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109节
走到村口,灰白的天空变成灰色。薛理不禁加快步伐。然而还是没有夏天的雨来得快。
噼里啪啦的闪电落在城墙上,紧随其后的是轰隆声,跟有大妖渡劫似的,薛理跑起来。不到一里路,豆大的雨点落下来,薛理停下坦然接受,丝毫不后悔他的选择。
薛瑜担心:“三哥忘了拿伞,会不会淋湿?”
薛二哥:“他又不傻。沿街那么多铺子,去谁家不能躲一会儿。”
路上行人四处躲藏,薛理不闪不避,沿着城门街慢悠悠地走着,跟秋游踏春似的。
躲在店铺屋檐下的路人透过雨帘指着他:“这人傻了吧?淋成这样还笑?”
林知了听到敲门声,撑着雨伞打开门,看到落汤鸡似的薛理:“怎么回来了?怎么淋成这样?怎么——”
薛理一把抱住她。
林知了吓一跳,不由得睁大眼睛,本能想推开他,薛理收紧手臂。林知了顿时不敢动弹。不知过去多久,感觉他手劲松了一点,估计他心里好受许多才试探地问:“你娘又给你气受了?”
薛理确实舒服多了,松开手看到她身上湿了一片,很少失态的人有点尴尬,别开目光:“不是她。”
“你二婶和薛瑞没有这么大本事。”林知了把他拉进来闩门,“跟我还这么见外啊?”
薛理长叹一口气,看着闪烁的远方:“你说我娘要是被雷电劈一下——”
“你娘就死了。”林知了不想泼他冷水,“与其祈祷她被雷劈醒,还不如指望她被人骂醒。”
薛理:“我说了很多次,她一直是左耳进右耳出。大哥都和离了也没见她有所长进。你说过很多难听的话,她反而认为你识文断字主意正不服管教。”
林知了:“还记得林家是做什么的吧?我相信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薛理走到竹棚下:“能降住她的人跟大哥和离了。”
“世上又不止一个陈文君。”林知了把收到棚下的布给他,“擦擦头上的水,别着凉。”
这么热的天哪会着凉。薛理微微摇头。
林知了不敢大意,给他一壶水,叫他回屋擦擦身体。
水壶里的水还热着,早上烧的,林知了担心直接喝井水闹肚子,每天早上都会烧两壶。
薛理接受她的好意,“二嫂呢?”
刘丽娘出现在卧室门边。薛理朝他和林知了的卧室看去:“小鸽子也在屋里?”
林知了点点头,送薛理到卧室,撑着伞把二嫂接到棚下。
进门前的薛理脸色跟早上的天空一样黯淡无光。此刻他恢复如初,刘丽娘依然认为他被婆婆气到,只因以她对薛理的了解,既然决定过去,他不会无缘无故突然回来。
刘丽娘小声问:“又是跟婆婆啊?”
林知了点头:“回头你问二哥。我看他不想说。也不知道这雨下到什么时候。”
午时过半雨停了,路面被洗刷干净,街上凉爽,闷了半天的人都从屋里出来,其中一些人不想做饭就来买肉夹饼。
绣坊娘子也不想做饭,管事出钱,两个绣坊娘子拿着碗盆过来,用碗盛红烧肉,盆盛肉夹饼。
此时薛二婶才做饭。担心又有雨,用了饭就去接亲。薛二婶嫌薛大哥没了媳妇晦气,不许他去。
薛大哥因此不快,他是和离,又不是克死妻子。薛母劝他消消气,又叫他理解薛二婶,她也是希望尽善尽美。
薛瑜在一旁听到此话,心说娶个这样的媳妇就别想尽善尽美。
殊不知不止薛瑜这样认为,周嫂子等人也这样认为。
定亲前薛琬被赶出家门,无论怎么说她都是薛二婶亲生的,若是没人怂恿,薛二婶不至于那么迫切。
看透这一点的村民都等着看热闹。
然而新妇进门后很孝顺,日日早上起来做饭。村里人经常可以看到她给薛母送一碗。
周嫂子来送菜,用发现惊天大密的口吻说:“薛瑞的媳妇不简单。”
林知了不在意她做什么,只在意钱。周嫂子走后,林知了叫薛二哥去找薛大哥。
月底休沐,薛大哥到家片刻推着板车进城。过了大半个时辰,薛大哥轻车回来,车上多了一块羊肉,这让闲着没事盯着薛家的村民摸不着头脑,他买一块肉还推着箱子啊。
薛大哥自然是把铜钱换成碎银。回到家中薛大哥就把钱藏他屋里。薛大哥能那么容易把他娘的钱骗出来,还是因为他一向本分老实。
薛大哥对他娘说近日城里有个很厉害的贼,官府四处捉拿连人影都没看见,担心他躲到城外。铜钱太多显眼,小贼进来就能看见。薛母信以为真,叫他换成碎银,随便塞哪个角落里小贼都找不到。
翌日,薛大哥进城绕到林知了店里告诉薛二哥,他提醒的事妥了。
薛大哥前脚离开,后脚食客进门道喜。林知了下意识问:“又有什么喜事啊?”
