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大佬的知青原配觉醒了 第52节
公交车开得快,一家三口很快就看不到踪影了,张素芳叹了口气跟儿l媳妇说,“回头让新志去看看芷晴现在住在哪,那孩子都这么大了,我还没听他叫过一声外婆呢。”
这就是想接纳小姑子一家的意思了。
郭晓敏听到她这么说,心里咯噔一下咬紧了牙,“您跟爸不是说了要让她吃够教训,这才一年不到您就心软了?”
张素芳皱了下眉没说话,郭晓敏又继续劝她,“要我说啊,非得让她多吃两年苦头才能长记性,才能明白家里人对她的良苦用心不是?”
等两年后叶芷晴大学毕业也该分配工作了,到那时就用不着家里帮衬她,恢复来往也不是不行。
郭晓敏如意算盘打的精,在张素芳心里当然也是亲孙子更重要,又叹了口气到底是没再说让儿l子去看看叶芷晴的话。
虽然劝住了婆婆,但下一站时郭晓敏还是拉着婆婆下了车,生怕待会儿l再碰见叶芷晴一家。
这导致她们彻底错过了得知真相的机会,也算是给叶芷晴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另一边,叶芷晴和季南山带着小宝来百货商店大采购,一家三口从里到外各买了两身秋冬衣服,鞋袜也都添置了新的,买完衣服又去一楼逛了一圈,等出商店时,季南山手里都快拎不下了。
小宝抱着新得的玩具高兴的走路都一蹦一跳的,叶芷晴大手一挥转头他们就进了旁边新开的一家餐厅吃饭。
过完充实的周末,叶芷晴又回学校恢复了忙碌的日常生活,时间快进到十一月,这天她接到了一通意外的电话。
电话是龚长建打来的,他从服装厂那边了解到叶芷晴每月不间断的从服装厂进货,每次要的货量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她都快成服装厂的大客户了。
这一年多来龚长建四处碰壁,不仅厂里技术卖不出去,他自己也大受打击,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拿到电话立刻就给叶芷晴打了过来。
“您好,叶同志,冒昧来电希望没有打扰到你,”龚长建礼貌问候完,迫不及待就说起了正事,“叶同志,我听服装厂的人说你一直稳定从厂里拿货,我想问问你,那些货你都卖掉了吗?你是怎么在内地卖出去这么多货的啊?”
他问的这些其实服装厂的人也很好奇,他们服装厂自从引进龚长建改造后的机器后,生产出来的牛仔面料做成的衣服大部分都找机会销往了国外,只有一少部分被那些干倒卖的个体户拿去卖,但那些人拿一次货往往都要很久才能卖出去,全加起来也不如叶芷晴一个人拿的货多。
叶芷晴听到龚长建的话不由无语一瞬,这人说话还是一如既往的直接,换个人这么问她可能直接就撂电话了,但龚长建不一样,要不是他自己还拿不到进货渠道呢。
其实现在她已经不怎么管卖货的事了,那些人从她这里拿完货后怎么卖不归她管,不过她一开始确实给女同学出过主意,让她们去工厂附近摆摊,牛仔裤的消费主流也渐渐从年轻人转为了工人群体,她从每月返过来的分成上看就知道她们卖的很不错。
她把这些事情跟龚长建略说了说,电话那端龚长建的声音透着两分迷茫,显然还是没搞懂为什么叶芷晴她们能把牛仔裤卖这么多。
不过电话里他还提到了另一件事,“这边正在筹备建设国内第一个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叶同志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来这里看看。”
“好的,谢谢龚同志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叶芷晴在电话里跟龚长建道了谢,但她心里对服装批发市场并没有什么兴趣。
