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如今有了这桩婚事加成,陛下自会从其他方面弥补一番,除了前程,再无其他,这般也好……
  襄宁长公主对贾琤的表现十分满意,能很快反应过来,不去考虑这些情情爱爱,只思及前程,日后这孩子必将前途无量!
  “好,不愧是贾家的儿孙,本宫的血脉!琤儿,你且放心的向前走,本宫和宁国公府都会是你的后盾!”
  襄宁长公主看着贾琤,不由的想起了自己当年嫁入定安侯府也是如此。当时其他姐妹们言语间嘲笑自己又如何,在嫁入定安侯府后,不仅凭借父皇的愧疚给母妃带来了更多的恩宠和权势,还给皇兄拉拢来了更多的武将支持,更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凭借定安侯府的势力抵挡住了其余夺嫡势力的反扑。最终登上皇位的是自己的同胞兄长,母妃更是成了当朝太后,自己一跃成了诸公主中权势地位最盛的公主。
  想起往事襄宁长公主难得有了些安慰,西宁郡主这桩婚事也未必不好,自己当初嫁入定安侯府,给予了定安侯世子庇护,让他得以平安寿终。而后得以带着定安侯府的全部家产以及人脉二嫁宁国公府,也不过是完成交易后所得的馈赠罢了。
  如今贾琤与西宁郡主的婚事也是如此,好在琤儿这孩子聪慧,也拎得清,只是看着三儿媳伤怀的模样,还是有些无奈,只能吩咐道:“啟儿,此事如何你心中该有数,为了琤儿好,你们夫妻也该好好考虑考虑,日后该如何了!”
  贾啟暗暗看了眼沉浸在悲伤中的妻子,明白母亲是在敲打自己的妻子,心中无奈,只能应道:“是,母亲,请您放心,孩儿知道了,我们夫妻定不会拖琤儿后腿的!”
  襄宁长公主只能暂且相信了,希望老三能安抚住敏仪吧,否则本宫出手,怕是老三夫妻面上就不好看了!
  今日得到的消息太多,众人不由得悲喜交加,各房之间心态也不一样,襄宁长公主只得叮嘱了嘉悦郡主,四房和五房一大家子都要回京了,提前安排人打点好,便让众人散了去。
  贾攸兄弟三人带着妻子回了各房的院子,长房贾瑾贾瑜兄弟,并二房贾瑄贾珍兄弟,一起拉着贾琤去了他的院子,兄弟间好一阵闹腾后,确定贾琤并未被西宁郡王府的婚事所牵扰,这才放心散去。
  次日,襄宁长公得知了昨晚的事,笑了笑,“他们兄弟之间感情倒好,”
  “主子,府上的少爷们感情一向很好,您就放着劝解,不希,劳累心神。
  “本宫心……
  白驹过隙,日光荏苒。
  中,更是在殿试中高中一甲探花郎,打马游街,风光无限。
  隆兴帝更是趁此良辰美景,给贾家连下了几道赐婚圣旨,一举将京中众人的关注,都引到了宁国公府。
  为了和宁国公府联络关系,一时间各种帖子蜂拥而至,都是希望能邀请宁国公府出席自家的宴会。嘉悦郡主在请示襄宁长公主后,只挑选了几家亲近有来往的人家,去了几趟宴会,听着耳边传来的奉承声,以及言语中不时夹杂的酸言酸语,倒是让嘉悦郡主应付的很是烦恼。一时间盼着早日将儿媳娶进门,也好给自己分担分担。
  接连几个月,宁国公府先是迎来了长房贾瑾贾瑜兄弟俩的婚礼,赐婚圣旨下达后,兄弟俩就被安排见了一面未来的妻子,两对未婚小夫妻相处的倒也和谐,婚后夫妻感情也不错。
  嘉悦郡主对小夫妻之间黏糊的状态很是满意,一月后便开始将府中的一些繁杂的事务交给了端华郡主和陆氏,也算是对她们的考验。
  四房五房一大家子都赶在婚礼前回了京城,四房贾放和五房贾牧空缺未定,得了陛下恩典,暂且在府中休息一段时日,等候安排。
  如今恰逢小辈们的婚礼,一大家子都聚在一起,倒也十分热闹,便是宫中的隆兴帝都有所耳闻。
  等到二房贾瑄的婚礼,皇后赐下的十八抬嫁妆更添喜气。
  之后明月郡主和西宁郡主嫁入宁国公府,十里红妆都是毫不夸张,第一抬嫁妆进了宁国公府的大门,最后一抬嫁妆刚从新娘娘家出门。
  就连隆兴帝也带着皇后亲自驾临宁国公府,在明月郡主的婚礼上露了面,一时间更是将宁国公府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接连几场婚礼倒是让京中十分眼热,尤其让荣国公府的几位太太们十分嫉妒,大房邢氏倒也知趣,只是眼热几个侄媳妇的丰厚嫁妆,想起自己的处境和简薄的嫁妆难免底气不足。
