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消息很快传到了荣国公府的主子耳边。二太太王氏正在房里与周瑞家的说话,听闻宝钗病倒,眉头一皱:"好好的怎么突然病了?"
  周瑞家的低声道:"听说是薛大爷在学堂闹事,宝姑娘去劝阻,一时情急就..."
  王氏轻哼一声:"这个蟠儿L,越发不成体统了。"她思索片刻,吩咐道:"备些补品,恰好明日宝玉也在,我带着宝玉去看看宝丫头。"
  “是,太太,奴婢这就去准备。”周瑞家的得了吩咐忙下去收拾几样补品备用。
  翌日,宝玉正在自已院里与袭人下棋,听说要去看宝钗,立刻丢了棋子起身:"宝姐姐病了?严重吗?"
  袭人忙拉住他:"二爷别急,先换身衣裳再去。"
  宝玉听着袭人的话,换了身衣裳去寻太太,好一起去探望宝姐姐。
  梨香院前,二太太王氏扶着宝玉的手下了轿,抬头望了望那朱红大门上“梨香院"三个字,眉头不自觉地蹙了蹙。
  "太太,宝姐姐当真病了?昨日诗社还见她好好的。"宝玉踮脚往院内张望,手里攥着刚从园子里摘的一把白海棠。
  王氏整了整衣襟:"你姨妈遣人来说的,还能有假?说是旧疾犯了。"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听说昨儿L宝丫头的哥哥在学堂又闹出事来,把宝丫头给气到了。"
  宝玉刚要细问,大门"吱呀"一声开了。薛姨妈亲自迎出来,眼圈泛红,鬓角散着几丝白发,显是一夜未眠。
  "姐姐来了。"薛姨妈勉强笑着行礼,目光扫过宝玉手中的花,"难为你们记挂着。"
  穿过回廊时,药香混着梨花的甜味飘来。宝玉忽然想起那日宝钗坐在梨树下绣花,阳光透过树叶在她月白衫子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那时的宝钗嘴角含笑,哪像有病的样子?
  内室里,宝钗半倚在填漆床上,藕荷色帐子半垂着。见他们进来,她强撑着要起身,被王氏按住了手。
  "快别动。"王氏触到那指尖冰凉,心里一惊,"怎么突然就..."
  宝钗苍白的脸上浮起淡淡的笑:"劳姨母挂念,不过是旧疾,吃两剂药就好。"她声音轻得像一缕烟,目光却越过王氏,往宝玉身后瞟。
  宝玉会意,忙递上那束白海棠:"我给姐姐插瓶里?"
  "搁那儿L吧。"宝钗指了指窗下的青玉案,忽然掩唇咳嗽起来。薛姨妈见状,手里的茶盏"当啷"落在描金托盘上。
  王氏一把攥住宝钗手腕:"这哪是旧疾?分明是急症!大夫怎么说?"
  薛姨妈绞着帕子欲言又止。宝钗轻轻摇头:"真不要紧,我自小..."
  "自小怎样?"宝玉凑到床前,忽然发现枕边露出半截金锁,上面錾着字,却从未见宝钗戴过。
  薛姨妈长叹一声,从描金箱笼里取出个白玉盒子:"原不想说的...这是她父亲在世时配的冷香丸。"
  "冷香丸?"宝玉好奇地凑近,见那盒里躺着十二颗龙眼大的药丸,异香扑鼻,竟似百花精髓凝成。
  薛姨妈摩挲着盒子,声音发颤:"宝钗八岁那年,忽然高热不退,浑身起疹子。请遍名医都不见效,后来..."她看了眼女儿L,宝钗垂眸摆弄帐钩,长睫在眼下投出阴影。
  "后来来了个癞头和尚,说这是胎里带来的热毒,给了个古怪方子。"薛姨妈掰着手指,"要春天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白梅花蕊十二两...这还不算,雨水那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那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那日的霜十二钱,小雪那日的雪十二钱..."
  宝玉听得入神:"这如何凑得齐?"
  "她父亲派人四下去采,花了三年才配成。"薛姨妈苦笑,"统共制了三百六十五丸,如今只剩这些了。"
  王氏暗自咋舌。单是那四季花蕊,怕就要动用上百花匠。更别说特定节气的天降之水,非富贵至极的人家,哪敢想这等方子?
  宝钗忽然剧烈咳嗽,薛姨妈忙取一粒药丸化在蜜水里。那药入水即溶,满室异香。宝玉恍惚看见有白气从碗中升起,凝成牡丹、荷花、芙蓉、梅花的形状,转瞬即逝。
  药服下片刻,宝钗面上竟现出血色。她舒了口气,对宝玉笑笑:"吓着你了?"