食客反问:“薛先生呢?”
林知了明白过来,“院试名次出来了?这次考上几个?”
“书院三个,村里两个,私学三个,其中一个还是铁匠,听说一边读书一边跟着他爹打铁。官宦世家只有俩。”食客说到最后一句幸灾乐祸,“这种盛况,听说百年前的人想都不敢想。”
林知了:“要不怎么有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容易的说法呢。”
食客愣了一瞬,明白过来哈哈大笑:“林娘子,我要大吃一顿。给我做个肉夹饼,再来一份红烧大排拉面!再给我包四个饭团,再做四份肉夹饼,打包带走。”
这位食客走后,食材所剩无几,林知了把休息的牌子挂出去。锅碗瓢盆收拾干净,林知了休息一炷香,便和刘丽娘准备晌午的食材。
林知了刚把红烧肉做好,准备帮刘丽娘做凉皮,竹林酒家的伙计来了。薛二哥叫她应付,他把刘丽娘换下来休息。
竹林酒家靠山面水在炎炎夏日十分舒服,客人很多,伙计要的红烧肉反而比春秋二季多。林知了没有因此加量,只因夏天城里吃肉的少,他们晌午更爱吃凉面凉皮。
红烧肉盛走三成交给伙计,伙计没有立刻回去,他低声说:“我们东家昨晚回来了。”
林知了:“有好消息?”
“陛下复立太子。城里的贵人应该已经收到消息。”伙计担心隔墙有耳,往左右看一眼,确定店门没开,屋里屋外只有他和林知了的家人,“我们东家离京前见过太子。我是不是忘了说,我们东家是陛下堂侄?”
林知了点头:“听别人说过。”
伙计继续:“我们东家送给太子一本书,正是薛先生编的那本试题集。至于聊的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东家像闲聊似的跟掌柜的说几句。我感觉东家故意的,他知道掌柜的和小的经常来你这里,定会把此事告诉你。”
林知了:“不管太子看到那本试题集会怎么想,你都要替我谢谢刘掌柜。我知道刘掌柜想要的不是一句谢谢。你们这些日子一直在琢磨我那个芝麻酱是怎么做的吧?”
伙计有点尴尬:“后厨的事我不清楚。”
林知了:“其实很简单,八成花生和两成芝麻。只是芝麻要炒熟,花生也要炒熟去皮。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放盐和糖,也可以放一点芝麻油,不会那么粘稠。”
伙计震惊:“就,这么简单?”
林知了好奇地问:“你们怎么做的?”
“我们用的也是熟芝麻熟花生。但是比例不对。”伙计不禁说,“难怪厨子就说只差一点。”
林知了:“快回去吧。记得趁机找刘掌柜个吝啬鬼要赏钱。”
伙计笑着拱手道谢。
林知了看着他拐弯就关上门院门,到店里告诉二嫂日后不必再做芝麻酱。
薛二哥:“刚才跟伙计说的就是这事啊?”
林知了把丹阳郡王为薛理做的事告诉他,薛二哥立刻改口,认为林知了做得对。
这个消息对刘丽娘而言太过突然,她不禁连声问道:“是不是说太子过些日子会召三弟进京?你和小鸽子去不去?你们走了店怎么办?”
第79章 计划未来
林知了宽慰她八字还没一撇!
刘丽娘不这样认为。
太子被废三年, 一朝起复身边必然无人可用。只凭薛理遭他连累,然毫无怨言,太子便会用他。
何况薛理在丹阳名声极好。虽然世家门阀厌恶他,可是世家才几人。农、工、商皆对他抱有好感, 这是民心所向。
太子用了薛理, 民心自然偏向他。
刘丽娘识字不多, 不懂朝中弯弯绕绕, 但她懂人情世故。她若是太子,用薛理百利只有一害,她定会立刻召薛理回京。
要说被世家盯着不放会给太子带来些许困扰, 大不了登基后卸磨杀驴。又不是没有先例可循。以前刘丽娘就听林知了跟小鸽子讲过“鸟尽弓藏”的故事。
刘丽娘苦笑:“那也要早做打算啊。”
薛二哥刚刚还替弟弟感到高兴, 刘丽娘的神色让他意识到林知了和小鸽子若是跟去京师,这家小店的主心骨就没了。
薛二哥肉眼可见地慌了。
薛瑜也急了:“三嫂和三哥去京师, 我跟谁啊?”
