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嘉悦整理衣袖的动作微微一顿。这个看似荣耀的安排实则暗藏玄机——前排意味着更多眼睛的注视,任何细微差错都会被放大。
"告诉府中女眷,今日一言一行都要格外谨慎。"嘉悦郡主的声音平静如水,"尤其是几个小的,嫁入府中不久,让她们跟紧自家婆母,不得擅自行动。"
当宁国公府的车驾抵达宫门时,已有不少诰命夫人的马车停在广场上。嘉悦郡主刚下马车,就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她挺直腰背,目不斜视地走在最前,身后跟着端华郡主和府上其余女眷,一行人如同雪白的雁阵,安静而整齐地穿过重重宫门。
灵堂内檀香缭绕,诵经声不绝于耳。当宁国公府众人被引至前排位置时,嘉悦郡主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灵堂最前方的婆母。襄宁长公主的脸色苍白如纸,却仍保持着无可挑剔的仪态。
嘉悦带领女眷们行完大礼,按序跪坐。她能感觉到背后如芒在刺的目光——有好奇的,有审视的,也不乏恶意的。左侧不远处,兵部侍郎的夫人正用团扇半掩着脸,与身旁人窃窃私语,眼神不时瞟向宁国公府众人。
"母亲,"端华郡主借着整理衣摆的姿势低语,"那位莫夫人从我们进来就一直在打量,方才还故意提高了声音说'某些人家仗着长公主的势'..."
嘉悦郡主唇角纹丝不动:"不必理会。守灵期间任何争执都是对先帝不敬。"
话音刚落,一位宫女捧着茶盘走来。在经过宁国公府女眷面前时,她脚下突然一绊,整盘茶盏朝着端华郡主的方向倾斜。
电光火石间,端华郡主衣袖一展,稳稳接住了三只茶盏,竟未洒出一滴。她将茶盏放回盘中,对惊呆的宫女温和道:"小心些。"
这一幕被不少人看在眼里。嘉悦郡主注意到雍王的视线也向这边投来,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
守灵仪式持续到酉时。当钟声响起,宣布今日仪式结束时,不少年长的命妇已经摇摇欲坠。嘉悦刚起身,一位女官就匆匆走来。
"国公夫人,长公主殿下请您和世子夫人去偏殿一叙。"
偏殿内,襄宁长公主靠坐在软榻上,脸色比白日好了些。见二人进来,她示意女官关紧门窗。
"今日你们做得很好。"襄宁长公主开门见山,"尤其是端华接茶那一手,既显了宁国公府的家教,又不失体面。"
嘉悦郡主行礼:"母亲过奖了。只是儿媳不明白,为何陛下对我们家..."
"既拉拢又戒备。"襄宁长公主冷笑一声,全然不复白日里的虚弱,"本宫这位侄儿心思深沉得很。皇兄在时,宁国公府虽与雍王府有姻亲,但从未明着支持雍王,只是暗中相助。如今雍王即位,也要先确定宁国公府的立场。"
端华郡主轻声道:"可今日又将我们家安排在前排..."
"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襄宁长公主眼中精光闪烁,"表面上是恩宠,实则是将宁国公府放在火上烤。今日若有人生事,或是宁国公府行差踏错,立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嘉悦郡主倒吸一口冷气:"难道陛下要对我们..."
"不至于。"襄宁长公主摇头,"宁国公府地位稳固,只要不行谋逆之举,他不会针对宁国公府的。"
她看向儿媳嘉悦郡主:"珹儿媳妇娘家宣城侯府和玮儿媳妇娘家安平侯府手握重兵,新帝必然忌惮。从今日起,她们与娘家的往来要更加谨慎。"
殿外传来脚步声,三人立刻止住话头。女官推门进来,低声道:"殿下,陛下派人来问,是否需要御辇送您回府?"
襄宁长公主脸上又恢复了那种疲惫而哀伤的神情:"替我谢过陛下好意,本宫要在宫中陪皇兄最后一程。"
当夜,宁国公府的马车缓缓驶离皇城。
嘉悦郡主望着渐行渐远的宫墙,心中明白,从今日起,宁国公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而她作为当家主母,必须在这暗流涌动的时局中,守护这个百年望族的荣耀与安危。
第194章
顺王府的密室中,烛火摇曳,将顺王那张俊美却阴郁的脸映照得忽明忽暗。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檀木桌面,节奏与窗外渐急的雨声奇妙地重合。
"王爷,宫里的消息已经确认了。"年过五旬的谋士杜明远声音低沉,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陛下驾崩,遗诏命四皇子雍王继位。"
顺王的手指骤然停住,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缓缓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什么时候的事?"
