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146节
刘丽娘叹气:“弟妹说得对。”感觉手臂被扯一下,刘丽娘扭头问:“怎么了?小鸽子。”
少年拍拍大花:“我把大花借给你。”
刘丽娘愣了一瞬,反应过来连连摇头:“不,不行!我这个当女儿的,不能放狗咬爹娘。”
“我不是他们的儿女,我可以吧?”少年看向他阿姐和姐夫。
薛理着实不想点头,备不住那种事只能由他出面:“可以是可以,若是咬伤了——”
“不会的。”少年蹲下摸摸大花的狗头,“我会拽住大花。”
薛二哥:“那我去了?”
薛理跟他一块,以防他搬不动磨盘。
少年见没他什么事,拽着大花出去放风。大花不想,大花上午出去半天,此刻只想静静。可惜它不会说话,也不想看到主子爹失望,只能舍命陪爹。
翌日清晨,林知了拎着二八酱去店里,识字的伙计看到“薛”字就拿眼睛瞄林知了。
林知了:“不是好奇二哥二嫂以后去乡下做什么吗?做这个酱。整个长安只有西市一家酒店卖,还是以前找我买的。”
伙计:“从丹阳拉来的?”
林知了点头:“兴许有人听说过凉皮,早饭后教你们怎么做。”
店里最不缺餐具,也不缺锅。早饭后后厨做菜炖汤,林知了和刘丽娘带着几个厨子在店里做凉皮。不成型的放到一旁,留作他们自己的午饭。
午时三刻,林知了开门,灶台上方木架上也多了一个木牌,正是麻酱凉皮几个字。
店里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可以说什么人都有。这些人日日在外面跟人打交道,听说过凉皮。
麻酱凉皮有绿豆芽,有花生碎,有麻酱和面筋,满满一碟,十文钱,许多吃面的食客选择吃凉皮。
林知了也买了一份辣酱,所以有两种口味,她和刘丽娘负责拌凉皮。吃凉皮的多了,拉面和削面的厨子今日轻松许多。
林知了的凉皮里头没有汤,一碗凉皮一个馒头,难免要一碗绿豆汤。伙计连着盛十琬汤才停下歇一歇,终于明白林知了为何叫今日少和面多做汤。
伙计心说,也就掌柜的有经验,换成他今日定是绿豆汤不够卖,拉面和刀削面卖不完。
可是凉皮的做法被林知了公布出去,路边小店要是发现她店里吃凉皮的多,定会加入进来。林知了决定试做擀面皮。
连着几天上午和下午试五次,林知了终于做出擀面皮。
初四晌午,擀面皮端上餐桌。然后林知了就发现比起滑嫩嫩的凉皮,京师百姓好像更喜欢擀面皮。林知了叮嘱厨子,日后凉皮比擀面皮少一成。
眼看又要发月钱和赏钱,众人心情极好,哪怕比之前忙一点,也一个个充满了干劲儿。
晚上天黑就睡觉,三更天厨子和伙计就起来包粽子。
等林知了和刘丽娘到店里,粽子都上锅蒸了。
林知了素日听得进人话,厨子也敢大胆开口:“掌柜的,我总感觉过了今天,街坊四邻会用‘卖咸粽子的’代指咱们仁和楼。”
第108章 过节闹肚子
林知了反倒认为“仁和楼”失去自己的名也好。
前些日子陪弟弟出去遛狗, 跟街坊四邻居闲聊,林知了才知道仁和楼在坊间的名声极差。
宣平坊至今有很多人对仁和楼颇有微词。哪怕对仁和楼的点心和猪肉面很是好奇,也不曾在门外逗留,莫说进去尝尝鲜。
林知了宽慰厨子, 仁和楼主打一个人无我有, 鲜肉粽跟仁和楼很般配。随即林知了又说去算账, 今日过节把钱发了。
厨子自然希望今日拿到月钱, 顿时不想继续劝说。
卯时过半天亮了,林知了从房中出来去开门,厨子伙计见状把最先煮好的两锅粽子端出去, 就放在蒸笼旁边, 麻绳捆着五花肉粽,黑线缠绕蜜枣粽。蜜枣自是西域蜜枣。红色的线是红枣粽, 还是去核的红枣。黄色线是豆沙粽, 豆沙是昨天下午厨子们做的,他们还做了皮冻,此刻在水井里冰着。
林知了对厨子和伙计的要求是准备好平日里卖的食物, 像皮冻以及做几份猪肚汤,由他们自己安排。若是不累,就买四只母鸡做八份猪肚鸡,若是累了就买两只鸡。
林知了可不希望仁和楼出现累死人的情况。
言归正传,今日过节,城里人反而不想做饭, 早早走出家门,准备用过早饭就去市场,亦或者出城看看有没有龙舟赛。
有钱的商户用早饭首选仁和楼。
清晨远远称不上热,也没有冰凉的绿豆汤, 仁和楼的胡辣汤又是东市一绝,商户就选择加了花生、面筋等物的胡辣汤。
看到粽子,堪称意外之喜。再一听还有豆沙粽,商户就要一个。林知了提醒,五文一个。
粽子想软糯就要煮很久,费时的玩意,很多整日忙忙碌碌的商户都不想做,便认为这个价格也不算贵。
商户接过小碟子盛的角粽才发现粽子线有几种:“林掌柜,不止一个馅啊?”
