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238节
薛理:“殿下这么担心臣,不妨叫想动臣的那些人知道,动臣就是动殿下。”
太子给薛理一个“你真敢说”的眼神。
薛理:“殿下,臣查的这些人都是老臣,树大根深的老臣!”
太子瞬间明白他的意思。
薛理低声说:“虽然您比臣虚长几岁,可是在老臣眼中您依然是小孩。先别琢磨您登基以后做什么。您应该琢磨着叫陛下给你打扫屋子。干干净净,您才能睡得踏实!查抄贪官,拔掉老臣,肃清吏治,充盈国库!”
太子只顾的担心他,没有想到这些:“是孤思虑不周。”
薛理怀疑因为被废一次,太子行事做派不由得谨慎。
“旁观者清罢了,殿下不必自责!”薛理继续说,“他日殿下登基后就不能叫人看出您查贪官。您想查贪官也要从反对殿下的那些人查起。铲除异己后掌控半个朝堂,再查支持您的贪官也不迟!”
太子点头:“孤知道怎么做。但是你——”
“今年臣哪都不去!”薛理向他保证。
太子看着他的下颚线跟刀锋似的,颧骨突出的厉害:“回去叫林掌柜给你补补!”随即就叫内侍进来,给他挑几样补品。
薛理闻言提醒太子,陛下手里有一沓信,从长兴侯府查到的,涉及到六七位老臣,现在过去应该还能看到。
太子立刻进宫。
薛理带着人滋补佳品回到仁和楼,打开一看,顿时感到头疼——
不止有人参燕窝,竟然还有鹿茸???
薛理心累,扔到柜子里就出去找林知了。
然而她不在店里也不在厨房。薛理问俞丫:“你们掌柜的回家了?”
俞丫:“我也觉得奇怪。说是去接飞奴。可是都去半个时辰了。往日就是飞奴要在路口买吃的,这么久也该回来了。”
薛理:“我去崇仁坊看看,若是她回来叫她在店里等我。我们一起回家!”
第179章 集体罢工
薛理出了后门往西走到东市、平康坊、崇仁坊和胜业坊四岔路口, 看到很多人先往西再往南。
薛理叫住一个路人:“西边出什么事了?”
由于薛理瘦的厉害,街坊一眼没有认出他,甩一句“丰庆楼门口有打架的”就跑去平康坊看热闹。
薛理闻言明白林知了为何迟迟不归。
如今的薛理需要低调就没往前凑,在路口等片刻不见林知了回来, 他就回仁和楼。
又过一炷香, 天快黑了, 林知了和林飞奴才回来。
薛理不见妹妹:“鱼儿呢?”
林知了:“先回家了。骑你的马走的。”
薛理朝牲口圈看去, 果然只有一头驴:“她这个几个月学会的?”
林知了解释薛瑜是前些天去二哥家过年在村里学的。人多的时候薛瑜不敢上路。下午街上人少,林知了叫她慢慢骑回去。
俞丫忍不住问:“掌柜的,今天您怎么去这么久?我们都很担心你。”
“没出什么事。”林知了笑着安抚众人, “我们从崇仁坊出来, 听说南边红袖楼门口有吵架的,看着时间还早就过去看看。”
薛理闻言想问, 不是丰庆楼吗。忽然想起丰庆楼在红袖楼斜对面。丰庆楼先开的, 门朝东。红袖楼是花楼,后开的,门朝西。
薛理看一眼天色, 一边套车一边问:“这个时候红袖楼刚开门,也有客人?”
林飞奴急不可耐地说:“问我,问我,我先过去的,我比阿姐知道的多!”
林知了闻言去北屋收拾薛理的物品。
俞丫配合他说:“请林飞奴林公子给我们讲讲!”
林飞奴得意地抬起下巴,忽然想起什么又朝他姐夫看去。
薛理:“我没去过红袖楼!”
