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224节
章大人已经从同薛理前往庐州府的两名小吏口中得知,他把地、房和铺子全散出去。
换成钱可是一笔巨款!
如今皇帝缺钱,章大人很担心薛理忙了半年功劳没有半点,还被罚俸,因此一直很担心他。
薛理前脚到刑部,后脚章大人就到他面前:“你进宫了?”
“总要告诉陛下后续啊。”薛理拿起抹布擦桌子。
章大人:“听说那些铺子被你卖了,陛下也没说什么?”
薛理:“陛下说我做得对!不过因为我先斩后奏,此行功过相抵!”
“这就好!”章大人松了一口气,“那么多房屋田地,老实说,你应该先上表陛下,请陛下定夺。”
薛理:“来回近一个月啊。趁热打铁效果最好!”
“这倒也是。隔夜饭再香也不如刚出锅的。”章大人拍拍他的肩,“这些日子辛苦了,在家休息几日。”朝那两名小吏看去,“就七天吧。”
两人起身道谢。
薛理也跟着道谢。
由于离开多日,也不知从何做起,既然章大人给假,薛理就骑马回仁和楼。
薛理的身体依然疲惫,到仁和楼林知了的休息室就继续补觉。
这一觉到晌午。
薛理起来收拾齐整到店里,正好碰到三个纨绔进来。三人愣了一瞬,显然没有想到薛理回来了,反应过来转身就走。
薛理:“站住!”
三人停下。
薛理:“上楼!”
三人忙不迭到楼上。
楼下食客看呆了。
老顾客忍不住问:“薛大人,他仨谁呀?怎么这么怕你?”
“我哪知道他仨是谁。”薛理真不知道,“也不知道又听谁胡言乱语,把我当成了夺命阎王!”
老顾客:“听说您近日不在京师是被陛下派去查安王?”
此言令店内安静下来,许多食客朝他看过来。
“我去核实杀头的凶案。安王做贼心虚自乱阵脚才被查。真正查他的人是枢密使!”薛理担心京中还有安王的人,不想给家人招来杀身之祸,又补一句,“我只是五品,都没有资格拜见安王,哪知道他背地里干了什么。”
老顾客也是这样想的:“好多人都这样说。”
薛理半真半假地说:“好多人还说我是扫把星,谁碰到我谁嫌晦气。我日日在仁和楼,也没见仁和楼遭雷劈!”
老顾客乐了:“闲着没事干的人就喜欢瞎说。”
“你们说出来痛快了。以后我无论去哪儿都会被指指点点!”薛理又说,“这不还没出去,就被你们问东问西!”
老顾客不问了。
薛理到柜台后面坐下。林知了低声问:“饿不饿?”
“有一点。”薛理刚起来不觉得,到店里闻到肉香感觉心慌。
林知了给北边的厨子使个眼色,随后厨子就送来一碗浇满了肉丁的卤肉面。
伙计进店送菜,看到薛理只吃面,到厨房叫厨子加俩菜。
薛理的那番话能唬住店里的悠悠众口,骗不了从东宫出来的太监和宫女们。他们一想到薛理此行劳心劳力九死一生,也不见朝廷有半点封赏,就忍不住同情和心疼他。
一炷香后,伙计送来一条松鼠鱼和一份孜然羊肉。
薛理满脸震惊地看着林知了,如今伙计和她这么有默契吗?只是一个眼神,厨子和伙计就知道做什么。
林知了白了他一眼,去拿一副碗筷,又拿一个馒头,跟他坐到一起用饭。
薛理吃个半饱也有力气关心家里:“这些日子没出什么事吧?”
林知了:“林蜻蜓随婆家来到京师,前几天还来过店里,算什么事?”
第170章 同乡拜访
林蜻蜓的事不算事。
薛理对林蜻蜓的婆家较为好奇, 因为也是他梦中林知了的婆家:“她婆家来京师做什么?”
林知了:“她相公一家以前一直跟着姐姐走,如今她姐夫在京述职。”
薛理闻言想起一件事,由于朝廷为了避免地方势力和官员结党营私,一直规定“仕宦避本籍”, 即薛理这辈子别想回临安一带任职。
林蜻蜓的姐夫可以在丹阳六年之久, 正是因为他祖籍在中原。
薛理:“是不是因为还不知道去哪里, 先暂居京师?”
