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144节
近日魏公公不曾露面,伙计和厨子们认为林知了还没有请示魏公公,认为赏钱还要再等几日,因此连问都没问。
林知了把自己的十贯扔柜子里,就给二哥二嫂各十贯,随后给他俩五十两白银。刘丽娘低声问:“现在就给啊?”
林知了:“先算我的。下个月月初算账的时候我扣掉。”
夫妻二人深信不疑。
林知了朝门外喊一声:“薛瑜!”
薛瑜进来,林知了给她三贯。薛瑜惊呼:“这么多?!”
“给你你就拿着。以后店里要找两个管事的,若是厨子那边有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只需找一个。你要是能管好前店,我再给你加三贯。”林知了停顿一下,“就是你的字,除了你谁都看不懂可不行。”
薛瑜立刻说:“我从明——不,今天晚上开始练字!”
林知了:“就你认识的那几个字,连伙计的名字都不会写——叹了一口气,先练着吧。”
薛瑜第一次意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林知了:“先放我柜子里?”
薛瑜连连点头。
林知了请二哥辛苦一趟去东宫把魏公公请来。
薛二哥:“午饭后吧。我感觉又有人敲门。”
林知了起身到院里看看日头,叫伙计们把东西端去店里,她和二哥开门。
刘丽娘系上围裙,洗洗手,移到灶台前看着厨子拉拉面和削面。若是人多,她再接手,担心厨子太慌把整块面扔进锅里。
东宫离东市不近,过了用饭高峰期,林知了就叫二哥过去。
薛二哥还没靠近东宫就被拦下。乍一看到身着甲胄的皇家卫士,薛二哥有点慌,稳住心神,下车禀报他去东宫。
侍卫看着他的小毛驴,心里纳闷,难道皇家也有穷亲戚。
估计他是哪个宫女太监的兄长来找他们拿钱。这种情况隔三岔五就能碰到一次,禁卫放行。
薛二哥选择去侧门。门卫见过薛二哥,请他进来。薛二哥看着他的小毛驴,决定在外面等着。
过了约莫一炷香,魏公公跑出来,一脑门汗。薛二哥心说,东宫是有多大啊。
魏公公尽量不让自己大喘气:“薛郎中,许久不见,近来安好?”
薛二哥拱手:“托您的福,都挺好。我弟妹叫你待会过去,驾车过去。”
魏公公毫不意外——
以前听李珩提过,仁和楼的生意极好。魏公公寻思着,以林知了干练的性子,这几日就会派人过来,是以前两日就提醒门卫看到自称仁和楼的人就把人请进来。
魏公公叫薛二哥等等,跟他一块过去。
又过一炷香,小太监赶车,魏公公撩开车帘跟薛二哥说一声,薛二哥前面带路。
魏公公还听说过,仁和楼物美价廉。李珩的原话是想昭告京师百姓,仁和楼的东家是太子,太子不为赚钱,百姓花小钱吃美食要感谢太子。
只不过没等李珩说完,就被太子妃骂一顿,问他是不是嫌贵为储君的太子不够打眼,需要他添油加火?当今天子是陛下,太子大肆宣扬他贤明是想干什么?
此后李珩半个月没敢去东宫。
魏公公便认为仁和楼的净盈利只够几个主子买菜。
所以当魏公公听说三月盈利一千五百两和四十贯时,下意识反应是叫林知了再说一遍。林知了重复一遍,魏公公认为是四十贯。
林知了指着脚边装银子的箱子:“这是四十贯?”
魏公公坐下,魏公公需要缓缓,从入不敷出到进账上千两,不是差的有点多,是非常多!
林知了把账簿给他。
魏公公在宫里不管账,看见就头晕:“你没算错我就拉走了?”
林知了:“不是仁和楼赚的,我上哪儿弄上千两给殿下?我家有多少钱,您不清楚?”
