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74节
随后小鸽子又举起彩绳:“我可以给小花看看吗?”
林知了:“小花要睡觉。”
薛理:“好比大嫂的孩子,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会醒。”
小孩没有见过陈文君的儿子,他每次好奇问林知了或者薛瑜有关孩子的事, 她们都说睡着了。小鸽子又很少听到那孩子哭, 是以信以为真。
小鸽子愁得叹气:“我要怎么做啊?”
林知了:“哪都不去, 在院里待着。外面那么多人, 你被谁抱走,我去哪里找你?”
小鸽子不懂:“抱我干什么?我又不会做红烧肉拉面。”
林知了:“打断腿叫你沿街乞讨,给他们赚钱。”
小鸽子怀疑阿姐又吓唬他, 捂着小脸惨兮兮地说:“我好怕啊。”说完拿开手扮个鬼脸。
薛理坐下冲小孩招招手, 到他跟前就把小孩拉到怀里,“你阿姐这次没有吓唬你。”
小孩瞪圆了眼睛。
薛理很是严肃地点点头, 又对不远处的妹妹说:“如果有人抓住你, 说是你父亲,你就说,爹, 求求你不要把我卖去妓院,我去富贵人家为奴为婢赚钱给你嫖/娼赌钱。”
小孩无法想象,觉得怪好玩,“我呢,我呢,姐夫?”
薛理:“你也可以这样说。若是在街上我打你, 你说我不是你姐夫,不认识我们的人会半信半疑。倘若你这样讲,善良的路人会停下指责我,人一多我害怕, 自然而然放开你。”
薛二哥见他说得有鼻子有眼:“你在京师见过?天子脚下还有这样的人?”
梦中见过,查权贵把柄时查到其买的娈童是被拐的。起初百姓得知此事叫嚣着这样的人应当灭门。待其真被灭门,坊间又传出稚子无辜。薛理对此嗤之以鼻,他的子女无辜,被他买到府上的难不成只是命苦!
薛理:“二哥不会以为花街的人都是走投无路的吧?”
薛二哥:“我还没有那么天真。可是,为何不去慈幼局或者奴隶市场?”
林知了:“相貌平平啊。若是二哥不信可以去慈幼局看看,不说相貌出挑,就是想养个长相齐整的都要靠运气。奴隶市场兴许有好的,可是有官府的人盯着,他们不敢强买。再说,花上十文钱也是钱,哪有无本的买卖合算。”
薛二哥:“那你之前还叫我们去慈幼局领养一个?”
林知了:“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吗。你俩成亲有三年了吧?身体很好,又合过八字,一直没有孩子,除了天意还有什么?”自然还有他俩的基因互相排斥,和离后换个人,兴许两人都会儿孙满堂。可惜不能说,否则精明如薛理会瞬间发现她不是她。
林知了建议领养也是希望小孩的加入改变两人的磁场和生活习性,他们的身体因此发生变化兴许就有了。
刘丽娘不想养别人的孩子:“只有这个办法?我是不是去找人算算啊?”
林知了:“那还不如去奴隶市场看看,挑两个小的叫他俩认你当干娘?”
刘丽娘找薛理讨主意。
薛理:“我也不是什么都懂。即便我看过几本医术,也不等于可以行医。二嫂,隔行如隔山呢。”
刘丽娘想想自己,开店前想过生意好能赚钱,可她做梦也不敢相信月入三十贯。莫说如今毛利六十,她可以分到三十贯。
刘丽娘:“我先做凉皮蒸粽子。”
薛二哥把用过的锅碗瓢盆刷干净。
先前他喜欢堆到一起,如今用一个刷一个,待东西卖完,只剩几个碗筷和几口锅,两炷香收拾干净,他可以闲上小半天。
砰地一声门被撞开,薛理霍然起身挡在弟弟妹妹前面,看清来人是位身形微胖的妇人,衣服凌乱,发簪歪了,进院就找什么,他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是不是找二哥?”