“听林蜻蜓的意思她大姑姐和姐夫不日便去扬州, 她和公婆一家留在京师。”林知了低声说出她的猜测,“是不是因为扬州官场水深,担心全家都过去, 届时深陷泥潭无一幸免?”
薛理:“扬州乃是江南漕运枢纽, 是朝廷的钱袋子,而有钱的地方纷争多, 是比临安复杂。”
“那我猜对了?”林知了问。
薛理点头:“八/九不离十。”顿了顿, “见到你没有阴阳怪气吧?”
“你脚踢御史拳打侍郎的名声传遍京师,她哪敢招惹你夫人。她又不像陈文君大字不识一个,无知无畏。”林知了好笑, “就算她不懂,她大姑姐也会提醒她别犯傻。”
只要不给林知了添堵,薛理就可以无视她:“她婆家留在京师行商?”
“我没问。想必是把江南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运过来卖。她夫家在丹阳六七年,应该不缺好的供货商。”林知了回想那日的情形,“当日刚过饭点,又赶上飞奴休息, 她到的时候飞奴闲着无事捧着碗趴在门边桌上喝水,她皱着眉叫他坐直,还说改日送他一套茶具。想来家中不缺这些。”
薛理:“她送你就收。你们同姓林,即便被人看见, 也不会有人多此一举上奏我受贿!”
“我才不同她客气。”林知了心说,她对不起我,送多少东西都是应当的,“差点忘了。你等我一下。”
薛理拉住她的手:“先用饭!”
饭后,林知了去北屋拿来一封信。
薛理:“大哥的信?”
林知了点头:“也不知道谁叫他写的,告诉你不日临安仕子便会进京参加今年会试,请你看在同乡的份上多多关照。我感觉是想叫你教他们如何破题。说来也巧,但凡你晚走半个月,都要为他们安排食宿。”
薛理边看边问:“你怎么应付过去的?”
“我说你去外地核实案件走一个月了。我请他们吃顿饭,就叫伙计带他们去牙行租房。”林知了想想几人的样子,“当时他们自然不信世上有这么巧的事。前些日子枢密使押着安王进京,会试还没开始,他们有时间四处打听,再联想到你一直不在京师,估计不再怀疑你故意躲着他们。”
薛理:“会试放榜了吗?”
林知了点头:“三天前!落榜的几人前天和昨天上午来向我辞行。听他们的意思不是去当个小吏,就是去官学授课。考中进士的两位名次很靠后,不过也有可能被调往庐州。那边不是正缺人?”
“有机会。”薛理忽然想起一件事,“今年没开殿试?”
林知了:“赶上安王在京,陛下哪有心思主持殿试?”
薛理想想皇帝耷拉着脸,恨不得撕了他的样子:“是没心思!”停顿一下,又问:“那两位还在京师?”
林知了:“你要去探望他们?”
薛理:“本官堂堂正五品,礼贤下士也没有我登门的道理。他们又不是新科状元!部里给我七天假,不算今日。这几日我就在仁和楼。”
林知了:“你当掌柜的?”
“有何不可?”薛理想好了,再有人见着他掉头,他就把人叫进来宰一顿。
林知了:“我过几日去二嫂家住两天?”
今年春节林知了和刘丽娘一起过的。上元节也是如此。只是自从过了上元节,林知了就没有见过二嫂刘丽娘和俩孩子。倒是二哥经常见。
上个月他来送二八酱,晌午留下用饭,正好碰到老太医。二人相谈甚欢。起初是二哥感谢老太医开的方子,老太医见薛二哥好学才多说几句。
去年腌的酸菜还没吃完,林知了用带盖的汤碗给老太医拿两颗酸菜,又送他二斤蘸羊肉的二八酱。
薛理闻言问:“二嫂怎么了?”
“好好的啊。”林知了下意识说。
薛理:“你过去做什么?给二嫂带孩子?好不容易把林飞奴带大,还没带够?”