魏公公清楚,薛理在丹阳没有房产,老家只有一处小房子。魏公公放心了,魏公公心里美,“林娘子,我走了啊?”恨不得飞回去告诉东宫两位主子。
林知了:“这个月这么多,下个月不一定啊。天气炎热,冰饮畅销,吃热汤热面的少了。”
魏公公:“林娘子尽管放心,咱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二哥帮小太监把钱抬上马车。
太子也不管帐,魏公公回到东宫就先见太子妃。太子妃听她弟说过两次仁和楼的点心太便宜,像那个雪衣豆沙可以卖到百文。
太子妃对仁和楼的期待是不用东宫补贴,是以看到一箱白花花的银锭子,她跟魏公公一样不敢置信。
以前见过一箱又一箱黄金,太子妃都不曾失态。太子妃指着银锭子:“一个月,这些?”
魏公公回禀:“是七成盈利。”
这事太子妃知道:“不是饭菜很便宜吗?以前仁和楼宾客盈门的时候岂不是日进斗金?”
魏公公:“听说刑部只是查近几年的帐就查到二十万两。”
博学多闻的太子妃再次失态。
魏公公当日听到此事也不敢信,比宫里的蠹虫还能贪能拿,是以非常理解太子妃。
林知了估计魏公公该到东宫,她从屋里出来,说方才算了一笔账,依照众人的月薪分赏,叫众人进来拿上个月赏钱。
伙计和厨子们住在店里,就叫着急回家的洗碗工先进去。
林知了念姓名,薛瑜发钱,一人一千一。
洗碗工认为东家仁慈,顶多给她们六百,所以沉甸甸的铜板到手里,洗碗工们惊呆了,同手同脚出去。
在门外的采买看到一大串一小串,眼睛惊呼,居然这么多?!
然而厨子和采买以及伙计更没想到,他们分别拿到两千二和一千八百三十四。
平日里吃住在店里,赏钱足够他们每月置办衣物,月钱可以全部存起来!
拿到这么多钱,还学了手艺,世上竟然有这么好的事,还被他们摊上?众人激动,其中几人热泪盈眶,担心被取笑,慌忙躲回卧室。
林知了递给薛瑜一千一,就把余下的钱收起来。
薛瑜震惊:“我也有?”
林知了:“你跟洗碗工的月钱一样,她们有你就有。”
薛瑜不敢置信地问:“我一个月这么多,一年——”不禁兴奋地打圈转哇哇叫。
薛二哥看不下去:“看你这点出息!一年到头没有你三哥一个月多!”
“三哥读书的时间比我都大,我跟他比?”薛瑜瞪他一眼,“真看得起我!要比也是跟小鸽子比。”
薛二哥:“你等着吧,小鸽子你也比不过。他身上的劲儿,早晚后来居上!”
薛瑜忍不住反驳:“我俩走的路又不一样,我跟他比什么?你怎么不跟女人比生小孩?”
刘丽娘变脸。林知了朝小姑子背后一巴掌。
薛瑜终于被拍醒,意识到失言:“二嫂,我不是说你,也不是说二哥——就是,二哥话多,你要怪就怪二哥!”
林知了叫她把钱收好,又叫二哥去驾车,拉着薛瑜去接小鸽子。薛瑜不敢跟二哥独处,叫二嫂跟他去,她走回去。
回到家,薛瑜也没敢往刘丽娘跟前凑,而是选择去书房:“林飞奴,我来了!”
林飞奴正把文房四宝摆出来,看到她很是奇怪:“你和我一起练字啊?”
薛瑜:“我要当账房先生,我要有一手好字!”
林飞奴半信半疑,扔给给她一本字帖。
然而薛瑜写了一炷香,如坐针毡。
林飞奴毫不意外:“你要出去吗?”
“我——继续!”薛瑜坐回去,“你可以我就可以!”
可惜她高估了自己。
又过一炷香,薛瑜扔下笔:“我出去透透气,屋里闷热!”
京师昼夜温差大,晌午热,傍晚凉,晚上冷。此刻跟闷热毫无关系!林飞奴欲言又止,感觉说了也是白说。
薛瑜到院里,薛理回来,她本能转身,而身后正好是书房,进去才意识到走错了,应该去厨房。可惜晚了,不想出去撞个正着挨数落,她坐下练字。
薛理到书房门外瞥到他妹有些意外,踱步到厨房,看着切菜的林知了:“小鱼儿闯祸了?”