“你怎么也跟二嫂似的。”林知了笑着说, “你想跟谁跟谁。虽说你三哥的俸禄可能只够他自己用,可我们这几年攒了一些钱。再说了,京师百姓也要用饭, 我们也可以继续干这个。”
薛瑜想跟着林知了和薛理,可是这家小店需要她,她若是也走了,二哥二嫂最少要招俩人,否则只能关门大吉。
薛瑜犹豫不决,干脆说:“三嫂说得对。二嫂, 到时候再从长计议也不迟。”
林知了:“现在我们应该先开门。二嫂若是还有什么疑虑,相公回来你问他啊。”
刘丽娘恍然大悟,她们在这里聊得起劲,好像当事人还不知道。这叫什么?林知了通常数落小鸽子的杞人忧天!
刘丽娘闻言把面拿出来揉搓, 薛瑜把炭火点着烧油锅,林知了和薛二哥把竹棚下的食材搬到店里,随后开门营业。
如今昼长夜短,太阳还没落山薛理就回来了。
林知了看到弟弟满头汗水,脖子上还有好像汗液积成的灰,盛一盆水叫薛理和小鸽子擦擦身体。
待薛理和小鸽子从卧室出来,林知了把竹林酒家伙计说的事告诉薛理,薛二哥和刘丽娘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恐怕漏掉一个字。
薛理神色没有一点波动,薛二哥很意外,问他是不是早就知道。薛理微微摇头:“先前丹阳郡王进京过端午,我就有预感,只是有点没想到这么快。”
薛二哥迫不及待地问:“你怎么想的?”
薛理奇怪:“我?我怎么想的好像没什么用吧?”
薛二哥:“那也要有些准备啊。”
薛理愈发奇怪:“准备什么?若是太子要用我,我收拾收拾行李过去便是。”
薛二哥噎住。
刘丽娘问:“弟妹和小鸽子怎么办?””
薛理:“我安顿下来再做打算。”
刘丽娘愣住。
噼里啪啦的闪电落在城墙上,紧随其后的是轰隆声,跟有大妖渡劫似的,薛理跑起来。不到一里路,豆大的雨点落下来,薛理停下坦然接受,丝毫不后悔他的选择。
薛瑜担心:“三哥忘了拿伞,会不会淋湿?”
薛二哥:“他又不傻。沿街那么多铺子,去谁家不能躲一会儿。”
路上行人四处躲藏,薛理不闪不避,沿着城门街慢悠悠地走着,跟秋游踏春似的。
躲在店铺屋檐下的路人透过雨帘指着他:“这人傻了吧?淋成这样还笑?”
林知了听到敲门声,撑着雨伞打开门,看到落汤鸡似的薛理:“怎么回来了?怎么淋成这样?怎么——”
薛理一把抱住她。
林知了吓一跳,不由得睁大眼睛,本能想推开他,薛理收紧手臂。林知了顿时不敢动弹。不知过去多久,感觉他手劲松了一点,估计他心里好受许多才试探地问:“你娘又给你气受了?”
薛理确实舒服多了,松开手看到她身上湿了一片,很少失态的人有点尴尬,别开目光:“不是她。”
“你二婶和薛瑞没有这么大本事。”林知了把他拉进来闩门,“跟我还这么见外啊?”
薛理长叹一口气,看着闪烁的远方:“你说我娘要是被雷电劈一下——”
“你娘就死了。”林知了不想泼他冷水,“与其祈祷她被雷劈醒,还不如指望她被人骂醒。”
薛理:“我说了很多次,她一直是左耳进右耳出。大哥都和离了也没见她有所长进。你说过很多难听的话,她反而认为你识文断字主意正不服管教。”
林知了:“还记得林家是做什么的吧?我相信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薛理走到竹棚下:“能降住她的人跟大哥和离了。”
“世上又不止一个陈文君。”林知了把收到棚下的布给他,“擦擦头上的水,别着凉。”
这么热的天哪会着凉。薛理微微摇头。
林知了不敢大意,给他一壶水,叫他回屋擦擦身体。
水壶里的水还热着,早上烧的,林知了担心直接喝井水闹肚子,每天早上都会烧两壶。
薛理接受她的好意,“二嫂呢?”
