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85节
  薛母气得出气多进气少,指着薛瑜消失的地方:“你看看她,越来越不懂事。”
  薛大哥点点头没搭腔,他说的话他娘不爱听,他娘爱听的他又不想说。薛母以为薛大哥赞同她的说辞,心里舒坦了。
  薛瑜后悔出来,只因才跟小姊妹聊几句,小姊妹的祖母就出来问她在城里这些天有没有跟她二嫂学拉面。随后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学会了教教她小姊妹,以后也能给家里赚点钱。
  薛瑜半真半假地说两个嫂嫂疼她,不让她干重活,平日里就是扫地烧火收拾碗筷。刷锅洗碗都是她二哥在做。
  谁知她小姊妹的祖母没有眼力见儿,依然劝她早日学做菜学拉面。薛瑜很不高兴,问一句:“你看着又不老,家里没钱你怎么不去山上找点东西拿去城里卖掉补贴家用?”
  这老媪脸上瞬间没了笑意。薛瑜对小姊妹说一声“走了”,就像个小蝴蝶飘回家。
  到家门外看到薛琬,她本想假装没看见,薛琬叫住她。薛瑜过去:“琬姐姐。”
  “刚回来吗?”薛琬看清她的襦裙,“这配色鲜亮适合你。是不是三嫂做的啊?”
  薛瑜:“二嫂做的,三嫂买的布。上面的小花也是三嫂叫二嫂绣的。没有你绣的好看。”
  薛琬仔细看看:“挺好的。没人会盯着你的衣服打量。”
  薛瑜很意外她比陈文君会说话,乐意多说几句:“你还是每天做绣活啊?”
  薛琬点头:“不做活我还能干什么啊。我也只会这个。”
  薛瑜:“还是每天一百多文啊?”
  “我的绣活不好。”薛琬说出来,想起以前林知了帮她拿的绣品价格高,“瑜妹妹,我问你一件事,你知不知道以前三嫂找谁拿的绣活啊?”
  薛瑜摇头:“二婶那么会来事,你叫她帮你找啊。”
  话音落下,薛瑜听到脚步声,朝院里看去,薛二婶从屋里出来看看薛琬跟谁聊天。薛瑜朝她瞪一眼,不待薛二婶开口就跑回隔壁。
  薛二婶气得出来就骂:“死丫头!”
  薛瑜到院里又退出来:“泼妇!”说完关上门还用闩插上。
  薛二婶跑过来踹门,薛瑜吓了一跳就喊人:“大哥,二婶打我!”
  薛大哥立刻出来。
  薛瑜只是试试,没想到大哥动作这么快,立刻让开。薛大哥打开门,骂骂咧咧的薛二婶瞬时停下来,随即指着薛瑜:“这丫头不敬长辈还瞪我,我——”
  薛大哥:“再叫我听见你骂人,别怪我也不敬长辈!”
  薛瑜很意外她大哥能说出这番话。这种情况可不多见。薛瑜趁机冲她二婶扮个鬼脸,气得薛二婶很想越过薛大哥给她一巴掌。
  仿佛一堵厚墙的薛大哥把妹妹挡得严严实实,薛二婶只能朝屋里找人。
  薛母出来劝和,薛二婶趁机撺掇她管教薛瑜,再不管日后无法无天。薛瑜冲她翻个白眼,“大哥,我们吃饭。”
  薛母闻言问妯娌要不要一起用饭。薛大哥喊一声“娘”,薛母叹了一口气,不敢再邀请妯娌。
  原本薛瑜是想在村里住一晚,然而她一看到陈文君就烦,又被薛理吓唬的不敢一个人进城,饭后就去周嫂子家,问她下午去不去城里送菜。
  周嫂子要进城,不止店里煮面用的菜,还有林知了一家吃的菜。前些天周嫂子得知林知了自己吃的菜也找别人买,就说她妯娌院子里种了很多菜,有什么她摘什么,一把一文钱。林知了爱吃最新鲜的时令蔬菜,就同意周嫂子每日送两三样,葱姜蒜也行。
  薛瑜就要跟周嫂子一块进城。
  周嫂子看看日头,就告诉她再过半个时辰。
  太阳要落不落的时候周嫂子来找薛瑜。薛母才知道她要回去。薛母想女儿,忍不住问:“不在家里住一天?”
