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嫁京圈大佬,前夫气疯了 第312节
  每一个节点,每一个连接,都清晰地呈现在她的脑海里。
  这一夜,她没有丝毫睡意。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书房时,一张颠覆性的、超越了现有所有理论框架的全新仪器核心设计草图,已经静静地躺在了桌面上。
  第二天上午,项目组再次召开了全体会议,气氛依旧死气沉沉。
  李振抱着手臂,好整以暇地准备看许知意如何宣布失败。
  然而,许知意走上台,直接将一份全新的设计草图投影在了大屏幕上。
  “这是我最新的方案。”
  整个会议室先是安静,随即爆发出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这是什么?神经网络阵列?用在芯片架构上?”
  一个资深工程师失声惊呼,“这不符合底层逻辑啊!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东西!”
  “太理想化了,理论上都走不通,更别说实现了!”
  李振更是嗤笑一声:“许医生,你是在写科幻小说吗?这种异想天开的东西,也敢拿到评估会上来?”
  面对排山倒海的质疑,许知意却异常平静。
  她走到屏幕前,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开始阐述。
  “我们之所以陷入瓶颈,是因为我们一直试图用一个超级大脑去处理所有问题。但我们为什么不能构建一个‘神经系统’?”
  她指着图纸上那些复杂的连接点:“我们不再追求单一核心的极限算力,而是将任务拆解,通过这个分布式阵列,让成千上万个微型处理单元协同工作。”
  “它们各自处理一小部分信息,就像人体的神经末梢,最终将结果汇总。这样一来,延迟的问题将不复存在。”
  她的阐述清晰、严谨,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她不仅提出了构想,还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模型和数据流路径。
  那些原本质疑的工程师们,渐渐停止了议论,眼神从最初的轻蔑,变成了震惊,再到难以置信。
  他们发现,这个看似天马行空的方案,其内在的逻辑竟然是自洽的,甚至是完美的。
  李振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他想反驳,却发现自己连图纸上那些最基础的节点都看不懂。
  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院长走了进来。
  他看了一眼屏幕上的图纸,又看了一眼陷入沉思的工程师和脸色铁青的李振,最后将目光投向了许知意。
  “这就是你的答案?”
  “是。”许知意迎上他的目光。
  院长深深地看了她几秒,然后转向所有人,声音沉稳而有力:“我宣布,之前的一周时限取消。从现在开始,全院所有资源向许医生倾斜,研发部、工程部、信息中心,全力配合!我不管这个方案有多么离经叛首,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它变成现实!”
  他顿了顿,锐利的目光扫过李振:“谁有异议,现在可以提出来,然后去后勤部报道。”
  全场鸦雀无声。
  许知意看着力排众议的院长,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用绝对的实力和颠覆性的创想,再次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信任。
  技术危机暂时解除,她也彻底在团队中奠定了无人可以撼动的核心地位。
  然而,当她走出会议室,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个沉默的、没有任何消息的对话框时,那份刚刚燃起的胜利喜悦,又迅速冷却了下去。
  她赢了全世界,却好像弄丢了那个最想与之分享胜利的人。
  工作与家庭的天平,在她解决了那道世界级难题后,反而失衡得更加厉害了。
  柳叶刀版的封面论文,只是一个开始。
  不到一周,这篇题为生物神经网络芯片架构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的论文,被翻译成七种语言,在全球顶级的医学期刊上转载。国际医学界用海啸来形容它的出现,称其为划时代的里程碑。
  一时间,榕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官方邮箱几乎被挤爆。
  各大医院、顶尖研究机构、甚至国家级医学组织的贺电与合作邀请函纷至沓来。
  无数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自己的论文和演讲中,争相引用和解读她的研究成果。
  许知意的名字,从国内论坛的焦点,一跃成为全球医学界一个炙手可热的符号。
  论文发布后的第一场大型学术交流会,在榕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许知意作为特邀主讲人,站在台上,面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其中不乏她过去只能在教科书封面上见到的泰斗级人物。
  她侃侃而谈,从芯片的拓扑结构讲到数据流的优化算法,从临床前的动物实验数据讲到未来的人体应用构想。