林知了抬头,“谁说的?”
“她在老老实实练字。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犯了错或者太阳从西边出来。”薛理朝外西方看一下,“晚霞布满天空,显然太阳是从西边落下。”
林知了不想提,可是薛理的话必然叫二嫂想起下午的事,“她说二哥不会生孩子。”
刘丽娘在灶前烧火:“我没生气。”
薛理找个板凳在门里边坐下:“二嫂,新房那边你看过,我猜到了那边会有好消息。”
刘丽娘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意:“我和你二哥也是这样想的。”
薛理:“下次休沐,我和二哥去问问他具体时间。现在钱够了,随时可以过户。若是他犹豫不决想加价,我们就找别的,然后把房子修成他家那样。”
刘丽娘毫无异议。
是以四月十二日早饭后,薛理就和薛二哥出城。
房主的儿子认为一千四少了点,可是地价已经很高,要加只能加房子。他家房子都是寻常材料,不可能再加三五百。房主认为为了一百贯让自己成为言而无信的小人不值得。
房主希望耕读传家,日后难免有家中亦或者族中子弟入仕,以薛理的年龄不出意外正好赶上他身居高位,若是因此认为他家中小辈也是小人,定会弃之不用。
既然还有后来人,就不能把路走窄。面对薛理的询问,房主笑言,下个月这个时候吧。不耽误薛二哥种高粱黄豆。
回去的路上薛二哥犯愁:“二十亩地怎么种啊。黄豆——要种到什么时候啊。”
薛理:“多买两头牛,休沐日我和飞奴过去帮你和二嫂一块种。”
薛二哥奇怪:“牛也会种黄豆?”
薛理糊涂了,二哥说什么呢?忽然想起他母亲种黄豆是拿着锄头一个个挖坑。薛理顿时有些有口难言。
家里的旱地很硬,犁不下去。薛理叹气:“自然是用耧车播种。”
“不是挖个坑埋进去?”二哥好奇,“耧车播种的意思,是怎么播种?”
林知了把自己的十贯扔柜子里,就给二哥二嫂各十贯,随后给他俩五十两白银。刘丽娘低声问:“现在就给啊?”
林知了:“先算我的。下个月月初算账的时候我扣掉。”
夫妻二人深信不疑。
林知了朝门外喊一声:“薛瑜!”
薛瑜进来,林知了给她三贯。薛瑜惊呼:“这么多?!”
“给你你就拿着。以后店里要找两个管事的,若是厨子那边有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只需找一个。你要是能管好前店,我再给你加三贯。”林知了停顿一下,“就是你的字,除了你谁都看不懂可不行。”
薛瑜立刻说:“我从明——不,今天晚上开始练字!”
林知了:“就你认识的那几个字,连伙计的名字都不会写——叹了一口气,先练着吧。”
薛瑜第一次意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林知了:“先放我柜子里?”
薛瑜连连点头。
林知了请二哥辛苦一趟去东宫把魏公公请来。
薛二哥:“午饭后吧。我感觉又有人敲门。”
林知了起身到院里看看日头,叫伙计们把东西端去店里,她和二哥开门。
刘丽娘系上围裙,洗洗手,移到灶台前看着厨子拉拉面和削面。若是人多,她再接手,担心厨子太慌把整块面扔进锅里。
东宫离东市不近,过了用饭高峰期,林知了就叫二哥过去。
薛二哥还没靠近东宫就被拦下。乍一看到身着甲胄的皇家卫士,薛二哥有点慌,稳住心神,下车禀报他去东宫。
侍卫看着他的小毛驴,心里纳闷,难道皇家也有穷亲戚。
估计他是哪个宫女太监的兄长来找他们拿钱。这种情况隔三岔五就能碰到一次,禁卫放行。
薛二哥选择去侧门。门卫见过薛二哥,请他进来。薛二哥看着他的小毛驴,决定在外面等着。
过了约莫一炷香,魏公公跑出来,一脑门汗。薛二哥心说,东宫是有多大啊。
魏公公尽量不让自己大喘气:“薛郎中,许久不见,近来安好?”