  薛瑜:“要是二哥和三哥还没回来,我要回去给周嫂子开门啊。”
  周嫂子和薛母都信以为真。
  到城里周嫂子看到晾在院里的衣物,意识到林知了和薛理一直在家。在家都不回村,周嫂子心说,薛母定是又做了什么。
  周嫂子还要准备晚饭,收了钱歇息片刻就回去。虽然她没有多问,但晚上跟公婆妯娌等人聚到一起赏月时忍不住数落薛母好好的日子不好好过。
  与此同时,林知了等人也在院里吃月饼聊天。
  薛瑜先说她大嫂说话阴阳怪气。薛二哥劝她别理陈氏。随后他自己忍不住抱怨:“倒是没人对我们阴阳怪气。可我巴不得他们冷嘲热讽。弟妹——”叹了一口气,“今天晌午的饭菜真好,鸡鱼肉蛋一样不缺,我岳父岳母对我跟亲儿子没两样。可惜啊!”
  林知了:“盛情难却的代价是什么?”
  薛二哥看向刘丽娘。刘丽娘:“我说吧。我嫂子有个妹妹今年及笄,还没许配人家。我堂妹明年及笄,也没定亲。我娘希望我教她俩拉面。”停顿一下,“不瞒你说,原先以为这个店我占大头,想叫她俩来店里帮忙。现在要在城里租两间房,一间卧室一家厨房,叫我下午去教她们。还问我三个月够不够。”
  林知了毫不意外:“你答应了?”
  “我说拉面是跟你学的,要问问你。”
  林知了对薛理道:“你见多识广,我听你的。”
  明知她装的,听了此话薛理依然很受用:“刘掌柜的厨子能做出拉面,别人也能做出来。与其藏着掖着——”
  刘丽娘打断:“你又要公布出去?!”
  薛理:“我的想法兴许跟娘子不谋而合。”
  林知了:“收徒!”
  刘丽娘:“收徒?”
  林知了点头:“不如先收五个,每人五百文!”
  薛二哥:“太多!拉面重点是熟能生巧。面团的秘密已经被人家研究出来就不值钱了。”
  名气积攒不易。林知了认为二哥说得对:“我再想两样面食呢。”灵光一闪,“二嫂,你是不是只会用米做糕啊?”
  第61章 煎包
  刘丽娘听出她言外之意:“面粉也可以做发糕?”
  当着薛理的面林知了可不敢直接承认:“我试试。不知成不成。”
  刘丽娘:“需要什么我去买, 这次不管花多少钱都算我的。”
  林知了很是好奇:“一顿饭就把你收买了?”
  刘丽娘:“我这边仁至义尽,日后他们再想做什么,我也能理直气壮地拒绝啊。”
  刘丽娘没有孩子傍身,身边也没个血脉至亲, 薛二哥又不如薛理抗事, 刘丽娘不敢像林知了一样跟娘家断往。林知了是这样猜测的, 所以可以理解二嫂想再给娘家人一次机会。
  薛瑜试探地问:“三嫂, 一个是教,两个是教,三个也是教吧?”
  林知了:“也有人找过你?”
  薛瑜震惊, 难道刚才我一秃噜嘴说了出来?薛瑜仔细回想, 她确定没有提过她在村里的小姊妹。
  林知了:“要是你想学,还用特意问我?既然问了, 自然是替旁人问的。说吧, 谁找过你。”
  薛瑜把她小姊妹的祖母供出来。
  林知了:“这事你别管,我来安排。”
  薛瑜:“我还是个小孩子,怎么管啊。”
  林知了笑了。
  亥时更声响起, 一家人各回各屋。小鸽子到床上就呼呼大睡,显然今日又累又困。薛理捏捏他的小脸确定小孩睡着了,言语刺激他一句,小孩也没有翻身跳起来同他理论,薛理才算放心。
  林知了看着他的一番动作无语又好笑,到床上便问他要做什么。
  今日午后薛理和林知了领着小孩出去玩了一个时辰, 还带上大花,期间一直是薛理看着小孩,他累得什么也不想做,“鱼儿说的事, 你要怎么安排?”