  她的逻辑清晰,语言精准,没有一丝多余的废话。
  当她讲到利用该技术成功修复受损神经元,让实验猴恢复精细动作的那段视频播放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关棋就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
  他今天穿了一身低调的定制西装,没有带任何助理,就像一个普通的与会者。
  他没有看身边的任何人,目光自始至终都追随着台上那个发光的身影。
  那眼神里,没有商人的审视,没有占有欲,只有纯粹的、满得快要溢出来的骄傲与宠溺。
  演讲结束,提问环节更是热烈。
  许知意刚走下台,就被一群专家和记者围得水泄不通。
  “许主任,请问您的这项技术,预计多久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许教授,我们是梅奥诊所的,非常希望能和您进行一次深度交流……”
  就在这时,人群外围被一股不容置喙的力量分开了。
  关棋走了进来,很自然地揽住许知意的腰,对周围的人礼貌性地点了点头,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抱歉,我太太累了,后续的采访事宜请联系市一院
  的公关部门。”
  在众人错愕又了然的目光中,他半拥着许知意,穿过人群,径直走向停在门口的宾利。
  许知意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微发烫,却任由他带着自己离开。
  被他宽厚的手掌护在怀里的感觉,像一个坚固的屏障,隔绝了外界所有的喧嚣。
  心头,是止不住的暖意在流淌。
  第425章 会议
  这篇论文的社会影响力,远超医院的预期。
  各大新闻媒体,从专业频道到社会新闻,都在争相报道这位年轻的医学天才。
  甚至连bbc和时代周刊都发来了专访请求。院长乐得合不拢嘴,大手一挥,专门为许知意的知意生物电信号研究中心成立了一个对外公关小组,负责处理这些蜂拥而至的媒体事务。
  而在医院内部,许知意俨然成了神话。
  尤其是那些刚进医院的实习生,看她的眼神,就像粉丝看到了自己的偶像。
  他们不再满足于远远地瞻仰,而是自发成立了一个许教授粉丝后援团,每天下班时间,就掐着点守在实验室门口。
  “许老师,您昨天论文里提到的那个旁路冗余校验,我回去想了一晚上,还是没太明白,能不能再给我们讲讲?”
  “许教授,我看了您大学时候发表的论文,您当时对神经递质的研究就很有前瞻性了!您是怎么做到知识跨度这么大的?”
  “女神!请收下我的膝盖!”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捧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满脸通红地喊道。
  许知意有些哭笑不得,但看着这些年轻人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又不忍心拒绝。
  她总是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直到最后一个学生满意离开。
  这天,关棋照常来接她下班。
  车刚停稳,他就看到了实验室门口那盛况,许知意被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实习生团团围在中间,那些男生女生,一个个眼睛里都闪着星星,对着许知意滔滔不绝,赞美和崇拜的词句像不要钱一样往外冒。
  关棋靠在车门上,双手插在裤袋里,静静地看着。
  他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但如果许知意此刻回头,就能看到他原本放松的嘴角,不知何时已经抿成了一条直线。
  好不容易送走了最后一波粉丝,许知意松了口气,转身就看到了倚在车边的关棋。
  “等很久了?”她笑着走过去。
  关棋没说话,拉开车门,动作流畅,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僵硬。
  上了车,车内的气氛有些沉闷。
  关棋专注地开着车,下颌线绷得紧紧的。
  许知意何等敏锐,她偏过头,看着他被路灯勾勒出的侧脸,忽然就明白了。
  她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主动伸过手,握住了他放在档位上的那只大手。
  他的手掌很热,也很硬。
  “吃醋了?”许知意的手指在他手背上轻轻挠了一下。
  关棋目不斜视,从喉咙里发出一声:“没有。”
  “哦?”
  许知意拖长了音调,故意逗他,“那些可都是我的学生,一群还没毕业的小朋友。关总这么大的老板,总不至于跟他们计较吧?”
  关棋终于忍不住,偏头瞪了她一眼,那眼神里有无奈,有郁闷,还有一点点他自己都没察觉到的委屈。
  许知意笑得更开心了,她凑过去,在他脸颊上亲了一下,声音放得又轻又软:“好了,都结婚了,孩子他爸。我心里是谁,你还不清楚吗?他们只是想多学点东西,我总不能把人都赶走吧。”
  她这软软的一句话,像一剂良药,瞬间抚平了关棋心里的那点褶皱。
  他紧绷的嘴角终于松动,一丝笑意爬了上来。他反手握住她的手,放在唇边亲了亲,低声说:“知道。就是看他们那么叫你女神,不爽。”
  这孩子气的坦白,让许知意心头一软。她知道,这份小小的醋意,源于他内心深处的在乎。
  回到家,关棋一言不发地脱下西装外套,卷起衬衫袖子,径直走进了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