林知了:“红枣粽,蜜枣粽,还有五花肉粽。”
伙计和厨子都忍不住朝商户看去。
果不其然,这位食客满目震惊。
林知了笑着问:“要不要尝尝?”
食客谢绝她的好意,心说不愧是隔三差五研究出一个新菜的林掌柜,竟然异想天开到往粽子里包肉。
闻所未闻!
闻所未闻啊!
在门外逗留,犹豫是在东市随便吃点还是去市场买菜回去做的路人眉头微皱,进去就问:“你刚才说有五花肉粽?”
林知了指着麻绳:“五文钱一个,食量小的一个粽子就饱了,买个尝尝?”
食客不由得点头。
先前进来的几位食客震惊,满脸写着,居然真有人吃咸口粽子。
林知了用小碟为他盛一个就问:“喝什么汤?有小米粥、八宝粥、胡辣汤、豆腐脑和豆腐干笋汤。”
食客果断选择豆腐干笋汤。
林知了笃定此人不是久居京师的南方人,便是接受度很高的北方人。随后林知了叫伙计把卖粽子的牌子挂到门外。
伙计找个高板凳,木牌靠墙放板凳上。路人对伙计的动作很是好奇,走近一看一早就有粽子,为了应应景的路人走进来。
店内有现蒸的包子,有拉面和刀削面,有甜粥咸汤,还有油饼烙饼,以至于十个人进来,最多一个人出去,还是因为人多不想久等。
随着林知了介绍有五花肉粽,又得到几双震惊的目光。林知了跟嫌不够“丢脸”似的——厨子心里这样想的,叫伙计在门外吆喝,“街坊四邻,南来北往的客商,进来看一看了,今儿端午,本店有各种粽子,红枣粽、蜜枣粽、豆沙粽和五花肉粽!”
前几个粽子没能让去市场买菜的坊间百姓和行色匆匆的街坊停驻。“五花肉粽”一出,天南海北的客商不约而同地停下。
伙计趁机劝人进店。
没有要紧事,只是去别的店用早饭的街坊选择进去,不着急买菜的坊间百姓也进去。这个时候也有人吃饱了出来了。已经做饭的商户见状就上前几步问,“仁和楼还卖咸口粽子?”
刚刚出来的食客一脸无语:“谁知道林掌柜怎么想的。话又说回来,不是她想一出是一出,也不可能有需要预定的猪肚鸡汤和凉皮、擀面皮。”
猪肚收拾起来麻烦,炖鸡炖猪肚要许久,林知了只保证每天四份,是以想喝这一口的人只能提前。
有位食客连来三次都没喝到,就叫林知了多做几份。林知了说能接受猪肚的人极少,一只鸡分两份,多做一只鸡,就有可能剩一份。偶尔剩一次可以,天天剩一份,她就是喜欢这口也会喝腻。随后补一句,仁和楼的伙计加厨子,能接受猪肚炖鸡的屈指可数。
食客也不能说,剩下那份打包带走,只能明日早点过来。
经常来仁和楼用饭的街坊都知道这事。问话的街坊不禁附和:“不是林掌柜敢想敢做,咱们别想只花十五文就在宽敞的仁和楼吃到铺满肉的卤肉面。”
走过去的路人又退回来,“咸口粽子?”