  林知了:“我正要跟你说这事。月底进村给婆婆送钱,定会有人跟你闲聊,届时你就把此事透露出去,别说一次招五人,说招三人。”
  薛理:“另外两个名额留给刘家人?你出面收钱?”
  林知了:“要叫二嫂出面收钱,刘家还不得骂她白眼狼,白养她这么大,堂妹跟她学做面食她还要五百文报酬。”
  薛理:“即便你出面收钱,不值五百文,刘家也会骂。”
  林知了:“所以我再招三个外人啊。人家觉得值就行了。”
  薛理闻言很是意外,她这些小精明都是跟谁学的。先前见过宋氏,宋氏没有这个脑子。他岳父走得早,应该还没来得及教她。
  林知了的手靠近,薛理顿时不敢瞎想,本能抓住:“睡觉!”
  “假正经!”嘴上这样讲,林知了其实也没打算做什么,只是怕他静下心来发现端倪。
  翌日清晨,林知了同往常一样自然醒来就去洗漱。
  考虑到刚过完中秋节,吃肉的人会比往常少,昨晚赏月定然有很多人无法早起,早饭和午饭都比节前少三成。果不其然,跟林知了预料的一样,少了这么多也有剩余。林知了一家的早饭和午饭就吃剩的。
  酉时左右,林知了和刘丽娘出去买菜买肉。薛理在家教两个小孩算数以及看着他们练字——薛理和小鸽子的中秋节都有三天假,今日是第三日,所以他俩也在家。
  薛二哥整理他的药箱,再把他给牲口和人看病的经历写下来。恐怕写在一起被外人看见骂他人畜不分,薛二哥特意缝制两个笔记本。
  薛瑜开小差看到坐在隔壁桌的二哥写写写,“你记不住吗?”
  薛二哥:“今日记得住,明天记得住,明年今日呢?”
  薛瑜:“那二嫂和三嫂怎么记得住?”
  薛理:“她俩也记不住。你三嫂每次做菜都要想一会放哪些调料。二嫂也是,和面先放一点水,感觉不够再加。我敢说她们每次做出的菜和面都不一样。只是我们不是老饕,吃不出有何不同。”
  薛瑜:“那她俩不怕忘了啊?”
  薛理:“改日我给你三嫂做个记事本,让她记下来。此事我们知道就行了。不可外传!”
  薛瑜明白为何,先前家里进过贼。
  小鸽子心无旁骛。
  薛理见状瞪一眼妹妹,薛瑜拿起毛笔挠挠头叹着气继续练字。
  林知了除了买明早用的猪排和里脊,还买了一斤三肥七瘦的猪肉和二十个鸡蛋以及几个柠檬。
  柠檬在丹阳这片土地上不是稀罕物,跟品质好的橘子价差不多。林知了只买四个,倒也没花多少钱。
  回到家中刘丽娘把明早用的猪肉吊井中保鲜,她在林知了的指点下剁猪肉馅。林知了打鸡蛋,请二哥搅蛋液,她准备其他东西。
  丹阳百姓很少吃饺子亦或者馄饨,像山东村六七十户,有擀面杖的屈指可数。刘丽娘不是例外,自然不会调馅料。是以林知了叫她往馅料里淋入热油,她心里纳闷依然照做。
  林知了把馅料搅拌好就叫二嫂和面。
  薛二哥给二人打下手,累得胳膊酸痛,忍不住问林知了用鸡蛋做什么,怎么还往里面放柠檬。
  林知了:“别问我,我也不知道成不成。”
  薛二哥叹气:“行吧。还要我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