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南安王府一直怀疑是有人故意在暗中使坏,否则自家的把柄又怎么会出现在那位耿直的御史手上。这些年都相安无事,怎的突然间就被告到了陛下面前。只可惜一直未曾查到线索……
  端华郡主会知道此事,也是巧合,北静郡王府与南安郡王府同为异姓王府,互为倚靠,也相互防备。
  尤其在北静郡王府尚了公主又上交兵权后,其余三家异性王府尤为唾弃。后来又过继了宗室子,几家时常发生摩擦,北静郡王府对其它王府更加防备起来,尤其是死死攥着兵权,碍着了陛下眼的南安郡王府为最。故而在宁国公府探查南安郡王府的把柄时,还引导了一番。
  北静郡王在跟慧敏长公主谈及此事之时,被来给祖母请安的端华郡主发现后,特地叮嘱孙女,
  谁不知道宁国公府背后是襄宁长公主,当今陛下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在京中地位极为尊崇。南安郡王府得罪了宁国公府,就是得罪了襄宁长公主,日后面对的就是一波波打压,如何能长久。
  故而端华郡主对南安郡王眼,面对她的挑衅,心中不是不气,只是如今在宫中,争论起来并无益处,反而会捧杀一把,放任她如此,想来这些时日,扈之名,早已传遍宫中。
  “莫要担心,好妹妹,你何时见我吃亏了。”端华郡主担心表妹怒火上头,去寻了那位南安郡王府小郡主争论,万一惹得宫中娘娘们不喜,可就得不偿失了。
  黄衣妹,苏州知府嫡女陆婉婉,生母亦是崔氏女,北静郡王妃的亲妹,自然不是蠢笨之人,也听出了表姐的意思。转头一想也是,自家表慧的,从来只有别人吃亏,没见过她吃亏,想来表姐是另有安排,,坏了事,只能罢休。
  这样的情景在之后的日子里时常出现,面对南阳怪气的膈应人,小姑娘虽然借此压制怒火,不平,只能暗暗跟表姐端华郡主吐槽,端华郡主,不时的安抚表妹。
  一月之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段时间秀女当中表现优异或家世不凡的,或多或少都被宫中的主位娘娘们召见过。相互之间多少有些心照不宣,不过最终还是得等殿选后,陛下和皇后娘娘的旨意。
  襄宁长公主也被皇后邀请进了宫,‘恰巧’碰上了皇后召见秀女们。一个个青春鲜活的小姑娘,襄宁长公主看了也觉得很是养眼。
  不过襄宁长公主也明白皇后的意思,这是让自己看看这届秀女中,可有中意的。
  暗暗观察后,襄宁长公主不得不感叹自家二姐慧宁长公主调教人的功夫。二姐自打两个儿子夭折后,平日里更喜欢吃斋念佛,在家中教养子孙,甚少出门。加上自己也不是个爱出门参加宴会的,平日里相聚的就少了,自然与端华见的也少。如今打眼一瞧,一众秀女中最出色的便是她了,虽然打扮清雅素净,但是那一身谈吐和气质可低调不了。
  襄宁长公主见了越发欢喜,对于端华郡主的教养她自是放心的。只是凭着端华的身份,原也不该来参加大选,莫不是皇兄另有安排
  不得不说襄宁长公主果然是陛下的亲妹妹,一猜就猜到了实情。
  预备着与皇后透透口风,她瞧着端华这个孩子真真是满意,想着自家长孙贾瑾,越发觉得两个孩子般配了。
  襄宁长公主心中暗暗思索:先给皇后透透口风,看皇兄可有安排若是不行,还得找皇兄好生磨一磨,定要求得皇兄同意了才行。端华这姑娘,自己看中了,自是该进宁国公府的门。
  襄宁长公主看中了长媳人选之后,继续观察其它秀女的品行,心中思索着其它未成家的孙儿。
  嗯,这身着藕色衣裙姑娘看着有几分英气,瞧着应是武将家的姑娘,行事也算利落。那一身湖绿色衣裙,鬓发间簪着一支白玉簪的姑娘看着倒有几分书香气,这是文官家的姑娘。那一身玫红色长裙的姑娘也不错,瞧着十分大气,看那一身打扮和气质,想来应该是哪家勋贵府上的姑娘,瞧着都不错……
  这一位位秀女,倒是看得襄宁长公主眼花缭乱,恨不得都聘回家去。
  第127章
  皇后瞧着襄宁长公主一副眼花缭乱的模样,忍不住打趣,“公主这下子可算是来着了,这些秀女们一个个如花似玉的,看得本宫都觉得年轻了不少。”
  襄宁长公主也不在意皇后的打趣,她确实是对这些秀女们很满意。能被皇后特地安排人传唤到凤仪宫的,家世背景自是不差,便是皇子正妃都当的。
  原以为选秀的旨意下达之前,好些消息灵通的人家,因疼爱家中女儿,亦或是不想掺和到皇子之间争斗的,都匆匆为家中女儿相看了亲事。因此京中不少姑娘们都定了亲事,如今选秀,怕是难见多少顶尖的姑娘。
  谁曾想倒是颇有些意外之喜,这些秀女中有些父亲在外地为官,有些是父亲不入朝堂的世家女,家中教养都是极好的,姑娘们瞧着也很是伶俐。
  襄宁长公主和煦的笑了笑,“秀女们能到如今,只差最后的殿选,自是不差的,不知殿选皇嫂准备安排在何时”
  皇后一听自然知晓,襄宁长公主心中有了中意的人选,想在殿选之前求个旨意。
  “秀女们入宫也有一段时日了,规矩学的也不差什么,月底也该到了殿选的时候。”
  听了皇后的话,襄宁长公主心中有了数,如今已然到了下旬,离月底也只剩下七天,看来是得早做决定了!