食客和街坊点点头就朝不远处的仁和楼看去。这位路人愣了一瞬,大步朝仁和楼走去。剩下二人面面相觑,原来林掌柜不是想一出是一出,而是知道真有人喜欢咸口粽子啊。
进去的路人一直认为仁和楼的食物很贵,几次路过都不敢逗留,担心被店内的食客伙计看出他囊中羞涩。
今日若非端午佳节,他没有勇气进去。得知一份炸蛋面只需十文,卤肉面只要十五文,这位路人负担得起,正好肚子里没油水,就要一份卤肉面。发现每个桌上都吃的干干净净,他也不矫情,面吃完汤喝完,要四个五花肉粽打包。
不断有人进来有人出去,早饭后半个东市都知道林知了卖咸口粽子。
倒不是商户们碎嘴,只因今儿过节,彼此看见难免问一声“粽子包好了吗?”多聊几句,不然而然聊到另类的五花肉粽。
早饭后,林知了叫伙计继续煮粽子,店门也没关上,粽子煮出来就叫薛瑜和林飞奴在店里卖粽子。
薛瑜认为没人买,过了早饭,离未时午饭尚早,这个时候人不饿。然而有,在家用了早饭就出来买咸肉的百姓在路口听到几个人聊仁和楼卖五花肉粽,立刻决定买两个尝尝。至于家里做的,可以留着晚上吃。
遍寻不到咸肉着急的路人决定买块猪肉回去腌,在猪肉摊位上听说仁和楼有咸口粽子,也决定买几个尝尝就当过节了。至于家里泡的糯米,可以做糯米饭!
午饭后,林知了做主做的两百多个五花肉粽卖的一干二净。
伙计和厨子大为震惊。
幸好林知了提前留十个,否则刘丽娘晚上要么不吃,要么只能吃甜口粽子。
申时左右,林知了打算关门,门被挡住:“请问还有咸口粽子吗?”
林知了微微摇头:“早卖完了。”
“要自己做啊?”来人叹了一口气。
林知了一脸抱歉地笑笑。
那人走到路边,林知了才发现有人等他,俩人聊几句,都满脸失望。林知了确信经过今日,喜欢和不喜欢咸口粽子的坊间百姓都会记住仁和楼!
实则也确实如此,许多百姓和商户跟家人一起用晌午饭的时候就忍不住聊仁和楼今早竟然卖起了咸口粽子。
对仁和楼的印象也从饭菜很贵伙计态度很差变成“异想天开卖咸口粽”,亦或者“人在他乡竟然能吃到家乡味”等等。
不过这些暂时与林知了无关。
午饭前,林知了把月钱发下去。当时林知了叫二哥去一趟东宫。午饭后魏公公过来把四月份收益拉走,只比三月份少几十两。
魏公公挺意外,以为三月份盈利多是因为食客贪鲜,四月份客源稳定会少一到两成。做好替林知了向太子妃解释的准备。如今省得他费心,魏公公很是高兴。
仁和楼厨房里还有一盆甜口粽子,给厨子和伙计们留的。林知了本想请他拿几个尝尝,忽然想起太子被废就是因为一碗汤。哪怕不是送给太子,林知了也因此打消这个念头。
魏公公走后,林知了把赏钱发下去,洗碗工依然拿了一贯有余很是高兴。
洗碗工临走前,林知了又叫她们选两个粽子带回去。毕竟今日是端午。
乍一看到俩粽子,洗碗工的家人嫌林知了吝啬。洗碗工把钱递过去,家人一看又有赏钱,不是只有开业第一个月有,洗碗工的家人们眉开眼笑,恨不得把俩粽子供起来。
林知了给厨子们留够晚上的菜,锁门准备回家,发现林飞奴很安静。林知了找到他,少年在车里,但是大花被薛瑜按在身边,她确定弟弟今天有事。林知了走过去便问:“怎么了?”
牵着毛驴的薛二哥回头:“肚子不舒服。上午我跟他说了,别吃了瓜又喝凉的,他说他火气旺,冰凉绿豆汤到他肚子里也会变得火热。还热吗?”
