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敬儿的婚事母后也给我提了几个合适的人选,我也初步相看了一番,感觉都不是很合适。”想到自己见到几位姑娘后,对她们的性情家世略一分析,便觉得哪哪都不合适。
贾代化见着妻子满脸忧愁的模样,心疼坏了,忙开解道:“敬儿是次子,对他的妻子莫要要求太高,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你且把人选说来我听听,我来参考一番。”
襄宁苦着脸点了点头,道:“母后提的几位姑娘,我接触过之后,发现礼部尚书嫡孙女已被定给了其母家表哥,两家已经说好了,暂且不提了。翰林院掌院的*幼女性格内向,有些木讷,而且还是三皇子妃的亲妹,暂且不做考虑。陈郡谢氏旁支的嫡女私下里为人有些蛮横跋扈,也不合适。最后只剩下寒山书院院长的孙女,但是东平郡王妃是她表姨母,大皇子妃便是出自东平郡王府,算起来是表姐妹,这怕是日后会被牵扯进去。”
听了襄宁长公主的话,贾代化也是有些头疼,问道:“可还有其她的人选”
襄宁长公主也是颇为无奈的说道:“其她适龄的姑娘家世或教养方面都有些不合适,还不如这几位姑娘呢。”说完长叹了一口气,满脑子混乱的思绪杂糅在一起。
贾代化也是没想到,竟然会难在敬儿的婚事上,总不能让儿子娶个略差一点的姑娘,只是这哪还有合适的姑娘呢?但这种事情也是急不来的,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总不能随便将就了去。不论心里如何烦神,面对着妻子的时候总会笑意盈盈,并安慰妻子道:“此时先不急,我再看一看,你先忙攸儿的婚事,能早些定下来最好,你我也好早些抱上孙子。”
听着贾代化这般说道,襄宁只好先将此事放了下来,只是心里一直惦记着,生怕丈夫忘了次子的婚姻大事。在上齐王府说和了一番后,贾攸的婚事终于定了下来,依着顺序走完六礼,只等着新媳妇娶进门就是了。在襄宁长公主忙着安排贾攸的婚事时,贾代化也没有闲着,他从书房找出了一块玉佩,放在手中摩挲了半响,终是下定了决心,写了一封信让人递了出去。
眼见着贾攸的婚期越来越近,但没有着落,不止襄宁开始着急起来,便是贾攸也为此同父亲提了好几句。贾代测的样子,只拖着说:“不急不急,敬儿的婚,你且在等一等。”
,但也不再折腾了,但心里已经打定了注意,要是有结果还好,暂且放过他,但要是没结果,
不过几日,贾代化收到了两封回信,上面一封只有一个大写的“滚”字,这让贾代化有些哭笑不得。原来那块玉佩乃是一件信物,当年先宁国公贾演曾救过阳城荀氏的现任家主,为报救命之恩,荀氏的老家主许下了一个承诺,日后贾家可凭着这块玉佩让荀家做一件事情。两家自此之后一直有往来,原本是没打算用的,宁国公府如今蒸蒸日上,暂时劳烦不到荀氏一族,只当是是件有意义的物件,留存着便是了。没成想如今正好为贾敬的婚事烦心,京中又找不到合适的姑娘,贾代化不免就起了心思,荀家恰好有几位适龄的姑娘,就让人送了信过去。紧接着贾代化又打开了第二封信,见着了上面的内容,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这些时日的忧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愉快的笑容。
