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蜂鸟:时空追凶1990(出书版) 第15节
“你别总想着物证啊,侦查方面呢?”冯凯说,“比如,这些人有没有作案时间?有没有作案的人格特征?有没有案后的反常行为?”
“前期在筛查这些屠夫的时候,都进行了细致的调查。”顾红星说,“从调查情况来看,他们都可以排除作案的可能性。所以,我才让你们碰碰运气去找血。”
“可惜我们运气不好。”卢俊亮垂头丧气地说。
“你别灰心,条条大路通罗马。”顾红星笑着说。
“那个储子明呢?毕竟他出现在死者的笔记本里,他的调查结果有问题吗?”冯凯问。
“就是因为他出现在笔记本里,我才让你们去搜一下。”顾红星说,“实际上,前期调查就排除他了,因为他没有作案时间。案发前后几天,他天天都在杀猪,有很多人可以作证。”
“那我这不是做无用功吗?”
“有的时候无用功也要做,因为说不定哪天无用功就变成有用功了。”顾红星说,“我刚才说了,你们没搜到,不代表我们也没搜到。”
“对了,你们去做啥了?”冯凯看了眼顾红星,还有站在他背后的殷俊和周满。
“我们上火车了。”顾红星说。
原来,在冯凯提出没有甄别的依据的时候,顾红星就动了上火车的心思。顾红星前期已经做过功课,这趟火车全程700公里,跨越三省,每天早晨出发,下午抵达终点,然后立即返回,夜间回到起点。
也就是说,这个车次,只有这么一列列车。但火车上人非常多,想在火车上找到嫌疑指纹,除非能发现血指纹,否则完全没有可能。而尸块被凶手清洗得非常干净,抛尸也不太可能留下血指纹。所以,无论怎么看,上火车找指纹都是天方夜谭。
可顾红星并不这样认为。
他认为,凶手抛尸的时候,是要把尸块从大包和行李箱里拿出来的,而这些尸块并没有包裹物。也就是说,他抛尸的时候,一定要在非常隐蔽的空间里进行。火车上,这样的隐蔽空间就只有驾驶室和厕所了。
凶手不可能是火车司机,因为如果是火车司机,他就可以从员工通道进入列车,而无须拎着大包小包挤在人群中排队,被人看见。那么,凶手就只可能在厕所里抛尸。
火车上的厕所,给人的印象是非常肮脏的。从肮脏现场里找到凶手的物证,看起来似乎非常困难,顾红星却另有想法。因为火车厕所很脏,所以平时大家坐火车都尽量不去厕所。当时的火车车厢接头处就是吸烟处,大部分火车甚至还在这个位置安置了烟灰缸,所以吸烟的人也不会去厕所吸烟。即便有人非要去厕所,那么也会尽可能不触碰到厕所里的东西。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思维。
也就是说,虽然肮脏,但火车厕所里不见得会有很多指纹。
再者,顾红星认为,基于上述推论,更不会有人进了厕所还趴在窗户上看风景。而凶手要把那么重的尸块从窗户抛出去,势必会调整窗户开合的幅度,或是倚靠窗框作为支撑点发力,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在窗户、窗框上留下指纹。
最后,顾红星还认为,根据尸块之间的距离推断,凶手至少进出了五次厕所。如果他总是拎着箱子去同一个厕所,很有可能会引起厕所附近的乘客的怀疑。所以,他有可能选择每次进入不同的厕所,以掩人耳目。那么,假如能在多节车厢的厕所里提取到相同的指纹,证明力就很强了。
综上,顾红星决定要上一次火车。
列车运行不可能因为警方要破一起案子而发生变化,所以顾红星和殷俊、周满算是体验了一次不一样的勘查工作——在运行的过程中勘查。
实际上,在行驶的火车上进行勘查和在静止的现场进行勘查没有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因为火车在不停晃动,使得照相的难度大幅增加。当时的相机都是使用胶卷的、手动调焦的相机,拍完了并不能确定照片是否满意。为了保证拍照的质量,顾红星大方了一次,他要求殷俊每个厕所都拍完一卷胶卷。
正如顾红星推测的那样,虽然火车上的厕所肮脏不堪,人体排泄物因为无法被完全清理干净,剩余的黄色秽物铺满了整个厕所的地面,而厕所里积蓄的尿素、氨气、硫化氢的气味刺激性极强,甚至让人睁不开眼睛,但是,整个厕所里可以发现的指纹却寥寥无几。
