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姬寅礼抬手止了他的话。
  蝼蚁罢了。区区一只蝼蚁,他随意个眼神就能将其碾死,亦有千万种法子能让其悄无声息的消失。但不值当,不值当为这区区一蝼蚁,让他与殿外那人心生嫌隙。
  况且他气的是那蝼蚁吗,他气的是殿外那人,更气的是自己那见不得光的心思。
  天黑了路不好走,送他出宫回家罢。
  是。
  陈今昭还在外头等着,见刘顺退出了殿,就忙悄步过去,急迫的小声问道大监,能否与殿下再说说情,让二女回宫罢。大监那日也瞧见了,我家中真的是拥挤逼仄,统共就那么几间房,一家老小也好几口人
  刘顺!快去快回。
  沉语冷声从殿内传来,陈今昭一下子噤了声。
  刘顺也面色微变,赶紧示意她快些步下台阶离开。
  陈大人若是还想回家早歇着,就快些随咱家离开罢。刘顺压着声极为小声劝道,指不定待会殿下就改主意了,宣您入殿去伺候。
  暗示性的话让陈今昭也变了脸色。哪敢再耽搁,当即脚步着紧的随刘顺匆匆步下了阶,而后上了庭院停靠着的马车。
  回了家后,她就与陈母说了这个不妙的消息,二女恐怕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在她家里借住了。唯一的好消息可能就是,宫里会给她们发月例银子。
  日后就当她们是借住的。陈今昭道,让她们想吃饭就自己出伙食费,日常的一些活计,也得让她们搭把手。
  总不能白白住她家房子啊。
  陈母无奈应下,目前也只能这般了。
  对了,你这些宫缎和银子是
  陈今昭遂简单说了升调工部的事,本来是件大喜事,如今被两女的事情一对冲,这喜事也没那般喜庆了。
  再想想今夜宫中走这一遭,她不由暗暗思量,待会得与幺娘说说,日后行事万万小心,宫里的人怕已盯上她了。
  看向桌上的新官袍,她握了握拳暗下决心,去工部后一定要尽快做出功绩来。
  第61章
  今日是陈今昭去工部报道的首日,她特意起了个大早,换上了幺娘熨烫齐整的新官服,出家门前还仔仔细细将衣领袖口的每处细微褶皱都捋平。正五品到底还不算是朝廷大员,因而官服颜色依旧是青色,除了胸前补子不一样外,其他样式与从前的官服别无二致。不过,陈今昭对此已万分满足,虽说官职只升了一小阶,但怎么说如今她也算是主事的一部堂官了,拥有的职权已不可同日而语。
  卯正时刻,踏着钟鼓声,她随着工部的一众长官来到宣治门殿前广场上点卯。之后整肃衣冠,到中央官署的工部所在处,拜会工部诸位同僚,再于衙署静候上官朝议后归来。
  未及午时,工部尚书带着本部大员浩荡归来。
  待端坐堂上的尚书与下属官员议完事情,陈今昭的直属上官工部右侍郎,就亲领着她上前拜见。
  工部尚书上下打量她一眼,对方调任过来前,那位千岁殿下特意与他知会过说其做事勤勉为官清正,强调其工部营造上颇有些造诣,让他可酌情培养。
  可观这位朝中为官近三载,声名'颇显'的探花郎,细皮嫩肉,单薄清瘦,实不像是干工部的料。须知工部可不必清闲衙门,督造、核算、以及核验等等,诸事繁杂,可没个闲着的时候。
  无论心中如何作想,他面上却不露形色,只微微颔首道,屯田乃国本大计,如今汝既调往工部为屯田司堂官,日后需勤勉任事,恪守清、慎、勤三字官箴,与同僚们共襄部务。
  陈今昭抬袖深躬施礼,卑职谨记尚书大人训示,定当恪尽职守,竭尽驽钝,不负大人所托。
  上官训话过后,她便退下了,之后又单独拜见了右侍郎。
  工部有左右两侍郎,分管营缮、虞衡、屯田、都水四司,而右侍郎管辖的便是后两司。
  右侍郎所想与尚书不同,他仔细览过她的履历以及附带的其对农具的改良之策,对其中的新颖构思,不禁颔首称善。当然,纸上谈兵的人亦多了去了,对方究竟是不是良才,还要以观后效。