妇人停下,想起人命关天拽着薛二哥就走。薛二哥前些日子遇到过这种情况,小孩子吃樱桃被卡,孩子的父亲脸色发白,他娘吓得只知道哭。薛二哥六神无主,又是找筷子又是找镊子,林知了二话不说抱着小孩三两下把樱桃核弄出来。
薛二哥和孩子的父母一样跟做梦似的,还是薛理较为理智看出林知了不是靠运气,像是有什么手法。
林知了发现薛理有些怀疑,并不后悔这样做,便坦坦荡荡地做给他看——握紧拳头,另一只手包住拳头放在肚脐梢上方按压肚子,利用挤出的肺气把樱桃核冲出来。
薛二哥见来人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只能喊一句:“三弟,药箱!”
刘丽娘回屋把药箱拿出来,薛理紧随其后送过去。
到了妇人家中薛理才知道她儿媳妇摔倒了预产期提前。薛理想叫他们找产婆,产婆的声音从屋里传出来,“男人怎么能进来?”
拽着薛二哥过去的妇人冷静下来叫薛二哥槅门指点。薛二哥又不是神医,隔着门能看出什么。他也能理解妇人的顾虑,便故意数落产婆:“人命关天你还在乎男女,你是不是跟她有仇?”
孕妇的婆婆瞬间想起一尸两命,就叫薛二哥留下。
薛二哥先为产妇把脉。
薛理在门外问疑似产妇儿子的男子:“济世堂没有女医?”
男子苦着脸说:“有的。可是今天过节,女医不在。我到女医家看到院门锁着,问邻居才知道一早去了临安府。”
薛理:“你别急,二哥,他,应该有经验。”毕竟给牛接生过,也给猪接生过,济世堂的老郎中在这方面也不如他懂得多。
二哥在这里,店里就少了一人,薛理把药箱给男子就回去帮忙。
未时左右,薛二哥带着一身腥味回来。刘丽娘已经知道产妇难产,见他神色疲惫,好像不难过:“没事吧?”
薛二哥随便找个小板凳无力地坐下:“有惊无险!”
刘丽娘:“怎么会摔倒?”
薛二哥:“以为离预产期还有大半个月不会提前发动就去看热闹,她相公被人挤到,一时没站稳撞到她。”
刘丽娘庆幸:“幸好我们要做生意没有时间出去。”
林知了下意识想说,你又没怀孕。怕二嫂伤心,她就问,“二哥,给你多少钱?”
薛二哥:“哪顾得上我。我又累又渴就先回来了。”
刘丽娘给他盛一碗骨头汤,然而薛二哥的手抖得跟筛子一样,薛瑜搬来椅子放到他面前。刘丽娘把汤放椅子上:“男孩女孩?”
薛二哥一说女孩,她不由得失望。
以前刘丽娘不这样,还是那次薛母要休了她,她想起“七出”之一便是无子。饶是她相信薛二哥不会休妻,可是就像头顶悬了一把剑,不知道哪天就落下来。
林知了递给二哥两个粽子——鲜肉和灰粽,“先开花后结果也挺好。”
刘丽娘眉头松开。
林知了又剥四个粽子,她和薛理以及弟弟妹妹一人一个。
薛二哥见状问:“你们还没用饭?”