林知了朝弟弟耳朵上拧一下。
少年扁扁嘴,林知了赶忙松手:“二哥,你去药铺吧。”
少年拍拍大花:“我把大花借给你。”
刘丽娘愣了一瞬,反应过来连连摇头:“不,不行!我这个当女儿的,不能放狗咬爹娘。”
“我不是他们的儿女,我可以吧?”少年看向他阿姐和姐夫。
薛理着实不想点头,备不住那种事只能由他出面:“可以是可以,若是咬伤了——”
“不会的。”少年蹲下摸摸大花的狗头,“我会拽住大花。”
薛二哥:“那我去了?”
薛理跟他一块,以防他搬不动磨盘。
少年见没他什么事,拽着大花出去放风。大花不想,大花上午出去半天,此刻只想静静。可惜它不会说话,也不想看到主子爹失望,只能舍命陪爹。
翌日清晨,林知了拎着二八酱去店里,识字的伙计看到“薛”字就拿眼睛瞄林知了。
林知了:“不是好奇二哥二嫂以后去乡下做什么吗?做这个酱。整个长安只有西市一家酒店卖,还是以前找我买的。”
伙计:“从丹阳拉来的?”
林知了点头:“兴许有人听说过凉皮,早饭后教你们怎么做。”
店里最不缺餐具,也不缺锅。早饭后后厨做菜炖汤,林知了和刘丽娘带着几个厨子在店里做凉皮。不成型的放到一旁,留作他们自己的午饭。
午时三刻,林知了开门,灶台上方木架上也多了一个木牌,正是麻酱凉皮几个字。
店里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可以说什么人都有。这些人日日在外面跟人打交道,听说过凉皮。
麻酱凉皮有绿豆芽,有花生碎,有麻酱和面筋,满满一碟,十文钱,许多吃面的食客选择吃凉皮。
林知了也买了一份辣酱,所以有两种口味,她和刘丽娘负责拌凉皮。吃凉皮的多了,拉面和削面的厨子今日轻松许多。
林知了的凉皮里头没有汤,一碗凉皮一个馒头,难免要一碗绿豆汤。伙计连着盛十琬汤才停下歇一歇,终于明白林知了为何叫今日少和面多做汤。
伙计心说,也就掌柜的有经验,换成他今日定是绿豆汤不够卖,拉面和刀削面卖不完。
可是凉皮的做法被林知了公布出去,路边小店要是发现她店里吃凉皮的多,定会加入进来。林知了决定试做擀面皮。
连着几天上午和下午试五次,林知了终于做出擀面皮。
初四晌午,擀面皮端上餐桌。然后林知了就发现比起滑嫩嫩的凉皮,京师百姓好像更喜欢擀面皮。林知了叮嘱厨子,日后凉皮比擀面皮少一成。
眼看又要发月钱和赏钱,众人心情极好,哪怕比之前忙一点,也一个个充满了干劲儿。
晚上天黑就睡觉,三更天厨子和伙计就起来包粽子。
等林知了和刘丽娘到店里,粽子都上锅蒸了。
林知了素日听得进人话,厨子也敢大胆开口:“掌柜的,我总感觉过了今天,街坊四邻会用‘卖咸粽子的’代指咱们仁和楼。”
第108章 过节闹肚子
林知了反倒认为“仁和楼”失去自己的名也好。
前些日子陪弟弟出去遛狗, 跟街坊四邻居闲聊,林知了才知道仁和楼在坊间的名声极差。
宣平坊至今有很多人对仁和楼颇有微词。哪怕对仁和楼的点心和猪肉面很是好奇,也不曾在门外逗留,莫说进去尝尝鲜。
林知了宽慰厨子, 仁和楼主打一个人无我有, 鲜肉粽跟仁和楼很般配。随即林知了又说去算账, 今日过节把钱发了。
厨子自然希望今日拿到月钱, 顿时不想继续劝说。
卯时过半天亮了,林知了从房中出来去开门,厨子伙计见状把最先煮好的两锅粽子端出去, 就放在蒸笼旁边, 麻绳捆着五花肉粽,黑线缠绕蜜枣粽。蜜枣自是西域蜜枣。红色的线是红枣粽, 还是去核的红枣。黄色线是豆沙粽, 豆沙是昨天下午厨子们做的,他们还做了皮冻,此刻在水井里冰着。
林知了对厨子和伙计的要求是准备好平日里卖的食物, 像皮冻以及做几份猪肚汤,由他们自己安排。若是不累,就买四只母鸡做八份猪肚鸡,若是累了就买两只鸡。
林知了可不希望仁和楼出现累死人的情况。
言归正传,今日过节,城里人反而不想做饭, 早早走出家门,准备用过早饭就去市场,亦或者出城看看有没有龙舟赛。
有钱的商户用早饭首选仁和楼。
清晨远远称不上热,也没有冰凉的绿豆汤, 仁和楼的胡辣汤又是东市一绝,商户就选择加了花生、面筋等物的胡辣汤。
看到粽子,堪称意外之喜。再一听还有豆沙粽,商户就要一个。林知了提醒,五文一个。
粽子想软糯就要煮很久,费时的玩意,很多整日忙忙碌碌的商户都不想做,便认为这个价格也不算贵。
商户接过小碟子盛的角粽才发现粽子线有几种:“林掌柜,不止一个馅啊?”
