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等出了屋子,来到侧厅,芙蓉已经带着几个二等丫鬟上了茶,素梅姑姑引着三人落座,这才缓缓禀告:“几位太太容禀,公主一早便发热了,烫的厉害,奴婢让人弄了帕子先给公主降温,如今已经好些了,只等着太医来瞧瞧。公主现在有些头晕,正在休息,奴婢斗胆引着几位太太先在侧厅等候,免得扰了公主休息。”
嘉悦郡主见素梅姑姑安排的井井有条,忙安抚道:“姑姑安排的很是妥当,一切以母亲的身子为重。我等就在这里等着太医到来,也好知晓母亲的病情如何?老爷还不知道母亲病了,我这就让人去告知老爷,也好一起伺候母亲。”
二太太荀氏和三太太沈氏也连忙应和,婆母病了,自是该告知自家老爷的,想来自家老爷应是会告假回府,在母亲床前侍疾的。母亲的身子一向还好,很少生病,这乍一病了,可是吓坏她们了,还是得在母亲身边伺候着,才能放心。
不等几位太太身边的人去传消息,就被素梅姑姑先阻止了。
嘉悦郡主等人不解的看向素梅姑姑,很是奇怪她为何要阻止自己等人给自家老爷传消息。
第102章
素梅姑姑自是看到了几位太太投向自己的目光,被这般直直的盯着,难免感觉有些不适,好在她性子坚定,倒也不至于被吓到。稳定了心绪的素梅姑姑,不紧不慢的说道:“公主歇息前交代了,老爷们都有官职在身,自该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公主殿下不过是偶感风寒,请太医瞧过后,开些药也就罢了,不用太过担心,也不必特地去告知几位老爷,公主病了的事情,晚间下值回来自然就知道了。”素梅姑姑平静的态度不似刻意解释,那平淡的音线不过是在陈述一段话,丝毫没有引起波澜。
嘉悦郡主和二太太荀氏三太太沈氏面面相觑,婆母病了可不是小事,还不让她们通知自家老爷,心中难免恐慌。也是平日里知晓婆母是个和善人,不愿意让子孙们为了她来回折腾,加上她格外心疼儿孙,她们才会信了素梅姑姑的话,并且没有生疑。
室内顿时安静下来,素梅姑姑陈述完襄宁长公主的话后一言不发,虽人还在,但心早已经飞到了襄宁长公主身边,生怕自己不在,怠慢了公主。
终究还是嘉悦郡主抗住了所有,以一己之力打破了室内凝滞的气氛,在荀氏和沈氏之前拿定了主意。
嘉悦郡主抬头看着素梅姑姑,似是在权衡利弊,见素梅姑姑一言不发,终是在心底叹了口气,“罢了,既是母亲有吩咐,我等自当遵从,只是不能等老爷回府再说,派人去老爷们当值的府衙外侯着吧,等老爷们下值了,便立刻传话,让他们也莫在耽搁,早些回府才是。”
荀氏与沈氏面面相觑,从对方的眼神里都表达出了同样的意思,沈氏爽快的应了下来:“大嫂说的是,免得我家老爷与同僚有约,耽搁了回府的时辰,母亲那里还是得好生伺候着。”
荀氏见大嫂和弟妹都赞同,哪里不赞同的道理,也附和道:“大嫂和弟妹说的是,我家珍儿那里也要派人说一声,刚好他们几个小子都在族学读书,让下人去说一声吧,免得我家那个混小子又跑出去瞎混。”
嘉悦郡主见两位弟妹都赞同了自己的办法,还提出了方法来查缺补漏,心中也很满意。弟妹们愿意给自己面子,她也不是那种喜欢摆谱的人,这般有商有量就很好,京中像她们府上这般和谐的可是少见了。
“那就照这样办,母亲那里还请姑姑多看顾些,我们先侯着,等太医来为母亲看病。”嘉悦郡主拍定了主意,又拉着素梅姑姑好生夸了夸,好话说了一堆,主要还是盼着她能看顾好襄宁长公主。
素梅姑姑自是无有不应的,照顾襄宁长公主本就是她的本分,便是嘉悦郡主不说,她也是照样会尽心尽力的。
没等一会儿,就有小丫鬟来报信,说是太医请来了。素梅姑姑归心似箭,想要立马赶去屋内,却又顾忌着几位太太在,也不好冲在主子前面,只能等嘉悦郡主她们先起身。好在嘉悦郡主她们也很是急切,也没耽搁,得了信立马就起身朝着屋内去了。
几人进屋后候在床边,素梅姑姑替换了丁香的位置,靠近仔细瞧了瞧,公主还未醒,上手轻轻接触了公主的脸颊和额头,已经没有之前那般烫了,心里直呼:谢天谢地,公主这发热终于降下来了,之前高热不退,可是吓坏我了,这下高热退了,想来应该没有那般严重了吧?