“谁说你去过!我说的两个人和你有关啊。”林飞奴一脸无奈地摇摇头, 仿佛说,看把你急的。
薛理不再理他。
林飞奴从头说起——
红袖楼的女子色艺双全,许多大家闺秀也比不了。又因红袖楼开在京师有钱人常去的丰庆楼对面,常言道, 饱暖思□□,可以想象红袖楼的夜晚多么热闹。
即便京师有钱人称不上挥金如土,也不会用铜板打赏红袖楼的女子。因此宾客一出手非银即金,红袖楼和楼里的姑娘们也就富得流油!
红袖楼头牌今年二十五岁,无论在哪个花楼都算是大龄女子。头牌就打算为自己赎身,找个人嫁了。
不是头牌不知道一个人过日子舒服自在,而是担心她一个弱女子守不住这些年攒下的积蓄。
红袖楼管事妈妈把此事透露出去,上门求娶的人络绎不绝。
管事妈妈跟丹阳的钱夫人秉性相似,即便同楼里的姑娘感情不深,也不希望亲自调/教出来的姑娘日后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
管事妈妈叫楼里的伙计打听,再征求头牌本人的意见,最后挑出三人。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红袖楼这种人来人往的地方。不过三日,此事就传到三人耳中。
三人都令家仆盯着彼此,一人上门,两人紧随其后,结果三人在门口撞个正着。
情敌见面分外眼红,你说他长得丑,他说你是个鳏夫。他自诩朝廷命官,由朝廷供养,后半辈子稳了,你说他只是一名小吏,俸禄加补贴每月不足五十贯,不够头牌买一副头面。
说着说着火气上来,其中两人撕扯起来。第三人趁机进去,两人立刻拉住他,结果是三人打成一团。
林飞奴跑的快,听到一半互相诋毁的内容。林知了走得慢,等她到跟前,打架的三人已经被红袖楼的护卫拉开。
红袖楼的伙计去仁和楼买过花生糖、沙琪玛、雪衣豆沙和老醋花生,换个盘子加一倍的价格招呼红袖楼的客人。因此伙计认识林知了。林知了刚靠近,伙计就在妈妈耳边说:“林掌柜来了。”
妈妈不明白。
伙计又说:“仁和楼!”
妈妈左右一看就知道哪个是林知了,因为她身着紫色劲装,潇洒干练,符合客人口中“林掌柜”的形象。管事妈妈就说:“正好林掌柜也在,我们叫林掌柜评评理。”
林飞奴说到此,林知了拎着包裹从屋里出来。薛理接过去:“难怪看个热闹看到现在。”
林知了:“我也没想到会被认出来。”
钱二牛好奇:“掌柜的,你怎么评的?”
俞丫:“掌柜的,那三人是有多穷?竟然能为了一个花楼女子大打出手!”
林知了:“这位花楼女子的金银细软加一起,可以在宣平坊买一处宅子,还可以安安稳稳过完后半辈子。”
俞丫惊呼:“这么有钱?”
“还是赎身后剩的。”林知了瞥一眼薛理,“男人可不傻!”
薛理气笑了:“说他们就说他们,看我做什么!”
林知了继续:“这三人之中一个是做生意的,在东市有三间铺子两个伙计,没舍得租房,吃住都在店里。”
钱二牛明白了:“娶了花楼头牌,他不用攒钱买房也有地方住啊。”
林知了:“另外两人是朝廷命官。”
厨子伙计们齐声惊呼:“当官的!?”
俞丫回过神就问:“朝廷不是不许那什么吗?”
林知了:“朝廷不许嫖/娼,没有规定不可以把人娶回家。”
俞丫朝薛理看去:“不怕同僚上表弹劾啊?”
薛理没好气的说:“我没那么闲!”
林知了莫名想笑:“俞管事的意思是,大哥娶苏娘子都有人在你面前说三道四。他们本人娶花楼女子,就不怕同僚指指点点吗。”
俞丫点头,她正是这个意思。
薛理问俞丫:“钱和颜面只能选一样,你选什么?”
俞丫幼时穷怕了,毫不犹豫选前者。
“他们也一样。”薛理看向林知了,“你怎么说的?”