林知了无语又想笑,不知真相的人听闻此话定会怀疑薛理和他二哥感情不睦,“孩子还小,二嫂不敢带他们进城,我身为婶娘,应该过去看看。再说,如今天热了,也该换衣服,顺便给他俩捎一匹布。”
薛理:“以前袁家那小子送你的布?二嫂一直不舍得用,你拆了给她的孩子做衣服,二嫂也心疼。”
“以前没钱,觉得那两匹稀奇。现在买得起,再抠抠搜搜,我日日努力赚钱还有什么意义?”林知了看着最后一个食客离开,起身把店门关上。
伙计和洗碗工进来收拾,扫地的扫地,刷碗的刷碗,不到半个时辰,店里院里干干净净。
林知了看着洗碗工同厨子和伙计们说“明天见”,视线停在伙计身上,忽然觉得不应该叫他们一直当伙计。
薛理轻轻拍拍她的腰:“琢磨什么呢?”
林知了:“你看他们,如今二十岁左右,当伙计没人嘲讽,上楼下楼也跑得动。可是也不能四十岁以后还当伙计。”
薛理:“想做什么?”
林知了:“给账房准备的那间屋子一直空着,我想弄几张书桌,每日下午,亦或者晚上学认字学算数。个个都学会做拉面和烙饼。将来老了,也可以推个小车卖面。”
薛理在她耳边低声问:“皇宫里来的那俩也学?他们兴许是陛下派过来监视我们的。也许是别人撺掇的,只待从你这里学成后去丰庆楼。”
林知了:“所以说不教他们做菜。丰庆楼就算也做肉夹饼,也是羊肉!比我卖的贵,不用担心食客被他们抢走。”
薛理:“先前你想用慈恩寺的和尚。幸好他们不屑来店里伺候人。要是他们也来,你连他们一起教?”
林知了思索片刻:“同店里签长契,我就教。”
“店里用得着这么多厨子吗?”薛理问。
林知了被问住。
只因店里用不着。可是一旦伙计学会了,定然不再满足只当伙计,因为伙计的月薪远不如厨子多。月钱加赏钱,每月至少差两贯。一年下来就是二十贯,足够京师三口之家用上一年。
林知了低声说:“如果我办个学堂,只教家常菜,一年四季,每季六个菜,三种主食,可行吗?”
薛理:“为期一年?每月五百文?”
换成钱可是一笔巨款!
如今皇帝缺钱,章大人很担心薛理忙了半年功劳没有半点,还被罚俸,因此一直很担心他。
薛理前脚到刑部,后脚章大人就到他面前:“你进宫了?”
“总要告诉陛下后续啊。”薛理拿起抹布擦桌子。
章大人:“听说那些铺子被你卖了,陛下也没说什么?”
薛理:“陛下说我做得对!不过因为我先斩后奏,此行功过相抵!”
“这就好!”章大人松了一口气,“那么多房屋田地,老实说,你应该先上表陛下,请陛下定夺。”
薛理:“来回近一个月啊。趁热打铁效果最好!”
“这倒也是。隔夜饭再香也不如刚出锅的。”章大人拍拍他的肩,“这些日子辛苦了,在家休息几日。”朝那两名小吏看去,“就七天吧。”
两人起身道谢。
薛理也跟着道谢。
由于离开多日,也不知从何做起,既然章大人给假,薛理就骑马回仁和楼。
薛理的身体依然疲惫,到仁和楼林知了的休息室就继续补觉。
这一觉到晌午。
薛理起来收拾齐整到店里,正好碰到三个纨绔进来。三人愣了一瞬,显然没有想到薛理回来了,反应过来转身就走。
薛理:“站住!”
三人停下。
薛理:“上楼!”
三人忙不迭到楼上。
楼下食客看呆了。
老顾客忍不住问:“薛大人,他仨谁呀?怎么这么怕你?”
“我哪知道他仨是谁。”薛理真不知道,“也不知道又听谁胡言乱语,把我当成了夺命阎王!”
老顾客:“听说您近日不在京师是被陛下派去查安王?”
此言令店内安静下来,许多食客朝他看过来。
“我去核实杀头的凶案。安王做贼心虚自乱阵脚才被查。真正查他的人是枢密使!”薛理担心京中还有安王的人,不想给家人招来杀身之祸,又补一句,“我只是五品,都没有资格拜见安王,哪知道他背地里干了什么。”
老顾客也是这样想的:“好多人都这样说。”
薛理半真半假地说:“好多人还说我是扫把星,谁碰到我谁嫌晦气。我日日在仁和楼,也没见仁和楼遭雷劈!”