没等素梅姑姑多想,太医就被芙蓉引了进来,没等太医行礼,嘉悦郡主就连忙让他给襄宁长公主诊脉,太医也不多话,放下随身带的药箱,开始给襄宁长公主诊脉。只见太医一会皱着眉,一会儿又是满脸释然,嘉悦郡主三人在一旁看着着急,却又不好打扰太医,怕影响了他诊脉。不止是府上几位太太,素梅姑姑也是紧紧盯着太医,生怕错过了跟主子相关的信息。
“太医,长公主殿下身子如何了?”嘉悦郡主见太医诊过了脉,立即询问道。
太医诊过脉后心中已经有了底,见嘉悦郡主询问,拱手作揖后回道:“回国公夫人,长公主殿下乃是邪风入体,以致感染风寒,高热不退。原是极危险的,好在长公主殿下底子好,高热很快就退了下去,如今已经转危为安了,臣再开几贴方子,按照方子抓药煎煮,给长公主服下,用上半个月,便能好转了。”说罢便转身来到桌案边,书写起药方来。
不多时药方便开好了,宁国公府家大业大,府,比之京中的药房都是不差的,甚至更胜一筹,要很快便配好了。素梅姑姑示鬟煎药,这,可得盯紧了,防止有人黑了心肝,从中作梗。
随后又安排丁香将太医送出了府,还不忘予了太医一,客客气气的将太医送出了府门。
嘉悦郡主妯娌三人也没离开,只公主,,起身用了药,只是昏睡的久了,难免有些昏昏沉沉,便是,一时间也没精力去说话,只能虚弱的又歇下了。至于三个儿媳要如何安置,襄宁,只能任由她们自己安排。
也是嘉悦郡主妯娌三人孝顺,哪怕是在旁边干等着,也一刻不敢放松,这一守便是一天,只中间三人换着用了饭。等到日落西山,下值的贾攸三人立马得到了母亲生病的消息,这下哪里还敢耽搁,当即赶回了府里。宁国公府在京中的主子们,齐齐的聚在了静康院里。
等到襄宁长公主再次醒来时,就看到了眼前的一幕,她的床前围满了人,原本还算宽敞的内室顿时显得拥挤。重重人影在烛光下晃晃悠悠的,襄宁长公主险些看花了眼,虽知晓儿孙们孝顺,但这一大群人看见襄宁长公主醒来,一人一句问候,场面便十分喧闹,闹得襄宁长公主不得清静。只能在心底默默感叹:这福气也不是好享的!
