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沈氏心中一紧,面上却不显:"你祖母说得对,这几日天气变化大,你身子又弱,还是少出门的好。"她轻轻抚摸着贾玥的头发,"再说那新来的薛家...不是什么好相与的。"
  贾玥眨了眨眼:"薛家?就是那个送了好多礼物来的?我听丫鬟们说,那薛家姑娘才貌双全,倒是想见识见识呢。"
  "玥儿!"沈氏声音突然提高,把贾玥吓了一跳,她连忙缓和语气,"好孩子,那些下人嘴里的话听不得。那薛家...总之你记住你祖母的话,离薛家远些。"
  贾玥迟疑道,“可是……”
  沈氏斩钉截铁的说:“不要管这些,好玥儿,婶婶准备带着你林姐姐去京郊的温泉庄子散散心,泡泡温泉,对你母亲身体也好,婶婶叫上你母亲,我们一起去可好?”
  贾玥一听对带着母亲去散心,顿时心动了,想着林姐姐也去,一起也好有个伴。也不去好奇薛家人了,只追着沈氏确认,“多谢婶婶,咱们什么时候去呀?”
  “婶婶先去向你祖母她老人家禀报一声,再去寻你母亲,明日就出发。”沈氏说完,劝走了兴奋的贾玥,朝着静康院走去。
  沈氏一进静康院,就看到襄宁长公主倚靠在罗汉榻上,正在树荫下乘凉。
  侍奉在一旁的素梅姑姑,远远看见沈氏后,在襄宁长公主耳边轻轻回禀,“公主,三太太来了。”
  襄宁长公主睁开半眯着的双眸,定定的看过去,沈氏给襄宁长公主行礼后便被叫了“起”。
  “这个时候,你怎么往本宫这里来了?”襄宁长公主好奇的问。
  沈氏捏着手中的帕子,“母亲,儿媳有事情向您禀告。”
  “你且说。”
  “儿媳想带着黛玉去京郊的庄子上散散心,恰好半路上遇见了玥儿,便想邀着二嫂和玥儿一起,去住上一阵子。母亲同我们一起去走走可好?”
  襄宁长公主瞬间明了,对沈氏的心思一览无余,点了点头,“这样也好,玥儿好奇心重,如今这时候多出去走走也好,荣府那里本宫让人去传话,不用担心荣府不放人。至于本宫,就不去了,你们且去多待一阵子,尽兴便是了。”
  沈氏得了应许,眉眼间带着喜色离去,当即去二房寻了二太太荀氏,一行人打点起行囊。
  第147章 (微修)
  秋日里的京城,不时便有阵阵秋风袭来。宁国公府东角门处,二四个婆子正忙着往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上搬运什物,领头的沈嬷嬷不时呵斥着小丫头们手脚轻些。
  "二太太说了,那套青玉茶具要单独用锦缎包好,仔细路上颠簸。"沈嬷嬷拢了拢灰鼠皮袄的领口,朝手心呵着白气,"这鬼天气,忽冷忽热的。"
  正说着,角门内传来一阵环佩叮当。宁国公府二太太沈氏扶着丫鬟的手迈出门槛,她今日穿了件藕荷色缕金百蝶穿花缎袄,外罩银狐皮鹤氅,发间只簪一支点翠凤头步摇,衬得那张鹅蛋脸愈发端庄秀丽。
  "都准备妥当了?"沈氏声音不高,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沈嬷嬷忙不迭应道:"回太太的话,都按单子备齐了。二太太那边传话来说,辰时二刻在西门汇合。"
  沈氏点点头,目光转向荣国府方向:"黛玉那边..."
  话音未落,街角转出一顶素青软轿,四个穿着青色比甲的婆子稳稳抬着,前后各有两个提着琉璃风灯的小丫头。轿帘一掀,先探出一只纤纤玉手,腕上笼着羊脂玉镯,在雪光中莹润生辉。
  "舅母久等了。"林黛玉扶着紫鹃的手下轿,身上裹着件月白缎面灰鼠里子的斗篷,衬得她越发弱柳扶风。她向沈氏行礼时,发间那支白玉兰花簪微微颤动,像是枝头将落未落的雪。
  沈氏忙伸手扶住:"快别多礼,跟舅母还这般客气。"她触到黛玉指尖冰凉,不由皱眉,"手怎么这么凉?是不是衣服穿少了,紫鹃你这丫头..."