刘丽娘出现在卧室门边。薛理朝他和林知了的卧室看去:“小鸽子也在屋里?”
林知了点点头,送薛理到卧室,撑着伞把二嫂接到棚下。
进门前的薛理脸色跟早上的天空一样黯淡无光。此刻他恢复如初,刘丽娘依然认为他被婆婆气到,只因以她对薛理的了解,既然决定过去,他不会无缘无故突然回来。
刘丽娘小声问:“又是跟婆婆啊?”
林知了点头:“回头你问二哥。我看他不想说。也不知道这雨下到什么时候。”
午时过半雨停了,路面被洗刷干净,街上凉爽,闷了半天的人都从屋里出来,其中一些人不想做饭就来买肉夹饼。
绣坊娘子也不想做饭,管事出钱,两个绣坊娘子拿着碗盆过来,用碗盛红烧肉,盆盛肉夹饼。
此时薛二婶才做饭。担心又有雨,用了饭就去接亲。薛二婶嫌薛大哥没了媳妇晦气,不许他去。
薛大哥因此不快,他是和离,又不是克死妻子。薛母劝他消消气,又叫他理解薛二婶,她也是希望尽善尽美。
薛瑜在一旁听到此话,心说娶个这样的媳妇就别想尽善尽美。
殊不知不止薛瑜这样认为,周嫂子等人也这样认为。
定亲前薛琬被赶出家门,无论怎么说她都是薛二婶亲生的,若是没人怂恿,薛二婶不至于那么迫切。
看透这一点的村民都等着看热闹。
然而新妇进门后很孝顺,日日早上起来做饭。村里人经常可以看到她给薛母送一碗。
周嫂子来送菜,用发现惊天大密的口吻说:“薛瑞的媳妇不简单。”
林知了不在意她做什么,只在意钱。周嫂子走后,林知了叫薛二哥去找薛大哥。
月底休沐,薛大哥到家片刻推着板车进城。过了大半个时辰,薛大哥轻车回来,车上多了一块羊肉,这让闲着没事盯着薛家的村民摸不着头脑,他买一块肉还推着箱子啊。
薛大哥自然是把铜钱换成碎银。回到家中薛大哥就把钱藏他屋里。薛大哥能那么容易把他娘的钱骗出来,还是因为他一向本分老实。
薛大哥对他娘说近日城里有个很厉害的贼,官府四处捉拿连人影都没看见,担心他躲到城外。铜钱太多显眼,小贼进来就能看见。薛母信以为真,叫他换成碎银,随便塞哪个角落里小贼都找不到。
翌日,薛大哥进城绕到林知了店里告诉薛二哥,他提醒的事妥了。
薛大哥前脚离开,后脚食客进门道喜。林知了下意识问:“又有什么喜事啊?”
食客反问:“薛先生呢?”
林知了明白过来,“院试名次出来了?这次考上几个?”
“书院三个,村里两个,私学三个,其中一个还是铁匠,听说一边读书一边跟着他爹打铁。官宦世家只有俩。”食客说到最后一句幸灾乐祸,“这种盛况,听说百年前的人想都不敢想。”
林知了:“要不怎么有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容易的说法呢。”
食客愣了一瞬,明白过来哈哈大笑:“林娘子,我要大吃一顿。给我做个肉夹饼,再来一份红烧大排拉面!再给我包四个饭团,再做四份肉夹饼,打包带走。”
这位食客走后,食材所剩无几,林知了把休息的牌子挂出去。锅碗瓢盆收拾干净,林知了休息一炷香,便和刘丽娘准备晌午的食材。
林知了刚把红烧肉做好,准备帮刘丽娘做凉皮,竹林酒家的伙计来了。薛二哥叫她应付,他把刘丽娘换下来休息。
竹林酒家靠山面水在炎炎夏日十分舒服,客人很多,伙计要的红烧肉反而比春秋二季多。林知了没有因此加量,只因夏天城里吃肉的少,他们晌午更爱吃凉面凉皮。
红烧肉盛走三成交给伙计,伙计没有立刻回去,他低声说:“我们东家昨晚回来了。”
林知了:“有好消息?”
“陛下复立太子。城里的贵人应该已经收到消息。”伙计担心隔墙有耳,往左右看一眼,确定店门没开,屋里屋外只有他和林知了的家人,“我们东家离京前见过太子。我是不是忘了说,我们东家是陛下堂侄?”