拿着信一路来到到襄宁长公主的院子,看着忙碌了一天难得歇下来的妻子,贾代化挥退了行礼的丫鬟,悄悄走近从背后偷袭抱住了襄宁。襄宁被吓了一跳,背后却传来一阵阵熟悉的笑声,襄宁听出来是贾代化的声音,恼火的踩了他一脚,疼的他松开了手,襄宁生气的走到了一旁的美人榻上。
贾代化见状也顾不得痛了,忙上前哄着襄宁长公主,差点磨破了嘴皮子,好不容易把人给哄好了。想到自己来的目的,贾代化忙向着襄宁长公主表功,“公主莫要生气,我有一件大喜事说与你听。”
襄宁略带着疑惑的看着贾代化,想着驸马莫不是因为刚刚的事情,就想要哄骗与我吧。带着几分不信任的语气,问道:“哦是有什么喜事,说来与我听听,我也好高兴高兴。”
贾代化一脸大喜事,公主近日里不是在为敬儿的婚事烦神吗?我这边已经敲定了,只要敬儿走一趟,这桩”
听到贾代化的话,襄宁长公主是又惊又喜,“敬儿的婚事
贾代化安抚的拍了怕襄宁长公主的手,“公主且放心,我为敬儿定下来的乃是阳城荀氏的姑娘,荀家老家主乃是当世大儒,阳城书院更是人才辈出,老先生一生桃李满天下,满朝文武大半都曾在他坐下听过学,荀氏嫡枝虽不为官,但作为千年世家,代代传承不断,底蕴不可小觑,与之结亲是咱们高攀了。”
襄宁长公主听着不由得欢喜,儿子能娶到一个好媳妇,自然是不甚欢喜的。再次追问道:“只是不知道是荀家的哪位姑娘,我好让人去打听一番。”
说到这里贾代化不免有些哭笑不得,想到信上的内容,不得不同襄宁公主商量道:“荀公可是给我们出了个大难题呀,据我所知荀家适龄的姑娘有长房的嫡幼女,族中行十六,二房的嫡次女,族中行八,三房的嫡次女,族中行十一,以及长房的嫡长孙女,那一辈中嫡长的姑娘。如今荀公虽应下了这门亲事,但是他要亲自考察敬儿一番,再决定下嫁哪位姑娘。”
襄宁见状不免有些担心,刚同贾代化提起来,就被安抚了下去,敬儿虽是国公府的嫡次子,但并非承爵人,能同千年世家嫡枝嫡出的姑娘结亲,已是走了大运了,哪里还能挑剔太多。
实则贾代化心中有数,不止是对荀公的信任,还有就是荀氏作为传承千年的大家族,教养自是无可置疑的。
第二日贾代化就将贾敬叫到了书房,同他谈起了此事,被多番叮嘱的贾敬也知道了这门亲事的重要性,以及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好处,对此事也极为上心。故而在商量好后趁着离兄长成亲还有些时日,去翰林院告了假,凭着他的家世地位,翰林院掌院自是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因此爽快的批了他的假。贾敬就此远行前往阳城,在那里遇上了一位心心相印的姑娘,就此相伴了一生。
京中的贾攸每日除了在翰林院上值,趁着空闲的功夫在翰林院抄录藏书,就是约见嘉悦郡主,大乾对于未婚的男女管束并不严,即将成亲的两人四处游玩,在大街小巷中留下了足迹。
不同于贾攸的幸福甜蜜,贾敬则是处在刀山火海之中,每日里要应对荀老爷子的考察与刁难,荀家几位老爷的考验,以及荀家小辈们一批批上门切磋,可谓是苦不堪言。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遇到那个姑娘,两人相知相恋,想着两人的将来,贾敬咬着牙撑了下去,也算是苦中作乐吧。
隆兴二十三年春,宜嫁娶,忌丧葬。
宁国公府前停满了马车,一位位锦衣华服的妇人走进了门内,被大红色渲染的宁国公府,好似一片红色的汪洋,艳丽夺目。