老顾客乐了:“闲着没事干的人就喜欢瞎说。”
“你们说出来痛快了。以后我无论去哪儿都会被指指点点!”薛理又说,“这不还没出去,就被你们问东问西!”
老顾客不问了。
薛理到柜台后面坐下。林知了低声问:“饿不饿?”
“有一点。”薛理刚起来不觉得,到店里闻到肉香感觉心慌。
林知了给北边的厨子使个眼色,随后厨子就送来一碗浇满了肉丁的卤肉面。
伙计进店送菜,看到薛理只吃面,到厨房叫厨子加俩菜。
薛理的那番话能唬住店里的悠悠众口,骗不了从东宫出来的太监和宫女们。他们一想到薛理此行劳心劳力九死一生,也不见朝廷有半点封赏,就忍不住同情和心疼他。
一炷香后,伙计送来一条松鼠鱼和一份孜然羊肉。
薛理满脸震惊地看着林知了,如今伙计和她这么有默契吗?只是一个眼神,厨子和伙计就知道做什么。
林知了白了他一眼,去拿一副碗筷,又拿一个馒头,跟他坐到一起用饭。
薛理吃个半饱也有力气关心家里:“这些日子没出什么事吧?”
林知了:“林蜻蜓随婆家来到京师,前几天还来过店里,算什么事?”
第170章 同乡拜访
林蜻蜓的事不算事。
薛理对林蜻蜓的婆家较为好奇, 因为也是他梦中林知了的婆家:“她婆家来京师做什么?”
林知了:“她相公一家以前一直跟着姐姐走,如今她姐夫在京述职。”
薛理闻言想起一件事,由于朝廷为了避免地方势力和官员结党营私,一直规定“仕宦避本籍”, 即薛理这辈子别想回临安一带任职。
林蜻蜓的姐夫可以在丹阳六年之久, 正是因为他祖籍在中原。
薛理:“是不是因为还不知道去哪里, 先暂居京师?”
“听林蜻蜓的意思她大姑姐和姐夫不日便去扬州, 她和公婆一家留在京师。”林知了低声说出她的猜测,“是不是因为扬州官场水深,担心全家都过去, 届时深陷泥潭无一幸免?”
薛理:“扬州乃是江南漕运枢纽, 是朝廷的钱袋子,而有钱的地方纷争多, 是比临安复杂。”
“那我猜对了?”林知了问。
薛理点头:“八/九不离十。”顿了顿, “见到你没有阴阳怪气吧?”
“你脚踢御史拳打侍郎的名声传遍京师,她哪敢招惹你夫人。她又不像陈文君大字不识一个,无知无畏。”林知了好笑, “就算她不懂,她大姑姐也会提醒她别犯傻。”
只要不给林知了添堵,薛理就可以无视她:“她婆家留在京师行商?”
“我没问。想必是把江南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运过来卖。她夫家在丹阳六七年,应该不缺好的供货商。”林知了回想那日的情形,“当日刚过饭点,又赶上飞奴休息, 她到的时候飞奴闲着无事捧着碗趴在门边桌上喝水,她皱着眉叫他坐直,还说改日送他一套茶具。想来家中不缺这些。”
薛理:“她送你就收。你们同姓林,即便被人看见, 也不会有人多此一举上奏我受贿!”
“我才不同她客气。”林知了心说,她对不起我,送多少东西都是应当的,“差点忘了。你等我一下。”
薛理拉住她的手:“先用饭!”
饭后,林知了去北屋拿来一封信。
薛理:“大哥的信?”
林知了点头:“也不知道谁叫他写的,告诉你不日临安仕子便会进京参加今年会试,请你看在同乡的份上多多关照。我感觉是想叫你教他们如何破题。说来也巧,但凡你晚走半个月,都要为他们安排食宿。”
薛理边看边问:“你怎么应付过去的?”