林知了点头:“听别人说过。”
伙计继续:“我们东家送给太子一本书,正是薛先生编的那本试题集。至于聊的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东家像闲聊似的跟掌柜的说几句。我感觉东家故意的,他知道掌柜的和小的经常来你这里,定会把此事告诉你。”
林知了:“不管太子看到那本试题集会怎么想,你都要替我谢谢刘掌柜。我知道刘掌柜想要的不是一句谢谢。你们这些日子一直在琢磨我那个芝麻酱是怎么做的吧?”
伙计有点尴尬:“后厨的事我不清楚。”
林知了:“其实很简单,八成花生和两成芝麻。只是芝麻要炒熟,花生也要炒熟去皮。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放盐和糖,也可以放一点芝麻油,不会那么粘稠。”
伙计震惊:“就,这么简单?”
林知了好奇地问:“你们怎么做的?”
“我们用的也是熟芝麻熟花生。但是比例不对。”伙计不禁说,“难怪厨子就说只差一点。”
林知了:“快回去吧。记得趁机找刘掌柜个吝啬鬼要赏钱。”
伙计笑着拱手道谢。
林知了看着他拐弯就关上门院门,到店里告诉二嫂日后不必再做芝麻酱。
薛二哥:“刚才跟伙计说的就是这事啊?”
林知了把丹阳郡王为薛理做的事告诉他,薛二哥立刻改口,认为林知了做得对。
这个消息对刘丽娘而言太过突然,她不禁连声问道:“是不是说太子过些日子会召三弟进京?你和小鸽子去不去?你们走了店怎么办?”
第79章 计划未来
林知了宽慰她八字还没一撇!
刘丽娘不这样认为。
太子被废三年, 一朝起复身边必然无人可用。只凭薛理遭他连累,然毫无怨言,太子便会用他。
何况薛理在丹阳名声极好。虽然世家门阀厌恶他,可是世家才几人。农、工、商皆对他抱有好感, 这是民心所向。
太子用了薛理, 民心自然偏向他。
刘丽娘识字不多, 不懂朝中弯弯绕绕, 但她懂人情世故。她若是太子,用薛理百利只有一害,她定会立刻召薛理回京。
要说被世家盯着不放会给太子带来些许困扰, 大不了登基后卸磨杀驴。又不是没有先例可循。以前刘丽娘就听林知了跟小鸽子讲过“鸟尽弓藏”的故事。
刘丽娘苦笑:“那也要早做打算啊。”
薛二哥刚刚还替弟弟感到高兴, 刘丽娘的神色让他意识到林知了和小鸽子若是跟去京师,这家小店的主心骨就没了。
薛二哥肉眼可见地慌了。
薛瑜也急了:“三嫂和三哥去京师, 我跟谁啊?”
“你怎么也跟二嫂似的。”林知了笑着说, “你想跟谁跟谁。虽说你三哥的俸禄可能只够他自己用,可我们这几年攒了一些钱。再说了,京师百姓也要用饭, 我们也可以继续干这个。”
薛瑜想跟着林知了和薛理,可是这家小店需要她,她若是也走了,二哥二嫂最少要招俩人,否则只能关门大吉。
薛瑜犹豫不决,干脆说:“三嫂说得对。二嫂, 到时候再从长计议也不迟。”
林知了:“现在我们应该先开门。二嫂若是还有什么疑虑,相公回来你问他啊。”
刘丽娘恍然大悟,她们在这里聊得起劲,好像当事人还不知道。这叫什么?林知了通常数落小鸽子的杞人忧天!
刘丽娘闻言把面拿出来揉搓, 薛瑜把炭火点着烧油锅,林知了和薛二哥把竹棚下的食材搬到店里,随后开门营业。
如今昼长夜短,太阳还没落山薛理就回来了。
林知了看到弟弟满头汗水,脖子上还有好像汗液积成的灰,盛一盆水叫薛理和小鸽子擦擦身体。
待薛理和小鸽子从卧室出来,林知了把竹林酒家伙计说的事告诉薛理,薛二哥和刘丽娘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恐怕漏掉一个字。
薛理神色没有一点波动,薛二哥很意外,问他是不是早就知道。薛理微微摇头:“先前丹阳郡王进京过端午,我就有预感,只是有点没想到这么快。”
薛二哥迫不及待地问:“你怎么想的?”
薛理奇怪:“我?我怎么想的好像没什么用吧?”
薛二哥:“那也要有些准备啊。”
薛理愈发奇怪:“准备什么?若是太子要用我,我收拾收拾行李过去便是。”
薛二哥噎住。
刘丽娘问:“弟妹和小鸽子怎么办?””
薛理:“我安顿下来再做打算。”
刘丽娘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