薛二哥拱手:“托您的福,都挺好。我弟妹叫你待会过去,驾车过去。”
魏公公毫不意外——
以前听李珩提过,仁和楼的生意极好。魏公公寻思着,以林知了干练的性子,这几日就会派人过来,是以前两日就提醒门卫看到自称仁和楼的人就把人请进来。
魏公公叫薛二哥等等,跟他一块过去。
又过一炷香,小太监赶车,魏公公撩开车帘跟薛二哥说一声,薛二哥前面带路。
魏公公还听说过,仁和楼物美价廉。李珩的原话是想昭告京师百姓,仁和楼的东家是太子,太子不为赚钱,百姓花小钱吃美食要感谢太子。
只不过没等李珩说完,就被太子妃骂一顿,问他是不是嫌贵为储君的太子不够打眼,需要他添油加火?当今天子是陛下,太子大肆宣扬他贤明是想干什么?
此后李珩半个月没敢去东宫。
魏公公便认为仁和楼的净盈利只够几个主子买菜。
所以当魏公公听说三月盈利一千五百两和四十贯时,下意识反应是叫林知了再说一遍。林知了重复一遍,魏公公认为是四十贯。
林知了指着脚边装银子的箱子:“这是四十贯?”
魏公公坐下,魏公公需要缓缓,从入不敷出到进账上千两,不是差的有点多,是非常多!
林知了把账簿给他。
魏公公在宫里不管账,看见就头晕:“你没算错我就拉走了?”
林知了:“不是仁和楼赚的,我上哪儿弄上千两给殿下?我家有多少钱,您不清楚?”
魏公公清楚,薛理在丹阳没有房产,老家只有一处小房子。魏公公放心了,魏公公心里美,“林娘子,我走了啊?”恨不得飞回去告诉东宫两位主子。
林知了:“这个月这么多,下个月不一定啊。天气炎热,冰饮畅销,吃热汤热面的少了。”
魏公公:“林娘子尽管放心,咱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二哥帮小太监把钱抬上马车。
太子也不管帐,魏公公回到东宫就先见太子妃。太子妃听她弟说过两次仁和楼的点心太便宜,像那个雪衣豆沙可以卖到百文。
太子妃对仁和楼的期待是不用东宫补贴,是以看到一箱白花花的银锭子,她跟魏公公一样不敢置信。
以前见过一箱又一箱黄金,太子妃都不曾失态。太子妃指着银锭子:“一个月,这些?”
魏公公回禀:“是七成盈利。”
这事太子妃知道:“不是饭菜很便宜吗?以前仁和楼宾客盈门的时候岂不是日进斗金?”
魏公公:“听说刑部只是查近几年的帐就查到二十万两。”
博学多闻的太子妃再次失态。
魏公公当日听到此事也不敢信,比宫里的蠹虫还能贪能拿,是以非常理解太子妃。
林知了估计魏公公该到东宫,她从屋里出来,说方才算了一笔账,依照众人的月薪分赏,叫众人进来拿上个月赏钱。
伙计和厨子们住在店里,就叫着急回家的洗碗工先进去。
林知了念姓名,薛瑜发钱,一人一千一。
洗碗工认为东家仁慈,顶多给她们六百,所以沉甸甸的铜板到手里,洗碗工们惊呆了,同手同脚出去。
在门外的采买看到一大串一小串,眼睛惊呼,居然这么多?!
然而厨子和采买以及伙计更没想到,他们分别拿到两千二和一千八百三十四。
平日里吃住在店里,赏钱足够他们每月置办衣物,月钱可以全部存起来!
拿到这么多钱,还学了手艺,世上竟然有这么好的事,还被他们摊上?众人激动,其中几人热泪盈眶,担心被取笑,慌忙躲回卧室。
林知了递给薛瑜一千一,就把余下的钱收起来。
薛瑜震惊:“我也有?”