  宝玉摇头,窗外忽传来薛蟠醉醺醺的歌声,伴着器物倾倒的声响。宝钗身子一僵,方才缓和的眉头又拧起来。
  薛姨妈急得跺脚:"这个孽障!昨儿L在学堂胡闹,宝丫头担心他,他倒好..."话到嘴边又咽下,只道,"宝丫头就是为这个急病的。"
  王氏了然。薛蟠闹事不是头一遭,但这次怕是闹大了。她看着宝钗强撑的笑脸,忽然明白所谓"旧疾"不过是托词——这丫头宁可自已病着,也不愿家丑外扬。
  暗暗感叹后,王氏在床边坐下,细细询问病情。宝钗一一应答,言语得体,虽在病中,仍不失大家闺秀的风范。王氏越看越爱,心想这般稳重识大体的姑娘,才是理想的儿L媳人选。
  闲聊片刻,王氏对薛姨妈道:"让他们姐弟说说话,咱们外间坐坐。"
  薛姨妈会意,与王氏一同出了内室。外间已备好茶点,二人坐下后,王氏低声道:"宝丫头今年有十四了吧?可说了人家没有?"
  薛姨妈摇头:"还没呢。这孩子心气高,寻常人家看不上。"
  王氏若有所思:"也是,宝丫头品貌出众,又知书达理,是该好好挑挑。"她顿了顿,似不经意地道,"我们家宝玉倒与她年纪相仿..."
  薛姨妈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宝玉不是与林姑娘..."
  王氏脸色微沉:"府里老太太是有这个意思。但黛玉那孩子身子弱,性子又孤僻,如何当得起我们贾家的媳妇?"
  薛姨妈不敢接话,只低头喝茶。王氏见状,转了话题:"听说蟠儿L近来常在外头吃酒赌钱?"
  提起儿L子,薛姨妈愁容满面:"谁说不是呢。他父亲去得早,我又管束不住..."
  内室里,宝钗已经将枕边的金锁戴在了颈间,宝玉正盯着宝钗颈间露出的一抹金色发呆。宝钗察觉他的目光,下意识摸了摸脖子上的金锁。
  宝玉好奇地问:"宝姐姐,你这项圈上的金锁好生精致,我从前竟竟没见你戴过。"
  宝钗微微一笑:"是小时候一个和尚给的,说须得錾上字配着,方能压得住命里的煞气。"
  宝玉来了兴致:"上面錾的是什么字?给我瞧瞧可好?"
  宝钗略一迟疑,还是解下金锁递给他。宝玉接过细看,只见正面錾着"不离不弃"四字,反面是"芳龄永继"。
  "好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赞叹道,"比我的玉上的字还吉利。"
  宝钗好奇:"宝兄弟的玉上也有字?"
  宝玉从衣领里掏出通灵宝玉:"你瞧,正面是'莫失莫忘',反面是'仙寿恒昌'。"
  宝钗接过细看,惊讶道:"倒像是一对儿L似的。"
  宝玉拍手笑道:"正是呢!我的玉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你的锁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岂非天造地设的一对?"
  宝钗闻言,脸上飞起两朵红云,忙将玉还给他:"宝兄弟又说疯话了。"
  宝玉却不依不饶:"我说的是实话。宝姐姐,这锁上的字是谁给的?那和尚还说了什么?"
  宝钗低头整理衣襟,轻声道:"那和尚说...说这金锁须得与有玉的相配..."
  宝玉眼睛一亮:"这不正应在我身上了?我有玉,你有锁,岂不是天定的缘分?"
  宝钗心跳加速,不敢抬头看他,只道:"你浑说什么,让外人听见了像什么话。"
  外间,二太太王氏与薛姨妈的谈话声隐约传来。
  正说着,王氏和薛姨妈走了进来。王氏见二人相谈甚欢,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
  "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王氏对宝钗道,"你好生养着,缺什么只管打发人去我那里取。"
  宝钗欠身道谢。王氏又对薛姨妈道:"过几日我设个小宴,请你们娘儿L俩过去散散心。"
  离开梨香院后,王氏一路沉默。宝玉跟在后面,还沉浸在冷香丸的神奇中:"太太,那药真像仙丹似的!"
  王氏望着雨后澄澈的天,淡淡道:"薛家为了这药,不知耗费多少。"她想起薛姨妈说起亡夫时眼中的泪光,又补了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走到分岔路口,王氏忽然开口:"宝玉,你觉得宝丫头如何?"
  宝玉一愣,随即笑道:"宝姐姐自然是极好的,温柔大方,又通情达理。"
  王氏点点头:"是啊,比某些只会哭哭啼啼的强多了。"
  宝玉知道母亲指的是黛玉,不敢接话。王氏继续道:"你年纪不小了,该考虑终身大事了。我看宝丫头与你甚是相配。"
  宝玉心跳加速,想起宝钗的金锁与自已的玉,莫非真有天意?但他又想起黛玉,如今多往宁国公府去,不爱搭理自已,心中一阵烦乱。
  王氏见他不语,以为他害羞,便道:"这事不急,你且好好想想。只是记住,你是我儿L子,你的婚事,我这个做母亲的岂能没有说话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