“好了,你们莫要喧闹,吵的本,不必一直守着本宫,本宫只是偶感风寒,且都回去吧,你们明日里该上值的上值,该读书的读书,本宫这里有素梅姑姑呢,孙的一句句问候,之余,打断了他们的问话。
三子贾啟满怀忧虑的和妻子沈氏并齐站在一旁,看着身为长兄的贾攸与长嫂嘉悦郡主领头站在床前照料生病的母亲,也不能直接越过了他们去,只能在后面默默地关心。贾攸略显呆板的看向襄宁长公主:“母亲多歇一歇,您这一病可把儿子给担心坏了,眼下可怎么让我等放心的下呢。”
嘉悦郡主闻言也附和起来:“是呀,母亲,您可要好好休息,早日康复。瑾儿和瑜儿年纪也不小了,还等着您来喝孙媳妇茶呢,若是他们再争气些,抱上重孙也不是难事。”温言安抚婆母后,还不忘借机提一下贾瑾和贾瑜的婚事,给襄宁长公主画上大饼。
一提到大房两个孙子的婚事,襄宁长公主顿时打起了精神,两个孙子如今都不小了,以前总是说着要考取功名,不急着成亲。为了不打扰孙儿们科举,府上便压下了他们的亲事,只等着高中后再去相看。
不过襄宁长公主心中也有数,若是孙儿不幸落榜,那这婚事也不能顺着他们的心意,耽搁下去,毕竟这科举一事绝非易事。
如今他们年纪也不小了,也都有功名在身。身为宁国公府长房嫡子,尤其是嫡长子的贾瑾,未来的妻子更是贾家宗妇,自是应当在门当户对的人家精心挑选才是!
想到两个年纪不小的孙儿,襄宁长公主哪怕在病中,也不忘关心此事:“老大家的,瑾儿瑜儿的婚事你相看的如何了?他们兄弟是小辈里最先成亲的,又是嫡长一脉,可马虎不得,还得借此给府里的小辈们打打样子。”
一提到儿子的婚事,嘉悦郡主难免头疼,面上难免带出来几分,若非是在襄宁长公主面前,记挂着她还在病中,嘉悦郡主收敛了几分,否则怕是当场得给襄宁长公主诉起苦来。
只是如今也不好明着说,只能暗暗压在心底,“母亲请放心,儿媳都记着呢,瑾儿瑜儿也老大不小了,儿媳定会好好相看。您也要保重身子才是,孙媳妇还等着您过目呢。”嘉悦郡主当即给襄宁长公主下了保证,好让襄宁长公主安心,能静心养病,不至于牵挂此事,带累了身子。
嘉悦郡主见素梅姑姑安排的井井有条,忙安抚道:“姑姑安排的很是妥当,一切以母亲的身子为重。我等就在这里等着太医到来,也好知晓母亲的病情如何?老爷还不知道母亲病了,我这就让人去告知老爷,也好一起伺候母亲。”
二太太荀氏和三太太沈氏也连忙应和,婆母病了,自是该告知自家老爷的,想来自家老爷应是会告假回府,在母亲床前侍疾的。母亲的身子一向还好,很少生病,这乍一病了,可是吓坏她们了,还是得在母亲身边伺候着,才能放心。
不等几位太太身边的人去传消息,就被素梅姑姑先阻止了。
嘉悦郡主等人不解的看向素梅姑姑,很是奇怪她为何要阻止自己等人给自家老爷传消息。
第102章
素梅姑姑自是看到了几位太太投向自己的目光,被这般直直的盯着,难免感觉有些不适,好在她性子坚定,倒也不至于被吓到。稳定了心绪的素梅姑姑,不紧不慢的说道:“公主歇息前交代了,老爷们都有官职在身,自该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公主殿下不过是偶感风寒,请太医瞧过后,开些药也就罢了,不用太过担心,也不必特地去告知几位老爷,公主病了的事情,晚间下值回来自然就知道了。”素梅姑姑平静的态度不似刻意解释,那平淡的音线不过是在陈述一段话,丝毫没有引起波澜。