她现在一心都扑在留校名额上,根本没空也没精力再去研究其他的。
晚上吃饭时叶芷晴把电话里龚长建说的话当闲聊话题告诉了季南山,没想到他却对沿海城市挺感兴趣的。
因为政策与地理位置的原因,那边几乎算是个体户的发源地,也是国内第一批与外商合作的领先者,季南山先前听不少货车司机说过,那边短短几年间变化飞速,遍地都是做生意的人,政策与先机都远远超过内地。
季南山感兴趣的原因有二,一是好奇那边的规模与内地有什么不一样,二就是他听说沿海地区因气候原因,物产丰富,想从那边进点新鲜货回南城卖。
叶芷晴听完季南山的话考虑了下,再有一个多月差不多就放寒假了,听说沿海地区冬天也像春秋季一样舒适,并不寒冷,她实在是受够南城每年冬天湿冷的气候了,即使不考虑别的,去那边过冬也不错,就当是带着小宝出去玩了。
夫妻俩意见一致,很快定下了寒假出趟远门的决定,而小宝一听说去那边可以看海,立马双眼亮晶晶的点头说要去。
这边一家人做好了出游的打算,接下来一个多月反而更忙碌起来,叶芷晴忙着期末复习,季南山走之前也要把店里的事交代清楚。
一切忙完后,俩人只和亲近的朋友交代了下行程,转头便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等叶新志按着张素芳的指示,悄摸来南城大学这边打探妹妹一家的消息时,一家人早走没影了,他自然是扑了个空。
第50章
此时叶芷晴和季南山已经带着小宝坐上了前去广城的火车。
这趟出行是早就计划好的,季南山特意提前订了两张卧铺票,虽然南城到广城距离不算远,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旅途中还是尽量舒适一点好。
他们坐的是上午八点左右的火车,除去夜间火车停靠时间,大概明天一早就能到达目的地。
卧铺车厢比别的车厢要安静一些,一家三口站到自己票位所在车厢时,里头已经有人在了,其中一人看自己坐了人家下铺的位置,忙站起身避去了走道上。
叶芷晴带着小宝坐到左边下铺,季南山随手把行李放到下铺床板下,只把装了吃食的包放在小桌上。
避在走廊上的是个穿着齐整干净的年轻人,季南山暂时不打算躺下休息,就招呼人随便坐,正好年轻人的同伴打完热水从外面回来,两人一道在右面下铺坐下。
年轻人有些不好意思开口自我介绍,“你们好,我叫薛朝阳,她是我妹妹叫薛明月,我们是去广城探亲的。”
他说完,一旁他妹妹薛明月也友好的朝他们打了招呼,看见对方带着小孩,还特意从包里掏了水果糖给小宝吃。
小宝一开始没有接,而是抬头看妈妈,在外一般没有叶芷晴的允许他不会随意接陌生人的东西,直到看见她点头,小宝才礼貌的从薛明月手里接了糖。
叶芷晴教小宝跟姐姐道谢,又从包里拿出一盒洗好的水果打开,邀请薛明月一块吃。
对面年轻的兄妹俩买的是上铺位置,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一天一夜这个车厢只有他们几人,少不得要互相简单了解下。
叶芷晴几人没透漏他们去广城做什么,只简单说了下自己还是学生没有参加工作,这次是想趁着假期去广城游玩一圈。
薛明月一听她是大学生,目光顿时又亲近两分,她也是中专刚毕业的学生,她哥薛朝阳去年刚毕业参加工作,他们这趟是代不便出门的父母去看望早年嫁去广城的姑姑一家。
原来是刚脱离学校初入社会的学生,难怪看起来性格单纯的很。
中午时间,火车上有列车员推着餐车叫卖,季南山去买了三份盒饭,薛朝阳兄妹俩也不是缺钱的,跟着要了两份盒饭。
这年头火车上的盒饭有时候比外面小饭馆里的饭菜还好吃,因为舍得放油放盐味足量也足。
