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今早起来包的?”
  “那倒没有,”她也拿着瓷勺喝了口汤,“应该是前天晚上包的,包完就冷冻起来了。”
  昨晚梁恕生着病,宋林霖心里也软成一滩水,两人算是交心地聊了一个晚上。夜晚发酵人的情绪,到了白天,明亮的日光直射进窗子,两人却好像又没有那么坦诚了。
  但昨晚过后,宋林霖的话比之前多了些。
  她说自己在国外读书的时候练就一手好厨艺,每次做海鲜意面或者烤面包出炉时她的荷兰室友都要流口水。当时她和丛盈是邻居,两人的友谊基本上是从丛盈蹭饭开始建立起来的。
  “你呢?做饭那么好吃,看不出来哎。”
  “可能……天分吧。”梁恕病好了浑身轻松,吃着暖胃的小馄饨,心情舒畅,嘴上就又开始胡说。
  宋林霖瞥了他一眼,难得开了句玩笑:“你这个心情一好就胡诌八扯的毛病是不准备改了吗?”
  梁恕抬眉,觉得很有意思。
  这么多年了,他那些“恶习”宋林霖还记得。
  “工作之后时间上很不确定,可能早出可能晚归,去餐厅、点外卖都不那么方便,而且时间久了,吃工作餐和外卖吃得看到就饱了。这儿有这么大一个厨房,我就想,为什么不自己做饭试试呢。真开始做的时候发现照着食谱来也不太难,味道也还不错,时间久了就习惯了。”
  “唔,”宋林霖点点头,很给面子地说:“你学什么都很快。”
  “嗯?你说什么?”他抬眸,想让她再夸一遍。
  这种招数向来骗不到宋林霖,她安静地吹了下勺子里的馄饨,坚决不再重复。
  梁恕笑笑,又试探了一句:“而且我发现做饭在某种意义上增加了生活的幸福感,就像你布置房间一样。”
  宋林霖明白了梁恕心里在想什么,一时间心里五味杂陈,不可说的情绪蔓延周身。
  “这些年,我真的过得很好,没骗你。”
  “我现在知道了。”他笑了下。
  吃过了早饭,梁恕主动要去洗碗,宋林霖说哪有让客人洗碗的道理,况且厨房有洗碗机,但他坚持,宋林霖也就随他去了。
  在他洗碗时,她就在旁边切蜜瓜。
  这个画面和谐得不像话,宋林霖在这样温馨明媚的画面中走了神。她觉得自己好似落进了一片蓝色大海中,渐渐沉沦。
  她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自己或许没有自作多情——梁
  恕高中时,大概是真的喜欢过她。
  他也喜欢过她。
  第18章 好祝福“扎西德勒”
  梁恕洗了碗,看到宋林霖把切好的瓜装盘,他帮忙把剩下一半的蜜瓜用保鲜膜封好,一边和她聊天一边打开冰箱门。
  宋林霖的冰箱不算多满,但品类齐全,冷藏室有蔬菜和水果,往下看还有码得整齐的酸奶、燕窝和十几片同样的面膜。
  “为什么要把面膜放进冰箱?”
  “补水、消炎、防腐。但其实面膜都是含防腐体系的,主要还是为了夏天用着舒服。”
  她认真答过之后,把盘子摆上餐桌,自己重新坐下,又抬眸看着在她的冰箱前微微躬身好像在仔细研究什么的男人。
  梁恕弯唇,没再说什么,关上了冰箱门。
  眼前忽地一亮。
  刚刚专心讲话没注意,关门时才看到门上贴着的各式各样的冰箱贴。
  一眼扫过去,大概有二三十个,有几个博物馆文创、咖啡店周边和哈利波特周边,更多的还是国内外各个城市和建筑的纪念品。
  国内的那些他基本都能猜到地点,国外的他能认出来的有布拉格广场的天文钟、米兰大教堂、比萨斜塔和富士山,有的他能通过上面的标识猜到是哪里,却没看出来图案是什么。
  开口问宋林霖,发现她竟然都记得是在哪儿买的,每一个背后都是她的一段故事。
  “去年八月初我换了班,又休了年假,和丛盈一起去欧洲旅行。去比萨斜塔的那天时间很紧张,我们在塔前合了照,她一定要拉着我去买冰箱贴,为此还错过了回程的车。”
  “意大利街头的太阳差点把我们晒化了。但我当时觉得很开心,买到了值得纪念的东西。”
  “从那之后,我每去一个地方都要买一个冰箱贴,大概就是想留一些足迹吧。”
  说完,她才问:“是不是有点无聊?”