嘉悦郡主和二太太荀氏三太太沈氏面面相觑,婆母病了可不是小事,还不让她们通知自家老爷,心中难免恐慌。也是平日里知晓婆母是个和善人,不愿意让子孙们为了她来回折腾,加上她格外心疼儿孙,她们才会信了素梅姑姑的话,并且没有生疑。
室内顿时安静下来,素梅姑姑陈述完襄宁长公主的话后一言不发,虽人还在,但心早已经飞到了襄宁长公主身边,生怕自己不在,怠慢了公主。
终究还是嘉悦郡主抗住了所有,以一己之力打破了室内凝滞的气氛,在荀氏和沈氏之前拿定了主意。
嘉悦郡主抬头看着素梅姑姑,似是在权衡利弊,见素梅姑姑一言不发,终是在心底叹了口气,“罢了,既是母亲有吩咐,我等自当遵从,只是不能等老爷回府再说,派人去老爷们当值的府衙外侯着吧,等老爷们下值了,便立刻传话,让他们也莫在耽搁,早些回府才是。”
荀氏与沈氏面面相觑,从对方的眼神里都表达出了同样的意思,沈氏爽快的应了下来:“大嫂说的是,免得我家老爷与同僚有约,耽搁了回府的时辰,母亲那里还是得好生伺候着。”
荀氏见大嫂和弟妹都赞同,哪里不赞同的道理,也附和道:“大嫂和弟妹说的是,我家珍儿那里也要派人说一声,刚好他们几个小子都在族学读书,让下人去说一声吧,免得我家那个混小子又跑出去瞎混。”
嘉悦郡主见两位弟妹都赞同了自己的办法,还提出了方法来查缺补漏,心中也很满意。弟妹们愿意给自己面子,她也不是那种喜欢摆谱的人,这般有商有量就很好,京中像她们府上这般和谐的可是少见了。
“那就照这样办,母亲那里还请姑姑多看顾些,我们先侯着,等太医来为母亲看病。”嘉悦郡主拍定了主意,又拉着素梅姑姑好生夸了夸,好话说了一堆,主要还是盼着她能看顾好襄宁长公主。
素梅姑姑自是无有不应的,照顾襄宁长公主本就是她的本分,便是嘉悦郡主不说,她也是照样会尽心尽力的。
没等一会儿,就有小丫鬟来报信,说是太医请来了。素梅姑姑归心似箭,想要立马赶去屋内,却又顾忌着几位太太在,也不好冲在主子前面,只能等嘉悦郡主她们先起身。好在嘉悦郡主她们也很是急切,也没耽搁,得了信立马就起身朝着屋内去了。
几人进屋后候在床边,素梅姑姑替换了丁香的位置,靠近仔细瞧了瞧,公主还未醒,上手轻轻接触了公主的脸颊和额头,已经没有之前那般烫了,心里直呼:谢天谢地,公主这发热终于降下来了,之前高热不退,可是吓坏我了,这下高热退了,想来应该没有那般严重了吧?
没等素梅姑姑多想,太医就被芙蓉引了进来,没等太医行礼,嘉悦郡主就连忙让他给襄宁长公主诊脉,太医也不多话,放下随身带的药箱,开始给襄宁长公主诊脉。只见太医一会皱着眉,一会儿又是满脸释然,嘉悦郡主三人在一旁看着着急,却又不好打扰太医,怕影响了他诊脉。不止是府上几位太太,素梅姑姑也是紧紧盯着太医,生怕错过了跟主子相关的信息。
“太医,长公主殿下身子如何了?”嘉悦郡主见太医诊过了脉,立即询问道。
太医诊过脉后心中已经有了底,见嘉悦郡主询问,拱手作揖后回道:“回国公夫人,长公主殿下乃是邪风入体,以致感染风寒,高热不退。原是极危险的,好在长公主殿下底子好,高热很快就退了下去,如今已经转危为安了,臣再开几贴方子,按照方子抓药煎煮,给长公主服下,用上半个月,便能好转了。”说罢便转身来到桌案边,书写起药方来。