林知了:“只剩几碗骨头汤和拉面用的清汤,我和二嫂都不想做饭,凑合吃点。待会去市场买点菜,晚上好好吃一顿。”
薛瑜:“三嫂,今天瓦肆一定很热闹。”
林知了想笑,这话真含蓄啊。
刘丽娘也听出来:“下午热闹,晚上不热闹。”
薛瑜很是期待地看着她。
刘丽娘看薛二哥的样子估计没心思出去,她想在家陪薛二哥。
虽说两人以前盲婚哑嫁没有多少感情,可自从刘丽娘意识到娘家人指望不上,她的心完全放在薛二哥身上,越发觉得他很好。
时间一长,刘丽娘对他也超出了寻常夫妻以外的感情。刘丽娘犹豫片刻就叫林知了带她出去。
林知了可以带薛瑜出去看热闹,可她要出去小鸽子必然跟上。她抱着弟弟就没法拽着小姑子,便眼神询问薛理。
薛理微微点头,随即林知了答应下来。
薛瑜为了早点出去立刻去盛粥吃饭。
端午的热闹和上元节不一样,上元佳节城中店铺挂上花灯,只是出去看灯也值得。端午节这日最热闹的是江边赛龙舟,城里就跟往常休沐日差不多。
倘若真纠结起来,也是门外多了艾草。
薛瑜到街上有些失望,林知了和薛理带着她和小鸽子去县衙前街走一圈,经他俩同意去菜市场,买了一条鱼和两斤猪肉。
四人回到家中,刘丽娘就嫌肉少。此刻薛二哥也歇过乏,俩人出去买明早的食材,林知了在家做饭。
那条鱼被林知了做成松鼠鱼,那两斤肉被她做成锅包肉。汤是紫菜蛋花汤,主食是晌午蒸的粽子。
刘丽娘和薛理不曾见过松鼠鱼,也不曾吃过锅包肉,对林知了又炸又炒有些担忧。两道菜先后出锅,刘丽娘拿到筷子便对薛瑜和小鸽子说:“我先尝尝。”
林知了白了她一眼,夹一块外酥里嫩酸甜口的锅包肉。
若是早在去年,林知了不信她可以一次成功。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做个半年红烧肉,手上有了准头,不需要用秤她也知道用多少油盐酱醋,打眼一看就能掌握好火候。
刘丽娘尝过之后很是意外:“弟妹,你跟谁学的?”
薛理也不由得露出疑惑。
林知了估计弟弟该把去年的事忘得七七八八,仗着刘丽娘和薛理不会跟刘掌柜提起这些,“这个鱼是竹林酒家的招牌菜。这个肉的做法,你不觉得跟软炸里脊挺像?”
刘丽娘恍然大悟:“你腌之前用刀拍一下,就像拍大排?所以这个肉是你自己琢磨的?那你会做这个鱼,刘掌柜知道吗?”
林知了笑着说:“自然不能叫他知道。二嫂,别担心,这个鱼又不是他的厨子首创。我记得袁公子还是方公子就在鲁地吃过。好像找人讨要方子险些被打。”
刘丽娘:“他还敢找人要食谱?”
林知了:“年幼无知吧。听说很多年前的事了。”
薛理见她说得有鼻子有眼便信以为真,“我也尝尝味道如何。”
小鸽子等不及了:“姐夫,好吃吗?”
薛理可以凭着菜品猜出松鼠鱼的口感,让他意外的是锅包肉,可以吃出肉香,咬一半也可以看到里面的肉,然而肉很嫩,又有点嚼劲,但又不塞牙,就他个人而言比软炸里脊好吃多了。
薛理点头,小鸽子就伸手,林知了拍一下桌子,他拿起筷子夹一块肉用左手拿着,随后又夹一块鱼。
林知了不禁摇头:“真贪心。”
小孩理直气壮:“吃得多长高高。”
林知了叫她小姑子多吃点,不能全被他吃了。
小孩气得瞪他姐:“我又不是小猪。这么多两天也吃不完。”
林知了剥开一个粽子,意识到手上黏糊糊油乎乎的,趁机又剥五个,全家人一人一个。不巧刘丽娘的粽子是红枣红豆馅的,她跟看到毒似的不禁皱眉。薛二哥夹走,把他的鲜肉粽给她。
小孩摇着头说:“阿姐,我不想吃粽子。”
林知了:“今日端午,必须吃粽子。”
小孩:“我晌午吃过了。”
薛理夹过去:“不想吃就不吃。他又不是不吃饭只想着吃点心。鱼儿,你不想吃也给我。”
薛瑜觉得她比小鸽子大几岁,不能跟他一样孩子气不懂事:“二嫂包的粽子好吃。”
刘丽娘听了此话高兴,给小姑子夹两块锅包肉和几块松鼠鱼。
林知了:“小花要睡觉。”
薛理:“好比大嫂的孩子,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会醒。”
小孩没有见过陈文君的儿子,他每次好奇问林知了或者薛瑜有关孩子的事, 她们都说睡着了。小鸽子又很少听到那孩子哭, 是以信以为真。
小鸽子愁得叹气:“我要怎么做啊?”