“我说你去外地核实案件走一个月了。我请他们吃顿饭,就叫伙计带他们去牙行租房。”林知了想想几人的样子,“当时他们自然不信世上有这么巧的事。前些日子枢密使押着安王进京,会试还没开始,他们有时间四处打听,再联想到你一直不在京师,估计不再怀疑你故意躲着他们。”
薛理:“会试放榜了吗?”
林知了点头:“三天前!落榜的几人前天和昨天上午来向我辞行。听他们的意思不是去当个小吏,就是去官学授课。考中进士的两位名次很靠后,不过也有可能被调往庐州。那边不是正缺人?”
“有机会。”薛理忽然想起一件事,“今年没开殿试?”
林知了:“赶上安王在京,陛下哪有心思主持殿试?”
薛理想想皇帝耷拉着脸,恨不得撕了他的样子:“是没心思!”停顿一下,又问:“那两位还在京师?”
林知了:“你要去探望他们?”
薛理:“本官堂堂正五品,礼贤下士也没有我登门的道理。他们又不是新科状元!部里给我七天假,不算今日。这几日我就在仁和楼。”
林知了:“你当掌柜的?”
“有何不可?”薛理想好了,再有人见着他掉头,他就把人叫进来宰一顿。
林知了:“我过几日去二嫂家住两天?”
今年春节林知了和刘丽娘一起过的。上元节也是如此。只是自从过了上元节,林知了就没有见过二嫂刘丽娘和俩孩子。倒是二哥经常见。
上个月他来送二八酱,晌午留下用饭,正好碰到老太医。二人相谈甚欢。起初是二哥感谢老太医开的方子,老太医见薛二哥好学才多说几句。
去年腌的酸菜还没吃完,林知了用带盖的汤碗给老太医拿两颗酸菜,又送他二斤蘸羊肉的二八酱。
薛理闻言问:“二嫂怎么了?”
“好好的啊。”林知了下意识说。
薛理:“你过去做什么?给二嫂带孩子?好不容易把林飞奴带大,还没带够?”
林知了无语又想笑,不知真相的人听闻此话定会怀疑薛理和他二哥感情不睦,“孩子还小,二嫂不敢带他们进城,我身为婶娘,应该过去看看。再说,如今天热了,也该换衣服,顺便给他俩捎一匹布。”
薛理:“以前袁家那小子送你的布?二嫂一直不舍得用,你拆了给她的孩子做衣服,二嫂也心疼。”
“以前没钱,觉得那两匹稀奇。现在买得起,再抠抠搜搜,我日日努力赚钱还有什么意义?”林知了看着最后一个食客离开,起身把店门关上。
伙计和洗碗工进来收拾,扫地的扫地,刷碗的刷碗,不到半个时辰,店里院里干干净净。
林知了看着洗碗工同厨子和伙计们说“明天见”,视线停在伙计身上,忽然觉得不应该叫他们一直当伙计。
薛理轻轻拍拍她的腰:“琢磨什么呢?”
林知了:“你看他们,如今二十岁左右,当伙计没人嘲讽,上楼下楼也跑得动。可是也不能四十岁以后还当伙计。”
薛理:“想做什么?”
林知了:“给账房准备的那间屋子一直空着,我想弄几张书桌,每日下午,亦或者晚上学认字学算数。个个都学会做拉面和烙饼。将来老了,也可以推个小车卖面。”
薛理在她耳边低声问:“皇宫里来的那俩也学?他们兴许是陛下派过来监视我们的。也许是别人撺掇的,只待从你这里学成后去丰庆楼。”
林知了:“所以说不教他们做菜。丰庆楼就算也做肉夹饼,也是羊肉!比我卖的贵,不用担心食客被他们抢走。”
薛理:“先前你想用慈恩寺的和尚。幸好他们不屑来店里伺候人。要是他们也来,你连他们一起教?”
林知了思索片刻:“同店里签长契,我就教。”
“店里用得着这么多厨子吗?”薛理问。
林知了被问住。
只因店里用不着。可是一旦伙计学会了,定然不再满足只当伙计,因为伙计的月薪远不如厨子多。月钱加赏钱,每月至少差两贯。一年下来就是二十贯,足够京师三口之家用上一年。
林知了低声说:“如果我办个学堂,只教家常菜,一年四季,每季六个菜,三种主食,可行吗?”
薛理:“为期一年?每月五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