贾攸带着贾敬贾赦贾政一起骑马前往齐王府,在被大舅子狠狠为难了一番后,终于接到了新娘子,长长的红色队伍不断蔓延,整台整台的嫁妆往外抬,沿途有人撒喜钱和喜糖,来往的行人欢呼着去抢。不知走了多久,随着“咻咻”两声射门声,嘉悦郡主坐在轿中听到了媒婆说的下轿,一只脚刚跨出轿门,红色的盖头下嘉悦郡主看到了伸到眼前的手,慢慢将自己的手放了上去,一路跨火盆,行三跪九叩之礼,将人送到洞房后又去了前院。
洞房花烛夜,红烛燃至天明,第二天一早,新婚的小夫妻一同前往宁安堂,给公婆敬茶。贾代化与襄宁长公主在新妇敬茶后予了一份厚礼,紧接着这对新婚夫妇同几个弟弟们见了礼,每人都得了一份不轻的见面礼。
自嘉悦郡主入了门,就从襄宁长公主手中接过了中馈,三朝回门后娘家都说她嫁对了人,公婆慈爱,夫妻恩爱,早日添个儿子,这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第31章 倒V喜事连连
一大早,宁安堂内欢声笑语带走了晨起的倦意,让人顿时感觉精神起来。府里的男人们不是去上值,就是在读书,只留下襄宁长公主和长媳嘉悦郡主二人。
襄宁看着坐在下首的嘉悦郡主,于她而言,既是儿媳也是侄女,这对儿新婚的小夫妻琴瑟和谐,也让襄宁长公主颇有一种儿子被抢走了的感觉。只是有贾代化劝慰着,大儿媳又非常孝顺,每日晨昏定省的,日日不落,这让襄宁长公主十分满意,故而压住了心里那股子酸涩劲,开始接纳起她来。
“嘉悦,可用过早膳了”襄宁感觉腹中有些饥饿,欲要用些早膳,想起大儿媳早早便来请安,便关切的问了一句。
嘉悦郡主新妇入门,襄宁长公主既是她的婆婆,也是她的堂姑,双重的长辈身份。虽然平日里婆婆待她十分慈爱,但如今到底是不一样了。
想到这里,嘉悦乖巧的回道:“多谢母亲关怀,儿媳还未用早膳,起身后便想着先来给给母亲请安了。”
襄宁听到儿媳嘉悦郡主还没用早膳,顺嘴提了一句,“既然还没用过,那边陪本宫一起用些吧。”
贾代化见着妻子满脸忧愁的模样,心疼坏了,忙开解道:“敬儿是次子,对他的妻子莫要要求太高,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你且把人选说来我听听,我来参考一番。”
襄宁苦着脸点了点头,道:“母后提的几位姑娘,我接触过之后,发现礼部尚书嫡孙女已被定给了其母家表哥,两家已经说好了,暂且不提了。翰林院掌院的*幼女性格内向,有些木讷,而且还是三皇子妃的亲妹,暂且不做考虑。陈郡谢氏旁支的嫡女私下里为人有些蛮横跋扈,也不合适。最后只剩下寒山书院院长的孙女,但是东平郡王妃是她表姨母,大皇子妃便是出自东平郡王府,算起来是表姐妹,这怕是日后会被牵扯进去。”
听了襄宁长公主的话,贾代化也是有些头疼,问道:“可还有其她的人选”
襄宁长公主也是颇为无奈的说道:“其她适龄的姑娘家世或教养方面都有些不合适,还不如这几位姑娘呢。”说完长叹了一口气,满脑子混乱的思绪杂糅在一起。
贾代化也是没想到,竟然会难在敬儿的婚事上,总不能让儿子娶个略差一点的姑娘,只是这哪还有合适的姑娘呢?但这种事情也是急不来的,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总不能随便将就了去。不论心里如何烦神,面对着妻子的时候总会笑意盈盈,并安慰妻子道:“此时先不急,我再看一看,你先忙攸儿的婚事,能早些定下来最好,你我也好早些抱上孙子。”