林知了:“哪都不去, 在院里待着。外面那么多人, 你被谁抱走,我去哪里找你?”
小鸽子不懂:“抱我干什么?我又不会做红烧肉拉面。”
林知了:“打断腿叫你沿街乞讨,给他们赚钱。”
小鸽子怀疑阿姐又吓唬他, 捂着小脸惨兮兮地说:“我好怕啊。”说完拿开手扮个鬼脸。
薛理坐下冲小孩招招手, 到他跟前就把小孩拉到怀里,“你阿姐这次没有吓唬你。”
小孩瞪圆了眼睛。
薛理很是严肃地点点头, 又对不远处的妹妹说:“如果有人抓住你, 说是你父亲,你就说,爹, 求求你不要把我卖去妓院,我去富贵人家为奴为婢赚钱给你嫖/娼赌钱。”
小孩无法想象,觉得怪好玩,“我呢,我呢,姐夫?”
薛理:“你也可以这样说。若是在街上我打你, 你说我不是你姐夫,不认识我们的人会半信半疑。倘若你这样讲,善良的路人会停下指责我,人一多我害怕, 自然而然放开你。”
薛二哥见他说得有鼻子有眼:“你在京师见过?天子脚下还有这样的人?”
梦中见过,查权贵把柄时查到其买的娈童是被拐的。起初百姓得知此事叫嚣着这样的人应当灭门。待其真被灭门,坊间又传出稚子无辜。薛理对此嗤之以鼻,他的子女无辜,被他买到府上的难不成只是命苦!
薛理:“二哥不会以为花街的人都是走投无路的吧?”
薛二哥:“我还没有那么天真。可是,为何不去慈幼局或者奴隶市场?”
林知了:“相貌平平啊。若是二哥不信可以去慈幼局看看,不说相貌出挑,就是想养个长相齐整的都要靠运气。奴隶市场兴许有好的,可是有官府的人盯着,他们不敢强买。再说,花上十文钱也是钱,哪有无本的买卖合算。”
薛二哥:“那你之前还叫我们去慈幼局领养一个?”
林知了:“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吗。你俩成亲有三年了吧?身体很好,又合过八字,一直没有孩子,除了天意还有什么?”自然还有他俩的基因互相排斥,和离后换个人,兴许两人都会儿孙满堂。可惜不能说,否则精明如薛理会瞬间发现她不是她。
林知了建议领养也是希望小孩的加入改变两人的磁场和生活习性,他们的身体因此发生变化兴许就有了。
刘丽娘不想养别人的孩子:“只有这个办法?我是不是去找人算算啊?”
林知了:“那还不如去奴隶市场看看,挑两个小的叫他俩认你当干娘?”
刘丽娘找薛理讨主意。
薛理:“我也不是什么都懂。即便我看过几本医术,也不等于可以行医。二嫂,隔行如隔山呢。”
刘丽娘想想自己,开店前想过生意好能赚钱,可她做梦也不敢相信月入三十贯。莫说如今毛利六十,她可以分到三十贯。
刘丽娘:“我先做凉皮蒸粽子。”
薛二哥把用过的锅碗瓢盆刷干净。
先前他喜欢堆到一起,如今用一个刷一个,待东西卖完,只剩几个碗筷和几口锅,两炷香收拾干净,他可以闲上小半天。
砰地一声门被撞开,薛理霍然起身挡在弟弟妹妹前面,看清来人是位身形微胖的妇人,衣服凌乱,发簪歪了,进院就找什么,他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是不是找二哥?”