林知了想起薛大哥提过苏娘子不能生儿育女,她先问管事妈妈红袖楼头牌是不是也是如此。管事妈妈神色窘迫,林知了就没有继续问。
林知了:“我说商人没孩子,头牌不能为他生养,他定会纳妾。日后头牌要用自己的卖身钱为别的女子养孩子啊。”
薛理惊得微微张口:“你,真这样说的?”
林飞奴点头:“那个商户气得瞪大眼珠子看阿姐。要不是知道阿姐是仁和楼掌柜的,定会用拳头吓唬阿姐。”
薛理:“红袖楼管事的听你这样说,一定不会再考虑这个商户。”
林飞奴附和:“阿姐叫他起誓,永不纳妾。商户说我姐无理取闹。”说到此,又忍不住看一眼他姐夫。
薛理:“是不是说你姐自己不能生,还不许我纳妾?”
林飞奴震惊:“我什么也没说,你也能猜到?”
“还用你说出来?”商户又不敢骂林知了,在那种情况下,定是用孩子反驳回去。薛理就是累傻了,也能想到这一点。
俞丫:“掌柜的,后来呢?”
林知了问两位朝廷命官有几间房,家里几口人。
两人都有一处小院,同林知了现在住的房子一样大。一个外乡人,高中进士后娶个京城女子,房子是岳父岳母给买的,妻子产后身体虚弱,前几年去了。一个家在京师,有个儿子,妻子同他和离另嫁,他同爹娘弟弟一家住一起。
林知了把两人的情况告诉薛理等人之后,她才说:“我就对管事妈妈说,外乡有穷亲戚,要逢年过节寄些钱过去。好在公婆不在身边,无需晨省昏定,嫁过去便是管家娘子。另一位公婆无需她接济,然而离得近,家里人多嘴杂,少不了纷争。各有各的好吧。”
俞丫好奇地问:“掌柜的,如果是你,您选哪个?”
林知了:“哪个都不选。一定要嫁的话,我会挑个无父无母但有儿有女的!”
俞丫不禁问:“有这样的?”
林知了:“读书人当中没有这样的。没有父母供养,凭他自己可没钱交束脩买文房四宝。我不会只盯着读书人!”
俞丫:“红袖楼头牌只想嫁给读书人?”
太子给薛理一个“你真敢说”的眼神。
薛理:“殿下,臣查的这些人都是老臣,树大根深的老臣!”
太子瞬间明白他的意思。
薛理低声说:“虽然您比臣虚长几岁,可是在老臣眼中您依然是小孩。先别琢磨您登基以后做什么。您应该琢磨着叫陛下给你打扫屋子。干干净净,您才能睡得踏实!查抄贪官,拔掉老臣,肃清吏治,充盈国库!”
太子只顾的担心他,没有想到这些:“是孤思虑不周。”
薛理怀疑因为被废一次,太子行事做派不由得谨慎。
“旁观者清罢了,殿下不必自责!”薛理继续说,“他日殿下登基后就不能叫人看出您查贪官。您想查贪官也要从反对殿下的那些人查起。铲除异己后掌控半个朝堂,再查支持您的贪官也不迟!”
太子点头:“孤知道怎么做。但是你——”
“今年臣哪都不去!”薛理向他保证。
太子看着他的下颚线跟刀锋似的,颧骨突出的厉害:“回去叫林掌柜给你补补!”随即就叫内侍进来,给他挑几样补品。
薛理闻言提醒太子,陛下手里有一沓信,从长兴侯府查到的,涉及到六七位老臣,现在过去应该还能看到。
太子立刻进宫。
薛理带着人滋补佳品回到仁和楼,打开一看,顿时感到头疼——
不止有人参燕窝,竟然还有鹿茸???
薛理心累,扔到柜子里就出去找林知了。
然而她不在店里也不在厨房。薛理问俞丫:“你们掌柜的回家了?”
俞丫:“我也觉得奇怪。说是去接飞奴。可是都去半个时辰了。往日就是飞奴要在路口买吃的,这么久也该回来了。”
薛理:“我去崇仁坊看看,若是她回来叫她在店里等我。我们一起回家!”
第179章 集体罢工
薛理出了后门往西走到东市、平康坊、崇仁坊和胜业坊四岔路口, 看到很多人先往西再往南。
薛理叫住一个路人:“西边出什么事了?”