  只是在这之前还是得回府中一趟,先听听几个儿媳的看法。
  思及此处,襄宁长公主眼睛眯了眯,眼中蕴含着一股说不清的神采。
  皇后见襄宁长公主没说话,也知晓襄宁长公主心中有数,本不打算多掺和襄宁长公主府中的家事。只一想到老四府中的明月丫头,到底是心软多事了一次。
  皇后面色纠结,似有一股愁意,只是转瞬便被压下,看向襄宁长公主说道:“公主,此事本宫本不该轻易张口,只是到底老四是在本宫膝下长大的,老四家的明月丫头也是本宫最疼爱的孙女。陛下将明月许配给了贾珍,日后自是宁国公府的孙媳,只是本宫拖大一回,想要给贾珍的胞兄说上一门亲事。”
  皇后说罢见襄宁长公主并未露出不满的神色,连忙补充道,“请公主放心,本宫只是推荐一番,至于能否中意,还是得看公主的意思。”
  襄宁长公主心中了然,皇后疼爱明月郡主,而明月郡主又被许给了自家珍儿,皇后是怕日后明月郡主同嫡亲的嫂子处不好,想推荐一位看中的姑娘,配二房长子贾瑄。
  “不知皇嫂说的是”
  襄宁长公主也不在意皇后的做法,知晓她是为了明月郡主,才这般作为,想要保媒拉纤。
  若是推荐的姑娘能让自己满意,自无不可,只是若人选不能让自己满意,那就难说了!只希望皇后放聪明些,不要做些小动作才好。
  怕只怕皇后为了稳固明月郡主在宁国公府二房的地位,推荐一些小家子气或是有其他缺陷的姑娘,那才真真是祸事呢。
  不过若真是如此,自己定要告到皇兄那去,哪怕得罪皇后也再所不惜!
  妻者,齐也!
  再者自己劝瑄儿放弃了彭城伯府的姑娘,若是转头选了个还不如她的,那只怕日后瑄儿夫妻之间过得不甚和睦,心中会后悔……
  这般想着,襄宁长公主定定的看着皇后,想要得知皇后口中所说的姑娘,到底是哪家闺秀。
  皇后缓了缓心神,见襄宁长公主未曾露出不满的神情,这才缓缓说道:“好叫公主知晓,本宫所说的不是旁人,乃是本宫娘家嫡支的姑娘,不过不是长房,乃是六房的独女。”
  襄宁长公主一听是皇后母族的姑娘,倒是稍稍放心了一些,皇后如今在宫中,靠的便是母族的支撑,总不会连着母族一起算计到自家孙儿头上吧?要知道这保媒拉纤的事儿,男女双方身份都不简单,若是日后夫妻不和,皇后这个媒人可是会被怨怪的!
  不过还不知这位姑娘的品性如何?
  襄宁长公主心存疑虑,面上却不曾显现出来,只平淡的回道,“既出自皇后娘家,想来汝南周氏的姑娘自是好的。”
  “不过,本宫还是想见一见周姑娘才是,家中有好姑娘,皇嫂可千万别藏着掖着,本宫家中可是一堆的小子呢!”
  得到襄宁长公主对汝南周氏的认可,皇后略带满意的笑了笑,“倒也不是本宫藏着掖着,这姑娘出自嫡支六房,虽不是长房,但其父是那一辈的嫡幼子,与长房家主一母同胞,且长房没有嫡出的姑娘,她是汝南周氏嫡支嫡系那一辈唯一的嫡女,家中都盼着她能寻得一位佳婿!”
  襄宁长公主满意的点了点头,家世上佳,若是品性仪容俱佳,那便无可挑剔了。
  “只是不知周姑娘可襄宁长公主听着皇后的说法,这位周姑娘家中应是极为疼爱她的,怕是也不指望周姑娘为家中联姻,倒是不秀
  也不知可能见有些没底。
  皇,本宫那族中侄女颇得家中疼爱,老族长夫妇特意托了亲姐姐,梁王府的太妃娘娘为孙女说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