林知了:“红枣粽,蜜枣粽,还有五花肉粽。”
伙计和厨子都忍不住朝商户看去。
果不其然,这位食客满目震惊。
林知了笑着问:“要不要尝尝?”
食客谢绝她的好意,心说不愧是隔三差五研究出一个新菜的林掌柜,竟然异想天开到往粽子里包肉。
闻所未闻!
闻所未闻啊!
在门外逗留,犹豫是在东市随便吃点还是去市场买菜回去做的路人眉头微皱,进去就问:“你刚才说有五花肉粽?”
林知了指着麻绳:“五文钱一个,食量小的一个粽子就饱了,买个尝尝?”
食客不由得点头。
先前进来的几位食客震惊,满脸写着,居然真有人吃咸口粽子。
林知了用小碟为他盛一个就问:“喝什么汤?有小米粥、八宝粥、胡辣汤、豆腐脑和豆腐干笋汤。”
食客果断选择豆腐干笋汤。
林知了笃定此人不是久居京师的南方人,便是接受度很高的北方人。随后林知了叫伙计把卖粽子的牌子挂到门外。
伙计找个高板凳,木牌靠墙放板凳上。路人对伙计的动作很是好奇,走近一看一早就有粽子,为了应应景的路人走进来。
店内有现蒸的包子,有拉面和刀削面,有甜粥咸汤,还有油饼烙饼,以至于十个人进来,最多一个人出去,还是因为人多不想久等。
随着林知了介绍有五花肉粽,又得到几双震惊的目光。林知了跟嫌不够“丢脸”似的——厨子心里这样想的,叫伙计在门外吆喝,“街坊四邻,南来北往的客商,进来看一看了,今儿端午,本店有各种粽子,红枣粽、蜜枣粽、豆沙粽和五花肉粽!”
前几个粽子没能让去市场买菜的坊间百姓和行色匆匆的街坊停驻。“五花肉粽”一出,天南海北的客商不约而同地停下。
伙计趁机劝人进店。
没有要紧事,只是去别的店用早饭的街坊选择进去,不着急买菜的坊间百姓也进去。这个时候也有人吃饱了出来了。已经做饭的商户见状就上前几步问,“仁和楼还卖咸口粽子?”
刚刚出来的食客一脸无语:“谁知道林掌柜怎么想的。话又说回来,不是她想一出是一出,也不可能有需要预定的猪肚鸡汤和凉皮、擀面皮。”
猪肚收拾起来麻烦,炖鸡炖猪肚要许久,林知了只保证每天四份,是以想喝这一口的人只能提前。
有位食客连来三次都没喝到,就叫林知了多做几份。林知了说能接受猪肚的人极少,一只鸡分两份,多做一只鸡,就有可能剩一份。偶尔剩一次可以,天天剩一份,她就是喜欢这口也会喝腻。随后补一句,仁和楼的伙计加厨子,能接受猪肚炖鸡的屈指可数。
食客也不能说,剩下那份打包带走,只能明日早点过来。
经常来仁和楼用饭的街坊都知道这事。问话的街坊不禁附和:“不是林掌柜敢想敢做,咱们别想只花十五文就在宽敞的仁和楼吃到铺满肉的卤肉面。”
走过去的路人又退回来,“咸口粽子?”