听着贾代化这般说道,襄宁只好先将此事放了下来,只是心里一直惦记着,生怕丈夫忘了次子的婚姻大事。在上齐王府说和了一番后,贾攸的婚事终于定了下来,依着顺序走完六礼,只等着新媳妇娶进门就是了。在襄宁长公主忙着安排贾攸的婚事时,贾代化也没有闲着,他从书房找出了一块玉佩,放在手中摩挲了半响,终是下定了决心,写了一封信让人递了出去。
眼见着贾攸的婚期越来越近,但没有着落,不止襄宁开始着急起来,便是贾攸也为此同父亲提了好几句。贾代测的样子,只拖着说:“不急不急,敬儿的婚,你且在等一等。”
,但也不再折腾了,但心里已经打定了注意,要是有结果还好,暂且放过他,但要是没结果,
不过几日,贾代化收到了两封回信,上面一封只有一个大写的“滚”字,这让贾代化有些哭笑不得。原来那块玉佩乃是一件信物,当年先宁国公贾演曾救过阳城荀氏的现任家主,为报救命之恩,荀氏的老家主许下了一个承诺,日后贾家可凭着这块玉佩让荀家做一件事情。两家自此之后一直有往来,原本是没打算用的,宁国公府如今蒸蒸日上,暂时劳烦不到荀氏一族,只当是是件有意义的物件,留存着便是了。没成想如今正好为贾敬的婚事烦心,京中又找不到合适的姑娘,贾代化不免就起了心思,荀家恰好有几位适龄的姑娘,就让人送了信过去。紧接着贾代化又打开了第二封信,见着了上面的内容,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这些时日的忧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愉快的笑容。
拿着信一路来到到襄宁长公主的院子,看着忙碌了一天难得歇下来的妻子,贾代化挥退了行礼的丫鬟,悄悄走近从背后偷袭抱住了襄宁。襄宁被吓了一跳,背后却传来一阵阵熟悉的笑声,襄宁听出来是贾代化的声音,恼火的踩了他一脚,疼的他松开了手,襄宁生气的走到了一旁的美人榻上。
贾代化见状也顾不得痛了,忙上前哄着襄宁长公主,差点磨破了嘴皮子,好不容易把人给哄好了。想到自己来的目的,贾代化忙向着襄宁长公主表功,“公主莫要生气,我有一件大喜事说与你听。”
襄宁略带着疑惑的看着贾代化,想着驸马莫不是因为刚刚的事情,就想要哄骗与我吧。带着几分不信任的语气,问道:“哦是有什么喜事,说来与我听听,我也好高兴高兴。”
贾代化一脸大喜事,公主近日里不是在为敬儿的婚事烦神吗?我这边已经敲定了,只要敬儿走一趟,这桩”
听到贾代化的话,襄宁长公主是又惊又喜,“敬儿的婚事
贾代化安抚的拍了怕襄宁长公主的手,“公主且放心,我为敬儿定下来的乃是阳城荀氏的姑娘,荀家老家主乃是当世大儒,阳城书院更是人才辈出,老先生一生桃李满天下,满朝文武大半都曾在他坐下听过学,荀氏嫡枝虽不为官,但作为千年世家,代代传承不断,底蕴不可小觑,与之结亲是咱们高攀了。”
襄宁长公主听着不由得欢喜,儿子能娶到一个好媳妇,自然是不甚欢喜的。再次追问道:“只是不知道是荀家的哪位姑娘,我好让人去打听一番。”
说到这里贾代化不免有些哭笑不得,想到信上的内容,不得不同襄宁公主商量道:“荀公可是给我们出了个大难题呀,据我所知荀家适龄的姑娘有长房的嫡幼女,族中行十六,二房的嫡次女,族中行八,三房的嫡次女,族中行十一,以及长房的嫡长孙女,那一辈中嫡长的姑娘。如今荀公虽应下了这门亲事,但是他要亲自考察敬儿一番,再决定下嫁哪位姑娘。”
襄宁见状不免有些担心,刚同贾代化提起来,就被安抚了下去,敬儿虽是国公府的嫡次子,但并非承爵人,能同千年世家嫡枝嫡出的姑娘结亲,已是走了大运了,哪里还能挑剔太多。
实则贾代化心中有数,不止是对荀公的信任,还有就是荀氏作为传承千年的大家族,教养自是无可置疑的。