"昨夜子时。"杜明远咽了口唾沫,"消息被封锁到现在才传出。礼部已经开始筹备登基大典,定在七日后。"
七日后。顺王在心中默念这个数字,感觉它像一把刀悬在头顶。七日后,那个曾被他们甄家一脉踩在脚下的雍王,就要坐上那把龙椅。而他,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王爷,形势危急啊。"另一位幕僚赵青阳上前一步,他原是兵部侍郎,因与甄家交好被贬,"雍王与周皇后对甄氏一脉恨之入骨。如今贵妃娘娘和信王殿下已逝,华淑公主又被囚禁,您..."
"闭嘴!"顺王猛地拍案而起,茶杯被震落在地,碎成几片。母妃和胞兄的死状又浮现在眼前——那场失败的宫变,景王的刀,飞溅的鲜血...他闭上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密室中一片死寂,只有雨声敲打窗棂。
良久,顺王重新坐下,声音恢复了往日的从容,却带着一丝沙哑:"诸位,本王如今已是甄家唯一的希望。父皇...先帝在时,我虽未参与母妃和信王的谋划,但也因此被厌弃。如今雍王继位,本王必无生路。"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刀:"你们跟随本王多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今日召集诸位,就是要寻一条生路。"
杜明远与赵青阳对视一眼,同时跪下:"愿为王爷效死!"
顺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起来吧。说说看,我们该如何绝地反击?"
赵青阳压低声音:"王爷,新帝登基前这七日是关键。礼制上,先帝灵柩停灵七日方可下葬,雍王也要守灵七日。这期间,禁军主力必在皇陵护卫,京城防务反而空虚。"
"你的意思是..."顺王眯起眼睛。
"宫变。"杜明远接话,声音几不可闻,"趁登基大典前,控制京城,夺取皇位。"
顺王没有立即回应。他起身走到窗前,推开一条缝隙。雨丝飘进来,打湿了他的脸颊。二十七年前的一幕浮现在眼前——那时母妃甄贵妃正得盛宠,带着他和信王去御花园赏花。路上遇见周皇后和雍王,母妃故意不行礼,还讥讽周皇后人老珠黄。信王更是将雍王推入荷花池,看着那个瘦弱的少年在水中挣扎,他们母子三人笑得前仰后合。
谁能想到,那个懦弱的雍王,如今竟要成为天下之主?
"王爷?"杜明远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顺王关上窗,转身时眼中已是一片决然:"说下去。"
赵青阳展开一张京城布防图:"禁军统领杨焕曾是景王旧部,景王谋反时他未曾参与,反而抵御有功,结果事后未曾得到任何嘉奖。他一直心怀不满,若能许以高官厚禄..."
"不可。"顺王打断他,"杨焕此人反复无常,不可轻信。况且景王虽败,其旧部有些投靠了雍王。若我们贸然联络,反易被出卖。"
杜明远点头:"王爷所言甚是,杨焕那里属下派人去试探一番。依在下之见,不如先从城门守备入手。九门提督刘简贪财好色,其副将周昂是我旧友。若能买通刘简,再让周昂控制城门..."
雨声渐大,掩盖了密室中的密谋。顺王听着幕僚们的计划,脑海中却在飞速计算每一种可能。母妃和信王的失败给了他血的教训——在权力游戏中,一步错,满盘皆输。
"还有华淑。"顺王突然说道,"她被囚北郊皇庄,那里守备如何?"
赵青阳一愣:"王爷是想..."
"华淑虽被废黜,但毕竟是父皇最宠爱的女儿。且其夫家益都梅氏在文臣中颇有势力,若能救出她,借此拉拢梅家..."顺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那个骄纵任性的妹妹,如今成了他手中可能的棋子。
杜明远摇头:"太冒险了。北郊皇庄虽不如天牢森严,但也有重兵把守。一旦行动失败..."