火车上的乘客都不愿意用手去接触这么肮脏的地方。
所以,顾红星只坐了两站的距离,就几乎检查了所有的厕所。而从窗户、窗框上提取的指纹,也就一百枚左右。
两站后火车停靠在龙东县火车站,顾红星他们下了车。他们甚至来不及赶回分局,就在县公安局里借来了马蹄镜,对指纹进行分析。
这么一分析,就有了惊人的发现。
顾红星在7号车厢厕所里的窗户上,找到了一个十分完整的右手全手印,比对条件良好。同时,这个全手印上的部分指头的指纹,分别和3号、11号车厢厕所里窗框上提取到的右手拇指、无名指的指印吻合。
如果在一个厕所里发现一个人的指纹,说明不了什么,但是在三个厕所里发现了同一个人的指纹,那就相当有意义了,尤其是厕所之间相隔得还这么远。
但顾红星指出,他们还必须排除一种可能性,才能把这个全手印列为重点嫌疑人的手印。那就是要对车厢里所有乘务人员、保洁人员、乘警的指纹进行提取和排除。
如果这个全手印不是列车工作人员的,那么这一切,就都被顾红星说中了。凶手是分不同的时间段,去不同车厢的厕所里进行抛尸的。为了避免引起某一节车厢里乘客的怀疑,他移动的距离还比较远。
顾红星早就做了如此假设,所以在车上的时候,已经提取了所有工作人员的手印,此时已经将他们排除了。不过,列车上的工作人员是换班制的,所以上过这列车的不止这些人。于是,顾红星电告铁路公安局,要求他们联系这趟车的歇班人员,也去铁路派出所采集指纹,并通过传真技术立即传送到青山区分局。
做完了这一切,顾红星一行人就乘坐龙东县公安局派出的警车,回到了分局。一到分局,顾红星就把嫌疑指纹卡交给了殷俊,让他去和前科劣迹人员的指纹进行比对,看有没有破案的捷径。
于是,焦急地等待就开始了。顾红星一方面要等待铁路公安局传送过来的列车工作人员的指纹信息,另一方面要等待殷俊在指纹库里查询的结果。
听完顾红星的讲述,卢俊亮倒是不垂头丧气了,冯凯也燃起了希望。
冯凯说:“老顾,真的不愧是你啊!这事儿交给其他人,都会因为过于困难、过于复杂而放弃。只有你敢去试一试,没想到还真试出结果来了!”
“还不一定,这只是一种猜测。”顾红星说,“希望能有好的结果吧。”
“有些时候还真的是这样,人们普遍认为不可能有收获的地方,却恰恰有收获。”冯凯说,“就比如这个肮脏的现场,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找到物证,但是你另辟蹊径,真的找到了。我非常看好你这个物证,毕竟,列车工作人员也会嫌厕所脏,而保洁人员一般都会戴手套干活儿。”
顾红星点点头,不吱声了,眉宇之间尽是期待。
“这是我让民警密取的储子明的指纹,你闲着也是闲着,打发一下时间。”冯凯笑着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指纹卡。
顾红星连忙站起身来,接过指纹卡就看了起来。
五分钟后,他失望地摇了摇头。
“看到没,不是我们运气不好。”冯凯倒是一副在他意料之中的样子,对卢俊亮说,“真的不是他干的。”
2
一直到天黑,铁路公安局的民警终于收集齐了歇班的列车工作人员的指纹,传真了过来。顾红星和卢俊亮立刻拿着马蹄镜,趴在桌子上看了起来。
冯凯指着顾红星,对专案组里同样满怀期待的其他侦查员说:“看你们顾局长,这种事都亲力亲为,上哪儿找这么好的局长去。”
“别拍马屁。”顾红星嘴上说着,没有停下手上的活儿。
指纹这种东西,就是采集起来难,但比对起来容易。冯凯还记得自己和顾红星一起,曾经熬了几天几夜看了上千枚指纹。
果然,不出一个小时,顾红星就如释重负地靠在了椅背上,说:“妥了,全部排除。”
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现在就看殷俊那边了。”顾红星说。
“无所谓了。他那边能找到信息最好,找不到也不要紧,我们现在有了甄别犯罪分子的依据,还怕破不了案吗?”冯凯说。他的心思已经开始飘远了,他忍不住想,这起碎尸案看来肯定能破了,那让顾雯雯很纠结的悬案又会是哪一起呢?