  二太太王氏不仅眼红新妇的嫁妆,更是对她们的娘家权势颇为嫉妒,再一想老爷给长子贾珠定下的李氏女,娘家门第不显,嫁妆也都是些不值钱的书画,说什么清贵,王氏不想懂,只觉得穷酸,真真是让王氏气愤不已,更加看不起李氏了。
  尤其贾珠之妻李纨入门不久,这荣国公府的新妇难免会被外人和宁国公府比较起来。王氏不用想就觉得自己颜面尽失,本就对李纨不满,之后更是频繁让李纨在自己跟前伺候,又给贾珠赐下了几个服侍的丫鬟通房作为弥补。贾珠被丫鬟通房们牵绊住了精力,倒是对李纨的处境视而不见,这般做法让被磨搓的李纨冷了心,也为最后贾珠的早亡埋下了祸根。
  宁国公府的孙媳辈,长房长媳端华郡主,不仅是北静郡王府的郡主,还有慧宁长公主撑腰,背靠清河崔氏。其身后宗室、勋贵、世家的关系错综复杂,稳坐宁国公府长媳的位子,又在通过嘉悦郡主的考验后,接过了大半的中馈,宁国公府世子妃更是名副其实。长房次媳陆氏虽说其父官职不高,但祖父是已致仕的刑部尚书,又有吴郡陆氏和清河崔氏两大世家为后盾,家中底蕴深厚,也是不可小觑。
  二房的长媳乃是皇后母族汝南周氏的姑娘,外祖家也是书香门第,桃李满天下。二房次媳是陛下的嫡亲孙女,皇室郡主。
  便是三房的长媳,也是西宁郡王府的郡主,带着整个西宁郡王府的家业嫁进了宁国公府,让王氏更是眼红不已。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只能是这位西宁郡主是个病秧子。
  贾琤同西宁郡主的婚礼并非是一帆风顺,或是因为郡主身子弱,婚礼太过繁杂,劳累过度,便是下轿子都是贾琤搀扶着,在喜娘的服侍下才勉强走完了婚礼的流程。这般表现更是让襄宁长公主和敏仪县主心中咯噔起来,果不其然,第二日西宁郡主就没撑住请了太医,得亏宁国公府请的太医医术精湛,才将西宁郡主的病情稳住。只是西宁郡主本就年龄小,不能与贾琤圆房,如今连新婚都没能撑住病倒,让宁国公府对其身体的状况更是忧心不已。一时间府中众人对贾琤无不报以担忧的神态,让本已接受的贾琤心中挣扎起来,只是转眼间又被压下了,心中到底留下了痕迹,对于西宁郡主敬重有余,亲密不足。
  最终新婚后的第一日,贾琤独自一人去宫中向隆兴帝谢恩。
  隆兴帝瞧着贾琤形单影只的模样,比起宁国公府前几个孙辈被赐婚后,小夫妻兴高采烈携手来宫中谢恩的情形,难免落寞了些。
  隆兴帝心中也有了一丝弥补之意,待三朝回门后,贾琤便在从六品修撰的位置上官升两级,成了从五品侍读学士,一举追上了隔壁荣国公府的贾政。让贾正经羞于见人,在府中呆了好些天。
  王氏在背后对西宁郡主和贾琤更是咒骂不已,不时间还怨怪贾政没出息,带累了自己和几个儿女。
  王氏的陪嫁周瑞家的吓得背后直冒冷汗,恨不得背后长几只眼睛,四处观望,生怕自家太太这惊人的话被外人听到了。
  稳坐钓鱼台的史氏也忍不住发泄出来,一边暗恨贾政没出息,一边嫌弃西宁郡主是个病秧子,觉得贾琤不过是靠娶了西宁郡主才被提拔,倒像个赘婿是的,日后必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守在一旁的赖嬷嬷对自家主子也是十分无语,早些年襄宁长公主嫁入宁国公府时,主子也是这般目光短浅,得罪了襄宁长公主。如今这些年过去了,还是如此,心中暗暗吐槽,却警惕于自家主子的狠辣手段,只能默默听着。
  第135章
  宁国公府里,四房贾放和五房贾牧很快得了陛下恩旨,顶了空缺,贾放成了新晋礼部右侍郎,贾牧则任副都御史,俱是正三品的官位,可见宁国公府依旧简在帝心。
  荣国公府里贾政见贾放贾牧比自己年龄小,如今外放回来也爬到自己头上十分眼红,更有宁国公府小辈如今都跟自己平起平坐了,对此也是十分懊恼,怎么陛下就没有看到自己的才华
  想我贾存周一心报效大乾,只是无人发现我的能力,令自己明珠蒙尘,着实可叹呐!
  自觉自己能力不差,只是缺了伯乐,贾政对此无可奈何,只能感叹自己运气不佳。
  转眼就将目标转移到长子贾珠身上,频繁考校贾珠的学识,一旦答不上来,转头便是一阵呵斥怒骂,直接将贾珠骂的狗血喷头。
  听着父亲对自己的贬低和怒骂,贾珠心中很不是滋味,只是这是自己的父亲,不能当场去反驳,否则一顶不孝的*帽子就压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