小宝饭量不小但一份盒饭也吃不完,叶芷晴饭量也不算大,季南山解决完自己那份盒饭后,自然的把母子俩的剩饭拿去解决,看得一旁薛朝阳兄妹俩愣了下,又觉得能理解,毕竟现在的人都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浪费可耻,但季南山的动作太自然了,一看在家就是这样,他们一家三口的相处融洽又和谐,让看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幸福。
火车越往南,气温也在渐渐升高,原本刚出南城时叶芷晴还裹着大衣里面穿着厚毛衣,到了下午在车厢里单穿毛衣都不觉得冷了。
等到一夜过去,薛朝阳和季南山带着小宝避出去,让叶芷晴和薛明月在车厢里换衣服,等她们换完两人又一道去卫生间洗漱,季南山带着小宝换上了薄点的衣服,他自己更不怕冷,上身只穿了一件衬衣,随手拎出件薄外套放着。
上午八点十分,火车停靠站台,季南山一手提着行李,另只手抱起小宝又回头嘱咐叶芷晴抓紧他,随着人流缓慢下了火车。
火车站人来人往,叶芷晴他们刚一下火车就和薛朝阳兄妹俩挤开了,出了火车站也没再碰上。
季南山在火车站外找了个等着拉人的本地人问路,让对方带他们去市中心招待所。
他们是第一次来广城,对这边不熟悉,大街上还有好多本地人说着他们压根听不懂的方言,还是先找到住的地方再说吧。
带他们的大叔可能因为常在火车站接人的缘故,他会一点蹩脚的普通话,一路上都在热情的跟他们介绍广城哪里哪里变化大。
几年前的广城基本就是小渔村规模,可国家政策一朝变化,他们这里建起了码头,引来了外商投资,昔日的小渔村大变样,街道变得宽阔,路边的房屋也越建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奔到广城寻机缘,这座小小的沿海城镇彻底热闹了起来。
叶芷晴和季南山初来乍到,对这边的第一印象除了冬天上人很多,随处可见卖糖水的小摊和卖粉的铺子,街上骑着箱沿街叫卖的小摊贩也比南城多的多。
早上下火车前他们只简单吃了点东西垫垫,这会儿l看着大街小巷卖汤粉炒粉也店铺,叶芷晴感觉肚子好像有点饿,她提议,“待会儿l开好房间把行李放下我们出来逛逛吧。”
。
把事先说好的酬劳给大叔,房,拿到房间钥匙放下东西,一家重新出了房间。
广城市中心热闹程度不比南城差多少,甚至因为街道上各种小摊贩增多,来来往往的人群也更多。
叶芷晴选了离招待所不远的一家粉店,她观察到来这里吃饭的大多是广城本地人,他们的身份实在太好辨认了,因为广城这边的人普遍偏瘦,一开口就是他们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老板往来招呼的客人也大多是相互熟悉的模样。
睐的,店家手艺一定不错。
恰好有一桌客人吃完离开,老板娘过去手脚麻利的收拾桌子,看到刚进店的一家三口立马抬手招呼客人坐这边。
老板娘的普通话说的特别蹩脚,但勉强能听懂,叶芷晴认得墙上贴的繁体菜单,点了两碗碗牛肉汤粉,又点了两碗鲜虾馄饨。
她这边点好要的东西,老板娘同步大声让老板煮汤粉,她顺势就坐回了一旁的案桌那两手配合着一秒一个馄饨,包好直接下进锅里煮。
很快两碗牛肉汤粉和两碗混沌就端上了桌,广城这边人的口味偏淡,端上来的汤粉和混沌看着寡淡,实际离近了闻着鲜味直冲鼻端,碗里飘着一层绿油油的葱花,还有虾米紫菜,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叶芷晴特意点了两样就是为了都尝尝,牛肉汤粉口感爽滑,牛肉像是在滚水里汆过,一点也不柴,虾肉混沌里除了嚼着鲜甜弹牙的虾肉还有新鲜的猪五花,又香又鲜一点也不腻。
不知道他们这汤是怎么做的,看起来像普通白水煮的,但吃到嘴里就是一股特有的鲜味,配着粉和混沌一起吃,让人恨不得把汤都喝完。
一顿早饭吃完,季南山在路边拦了辆出租车,让司机直接带他们去广城新建的服装批发市场。
“你们系不系外地人啊?”司机说着拗口的普通话跟他们唠嗑,“靓妹看起来年轻,孩子都这么大了啊?”