  屯田司诸项事务繁杂,你当勤勉用心,按时将部务详册呈报。若遇有疑难当及时请教同僚,或拟就条陈呈上来。右侍郎是个严肃的中年官员,不过这会语气还算和善,看着陈今昭又格外嘱咐道,屯田司与都水司同气连枝,诸多公务皆有相连,平日里两部可多加走动,互咨利弊,共商良策。
  陈今昭无不恭谨应是。
  从中央衙署出来后,她就直接出宫了。
  屯田司作为工部下属的四大清吏司之一,衙署并不在宫内,而是与四司同位于皇城东南侧。
  此刻宫外,长庚已提前租好了轿子候着了,毕竟作为司部主事正官,她首日上值接见司里诸多属官,总不能寒碜的乘坐着个落骡车出现在下属面前。
  通往屯田司衙署的这一路上,陈今昭在轿中不断深呼吸着,手心微汗。到底是新官履任,她心中还是多少会忐忑,既怕自己脸嫩难以立威,亦怕言语失当,遭属官小看。
  无事,最该紧张的是那些属官们,而非她这一司正官。
  她如斯告诉自己,同时脑中回忆着刚才拜见工部长官们的一幕,学着他们的模样开始调整自己的坐姿神态,力求让自己更显几分威仪。
  不由得,眼前浮现另一人的身影,那位面对朝官时从容持重、王仪天成,周身气度不怒自威。她静心思索,边回忆着,边试图模仿几分。
  待轿子落地,陈今昭踏上屯田司衙署那刻,已然神色自若,面上笑容恰到好处。
  衙署的一众属官齐齐躬身拜见,卑职等见过上官大人!
  她用力掐了下手心,而后笑着抬手,声音清朗道,诸位同僚请起,本官初至,诸多要务还要仰仗各位鼎力相助。望日后吾等同心共济,勤勉任事,做好屯田要务,不负朝廷重托。
  谨遵上官大人训示!
  一众属官拥簇着她进了正堂端坐,长庚则捧着官凭侯立在侧。如今做了司部正官,她是有权带两三个家臣入内的。之后各属官各执礼数,轮番上前拜见。
  陈今昭皆含笑寒暄,内里细查属官言行,暂且粗略分辨其脾性及在司部里的威屯田司里数得上号的约莫二十来号人,其中员外郎两名,主事四名,令史、书令史、掌固、典事等若干。
  而她着重观察的是佐理司务的两位员外郎,因为按照惯例,若是正官调职,上任者大抵会从副官中选取。如今她空降至此,自是要观测番这两位员外郎是否有不满的情绪。
  这两人,一人姓杨,是个脸膛黝黑神情较为板正的三十几许的官员,另外一人姓范,年岁教长些,蓄着鼠须谄媚堆笑,为人瞧着较为圆滑。
  若论好感,她自是对前者印象颇佳,不过内心也提醒自己万不可以貌取人。
  众属官拜见后,陈今昭勉励几句,就让他们退下各司其职去了,只留下两位员外郎,询问了下屯田近况及待办要务,一一记下后,就让他们拿来司内文书档案以及屯田图册。
  她坐等了稍会后,却见捧着资料进来的,只有那姓范的员外郎。
  他谄着笑过来,将资料放在案上后,便双手捧起最上面的一本籍册,小心的奉她面前。
  知道大人前来上任,卑职等特意凑了份贽见礼,望您笑纳。
  陈今昭看他的笑容收了收,伸手翻过籍册扉页,便见两张整数的崭新银票明晃晃的夹在纸页中间。
  范大人,我想你从前该多少听过我的名声。她从纸页间拿过两张银票,直接轻拍在那堆资料上方,看着他直言正色道,知尔等好意,我心领了,只是银票收回去,以后也莫要如此行事。以后共事日久,你便会明白,本官行事,不论交情,只论功过。只要尔等勤勉奉公,本官定当照拂,有功必赏,绝不掩贤能,反之,有过必罚,亦绝不姑息。
  范员外郎试图将银票推回去,无不拜服道,卑职等都早有耳闻,大人素来清风亮节,两袖清风,最是清廉不过。大人这般的为人最是让人敬佩不过,卑职等无不愿意为大人所驱使,此也只是吾等的心意,亦是这官场的规矩
  陈今昭打断了他,不妨多去打听打听,我在翰林院时,对外的规矩是什么。
  范员外郎便也知了,面前这位非是假推辞。
  是卑职冒昧了。
  收好就退下吧。陈今昭朝他点点头,语气不似刚才的锋锐,你先去忙自己的要务,若有事,我再叫你过来。
  范员外郎遂告辞退下。
  待人退下后,陈今昭方长吐了口气,浑身都松懈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