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襄宁长公主也倍感惊喜,隆兴帝下了旨,念及宁国公府祖辈的功劳,着宁国公世子贾攸承袭宁国公爵位,特准宁国公府世袭罔替国公爵。
  这可是极大的恩典!
  众人高兴之余,也不忘给传旨的太监打赏,管家上前递上了一个薄薄的荷包。传旨的太监捏了捏,感受到是银票,满意极了。面上自然也是笑意盈盈,口中还不忘向襄宁长公主及新任宁国公道喜!
  送走了传旨的太监,便有亲近的人家送上了贺礼,荣国公府的贾政也亲自上门来道贺。
  待送走了来贺之人,晚间府上齐聚一堂,在一起用膳,襄宁长公主看着一众儿孙,心中也是欢喜不已。
  饭后,襄宁长公主叮嘱起长子贾攸和长媳嘉悦郡主,“攸儿,你如今承袭了宁国公府的爵位,要和你媳妇担起这个家的担子。本宫明日便搬去静康院,那边清净,本宫年纪大了,也好修养。”
  嘉悦郡主连忙推辞,“母亲,宁安堂还是您住着吧!”
  “好了,不必推辞。你们夫妻搬到宁安堂来,日后你们便是宁国公府的当家人,要有当家人的模样!”
  襄宁长公主想了想,又吩咐道,“日后这府里的称呼便改了吧,老大和嘉悦就是大老爷和大太太,各房类推,下面小的就跟以前一样一起排序。”
  贾攸兄弟几个并妻子一起回道,“谨遵母亲教诲。”
  夜色渐晚,众人三言两语间,渐渐散了去……
  第二天,襄宁长公主便搬去了静康院,大房并未立刻搬进宁安堂,为了以示尊敬,等了三天之后,大房才搬进宁国公府的主院——宁安堂。
  自打襄宁长公主搬进静康院之后,便一直在安心静养,很少理事。
  这一日,外面传来的一个消息,让襄宁长公主生了怜悯之心,到底是出手帮扶了一把。
  “公主,外边大太太求见。”素梅走进屋内,向着正在抄写佛经的襄宁长公主回禀道。
  听到嘉悦郡主求见,襄宁长公主心里有些奇怪,早上嘉悦才来给自己请安,这才离开没多久,便又来了。虽然心中感到奇怪,但襄宁长公主并没有让她久等,吩咐一旁的奴婢:“请大太太进来。”说罢放下了手中沾染着浓墨的笔,看着只抄了一半的金刚经,略翻了翻,等着嘉悦郡主进屋。
  嘉悦郡主在丫鬟的引路下进了侧屋隔出来的一处小书房,越过木质福纹镂空如意屏风,掀起被微微卷起的轻薄纱帘,入目便是站在半人高书案后的襄宁长公主,嘉悦上前屈身行礼,“给母亲请安。”
  “起吧,不必多礼,怎么在这个时候来了”襄宁长公主打量着眼前的儿媳,略带诧异的开口问道。
  嘉悦郡主脸上三分苦恼三分为难的道:“本不该在此时扰了母亲的清静,只是儿媳有一事把握不定,实在没法子,只能来向母亲讨个主意。”
  对于嘉悦的话,襄宁长公主心中并没有全信,嘉悦出身齐王府,又执掌了宁国公府多年中馈,哪里会没有办法。想来是跟自己有些关系,想要借此来探探自己的态度罢了,当即顺着打趣道:“哦,是什么事竟让咱们大太太为难了起来,不妨说来给本宫听一听。”
  “是荣府的敏妹妹,这不中秋将近,担心路上耽误了时间,便提前送来了节礼,和一封问安的书信,信件倒是没什么,只是这节礼价值不菲啊!”嘉悦郡主见着襄宁长公主并未拒绝,忙将事情说了出来,顺带递上了礼单,想探探婆母的态度,她也好知道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位隔房的小姑子。
  “哦,这倒是奇了,可知道贾敏给荣府的节礼如何?”这倒是有些出乎襄宁长公主的意料之外了,接过礼单看了一遍,不由得发问。
  嘉悦郡主自是提前打听了,此时了,敏妹妹给荣府的节礼同咱们府里一样,多些,也更贴心些,但都颇为贵重。”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贾敏想来是怕是有事相求吧?”襄宁长公主自打贾敏嫁入林家,后来随着林如海外放之后,便再也没有关注过贾敏的状况了,一时间倒是弄不明白贾敏的目的所在,只是依着贾敏的性子,想来也不会平白无故的送上重礼。
  知,贾敏不过是隔房的小姑子,同宁府一向不亲近。虽嫁给了新科探花,但是在嘉悦郡主眼里,并非什么重要人物,自然
  素梅,对于贾敏的事情有所耳闻,此时见公主不解其意,忙解惑道:知,敏姑娘的事情奴婢倒是有所耳闻。”
  襄宁长公主好奇的看向素梅,“哦,说来听听。”