  梁恕深色的眸子看着她,摇头道:“很有意义。”
  大学时他自己去了很多地方,工作后又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往返多个国家和城市,却从没想过买什么东西当作纪念。
  不过他家里倒是也有两个冰箱贴,是之前飞米兰时顺便买的——图案分别是马尔彭萨机场和米兰大教堂。
  当时搭伙的副驾和他很熟,说读高中的妹妹想要纪念品,于是落地的第二天邀请梁恕出门,两人逛了米兰大教堂附近的几家文创店。
  他忽然问了一句:“你什么时候去的米兰?”
  宋林霖抬眸,随着他的视线看去,想了想说道:“也是去年的八月初,我们去比萨的前两天,当时是A市直飞米兰。”
  贴了那么多冰箱贴,他却挑了这个问,宋林霖敏锐地察觉到了:“米兰怎么了?”
  “我也有个一样的冰箱贴,也是去年八月初飞米兰时在一家伴手礼店买的,就在大教堂附近。”
  再抬头,餐桌对面的人惊讶地说了声“好巧”,“我们去的会不会是同一家店?那家店门口挂着一串许愿瓶,一推门就叮叮当当地响。”
  “嗯,是。”梁恕勾唇笑了下。
  的确很巧。
  他们两个或许挑过同一个纪念品,见过同一天的云,甚至,她有可能坐过他的航班。
  去年八月初飞米兰的那趟航班,是他升机长的首飞。
  和梁恕相处是很舒服的事,他很照顾别人的感受,对方说得多他就倾听,对方安静他就会主动挑起话题。宋林霖话不多,却一直乐意和他聊天。
  这会儿她的话匣子也打开了,问梁恕:“你还有想知道的吗?”
  她的眼睛本就生得美,即便穿着最简单的家居服,也挡不住一笑生辉。
  梁恕自然乐意和她多聊一会儿。
  他注意到了被贴在在最上边的两个同款不同色的冰箱贴,一黑一白,上边的文字应该是少数民族的语言。
  “这是……藏语?”
  “对,”宋林霖随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把那两个冰箱贴踮脚摘下来递给他。“我有没有和你说过,去年一年我参与了援藏。”
  梁恕偏头看向她。
  她没说过,但他意识到宋林霖现在想说。
  “当时奶奶刚去世半年,我家里一直就我自己,正好医院下了这个文件,我就申请了。”
  “很辛苦,是吧?”他好像把佩服和夸赞写在了眼神里,又含着一丝隐藏很好的疼惜。
  宋林霖摇了摇头:“其实还好,我觉得我很多时候是不怕吃苦的。而且,在那边的感受很复杂,心里的其他情绪盖过了辛苦。”
  梁恕“嗯”了声:“特别厉害。”
  宋林霖的父母只会打压她忽视她,她从小到大几乎没被除了奶奶之外的人这样直接地夸过,听到后愣了一会儿,才不好意思地说:“没有……”
  “怎么聊着聊着还谦虚上了。”他笑:“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学医的?”
  高三下学期他们班级搞了个愿望墙,梁恕记得她当时填的理想专业写的是“计算机”。
  “很小的时候。至于多小我自己也说不清了,原因也不太记得,可能……是因为某部电视剧?”
  她的语气带着轻松和坦诚,如果她不提起,没人会知道刚满十八岁的她为了自己能掌控的未来和父母争吵决裂的过往。
  梁恕知道宋林霖一直会有意无意地躲避高中毕业那段时间的话题,他的问题也点到为止,不想让她不舒服。
  于是他很聪明地开了个玩笑,问:“什么电视剧?如果我爷爷早知道,他应该会在我小时候天天放给我看。”
  宋林霖扑哧一声笑了。
  他摩挲着手中的冰箱贴,好学道:“这两个上面的藏语是一样的吧。这是什么意思?”
  “这题我会,”她心情依然不错:“买它的当天是回程前一天,我去了布达拉宫和西藏博物馆,在博物馆里一眼看中了这两个。”
  “我当时问了店员,这是藏语‘扎西德勒’的四种写法,意思是‘吉祥如意’。”
  梁恕望着她,在心里给宋林霖的这些冰箱贴串了一个时间线。
  七月的最后一天,她从西藏回到A市,之后换了班,休了个短年假,八月初从A市飞米兰旅行。
  心里想着这些的时候,宋林霖一抬手,把两个冰箱贴都摘了下来。
  “吉祥如意……”她大方道:“送你一个。”
  梁恕桃花眼弯了起来:“那我就不客气了。”
  窗外天气晴朗,房间被她布置得温馨美好,像是一个真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