又等了一个多小时,大家都已经在专案组里用餐完毕,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楼上传了下来。
“有了。”冯凯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指纹比对有戏了。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殷俊就气喘吁吁地推开了会议室的大门,喊道:“顾局长!”
“慢慢说。”顾红星心口不一,他的表情已经因为急切而显得有些扭曲。
“比对上了!在库里比对上一个男的,27岁,丁集镇人,叫,叫,叫什么来着?”殷俊喘了几口气,说,“对,叫毛宇凡。”
“啊,我知道那人。”丁集镇派出所的所长此时也坐在专案组里,连忙应道。
“你说说。”顾红星坐回了椅子上,饶有兴趣地问。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应该是前年还是去年,因为打架斗殴进去的。”所长说,“我亲自出的警,当时是打群架,我们拘了几个人,他是其中之一。”
“对对,打架斗殴,行政拘留15日。”殷俊说,“前年12月的事情。”
“这就破案了。”冯凯咂着嘴,说。
“不过……”所长拉长了音调,给了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说,“和我们之前刻画的犯罪分子不太像啊。”
“体态不像?”冯凯又坐直了身子,问。
“体态就是中等体态,身高也差不多。”所长说,“不过,第一,他不是杀猪的,平时是修自行车的。第二,他是一头黄毛,中等长度的头发,不是黑色寸头啊。”
“一直是黄毛?”顾红星问。
“是啊,我在镇子上巡逻,总是要经过他的修车铺的。”所长说,“他一直是黄毛,没变过。”
“那他以前干过屠夫吗?”卢俊亮不甘心地问,“如果没干过屠夫,实在是不太可能懂得这样穿铁丝啊。”
“如果我没有记错,我当时拘留他的时候看了他的户籍。”所长说,“他是17岁的时候从外省迁过来的,好像是投奔一个叔叔。他那叔叔就是修车的,就把技术和铺子留给他了。17岁之前的情况我就不太清楚了。”
“这人平时为人怎么样?”顾红星问。
“就那样吧。他单身,他叔叔在几年前就死了。他和街上的小混混关系都很好,表现得很仗义。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的了。不过,他之前没有嫖娼的前科,也没发现他有去歌舞厅的喜好,至少没被我们抓到过。”所长说。
“所以,需要把人逮回来审一下。”殷俊说。
“不能逮。”冯凯举起手,说,“咱们别忘了,犯罪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虽然我们现在有证据,却是孤证,不能证明他杀人抛尸。如果他被捕后拒不交代,甚至摸清楚我们手上的牌,有针对性地狡辩,那我们就不好办了。”
“是啊,毕竟职业和发型对不上。”顾红星很犹豫。
“职业,有可能是17岁以前干过屠夫。”冯凯说,“但发型实在是存在问题。你们说,会不会是寻找尸块的时候把它污染了?”
冯凯这么一说,大家都开始沉默。
“我知道了!”卢俊亮跳了起来,说,“之前发现头发的时候,凯哥你说这头发没有毛囊!原来你是这个意思!”
冯凯心想,我当时是准备说dna技术的,只是这个时代没有dna技术啊。所以他一脸疑惑地问:“我是什么意思?”
“正常脱落的头发都会有毛囊,只有被利器割断的才没有毛囊。”卢俊亮说,“尸块上黏附的毛发没有毛囊,应该是刚刚理完发留下的碎头屑!假如刚刚理完发的是我们的民警呢?”
“你是在哪个尸块上发现头发的?”一名侦查员在人堆里问。
“在上半个躯干上。”
“哦,那不就是在龙东县东面发现的尸块吗?”那名侦查员说,“当时龙东县出警的民警,刚刚理完发就被叫到铁路沿线搜查去了。我去他们那儿领尸块的时候,他还在那儿挠头呢,说理完发没有洗头,刺挠得很。”
“真的是污染的啊。”冯凯第一次这么深刻地意识到“四套齐全”的意义。
“凯哥你太厉害了!早就意料到了!”卢俊亮一如既往地崇拜冯凯。
冯凯歪打正着,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即便有了牵强的解释,还是不足以直接抓人。”顾红星谨慎地说,“正如老凯说的,这样有反侦查能力的犯罪嫌疑人,我们没有撒手锏,是不能贸然动手的。”
“那就让派出所的兄弟把他引出来,我和凯哥和今天一样,去他家里搜。”卢俊亮说,“修自行车的人家里只要能找到血,就有希望,比在屠宰场里找人血容易多了。”
“这个方法可以。”顾红星说,“不过,凶手反复冲洗了尸块,也会反复冲洗现场,提取到物证的可能性很小。”
“等会儿!”冯凯灵光一闪,说,“那边的水表,是怎么抄的?”