"那就,"赵先生负责联络周昂,务必在五日内控制至少两座城门。杜先生去查探禁军动向,尤其是了顿,"本王亲自安排。"
众人领命而去后,顺王独自留在密室中。烛火,投在墙上,像一只蓄势待发的猛兽。
他取出一枚玉佩——那是母妃生前给他的,上面刻着甄家的家徽。母,曾秘密召见他,告诉他不要参与,来,母妃或许早已预见了失败。
"母妃,您和王握紧玉佩,眼中燃起野心的火焰,"这一次,我不会再错。"
他吹灭蜡烛,密室陷入黑暗。而在顺王府外,雨越下越大,仿佛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与此同时,皇宫深处,新即位的雍王正站在先帝灵前。他身形修长,面容沉静,与当年那个被推入荷花池的瘦弱少年判若两人。
"告诉府中女眷,今日一言一行都要格外谨慎。"嘉悦郡主的声音平静如水,"尤其是几个小的,嫁入府中不久,让她们跟紧自家婆母,不得擅自行动。"
当宁国公府的车驾抵达宫门时,已有不少诰命夫人的马车停在广场上。嘉悦郡主刚下马车,就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她挺直腰背,目不斜视地走在最前,身后跟着端华郡主和府上其余女眷,一行人如同雪白的雁阵,安静而整齐地穿过重重宫门。
灵堂内檀香缭绕,诵经声不绝于耳。当宁国公府众人被引至前排位置时,嘉悦郡主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灵堂最前方的婆母。襄宁长公主的脸色苍白如纸,却仍保持着无可挑剔的仪态。
嘉悦带领女眷们行完大礼,按序跪坐。她能感觉到背后如芒在刺的目光——有好奇的,有审视的,也不乏恶意的。左侧不远处,兵部侍郎的夫人正用团扇半掩着脸,与身旁人窃窃私语,眼神不时瞟向宁国公府众人。
"母亲,"端华郡主借着整理衣摆的姿势低语,"那位莫夫人从我们进来就一直在打量,方才还故意提高了声音说'某些人家仗着长公主的势'..."
嘉悦郡主唇角纹丝不动:"不必理会。守灵期间任何争执都是对先帝不敬。"
话音刚落,一位宫女捧着茶盘走来。在经过宁国公府女眷面前时,她脚下突然一绊,整盘茶盏朝着端华郡主的方向倾斜。
电光火石间,端华郡主衣袖一展,稳稳接住了三只茶盏,竟未洒出一滴。她将茶盏放回盘中,对惊呆的宫女温和道:"小心些。"
这一幕被不少人看在眼里。嘉悦郡主注意到雍王的视线也向这边投来,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
守灵仪式持续到酉时。当钟声响起,宣布今日仪式结束时,不少年长的命妇已经摇摇欲坠。嘉悦刚起身,一位女官就匆匆走来。
"国公夫人,长公主殿下请您和世子夫人去偏殿一叙。"
偏殿内,襄宁长公主靠坐在软榻上,脸色比白日好了些。见二人进来,她示意女官关紧门窗。
"今日你们做得很好。"襄宁长公主开门见山,"尤其是端华接茶那一手,既显了宁国公府的家教,又不失体面。"
嘉悦郡主行礼:"母亲过奖了。只是儿媳不明白,为何陛下对我们家..."
"既拉拢又戒备。"襄宁长公主冷笑一声,全然不复白日里的虚弱,"本宫这位侄儿心思深沉得很。皇兄在时,宁国公府虽与雍王府有姻亲,但从未明着支持雍王,只是暗中相助。如今雍王即位,也要先确定宁国公府的立场。"
端华郡主轻声道:"可今日又将我们家安排在前排..."
"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襄宁长公主眼中精光闪烁,"表面上是恩宠,实则是将宁国公府放在火上烤。今日若有人生事,或是宁国公府行差踏错,立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嘉悦郡主倒吸一口冷气:"难道陛下要对我们..."
"不至于。"襄宁长公主摇头,"宁国公府地位稳固,只要不行谋逆之举,他不会针对宁国公府的。"
她看向儿媳嘉悦郡主:"珹儿媳妇娘家宣城侯府和玮儿媳妇娘家安平侯府手握重兵,新帝必然忌惮。从今日起,她们与娘家的往来要更加谨慎。"
殿外传来脚步声,三人立刻止住话头。女官推门进来,低声道:"殿下,陛下派人来问,是否需要御辇送您回府?"
襄宁长公主脸上又恢复了那种疲惫而哀伤的神情:"替我谢过陛下好意,本宫要在宫中陪皇兄最后一程。"
当夜,宁国公府的马车缓缓驶离皇城。
嘉悦郡主望着渐行渐远的宫墙,心中明白,从今日起,宁国公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而她作为当家主母,必须在这暗流涌动的时局中,守护这个百年望族的荣耀与安危。
第194章
顺王府的密室中,烛火摇曳,将顺王那张俊美却阴郁的脸映照得忽明忽暗。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檀木桌面,节奏与窗外渐急的雨声奇妙地重合。
"王爷,宫里的消息已经确认了。"年过五旬的谋士杜明远声音低沉,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陛下驾崩,遗诏命四皇子雍王继位。"
顺王的手指骤然停住,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缓缓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什么时候的事?"
