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林如海观察着女儿神色,缓缓道:"贾琤今年不过二十五,为人正直,在朝堂之上也根基稳固。这些日子他忙于公务也不忘派人来问候,言谈间对你颇为关心。"
  黛玉何等聪慧,立刻明白了父亲话中之意,脸上闪过一丝羞恼,转头间面色变得苍白:"父亲...您是说..."
  "玉儿,"林如海握住女儿微凉的手,声音沉重,"为父身体每况愈下,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林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但几代积累,家业不小。若我...你一个孤女,带着这些家*产,就如小儿抱金砖过市,危险重重。"
  黛玉眼中泛起泪光:"父亲别这么说,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林如海苦笑摇头:"生死有命。贾琤家世显赫,人品可靠,又有能力护你周全。更重要的是,宁国公府根基深厚,当年西宁郡王府能将爱女许配给他,足见对其信任。若你嫁过去,至少不必担心被人欺侮。"
  黛玉脑中一片混乱,眼前浮现出贾琤挺拔的身影和温和的笑容。她确实对这位表哥有好感,可是...郡主姐姐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的那些话犹在耳边。
  "林妹妹,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琤哥...他性子太直,在官场上容易吃亏...若你能偶尔提点他一二,我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了..."
  当时她含泪答应,却从未想过会以这种方式"照顾"贾琤。
  "父亲,"黛玉声音微颤,"琤表哥...确实很好。可是郡主姐姐才走不到一年,我...我们..."
  林如海叹息:"我知你与郡主情同姐妹,但形势所迫。况且贾琤正值壮年,迟早要续弦。与其让不知根底的人进门,不如..."
  黛玉低下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想起今年夏天,贾琤来见她时,细雨蒙蒙中他为她撑伞,自己的肩膀却被淋湿大半;想起他每次见她,总会带些新奇的小玩意,说是"给妹妹解闷";想起郡主病重时,他衣不解带地守在床前,眼中血丝密布却不肯离开半步...
  她确实...不止把他当哥哥看待。
  可是道德与情感的撕扯让她痛苦不已。答应这门亲事,仿佛是对逝去好友的背叛;拒绝的话,看着父亲憔悴的面容和殷切的眼神,又无论如何说不出口。
  "玉儿,"林如海声音更加虚弱,"为父只希望你平安喜乐。若你实在不愿,我绝不勉强..."
  黛玉抬起头,看见父亲眼中深沉的忧虑和疼爱,心中一酸。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轻声道:"女儿...但凭父亲做主。”
  话一出口,她感到一阵尖锐的疼痛,仿佛有什么珍贵的东西永远失去了。但同时,又有一丝隐秘的期待在心底萌生,让她羞愧不已。
  林如海如释重负,轻抚女儿的发丝:"好孩子,为父这就修书给宁国公府。你放心,贾琤必会善待于你。"
  窗外,秋风呜咽,卷起一地枯黄。黛玉望着飘零的落叶,恍惚间觉得自己的命运也如这落叶一般,不由自主地被风吹向未知的远方。
  第165章
  林如海靠在病榻上,窗外的海棠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被风吹进屋内,落在他青灰色的衣袍上。他抬手拂去花瓣,指尖却因这个简单的动作而微微颤抖。
  "老爷,宁国公府的琤五爷到了。"管家林忠在门外低声禀报。
  林如海深吸一口气,强撑着坐直了身子:"快请。"
  脚步声由远及近,沉稳有力。门帘掀起,一个身着靛蓝色直裰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他外表看着约莫二十出头,眉目如画,举手投足间自带一股书卷气,正是宁国公府嫡孙贾琤。
  "晚辈见过林姑父。"贾琤恭敬行礼,目光扫过林如海凹陷的双颊时,眼中闪过一丝不忍。
  林如海示意他坐下:"不必多礼。琤儿,我与宁国公颇有交情,林贾两家也是姻亲,咱们都是亲戚,不必拘束。"
  贾琤端正地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双手平放在膝上:"姑父身体可好些了?陛下虽在宫中,但对扬州也多有关注,这次幸亏宫中的解毒丹送的及时。"
  "皇恩浩荡,臣不胜感激。"林如海苦笑一声,指了指自已蜡黄的脸色,"只是这毒性太强,哪怕用了解毒丹,剩下的余毒也难清。"
  贾琤安慰道:“姑父吉人自有天相,又有李太医在,想必很快能解去余毒,恢复健康!”