顾红星立即意识到了冯凯想的方法,说:“对啊!这个方法好!水表按月抄。凶手应该是本月三四号作的案,今天刚刚10号,我们去查一下他上个月的用水量,然后和现在的用水量做比较。”
“太厉害了!这可真是捷径啊!”卢俊亮崇拜地说,“凯哥,你是怎么想到的?”
“嘿嘿,趁着天黑,我俩去查水表!”冯凯说道。
“我安排人去自来水厂,调取他上个月的用水量。”顾红星说,“然后我们在辖区派出所碰头。”
丁集镇距离青山区中心有10公里的路程,为了不在夜间打草惊蛇,冯凯甚至连摩托车都不愿骑,而是和卢俊亮一人骑了一辆自行车往现场赶去。
骑在路上,冯凯的思绪顿时回到了1976年,那时候他和顾红星刚刚一人被奖励了一辆自行车,也是这样兴高采烈地骑着上街。
“凯哥,你这个好主意之前怎么没有想到啊?”卢俊亮一边蹬车一边说,“要是之前就用这个办法,那几个屠夫家我们半个小时就查完了。”
“这办法对屠夫可没用。”冯凯说,“屠夫这个工作,本身用水量就很大,如果每天他们都要用几吨水,那冲洗尸块用了一吨水,根本也看不出来啊。不像修自行车的,和我们正常用水差不多,节省一点的,每个月就用几吨水,如果多出来一吨,那就能说明问题了。”
“有道理。”卢俊亮若有所悟地说,“看来相同的办法,适合运用的场景可就不同了。”
骑了好一会儿,冯凯他们二人终于来到了丁集镇。其实不用按照地址细找,他们很快就看到了毛宇凡的家,因为镇子的街边,有个很显眼的门头上写着“毛记修车铺”。
“前期在筛查这些屠夫的时候,都进行了细致的调查。”顾红星说,“从调查情况来看,他们都可以排除作案的可能性。所以,我才让你们碰碰运气去找血。”
“可惜我们运气不好。”卢俊亮垂头丧气地说。
“你别灰心,条条大路通罗马。”顾红星笑着说。
“那个储子明呢?毕竟他出现在死者的笔记本里,他的调查结果有问题吗?”冯凯问。
“就是因为他出现在笔记本里,我才让你们去搜一下。”顾红星说,“实际上,前期调查就排除他了,因为他没有作案时间。案发前后几天,他天天都在杀猪,有很多人可以作证。”
“那我这不是做无用功吗?”
“有的时候无用功也要做,因为说不定哪天无用功就变成有用功了。”顾红星说,“我刚才说了,你们没搜到,不代表我们也没搜到。”
“对了,你们去做啥了?”冯凯看了眼顾红星,还有站在他背后的殷俊和周满。
“我们上火车了。”顾红星说。
原来,在冯凯提出没有甄别的依据的时候,顾红星就动了上火车的心思。顾红星前期已经做过功课,这趟火车全程700公里,跨越三省,每天早晨出发,下午抵达终点,然后立即返回,夜间回到起点。
也就是说,这个车次,只有这么一列列车。但火车上人非常多,想在火车上找到嫌疑指纹,除非能发现血指纹,否则完全没有可能。而尸块被凶手清洗得非常干净,抛尸也不太可能留下血指纹。所以,无论怎么看,上火车找指纹都是天方夜谭。
可顾红星并不这样认为。
他认为,凶手抛尸的时候,是要把尸块从大包和行李箱里拿出来的,而这些尸块并没有包裹物。也就是说,他抛尸的时候,一定要在非常隐蔽的空间里进行。火车上,这样的隐蔽空间就只有驾驶室和厕所了。
凶手不可能是火车司机,因为如果是火车司机,他就可以从员工通道进入列车,而无须拎着大包小包挤在人群中排队,被人看见。那么,凶手就只可能在厕所里抛尸。
火车上的厕所,给人的印象是非常肮脏的。从肮脏现场里找到凶手的物证,看起来似乎非常困难,顾红星却另有想法。因为火车厕所很脏,所以平时大家坐火车都尽量不去厕所。当时的火车车厢接头处就是吸烟处,大部分火车甚至还在这个位置安置了烟灰缸,所以吸烟的人也不会去厕所吸烟。即便有人非要去厕所,那么也会尽可能不触碰到厕所里的东西。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思维。