由于薛理瘦的厉害,街坊一眼没有认出他,甩一句“丰庆楼门口有打架的”就跑去平康坊看热闹。
薛理闻言明白林知了为何迟迟不归。
如今的薛理需要低调就没往前凑,在路口等片刻不见林知了回来, 他就回仁和楼。
又过一炷香, 天快黑了, 林知了和林飞奴才回来。
薛理不见妹妹:“鱼儿呢?”
林知了:“先回家了。骑你的马走的。”
薛理朝牲口圈看去, 果然只有一头驴:“她这个几个月学会的?”
林知了解释薛瑜是前些天去二哥家过年在村里学的。人多的时候薛瑜不敢上路。下午街上人少,林知了叫她慢慢骑回去。
俞丫忍不住问:“掌柜的,今天您怎么去这么久?我们都很担心你。”
“没出什么事。”林知了笑着安抚众人, “我们从崇仁坊出来, 听说南边红袖楼门口有吵架的,看着时间还早就过去看看。”
薛理闻言想问, 不是丰庆楼吗。忽然想起丰庆楼在红袖楼斜对面。丰庆楼先开的, 门朝东。红袖楼是花楼,后开的,门朝西。
薛理看一眼天色, 一边套车一边问:“这个时候红袖楼刚开门,也有客人?”
林飞奴急不可耐地说:“问我,问我,我先过去的,我比阿姐知道的多!”
林知了闻言去北屋收拾薛理的物品。
俞丫配合他说:“请林飞奴林公子给我们讲讲!”
林飞奴得意地抬起下巴,忽然想起什么又朝他姐夫看去。
薛理:“我没去过红袖楼!”
“谁说你去过!我说的两个人和你有关啊。”林飞奴一脸无奈地摇摇头, 仿佛说,看把你急的。
薛理不再理他。
林飞奴从头说起——
红袖楼的女子色艺双全,许多大家闺秀也比不了。又因红袖楼开在京师有钱人常去的丰庆楼对面,常言道, 饱暖思□□,可以想象红袖楼的夜晚多么热闹。
即便京师有钱人称不上挥金如土,也不会用铜板打赏红袖楼的女子。因此宾客一出手非银即金,红袖楼和楼里的姑娘们也就富得流油!
红袖楼头牌今年二十五岁,无论在哪个花楼都算是大龄女子。头牌就打算为自己赎身,找个人嫁了。
不是头牌不知道一个人过日子舒服自在,而是担心她一个弱女子守不住这些年攒下的积蓄。
红袖楼管事妈妈把此事透露出去,上门求娶的人络绎不绝。
管事妈妈跟丹阳的钱夫人秉性相似,即便同楼里的姑娘感情不深,也不希望亲自调/教出来的姑娘日后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
管事妈妈叫楼里的伙计打听,再征求头牌本人的意见,最后挑出三人。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红袖楼这种人来人往的地方。不过三日,此事就传到三人耳中。
三人都令家仆盯着彼此,一人上门,两人紧随其后,结果三人在门口撞个正着。
情敌见面分外眼红,你说他长得丑,他说你是个鳏夫。他自诩朝廷命官,由朝廷供养,后半辈子稳了,你说他只是一名小吏,俸禄加补贴每月不足五十贯,不够头牌买一副头面。
说着说着火气上来,其中两人撕扯起来。第三人趁机进去,两人立刻拉住他,结果是三人打成一团。
林飞奴跑的快,听到一半互相诋毁的内容。林知了走得慢,等她到跟前,打架的三人已经被红袖楼的护卫拉开。
红袖楼的伙计去仁和楼买过花生糖、沙琪玛、雪衣豆沙和老醋花生,换个盘子加一倍的价格招呼红袖楼的客人。因此伙计认识林知了。林知了刚靠近,伙计就在妈妈耳边说:“林掌柜来了。”
妈妈不明白。
伙计又说:“仁和楼!”
