息,他去丰庆楼。
  林飞奴也想去,薛理问他今天的字练了吗。少年乖乖回东院。
  薛理牵着大花到丰庆楼,看到门口很多人就转去后门。
  后门从里面闩上,薛理敲好一会才听到脚步声。
  门刚打开薛理就听到:“您走错了。”
  薛理:“我是薛理!”
  伙计下意识说:“什么理也不能从后门进来!”
  薛理叹气:“林掌柜的相公!”
  伙计愣了一下,赶忙让出路:“薛大人?快请进,掌柜的在店里。”
  薛理到店里就听到“林掌柜,真是你?”随后又听到“林掌柜,你来丰庆楼,仁和楼怎么办?”
  薛理心说,一天过去怎么还这么稀奇。
  自然是因为很多人午饭后才听说陛下把丰庆楼交给林知了。
  申时前一刻,丰庆楼关门打扫休息,好奇心盛的这些人进不来,就决定晚上来丰庆楼用饭。
  虽然丰庆楼的菜很贵,可是偶尔一次,一次一碗羊肉汤面还是吃得起的。
  今晚的丰庆楼异常热闹,比上元节那日还要热闹。
  往常这样热闹,伙计和厨子都会因为忙不过来而心烦。
  这次很高兴,只因林知了说从这个月开始发赏钱。
  倘若这个收入两万贯,赏钱就是四百贯。丰庆楼百十号人,洗碗工也能分两贯!
  下午掌柜的还说了,洗碗工分早晚班,除了洗碗工,所有人午后都可以睡一个时辰。这样的好事以前可没有!
  众人私下里都庆幸拼上性命赌一把赌对了!
  言归正传,薛理看到林掌柜忙得跟花蝴蝶似的就退到院里。
  又过了两炷香,林知了躲到院里歇息看到薛理,薛理才问她何时回家。
  林知了:“现在就走。”
  薛理:“现在?”
  林知了点头:“前店管事明日午时才过来,叫他盯着。我明早要起来去仁和楼,不早点睡哪起得来。”
  薛理:“没忘自己是两家店掌柜的就行。”
  林知了跟他从后门出去。
  走出热闹的平康坊,薛理才说他要南下。
  林知了停下:“你怎么——”
  “这次与我无关。我不想去。”薛理抚平她的眉头,“别皱眉。”
  林知了:“朝中没人了?”
  薛理:“宁折不弯又不怕死的,也有!但是有的不懂办案,有的只会横冲直撞,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你不是横冲直撞?”林知了没好气的说。
  薛理:“我不是!去年查到跟长兴侯府有关的案子的时候,我还查到两个。那两起也办好了,你听说过吗?”
  林知了摇头。
  薛理拉着她,“我感觉这次比上次容易。据说这次有人证物证。不过也不会那么快。庐州知府毫不遮掩,我还要查几天。长兴侯府查了一个月才摸到一点证据。要是一两个月没消息,你也别担心。”
  林知了:“林飞奴不会放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