也就是说,虽然肮脏,但火车厕所里不见得会有很多指纹。
再者,顾红星认为,基于上述推论,更不会有人进了厕所还趴在窗户上看风景。而凶手要把那么重的尸块从窗户抛出去,势必会调整窗户开合的幅度,或是倚靠窗框作为支撑点发力,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在窗户、窗框上留下指纹。
最后,顾红星还认为,根据尸块之间的距离推断,凶手至少进出了五次厕所。如果他总是拎着箱子去同一个厕所,很有可能会引起厕所附近的乘客的怀疑。所以,他有可能选择每次进入不同的厕所,以掩人耳目。那么,假如能在多节车厢的厕所里提取到相同的指纹,证明力就很强了。
综上,顾红星决定要上一次火车。
列车运行不可能因为警方要破一起案子而发生变化,所以顾红星和殷俊、周满算是体验了一次不一样的勘查工作——在运行的过程中勘查。
实际上,在行驶的火车上进行勘查和在静止的现场进行勘查没有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因为火车在不停晃动,使得照相的难度大幅增加。当时的相机都是使用胶卷的、手动调焦的相机,拍完了并不能确定照片是否满意。为了保证拍照的质量,顾红星大方了一次,他要求殷俊每个厕所都拍完一卷胶卷。
正如顾红星推测的那样,虽然火车上的厕所肮脏不堪,人体排泄物因为无法被完全清理干净,剩余的黄色秽物铺满了整个厕所的地面,而厕所里积蓄的尿素、氨气、硫化氢的气味刺激性极强,甚至让人睁不开眼睛,但是,整个厕所里可以发现的指纹却寥寥无几。
火车上的乘客都不愿意用手去接触这么肮脏的地方。
所以,顾红星只坐了两站的距离,就几乎检查了所有的厕所。而从窗户、窗框上提取的指纹,也就一百枚左右。
两站后火车停靠在龙东县火车站,顾红星他们下了车。他们甚至来不及赶回分局,就在县公安局里借来了马蹄镜,对指纹进行分析。
这么一分析,就有了惊人的发现。
顾红星在7号车厢厕所里的窗户上,找到了一个十分完整的右手全手印,比对条件良好。同时,这个全手印上的部分指头的指纹,分别和3号、11号车厢厕所里窗框上提取到的右手拇指、无名指的指印吻合。
如果在一个厕所里发现一个人的指纹,说明不了什么,但是在三个厕所里发现了同一个人的指纹,那就相当有意义了,尤其是厕所之间相隔得还这么远。
但顾红星指出,他们还必须排除一种可能性,才能把这个全手印列为重点嫌疑人的手印。那就是要对车厢里所有乘务人员、保洁人员、乘警的指纹进行提取和排除。
如果这个全手印不是列车工作人员的,那么这一切,就都被顾红星说中了。凶手是分不同的时间段,去不同车厢的厕所里进行抛尸的。为了避免引起某一节车厢里乘客的怀疑,他移动的距离还比较远。
顾红星早就做了如此假设,所以在车上的时候,已经提取了所有工作人员的手印,此时已经将他们排除了。不过,列车上的工作人员是换班制的,所以上过这列车的不止这些人。于是,顾红星电告铁路公安局,要求他们联系这趟车的歇班人员,也去铁路派出所采集指纹,并通过传真技术立即传送到青山区分局。
做完了这一切,顾红星一行人就乘坐龙东县公安局派出的警车,回到了分局。一到分局,顾红星就把嫌疑指纹卡交给了殷俊,让他去和前科劣迹人员的指纹进行比对,看有没有破案的捷径。
于是,焦急地等待就开始了。顾红星一方面要等待铁路公安局传送过来的列车工作人员的指纹信息,另一方面要等待殷俊在指纹库里查询的结果。
听完顾红星的讲述,卢俊亮倒是不垂头丧气了,冯凯也燃起了希望。
冯凯说:“老顾,真的不愧是你啊!这事儿交给其他人,都会因为过于困难、过于复杂而放弃。只有你敢去试一试,没想到还真试出结果来了!”