妇人停下,想起人命关天拽着薛二哥就走。薛二哥前些日子遇到过这种情况,小孩子吃樱桃被卡,孩子的父亲脸色发白,他娘吓得只知道哭。薛二哥六神无主,又是找筷子又是找镊子,林知了二话不说抱着小孩三两下把樱桃核弄出来。
薛二哥和孩子的父母一样跟做梦似的,还是薛理较为理智看出林知了不是靠运气,像是有什么手法。
林知了发现薛理有些怀疑,并不后悔这样做,便坦坦荡荡地做给他看——握紧拳头,另一只手包住拳头放在肚脐梢上方按压肚子,利用挤出的肺气把樱桃核冲出来。
薛二哥见来人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只能喊一句:“三弟,药箱!”
刘丽娘回屋把药箱拿出来,薛理紧随其后送过去。
到了妇人家中薛理才知道她儿媳妇摔倒了预产期提前。薛理想叫他们找产婆,产婆的声音从屋里传出来,“男人怎么能进来?”
拽着薛二哥过去的妇人冷静下来叫薛二哥槅门指点。薛二哥又不是神医,隔着门能看出什么。他也能理解妇人的顾虑,便故意数落产婆:“人命关天你还在乎男女,你是不是跟她有仇?”
孕妇的婆婆瞬间想起一尸两命,就叫薛二哥留下。
薛二哥先为产妇把脉。
薛理在门外问疑似产妇儿子的男子:“济世堂没有女医?”
男子苦着脸说:“有的。可是今天过节,女医不在。我到女医家看到院门锁着,问邻居才知道一早去了临安府。”
薛理:“你别急,二哥,他,应该有经验。”毕竟给牛接生过,也给猪接生过,济世堂的老郎中在这方面也不如他懂得多。
二哥在这里,店里就少了一人,薛理把药箱给男子就回去帮忙。
未时左右,薛二哥带着一身腥味回来。刘丽娘已经知道产妇难产,见他神色疲惫,好像不难过:“没事吧?”
薛二哥随便找个小板凳无力地坐下:“有惊无险!”
刘丽娘:“怎么会摔倒?”
薛二哥:“以为离预产期还有大半个月不会提前发动就去看热闹,她相公被人挤到,一时没站稳撞到她。”
刘丽娘庆幸:“幸好我们要做生意没有时间出去。”
林知了下意识想说,你又没怀孕。怕二嫂伤心,她就问,“二哥,给你多少钱?”
薛二哥:“哪顾得上我。我又累又渴就先回来了。”
刘丽娘给他盛一碗骨头汤,然而薛二哥的手抖得跟筛子一样,薛瑜搬来椅子放到他面前。刘丽娘把汤放椅子上:“男孩女孩?”
薛二哥一说女孩,她不由得失望。
以前刘丽娘不这样,还是那次薛母要休了她,她想起“七出”之一便是无子。饶是她相信薛二哥不会休妻,可是就像头顶悬了一把剑,不知道哪天就落下来。
林知了递给二哥两个粽子——鲜肉和灰粽,“先开花后结果也挺好。”
刘丽娘眉头松开。
林知了又剥四个粽子,她和薛理以及弟弟妹妹一人一个。
薛二哥见状问:“你们还没用饭?”