不多时药方便开好了,宁国公府家大业大,府,比之京中的药房都是不差的,甚至更胜一筹,要很快便配好了。素梅姑姑示鬟煎药,这,可得盯紧了,防止有人黑了心肝,从中作梗。
随后又安排丁香将太医送出了府,还不忘予了太医一,客客气气的将太医送出了府门。
嘉悦郡主妯娌三人也没离开,只公主,,起身用了药,只是昏睡的久了,难免有些昏昏沉沉,便是,一时间也没精力去说话,只能虚弱的又歇下了。至于三个儿媳要如何安置,襄宁,只能任由她们自己安排。
也是嘉悦郡主妯娌三人孝顺,哪怕是在旁边干等着,也一刻不敢放松,这一守便是一天,只中间三人换着用了饭。等到日落西山,下值的贾攸三人立马得到了母亲生病的消息,这下哪里还敢耽搁,当即赶回了府里。宁国公府在京中的主子们,齐齐的聚在了静康院里。
等到襄宁长公主再次醒来时,就看到了眼前的一幕,她的床前围满了人,原本还算宽敞的内室顿时显得拥挤。重重人影在烛光下晃晃悠悠的,襄宁长公主险些看花了眼,虽知晓儿孙们孝顺,但这一大群人看见襄宁长公主醒来,一人一句问候,场面便十分喧闹,闹得襄宁长公主不得清静。只能在心底默默感叹:这福气也不是好享的!
“好了,你们莫要喧闹,吵的本,不必一直守着本宫,本宫只是偶感风寒,且都回去吧,你们明日里该上值的上值,该读书的读书,本宫这里有素梅姑姑呢,孙的一句句问候,之余,打断了他们的问话。
三子贾啟满怀忧虑的和妻子沈氏并齐站在一旁,看着身为长兄的贾攸与长嫂嘉悦郡主领头站在床前照料生病的母亲,也不能直接越过了他们去,只能在后面默默地关心。贾攸略显呆板的看向襄宁长公主:“母亲多歇一歇,您这一病可把儿子给担心坏了,眼下可怎么让我等放心的下呢。”
嘉悦郡主闻言也附和起来:“是呀,母亲,您可要好好休息,早日康复。瑾儿和瑜儿年纪也不小了,还等着您来喝孙媳妇茶呢,若是他们再争气些,抱上重孙也不是难事。”温言安抚婆母后,还不忘借机提一下贾瑾和贾瑜的婚事,给襄宁长公主画上大饼。
一提到大房两个孙子的婚事,襄宁长公主顿时打起了精神,两个孙子如今都不小了,以前总是说着要考取功名,不急着成亲。为了不打扰孙儿们科举,府上便压下了他们的亲事,只等着高中后再去相看。
不过襄宁长公主心中也有数,若是孙儿不幸落榜,那这婚事也不能顺着他们的心意,耽搁下去,毕竟这科举一事绝非易事。
如今他们年纪也不小了,也都有功名在身。身为宁国公府长房嫡子,尤其是嫡长子的贾瑾,未来的妻子更是贾家宗妇,自是应当在门当户对的人家精心挑选才是!
想到两个年纪不小的孙儿,襄宁长公主哪怕在病中,也不忘关心此事:“老大家的,瑾儿瑜儿的婚事你相看的如何了?他们兄弟是小辈里最先成亲的,又是嫡长一脉,可马虎不得,还得借此给府里的小辈们打打样子。”
一提到儿子的婚事,嘉悦郡主难免头疼,面上难免带出来几分,若非是在襄宁长公主面前,记挂着她还在病中,嘉悦郡主收敛了几分,否则怕是当场得给襄宁长公主诉起苦来。
只是如今也不好明着说,只能暗暗压在心底,“母亲请放心,儿媳都记着呢,瑾儿瑜儿也老大不小了,儿媳定会好好相看。您也要保重身子才是,孙媳妇还等着您过目呢。”嘉悦郡主当即给襄宁长公主下了保证,好让襄宁长公主安心,能静心养病,不至于牵挂此事,带累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