"昨夜子时。"杜明远咽了口唾沫,"消息被封锁到现在才传出。礼部已经开始筹备登基大典,定在七日后。"
七日后。顺王在心中默念这个数字,感觉它像一把刀悬在头顶。七日后,那个曾被他们甄家一脉踩在脚下的雍王,就要坐上那把龙椅。而他,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王爷,形势危急啊。"另一位幕僚赵青阳上前一步,他原是兵部侍郎,因与甄家交好被贬,"雍王与周皇后对甄氏一脉恨之入骨。如今贵妃娘娘和信王殿下已逝,华淑公主又被囚禁,您..."
"闭嘴!"顺王猛地拍案而起,茶杯被震落在地,碎成几片。母妃和胞兄的死状又浮现在眼前——那场失败的宫变,景王的刀,飞溅的鲜血...他闭上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密室中一片死寂,只有雨声敲打窗棂。
良久,顺王重新坐下,声音恢复了往日的从容,却带着一丝沙哑:"诸位,本王如今已是甄家唯一的希望。父皇...先帝在时,我虽未参与母妃和信王的谋划,但也因此被厌弃。如今雍王继位,本王必无生路。"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刀:"你们跟随本王多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今日召集诸位,就是要寻一条生路。"
杜明远与赵青阳对视一眼,同时跪下:"愿为王爷效死!"
顺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起来吧。说说看,我们该如何绝地反击?"
赵青阳压低声音:"王爷,新帝登基前这七日是关键。礼制上,先帝灵柩停灵七日方可下葬,雍王也要守灵七日。这期间,禁军主力必在皇陵护卫,京城防务反而空虚。"
"你的意思是..."顺王眯起眼睛。
"宫变。"杜明远接话,声音几不可闻,"趁登基大典前,控制京城,夺取皇位。"
顺王没有立即回应。他起身走到窗前,推开一条缝隙。雨丝飘进来,打湿了他的脸颊。二十七年前的一幕浮现在眼前——那时母妃甄贵妃正得盛宠,带着他和信王去御花园赏花。路上遇见周皇后和雍王,母妃故意不行礼,还讥讽周皇后人老珠黄。信王更是将雍王推入荷花池,看着那个瘦弱的少年在水中挣扎,他们母子三人笑得前仰后合。
谁能想到,那个懦弱的雍王,如今竟要成为天下之主?
"王爷?"杜明远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顺王关上窗,转身时眼中已是一片决然:"说下去。"
赵青阳展开一张京城布防图:"禁军统领杨焕曾是景王旧部,景王谋反时他未曾参与,反而抵御有功,结果事后未曾得到任何嘉奖。他一直心怀不满,若能许以高官厚禄..."
"不可。"顺王打断他,"杨焕此人反复无常,不可轻信。况且景王虽败,其旧部有些投靠了雍王。若我们贸然联络,反易被出卖。"
杜明远点头:"王爷所言甚是,杨焕那里属下派人去试探一番。依在下之见,不如先从城门守备入手。九门提督刘简贪财好色,其副将周昂是我旧友。若能买通刘简,再让周昂控制城门..."
雨声渐大,掩盖了密室中的密谋。顺王听着幕僚们的计划,脑海中却在飞速计算每一种可能。母妃和信王的失败给了他血的教训——在权力游戏中,一步错,满盘皆输。
"还有华淑。"顺王突然说道,"她被囚北郊皇庄,那里守备如何?"
赵青阳一愣:"王爷是想..."
"华淑虽被废黜,但毕竟是父皇最宠爱的女儿。且其夫家益都梅氏在文臣中颇有势力,若能救出她,借此拉拢梅家..."顺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那个骄纵任性的妹妹,如今成了他手中可能的棋子。
杜明远摇头:"太冒险了。北郊皇庄虽不如天牢森严,但也有重兵把守。一旦行动失败..."
"那就,"赵先生负责联络周昂,务必在五日内控制至少两座城门。杜先生去查探禁军动向,尤其是了顿,"本王亲自安排。"
众人领命而去后,顺王独自留在密室中。烛火,投在墙上,像一只蓄势待发的猛兽。
他取出一枚玉佩——那是母妃生前给他的,上面刻着甄家的家徽。母,曾秘密召见他,告诉他不要参与,来,母妃或许早已预见了失败。
"母妃,您和王握紧玉佩,眼中燃起野心的火焰,"这一次,我不会再错。"
他吹灭蜡烛,密室陷入黑暗。而在顺王府外,雨越下越大,仿佛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与此同时,皇宫深处,新即位的雍王正站在先帝灵前。他身形修长,面容沉静,与当年那个被推入荷花池的瘦弱少年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