  林如海抱着一丝希望,想起李太医最近也是在翻箱倒柜的找医书,不断调整药方,希望能有结果。
  “且先不说这个,琤儿,盐税亏空一案查的如何了?”林如海自中毒后,身子愈发差了,没有精力再去关注查案的进度,如今见到贾琤忙追问起来。
  提起案情,贾琤都震惊不已,斟酌着道:“姑父,此案牵涉甚广,其他人也就罢了,背后隐隐指向金陵甄家。甄家老太君是陛下的乳母,宫中还有甄贵妃和皇子公主在……”
  林如海也从管家处得知自已中毒与金陵甄家有关,只是甄家的靠山不倒,这个仇怕是难报了。
  屋内一时沉默。贾琤看着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长辈,如今被余毒折磨得形销骨立,心中不禁酸楚。
  "琤儿,"林如海突然开口,声音虽轻却异常清晰,"我今日请你来,是有要事相托。"
  贾琤正色道:"姑父请讲,只要晚辈力所能及,绝不推辞。"
  林如海的目光越过贾琤,望向窗外:"你可知道我为何将玉儿送到荣国公府去?"
  "听闻是让表妹与荣国公府老太太团聚,代敏姑姑尽孝,也是为了让表妹教养于荣国公府老太太跟前。"
  "是,也不是。"林如海咳嗽了几声,接过贾琤递来的茶水抿了一口,"我无心续弦,玉儿母亲早逝,送玉儿去荣国公府也是为了玉儿的教养。但是如今我这身体越发不中用了,若我再去了,她一个孤女如何在这世上立足?荣国公府虽是她外家,但玉儿在荣国公府的境况,想必你也有所耳闻……"
  贾琤也曾听母亲和郡主说过,林妹妹在荣国公府处境微妙,明白了什么,心跳突然加快:"姑父的意思是..."
  "我看得出,你与玉儿相处时,彼此都有情意。"林如海直视贾琤的眼睛,"听玉儿说这一路上,你对她多有照拂;她写的那首《桃花行》,也只有你能解得其中三昧。"
  贾琤耳根发热。他确实对黛玉有特别的情愫,那个才情横溢、眉眼如画的少女,早已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他从未想过这份感情会被林如海当面点破。
  "姑父明鉴,"贾琤声音有些发紧,"晚辈确实...确实对林妹妹心存敬慕,只是..."
  "只是什么?"
  贾琤低下头:"只是郡主去世未满一年,我若此时议亲,恐有负她生前情义。"
  林如海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是个重情义的孩子。你妻子的事我听说了,年纪轻轻病亡,实在令人痛心。"
  贾琤眼眶微红。他想起妻子临终时握着他的手,让他一定要好好活下去的样子,心中愧疚不已。那之后,他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公务和整理郡主的手稿上,直到遇见黛玉,冰封的心才渐渐有了温度。
  "琤儿,我不求你立刻娶玉儿过门。"林如海的声音将贾琤从回忆中拉回,"我只希望你能应我一件事:若我去了,请你照顾玉儿一生。可以先定下婚约,待你为亡妻守制三年后再完婚。"
  贾琤抬头,对上林如海恳切的目不舍与担忧如此明显,让他无法拒绝。
  贾琤突然说,"我为郡主守制,两年后,若林妹妹愿意,我必三书六礼,迎她过门。"
  林如海眼中泛起泪光:"好,好交给你,我放心了。"
  他从枕下取出一个锦囊,颤抖着打开,里面是一纸早已写好的婚书:"这是我拟的婚约,你看看可还妥当?"
  贾琤接过细读,婚书写得简洁明了,只言明两家结亲之事,意到林如处,显然是留给他的。
  "姑父,此事是否应先禀明家中长辈?"贾琤犹豫道。
  林如海摇头:"我怕自已时日无多,等不得那些繁文缛节了。况且我已休书一封送去了宁国公府..."他苦笑一声,"信中也言明此事暂不声张,若荣国公府知道我要将玉儿许给你,只怕会横生枝节。"
  贾琤了然。荣国公府老太太对黛玉的心思,宁荣二府上下无人不知。若老太太知道林如海做了这样的安排,必然会阻拦。
  "我明白了。"贾琤想起母亲往日里撮合自已和林妹妹的事来,想来母亲定是赞同的。当初娶郡主是陛下赐婚,拒绝不了。后来祖母心怀歉疚,也说过以后一切随自已。贾琤索性拿起笔,在婚书上郑重签下自已的名字,然后从腰间解下一枚羊脂玉佩,"这是府中代表我身份的信物,请姑父收下。"
  林如海接过玉佩,只见上面精细地雕刻着"宁国公府贾琤"几个篆字,确是贾家嫡系的象征。他将玉佩与婚书一起放回锦囊,又从枕下取出一个小包袱。
  "这是我给玉儿的嫁妆单子和一些体已,还有..."他顿了顿,"一些她长大后才能知道的家事。琤儿,你答应我,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要提前让她看到最后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