“还不一定,这只是一种猜测。”顾红星说,“希望能有好的结果吧。”
“有些时候还真的是这样,人们普遍认为不可能有收获的地方,却恰恰有收获。”冯凯说,“就比如这个肮脏的现场,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找到物证,但是你另辟蹊径,真的找到了。我非常看好你这个物证,毕竟,列车工作人员也会嫌厕所脏,而保洁人员一般都会戴手套干活儿。”
顾红星点点头,不吱声了,眉宇之间尽是期待。
“这是我让民警密取的储子明的指纹,你闲着也是闲着,打发一下时间。”冯凯笑着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指纹卡。
顾红星连忙站起身来,接过指纹卡就看了起来。
五分钟后,他失望地摇了摇头。
“看到没,不是我们运气不好。”冯凯倒是一副在他意料之中的样子,对卢俊亮说,“真的不是他干的。”
2
一直到天黑,铁路公安局的民警终于收集齐了歇班的列车工作人员的指纹,传真了过来。顾红星和卢俊亮立刻拿着马蹄镜,趴在桌子上看了起来。
冯凯指着顾红星,对专案组里同样满怀期待的其他侦查员说:“看你们顾局长,这种事都亲力亲为,上哪儿找这么好的局长去。”
“别拍马屁。”顾红星嘴上说着,没有停下手上的活儿。
指纹这种东西,就是采集起来难,但比对起来容易。冯凯还记得自己和顾红星一起,曾经熬了几天几夜看了上千枚指纹。
果然,不出一个小时,顾红星就如释重负地靠在了椅背上,说:“妥了,全部排除。”
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现在就看殷俊那边了。”顾红星说。
“无所谓了。他那边能找到信息最好,找不到也不要紧,我们现在有了甄别犯罪分子的依据,还怕破不了案吗?”冯凯说。他的心思已经开始飘远了,他忍不住想,这起碎尸案看来肯定能破了,那让顾雯雯很纠结的悬案又会是哪一起呢?
又等了一个多小时,大家都已经在专案组里用餐完毕,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楼上传了下来。
“有了。”冯凯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指纹比对有戏了。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殷俊就气喘吁吁地推开了会议室的大门,喊道:“顾局长!”
“慢慢说。”顾红星心口不一,他的表情已经因为急切而显得有些扭曲。
“比对上了!在库里比对上一个男的,27岁,丁集镇人,叫,叫,叫什么来着?”殷俊喘了几口气,说,“对,叫毛宇凡。”
“啊,我知道那人。”丁集镇派出所的所长此时也坐在专案组里,连忙应道。
“你说说。”顾红星坐回了椅子上,饶有兴趣地问。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应该是前年还是去年,因为打架斗殴进去的。”所长说,“我亲自出的警,当时是打群架,我们拘了几个人,他是其中之一。”
“对对,打架斗殴,行政拘留15日。”殷俊说,“前年12月的事情。”
“这就破案了。”冯凯咂着嘴,说。
“不过……”所长拉长了音调,给了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说,“和我们之前刻画的犯罪分子不太像啊。”
“体态不像?”冯凯又坐直了身子,问。
“体态就是中等体态,身高也差不多。”所长说,“不过,第一,他不是杀猪的,平时是修自行车的。第二,他是一头黄毛,中等长度的头发,不是黑色寸头啊。”
“一直是黄毛?”顾红星问。
“是啊,我在镇子上巡逻,总是要经过他的修车铺的。”所长说,“他一直是黄毛,没变过。”
“那他以前干过屠夫吗?”卢俊亮不甘心地问,“如果没干过屠夫,实在是不太可能懂得这样穿铁丝啊。”
“如果我没有记错,我当时拘留他的时候看了他的户籍。”所长说,“他是17岁的时候从外省迁过来的,好像是投奔一个叔叔。他那叔叔就是修车的,就把技术和铺子留给他了。17岁之前的情况我就不太清楚了。”
“这人平时为人怎么样?”顾红星问。
“就那样吧。他单身,他叔叔在几年前就死了。他和街上的小混混关系都很好,表现得很仗义。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的了。不过,他之前没有嫖娼的前科,也没发现他有去歌舞厅的喜好,至少没被我们抓到过。”所长说。
“所以,需要把人逮回来审一下。”殷俊说。
“不能逮。”冯凯举起手,说,“咱们别忘了,犯罪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虽然我们现在有证据,却是孤证,不能证明他杀人抛尸。如果他被捕后拒不交代,甚至摸清楚我们手上的牌,有针对性地狡辩,那我们就不好办了。”
“是啊,毕竟职业和发型对不上。”顾红星很犹豫。
“职业,有可能是17岁以前干过屠夫。”冯凯说,“但发型实在是存在问题。你们说,会不会是寻找尸块的时候把它污染了?”