  “姑苏林家历来子嗣不丰,尤其是林姑爷家中更是几代单传,林老太太盼孙子盼的眼都红了。好不容易林姑爷成了家,这子嗣一事自然就被提上了日程。可咱们敏姑娘进门之后一直未曾有孕,如今荣府的老太太和国公爷又去世了,作为外嫁女也是要守孝的,这下林老太太抱孙子的想法不就泡汤了嘛。想来林老太太怕是忍不住了,这敏姑娘没有子嗣,在婆家过得艰难,自然就想要拉拢好娘家,才能有个靠山,坐稳林家主母的位置。”不得不说素梅心思敏锐,这一番话将贾敏的意图直接透露的明明白白。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襄宁不是傻子,亦是明白了贾敏的心思。虽有些借势的意思,但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宁的,也不是说断就能断的。只要放弃,那她就永远是贾家的姑奶奶,宁荣二府就是她的靠山。
  襄宁虽对贾敏没有多少喜爱,但到底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也不会绝了她的生路。
  因此只是对着嘉悦郡主吩咐了一声,“贾敏到底是贾家的姑娘,这是改变不了的。今年中秋的回礼,本宫的库房里有一套花生图样的首饰,出自内务府,也算精致,还有一对石榴细颈花瓶,一尊观音送子的白玉佛像,都是宫里赏下来的,再加上一些上好的绸缎,都添进去,算是本宫的一份心意,其余的你看着安排吧。”
  嘉悦郡主恭顺的回道:“是,儿媳明白了。”得了婆母准话的嘉悦郡主也算是放下了一桩事,之前是因为婆母对着荣国公府态度不明,虽与荣国公夫人不睦,但对荣国公府到底还是帮扶着的,一时间让她不知如何是好。这下可好了,既不用担心惹了婆母不满,也能明白日后对待荣府的态度,算是一举多得吧。
  有了主意的嘉悦郡主只略微陪着襄宁长公主唠叨了两句,就匆匆离去了,府中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打理,待不了多久。
  等到嘉悦郡主离开后,襄宁长公主看向伺候在一旁的素梅道:“贾敏那里日后也看顾着些吧,有什么事情及时汇报给本宫,到底要对得起驸马的临终嘱托。”
  “是,奴婢知道了。”素梅应下了襄宁长公主的吩咐,准备安排好人手,去仔细打听好,免得有所遗漏。
  襄宁长公主对于素梅办事还是很放心的,吩咐完就默默提起笔,继续抄写金刚经。
  远在苏州的贾敏,也收到了来自京中的节礼,荣府那边不知史氏又有什么打算,这份节礼虽不如贾敏送去的贵重,但论起来也是不差的。尤其是宁国公府的节礼,让贾敏大大长了面子,甚至于借此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只是哪怕这样,也遮不住外面的风言风语,毕竟成亲多年没有孩子,总会有些闲言碎语,惹人生厌。林老太太眼瞅着这流言越传越离谱,到底是压住了贾敏,又朝着林如海哭诉,靠着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磨的林如海没了法子,只能接受了老太太赐下来的通房丫鬟。
  林老太太到底顾忌着贾家的,没有选择良家子,而是在府中择了两个好生养的丫鬟,送进了林如海的后院,打破了贾敏独宠的日子。
  说来贾敏也是时运不济,自打她出嫁之后,多年未曾有身孕,只能忍着婆母抬了小妾进门。娘家虽然门第高,但自己独自霸占丈夫,肚子却始终没有动静,自然就没了底气,又怎好因此事让娘家为她出头,这终究是林家的家事。娘家能做的顶多只是请善于调理的大夫为她调养,再给林家一丝压力,好让他们不至于慢待了自己。
  只是看了许多大夫,喝了许多补药,还是没有传来好消息,这让贾敏都开始怀疑自己了,好在身边有陪嫁丫鬟劝慰了一番,终究是重新燃起了斗志。
  苏州林府的关雎院内,贾敏刚给林老太太请完安回来,受了一肚子委屈,偏偏林老太太句句不离子嗣,直戳着贾敏的痛处。想到这里贾敏不由得抚了抚肚子,同身边的陪嫁诉说着自己的不安,“你们说我怎么就一直怀不上呢?为了求子,我各种偏方都喝了个遍,就是没有一点动静,如今老太太催的这般紧,再这样下去,我就压不住了。”这般想着,贾敏心中开始泛起阵阵悲凉,再想到后院的那些妾氏通房,又不得不咬着牙恶狠狠的道:“既然我生不了,那些贱人也别想生,我是不会让她们有机会威胁到我和如海的感情的。”
  伺候在一旁的大丫鬟纤云和巧月安抚着主子的情绪,“太太尽管放心,奴婢按照您的吩咐,给她们用的是效果最强的绝子药,绝对假不了,她们早就没了孕育子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