林知了:“只剩几碗骨头汤和拉面用的清汤,我和二嫂都不想做饭,凑合吃点。待会去市场买点菜,晚上好好吃一顿。”
薛瑜:“三嫂,今天瓦肆一定很热闹。”
林知了想笑,这话真含蓄啊。
刘丽娘也听出来:“下午热闹,晚上不热闹。”
薛瑜很是期待地看着她。
刘丽娘看薛二哥的样子估计没心思出去,她想在家陪薛二哥。
虽说两人以前盲婚哑嫁没有多少感情,可自从刘丽娘意识到娘家人指望不上,她的心完全放在薛二哥身上,越发觉得他很好。
时间一长,刘丽娘对他也超出了寻常夫妻以外的感情。刘丽娘犹豫片刻就叫林知了带她出去。
林知了可以带薛瑜出去看热闹,可她要出去小鸽子必然跟上。她抱着弟弟就没法拽着小姑子,便眼神询问薛理。
薛理微微点头,随即林知了答应下来。
薛瑜为了早点出去立刻去盛粥吃饭。
端午的热闹和上元节不一样,上元佳节城中店铺挂上花灯,只是出去看灯也值得。端午节这日最热闹的是江边赛龙舟,城里就跟往常休沐日差不多。
倘若真纠结起来,也是门外多了艾草。
薛瑜到街上有些失望,林知了和薛理带着她和小鸽子去县衙前街走一圈,经他俩同意去菜市场,买了一条鱼和两斤猪肉。
四人回到家中,刘丽娘就嫌肉少。此刻薛二哥也歇过乏,俩人出去买明早的食材,林知了在家做饭。
那条鱼被林知了做成松鼠鱼,那两斤肉被她做成锅包肉。汤是紫菜蛋花汤,主食是晌午蒸的粽子。
刘丽娘和薛理不曾见过松鼠鱼,也不曾吃过锅包肉,对林知了又炸又炒有些担忧。两道菜先后出锅,刘丽娘拿到筷子便对薛瑜和小鸽子说:“我先尝尝。”
林知了白了她一眼,夹一块外酥里嫩酸甜口的锅包肉。
若是早在去年,林知了不信她可以一次成功。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做个半年红烧肉,手上有了准头,不需要用秤她也知道用多少油盐酱醋,打眼一看就能掌握好火候。
刘丽娘尝过之后很是意外:“弟妹,你跟谁学的?”
薛理也不由得露出疑惑。
林知了估计弟弟该把去年的事忘得七七八八,仗着刘丽娘和薛理不会跟刘掌柜提起这些,“这个鱼是竹林酒家的招牌菜。这个肉的做法,你不觉得跟软炸里脊挺像?”
刘丽娘恍然大悟:“你腌之前用刀拍一下,就像拍大排?所以这个肉是你自己琢磨的?那你会做这个鱼,刘掌柜知道吗?”
林知了笑着说:“自然不能叫他知道。二嫂,别担心,这个鱼又不是他的厨子首创。我记得袁公子还是方公子就在鲁地吃过。好像找人讨要方子险些被打。”
刘丽娘:“他还敢找人要食谱?”
林知了:“年幼无知吧。听说很多年前的事了。”
薛理见她说得有鼻子有眼便信以为真,“我也尝尝味道如何。”
小鸽子等不及了:“姐夫,好吃吗?”
薛理可以凭着菜品猜出松鼠鱼的口感,让他意外的是锅包肉,可以吃出肉香,咬一半也可以看到里面的肉,然而肉很嫩,又有点嚼劲,但又不塞牙,就他个人而言比软炸里脊好吃多了。
薛理点头,小鸽子就伸手,林知了拍一下桌子,他拿起筷子夹一块肉用左手拿着,随后又夹一块鱼。
林知了不禁摇头:“真贪心。”
小孩理直气壮:“吃得多长高高。”
林知了叫她小姑子多吃点,不能全被他吃了。
小孩气得瞪他姐:“我又不是小猪。这么多两天也吃不完。”
林知了剥开一个粽子,意识到手上黏糊糊油乎乎的,趁机又剥五个,全家人一人一个。不巧刘丽娘的粽子是红枣红豆馅的,她跟看到毒似的不禁皱眉。薛二哥夹走,把他的鲜肉粽给她。
小孩摇着头说:“阿姐,我不想吃粽子。”
林知了:“今日端午,必须吃粽子。”
小孩:“我晌午吃过了。”
薛理夹过去:“不想吃就不吃。他又不是不吃饭只想着吃点心。鱼儿,你不想吃也给我。”
薛瑜觉得她比小鸽子大几岁,不能跟他一样孩子气不懂事:“二嫂包的粽子好吃。”
刘丽娘听了此话高兴,给小姑子夹两块锅包肉和几块松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