林知了:“你跟洗碗工的月钱一样,她们有你就有。”
薛瑜不敢置信地问:“我一个月这么多,一年——”不禁兴奋地打圈转哇哇叫。
薛二哥看不下去:“看你这点出息!一年到头没有你三哥一个月多!”
“三哥读书的时间比我都大,我跟他比?”薛瑜瞪他一眼,“真看得起我!要比也是跟小鸽子比。”
薛二哥:“你等着吧,小鸽子你也比不过。他身上的劲儿,早晚后来居上!”
薛瑜忍不住反驳:“我俩走的路又不一样,我跟他比什么?你怎么不跟女人比生小孩?”
刘丽娘变脸。林知了朝小姑子背后一巴掌。
薛瑜终于被拍醒,意识到失言:“二嫂,我不是说你,也不是说二哥——就是,二哥话多,你要怪就怪二哥!”
林知了叫她把钱收好,又叫二哥去驾车,拉着薛瑜去接小鸽子。薛瑜不敢跟二哥独处,叫二嫂跟他去,她走回去。
回到家,薛瑜也没敢往刘丽娘跟前凑,而是选择去书房:“林飞奴,我来了!”
林飞奴正把文房四宝摆出来,看到她很是奇怪:“你和我一起练字啊?”
薛瑜:“我要当账房先生,我要有一手好字!”
林飞奴半信半疑,扔给给她一本字帖。
然而薛瑜写了一炷香,如坐针毡。
林飞奴毫不意外:“你要出去吗?”
“我——继续!”薛瑜坐回去,“你可以我就可以!”
可惜她高估了自己。
又过一炷香,薛瑜扔下笔:“我出去透透气,屋里闷热!”
京师昼夜温差大,晌午热,傍晚凉,晚上冷。此刻跟闷热毫无关系!林飞奴欲言又止,感觉说了也是白说。
薛瑜到院里,薛理回来,她本能转身,而身后正好是书房,进去才意识到走错了,应该去厨房。可惜晚了,不想出去撞个正着挨数落,她坐下练字。
薛理到书房门外瞥到他妹有些意外,踱步到厨房,看着切菜的林知了:“小鱼儿闯祸了?”
林知了抬头,“谁说的?”
“她在老老实实练字。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犯了错或者太阳从西边出来。”薛理朝外西方看一下,“晚霞布满天空,显然太阳是从西边落下。”
林知了不想提,可是薛理的话必然叫二嫂想起下午的事,“她说二哥不会生孩子。”
刘丽娘在灶前烧火:“我没生气。”
薛理找个板凳在门里边坐下:“二嫂,新房那边你看过,我猜到了那边会有好消息。”
刘丽娘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意:“我和你二哥也是这样想的。”
薛理:“下次休沐,我和二哥去问问他具体时间。现在钱够了,随时可以过户。若是他犹豫不决想加价,我们就找别的,然后把房子修成他家那样。”
刘丽娘毫无异议。
是以四月十二日早饭后,薛理就和薛二哥出城。
房主的儿子认为一千四少了点,可是地价已经很高,要加只能加房子。他家房子都是寻常材料,不可能再加三五百。房主认为为了一百贯让自己成为言而无信的小人不值得。
房主希望耕读传家,日后难免有家中亦或者族中子弟入仕,以薛理的年龄不出意外正好赶上他身居高位,若是因此认为他家中小辈也是小人,定会弃之不用。
既然还有后来人,就不能把路走窄。面对薛理的询问,房主笑言,下个月这个时候吧。不耽误薛二哥种高粱黄豆。
回去的路上薛二哥犯愁:“二十亩地怎么种啊。黄豆——要种到什么时候啊。”
薛理:“多买两头牛,休沐日我和飞奴过去帮你和二嫂一块种。”
薛二哥奇怪:“牛也会种黄豆?”
薛理糊涂了,二哥说什么呢?忽然想起他母亲种黄豆是拿着锄头一个个挖坑。薛理顿时有些有口难言。
家里的旱地很硬,犁不下去。薛理叹气:“自然是用耧车播种。”
“不是挖个坑埋进去?”二哥好奇,“耧车播种的意思,是怎么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