冯凯这么一说,大家都开始沉默。
“我知道了!”卢俊亮跳了起来,说,“之前发现头发的时候,凯哥你说这头发没有毛囊!原来你是这个意思!”
冯凯心想,我当时是准备说dna技术的,只是这个时代没有dna技术啊。所以他一脸疑惑地问:“我是什么意思?”
“正常脱落的头发都会有毛囊,只有被利器割断的才没有毛囊。”卢俊亮说,“尸块上黏附的毛发没有毛囊,应该是刚刚理完发留下的碎头屑!假如刚刚理完发的是我们的民警呢?”
“你是在哪个尸块上发现头发的?”一名侦查员在人堆里问。
“在上半个躯干上。”
“哦,那不就是在龙东县东面发现的尸块吗?”那名侦查员说,“当时龙东县出警的民警,刚刚理完发就被叫到铁路沿线搜查去了。我去他们那儿领尸块的时候,他还在那儿挠头呢,说理完发没有洗头,刺挠得很。”
“真的是污染的啊。”冯凯第一次这么深刻地意识到“四套齐全”的意义。
“凯哥你太厉害了!早就意料到了!”卢俊亮一如既往地崇拜冯凯。
冯凯歪打正着,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即便有了牵强的解释,还是不足以直接抓人。”顾红星谨慎地说,“正如老凯说的,这样有反侦查能力的犯罪嫌疑人,我们没有撒手锏,是不能贸然动手的。”
“那就让派出所的兄弟把他引出来,我和凯哥和今天一样,去他家里搜。”卢俊亮说,“修自行车的人家里只要能找到血,就有希望,比在屠宰场里找人血容易多了。”
“这个方法可以。”顾红星说,“不过,凶手反复冲洗了尸块,也会反复冲洗现场,提取到物证的可能性很小。”
“等会儿!”冯凯灵光一闪,说,“那边的水表,是怎么抄的?”
顾红星立即意识到了冯凯想的方法,说:“对啊!这个方法好!水表按月抄。凶手应该是本月三四号作的案,今天刚刚10号,我们去查一下他上个月的用水量,然后和现在的用水量做比较。”
“太厉害了!这可真是捷径啊!”卢俊亮崇拜地说,“凯哥,你是怎么想到的?”
“嘿嘿,趁着天黑,我俩去查水表!”冯凯说道。
“我安排人去自来水厂,调取他上个月的用水量。”顾红星说,“然后我们在辖区派出所碰头。”
丁集镇距离青山区中心有10公里的路程,为了不在夜间打草惊蛇,冯凯甚至连摩托车都不愿骑,而是和卢俊亮一人骑了一辆自行车往现场赶去。
骑在路上,冯凯的思绪顿时回到了1976年,那时候他和顾红星刚刚一人被奖励了一辆自行车,也是这样兴高采烈地骑着上街。
“凯哥,你这个好主意之前怎么没有想到啊?”卢俊亮一边蹬车一边说,“要是之前就用这个办法,那几个屠夫家我们半个小时就查完了。”
“这办法对屠夫可没用。”冯凯说,“屠夫这个工作,本身用水量就很大,如果每天他们都要用几吨水,那冲洗尸块用了一吨水,根本也看不出来啊。不像修自行车的,和我们正常用水差不多,节省一点的,每个月就用几吨水,如果多出来一吨,那就能说明问题了。”
“有道理。”卢俊亮若有所悟地说,“看来相同的办法,适合运用的场景可就不同了。”
骑了好一会儿,冯凯他们二人终于来到了丁集镇。其实不用按照地址细找,他们很快就看到了毛宇凡的家,因为镇子的街边,有个很显眼的门头上写着“毛记修车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