  黛玉抿嘴一笑:"不怪她,是我嫌累赘。听说姨母庄子上有温泉,想来暖和得多。"
  正说着,宁国公府西门方向传来车马声。二太太荀氏带着女儿贾玥乘车而来,贾玥不过小小年纪,却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杏眼桃腮间透着几分荀氏年轻时的明艳。她见了黛玉,立刻亲亲热热地挽住手臂:"林姐姐可算来了,我新得了首咏梅诗,正想请你指点呢。"
  荀氏笑骂:"你这丫头,见了你林姐姐就把娘忘了。"她转向沈氏,"二弟妹这庄子选得是时候,这天气泡温泉最是舒坦。"
  四辆马车慢慢驶出城门,车轮碾过官道,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黛玉掀开车帘一角,见远处山峦如黛,近处田畴间却不见人影,不禁轻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好端端的怎么念起这凄清句子?"同车的贾玥递过一块小巧的姜糖,"姐姐尝尝这姜糖,庄子上王嬷嬷特制的,最是驱寒。"
  黛玉接过,见那糖块做成梅花形状,晶莹剔透中嵌着细细的姜丝,放入口中果然一股暖流直达四肢百骸。她正要道谢,忽听车外一阵喧哗。
  "怎么回事?"贾玥好奇地探头。
  原来是薛家的车队迎面而来,七八个豪奴簇拥着一辆金碧辉煌的马车,车帘高卷,露出薛蟠那张醉醺醺的胖脸。他正与几个纨绔子弟猜拳行令,酒气熏天。
  "晦气。"荀氏的车驾与沈氏并行,她压低声音,"这薛大傻子越发不成体统了,大白天就醉成这样。"
  沈氏蹙眉:"听说他上月刚在赌坊输了五千两银子,把薛姨妈气得病了一场。"
  黛玉默默放下车帘,想起宝钗前日来潇湘馆时眉间那抹忧色,不由轻叹。贾玥却已换了话题,兴致勃勃地说起庄子上的景致。
  行至晌午,车队终于抵达沈氏的温泉庄子。这庄子建在半山腰上,四周古木参天,此时,黄色的树叶在阳光的折射下熠熠生辉。庄内早有仆妇迎出,簇拥着四位主子往内院走去。
  "这外头看着平常,里头竟别有洞天。"黛玉随着沈氏穿过一道月亮门,忽觉暖风扑面,但见假山玲珑,曲水回廊间点缀着几株开得正艳的垂丝海棠,恍如春日。
  荀氏笑道:"二弟妹好心思,这温泉引来的暖气,竟让花儿忘了时节。"
  沈氏谦道:"不过是借了地利的便宜。已让人备下席面,先用些热食再去泡汤不迟。"
  午膳设在临水的暖阁里,八宝鸭子、火腿鲜笋汤等时令菜肴摆了满桌。黛玉胃口不佳,只略动了筷子,倒是贾玥活泼,不住地给众人布菜,又缠着荀氏讲年轻时游历的趣事。
  用罢饭,沈玉砌成,四角各有一个鎏金兽首吐着热水,池面氤氲着乳白色雾气。莉香胰等物,又搬来一张红木小几,上置茶点果品。
  荀氏先下了池,舒服地喟叹一声:"这水温正好,玥儿快下来。"
  贾玥却拉着黛玉的她眨了眨眼,"我特意带了《花间集》,待会儿泡着温泉读诗,岂不风雅?"
  黛玉被她说得心动,解了斗篷,露出里头浅粉触及水面,就被那恰到好处的热水,不知从哪儿变出个防水的锦囊,果真取出本小巧的诗集来。
  沈氏最后一个入水,她将长发挽起,对荀氏道:?"
  荀氏往肩上撩着水花:"可是薛蟠又闯祸了?"
  "何止。"沈氏压低声音,"前儿我听老爷说,薛蟠在醉仙楼为了个戏子,跟忠顺王府的长史大打出手,砸了半个酒楼。"
  黛玉原本在听贾玥念诗,闻言不由竖起耳朵。荀氏倒吸一口凉气:"这还了得!忠顺王府可是..."
  "谁说不是呢。"沈氏摇头,"薛姨妈求到我们老爷跟前,老爷碍着亲戚情面,答应在朝中周旋。可这薛蟠若再不知收敛..."
  贾玥忽然插话:"娘,不是说好今日不谈这些烦心事么?"她将诗集翻到一页,"林姐姐,你听这首'小山重叠金明灭',是不是正合此情此景?"
  黛玉会意,接过话题品评起诗词来。水面雾气缭绕,四个女子的谈笑声混着潺潺水声,将这方小天地与外界纷扰隔离开来。
  与此同时,荣国公府梨香院内,薛宝钗正坐在母亲房中,面前摊着几本账册。她指尖点着一处朱笔圈出的数字,声音平静得可怕:"妈,哥哥上月又支了八百两,账上记的是采买香料,可我查了库房,新添的香料统共不值二百两。"
  薛姨妈揉着太阳穴,眼下两片青黑:"你哥哥说...说是预付了南边的货款..."
  "妈!"宝钗难得提高声音,"这话您自己信么?前儿莺儿在厨房听小厮们嚼舌根,说哥哥在赌坊一晚上就输了二百两!"她见母亲眼圈发红,又放缓语气,"我不是要责怪妈,只是再这样下去,咱们从金陵带来的家底..."
  薛姨妈忽然抓住女儿的手:"宝丫头,你说...要不要去求你姨母..."她声音越来越低,"你姨夫在朝为官,或许能管束蟠儿..."
  宝钗沉默片刻,轻轻点头:"妈明日备上厚礼,我陪您去。"
  次日清晨,二太太王氏刚用过早膳,就听金钏儿报薛家母女来了。她忙命人请进内室,见薛姨妈眼睛红肿,宝钗虽强作镇定,眉间却笼着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