食客和街坊点点头就朝不远处的仁和楼看去。这位路人愣了一瞬,大步朝仁和楼走去。剩下二人面面相觑,原来林掌柜不是想一出是一出,而是知道真有人喜欢咸口粽子啊。
进去的路人一直认为仁和楼的食物很贵,几次路过都不敢逗留,担心被店内的食客伙计看出他囊中羞涩。
今日若非端午佳节,他没有勇气进去。得知一份炸蛋面只需十文,卤肉面只要十五文,这位路人负担得起,正好肚子里没油水,就要一份卤肉面。发现每个桌上都吃的干干净净,他也不矫情,面吃完汤喝完,要四个五花肉粽打包。
不断有人进来有人出去,早饭后半个东市都知道林知了卖咸口粽子。
倒不是商户们碎嘴,只因今儿过节,彼此看见难免问一声“粽子包好了吗?”多聊几句,不然而然聊到另类的五花肉粽。
早饭后,林知了叫伙计继续煮粽子,店门也没关上,粽子煮出来就叫薛瑜和林飞奴在店里卖粽子。
薛瑜认为没人买,过了早饭,离未时午饭尚早,这个时候人不饿。然而有,在家用了早饭就出来买咸肉的百姓在路口听到几个人聊仁和楼卖五花肉粽,立刻决定买两个尝尝。至于家里做的,可以留着晚上吃。
遍寻不到咸肉着急的路人决定买块猪肉回去腌,在猪肉摊位上听说仁和楼有咸口粽子,也决定买几个尝尝就当过节了。至于家里泡的糯米,可以做糯米饭!
午饭后,林知了做主做的两百多个五花肉粽卖的一干二净。
伙计和厨子大为震惊。
幸好林知了提前留十个,否则刘丽娘晚上要么不吃,要么只能吃甜口粽子。
申时左右,林知了打算关门,门被挡住:“请问还有咸口粽子吗?”
林知了微微摇头:“早卖完了。”
“要自己做啊?”来人叹了一口气。
林知了一脸抱歉地笑笑。
那人走到路边,林知了才发现有人等他,俩人聊几句,都满脸失望。林知了确信经过今日,喜欢和不喜欢咸口粽子的坊间百姓都会记住仁和楼!
实则也确实如此,许多百姓和商户跟家人一起用晌午饭的时候就忍不住聊仁和楼今早竟然卖起了咸口粽子。
对仁和楼的印象也从饭菜很贵伙计态度很差变成“异想天开卖咸口粽”,亦或者“人在他乡竟然能吃到家乡味”等等。
不过这些暂时与林知了无关。
午饭前,林知了把月钱发下去。当时林知了叫二哥去一趟东宫。午饭后魏公公过来把四月份收益拉走,只比三月份少几十两。
魏公公挺意外,以为三月份盈利多是因为食客贪鲜,四月份客源稳定会少一到两成。做好替林知了向太子妃解释的准备。如今省得他费心,魏公公很是高兴。
仁和楼厨房里还有一盆甜口粽子,给厨子和伙计们留的。林知了本想请他拿几个尝尝,忽然想起太子被废就是因为一碗汤。哪怕不是送给太子,林知了也因此打消这个念头。
魏公公走后,林知了把赏钱发下去,洗碗工依然拿了一贯有余很是高兴。
洗碗工临走前,林知了又叫她们选两个粽子带回去。毕竟今日是端午。
乍一看到俩粽子,洗碗工的家人嫌林知了吝啬。洗碗工把钱递过去,家人一看又有赏钱,不是只有开业第一个月有,洗碗工的家人们眉开眼笑,恨不得把俩粽子供起来。
林知了给厨子们留够晚上的菜,锁门准备回家,发现林飞奴很安静。林知了找到他,少年在车里,但是大花被薛瑜按在身边,她确定弟弟今天有事。林知了走过去便问:“怎么了?”
牵着毛驴的薛二哥回头:“肚子不舒服。上午我跟他说了,别吃了瓜又喝凉的,他说他火气旺,冰凉绿豆汤到他肚子里也会变得火热。还热吗?”
林知了朝弟弟耳朵上拧一下。
少年扁扁嘴,林知了赶忙松手:“二哥,你去药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