妈妈左右一看就知道哪个是林知了,因为她身着紫色劲装,潇洒干练,符合客人口中“林掌柜”的形象。管事妈妈就说:“正好林掌柜也在,我们叫林掌柜评评理。”
林飞奴说到此,林知了拎着包裹从屋里出来。薛理接过去:“难怪看个热闹看到现在。”
林知了:“我也没想到会被认出来。”
钱二牛好奇:“掌柜的,你怎么评的?”
俞丫:“掌柜的,那三人是有多穷?竟然能为了一个花楼女子大打出手!”
林知了:“这位花楼女子的金银细软加一起,可以在宣平坊买一处宅子,还可以安安稳稳过完后半辈子。”
俞丫惊呼:“这么有钱?”
“还是赎身后剩的。”林知了瞥一眼薛理,“男人可不傻!”
薛理气笑了:“说他们就说他们,看我做什么!”
林知了继续:“这三人之中一个是做生意的,在东市有三间铺子两个伙计,没舍得租房,吃住都在店里。”
钱二牛明白了:“娶了花楼头牌,他不用攒钱买房也有地方住啊。”
林知了:“另外两人是朝廷命官。”
厨子伙计们齐声惊呼:“当官的!?”
俞丫回过神就问:“朝廷不是不许那什么吗?”
林知了:“朝廷不许嫖/娼,没有规定不可以把人娶回家。”
俞丫朝薛理看去:“不怕同僚上表弹劾啊?”
薛理没好气的说:“我没那么闲!”
林知了莫名想笑:“俞管事的意思是,大哥娶苏娘子都有人在你面前说三道四。他们本人娶花楼女子,就不怕同僚指指点点吗。”
俞丫点头,她正是这个意思。
薛理问俞丫:“钱和颜面只能选一样,你选什么?”
俞丫幼时穷怕了,毫不犹豫选前者。
“他们也一样。”薛理看向林知了,“你怎么说的?”
林知了想起薛大哥提过苏娘子不能生儿育女,她先问管事妈妈红袖楼头牌是不是也是如此。管事妈妈神色窘迫,林知了就没有继续问。
林知了:“我说商人没孩子,头牌不能为他生养,他定会纳妾。日后头牌要用自己的卖身钱为别的女子养孩子啊。”
薛理惊得微微张口:“你,真这样说的?”
林飞奴点头:“那个商户气得瞪大眼珠子看阿姐。要不是知道阿姐是仁和楼掌柜的,定会用拳头吓唬阿姐。”
薛理:“红袖楼管事的听你这样说,一定不会再考虑这个商户。”
林飞奴附和:“阿姐叫他起誓,永不纳妾。商户说我姐无理取闹。”说到此,又忍不住看一眼他姐夫。
薛理:“是不是说你姐自己不能生,还不许我纳妾?”
林飞奴震惊:“我什么也没说,你也能猜到?”
“还用你说出来?”商户又不敢骂林知了,在那种情况下,定是用孩子反驳回去。薛理就是累傻了,也能想到这一点。
俞丫:“掌柜的,后来呢?”
林知了问两位朝廷命官有几间房,家里几口人。
两人都有一处小院,同林知了现在住的房子一样大。一个外乡人,高中进士后娶个京城女子,房子是岳父岳母给买的,妻子产后身体虚弱,前几年去了。一个家在京师,有个儿子,妻子同他和离另嫁,他同爹娘弟弟一家住一起。
林知了把两人的情况告诉薛理等人之后,她才说:“我就对管事妈妈说,外乡有穷亲戚,要逢年过节寄些钱过去。好在公婆不在身边,无需晨省昏定,嫁过去便是管家娘子。另一位公婆无需她接济,然而离得近,家里人多嘴杂,少不了纷争。各有各的好吧。”
俞丫好奇地问:“掌柜的,如果是你,您选哪个?”
林知了:“哪个都不选。一定要嫁的话,我会挑个无父无母但有儿有女的!”
俞丫不禁问:“有这样的?”
林知了:“读书人当中没有这样的。没有父母供养,凭他自己可没钱交束脩买文房四宝。我不会只盯着读书人!”
俞丫:“红袖楼头牌只想嫁给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