第二日贾代化就将贾敬叫到了书房,同他谈起了此事,被多番叮嘱的贾敬也知道了这门亲事的重要性,以及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好处,对此事也极为上心。故而在商量好后趁着离兄长成亲还有些时日,去翰林院告了假,凭着他的家世地位,翰林院掌院自是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因此爽快的批了他的假。贾敬就此远行前往阳城,在那里遇上了一位心心相印的姑娘,就此相伴了一生。
京中的贾攸每日除了在翰林院上值,趁着空闲的功夫在翰林院抄录藏书,就是约见嘉悦郡主,大乾对于未婚的男女管束并不严,即将成亲的两人四处游玩,在大街小巷中留下了足迹。
不同于贾攸的幸福甜蜜,贾敬则是处在刀山火海之中,每日里要应对荀老爷子的考察与刁难,荀家几位老爷的考验,以及荀家小辈们一批批上门切磋,可谓是苦不堪言。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遇到那个姑娘,两人相知相恋,想着两人的将来,贾敬咬着牙撑了下去,也算是苦中作乐吧。
隆兴二十三年春,宜嫁娶,忌丧葬。
宁国公府前停满了马车,一位位锦衣华服的妇人走进了门内,被大红色渲染的宁国公府,好似一片红色的汪洋,艳丽夺目。
贾攸带着贾敬贾赦贾政一起骑马前往齐王府,在被大舅子狠狠为难了一番后,终于接到了新娘子,长长的红色队伍不断蔓延,整台整台的嫁妆往外抬,沿途有人撒喜钱和喜糖,来往的行人欢呼着去抢。不知走了多久,随着“咻咻”两声射门声,嘉悦郡主坐在轿中听到了媒婆说的下轿,一只脚刚跨出轿门,红色的盖头下嘉悦郡主看到了伸到眼前的手,慢慢将自己的手放了上去,一路跨火盆,行三跪九叩之礼,将人送到洞房后又去了前院。
洞房花烛夜,红烛燃至天明,第二天一早,新婚的小夫妻一同前往宁安堂,给公婆敬茶。贾代化与襄宁长公主在新妇敬茶后予了一份厚礼,紧接着这对新婚夫妇同几个弟弟们见了礼,每人都得了一份不轻的见面礼。
自嘉悦郡主入了门,就从襄宁长公主手中接过了中馈,三朝回门后娘家都说她嫁对了人,公婆慈爱,夫妻恩爱,早日添个儿子,这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第31章 倒V喜事连连
一大早,宁安堂内欢声笑语带走了晨起的倦意,让人顿时感觉精神起来。府里的男人们不是去上值,就是在读书,只留下襄宁长公主和长媳嘉悦郡主二人。
襄宁看着坐在下首的嘉悦郡主,于她而言,既是儿媳也是侄女,这对儿新婚的小夫妻琴瑟和谐,也让襄宁长公主颇有一种儿子被抢走了的感觉。只是有贾代化劝慰着,大儿媳又非常孝顺,每日晨昏定省的,日日不落,这让襄宁长公主十分满意,故而压住了心里那股子酸涩劲,开始接纳起她来。
“嘉悦,可用过早膳了”襄宁感觉腹中有些饥饿,欲要用些早膳,想起大儿媳早早便来请安,便关切的问了一句。
嘉悦郡主新妇入门,襄宁长公主既是她的婆婆,也是她的堂姑,双重的长辈身份。虽然平日里婆婆待她十分慈爱,但如今到底是不一样了。
想到这里,嘉悦乖巧的回道:“多谢母亲关怀,儿媳还未用早膳,起身后便想着先来给给母亲请安了。”
襄宁听到儿媳嘉悦郡主还没用早膳,顺嘴提了一句,“既然还没用过,那边陪本宫一起用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