司机师傅是地地道道的广城人,这一路上不仅跟他们详细介绍了服装批发市场,还跟他们说了好多广城特色,比如广式早茶,烤鸭烧鹅,各种海鲜特色菜,还有日新月异的广城样貌。
下车前,叶芷晴向司机师傅道谢,说一定会好好逛逛。
龚长建说的那个服装批发市场,从外面看就像是一条普通的商业街,但从入口处的石碑牌楼往里望,一个接一个的批发摊位前挤挤挨挨站着许多扛大包的个体户。
批发市场里卖衣服的,鞋子的,袜子手套日用品的摊位各样皆齐全,耳边吵吵闹闹充斥着像吵架一样讨价还价的声音。
这个说我拿一百双你给我便宜点,那个说我要了这么多你不能送我两双吗。
来了这里叶芷晴真是大开眼界,在这里个体户仿佛随处可见,大家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有的穿着时髦,眼睛上挂着一副黑色镜片的眼镜耍酷,叶芷晴从电视里知道这个叫墨镜,是从外国传进来的一种眼镜,能挡太阳光那种。
周围人来人往,叶芷晴怕把小宝挤散,特意让季南山驮着他走,服装批发市场从外面看只是一条街,实际越往里越宽敞,好多摊位一眼望不到头。
这里各式各样的衣服款式都有,五颜六色花里胡哨的,简单大方的,甚至还有各种男士女士的西服套装,在这里叶芷晴也看到了批发牛仔裤的摊位。
她离老得远就听那边正在吆喝,“快来看快来瞧啊,新款喇叭腿牛仔裤,布料结实堪比劳动布,穿着上班耐磨又耐脏,工人群体都夸顶呱呱!”
这宣传口号喊得怎么这么熟悉,叶芷晴心里不由多想了些,不过牛仔布料主打除了款式新颖就是布料耐磨耐脏,想来人家厂家用这种宣传也很正常。
批发牛仔裤的人不少,叶芷晴是直接跟服装厂合作的,每月直接从厂里拿货,有什么新款销售员也会打电话告诉她,或者直接给她寄样品,她就没往前挤。
再往里走,叶芷晴又看到没见过的衣服款式才会停下仔细看看,有喜欢的也会买几件,不过这里主要是批发市场,零卖摊主也卖,就是价格比批发要贵一些。
逛完服装批发市场叶芷晴也不是完全没收获,最起码她知道了现在全国各地政策都在逐步放开,个体户早晚不会再被打压,国家早晚会彻底放开,他们以后只管跟着政策放开手脚干就是。
季南山现在一心扑在店里生意上,这一趟广城之行他比叶芷晴感悟还要大,心里也有了更多想法正待一一考察实施。
从服装市场出来,叶芷晴他们又拦了一辆出租车,这回一上车就让司机师傅往广城特色大饭店开,快中午了,他们要先吃饭。
中午叶芷晴他们点了广式烧鹅,猪肚鸡,清蒸鱼,蒜蓉粉丝虾还有辣炒蛤蜊等带有广城特色口味的菜。
饭后再来一碗广式木薯糖水,煮出来的木薯糯粉面,糖水甜而不腻吃起来有一股胶质感黏黏糊糊的。
叶芷晴是第一次吃木薯,也是第一次尝试广式糖水,一下子就爱上了。
吃完饭离开饭店,他们又顺道在附近逛了逛,看到一家老式木房建筑,进去才发现这是一家茶馆,茶馆提供各式茶水还有茶点,叶芷晴又吃到了带有茶味的点心。
问了服务员才知道这是用绿茶研成粉做出来的绿茶饼,也是一道带有广式特色的点心,她当即决定走的时候一定要来打包几份带回去送人。
离开茶馆,在逛了大半天的叶芷晴和小宝体力撑不住了,季南山先送他们回招待所休息,下午时自己一个人又出去了一趟。
等他回来时也到了快要吃晚饭的时间了,刚好季南山在外面打听到一处地方,回来带着叶芷晴母子俩就坐三轮车去了一处汇聚了各式各样小摊的地方。
这里靠近广城最大的一个海鲜产品批发市场,离这里不远处有一个码头,原本这些摊位都是摆在码头附近的,给那些捕鱼晚归的渔民们咗食,后来广城外来人员越来越多,小摊贩们又逐渐聚集到了这里,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夜市。
找到一个摊位后,季南山把母子俩安排坐下,他自己去挨个摊位买东西,然后陆陆续续拿回来。
摆在这里的小摊各式各样,有卖各种汤粉炒粉的,还有卖海鲜粥,烤海鲜的,什么鱿鱼串,烤生蚝扇贝的到处都是,食材全都是现捕现捞的新鲜海货。
季南山把看着不错的都买了一份回来尝尝,最后发现小宝喜欢吃烤鱿鱼串,叶芷晴喜欢海鲜粥和烤生蚝,他自己什么都不挑,把母子俩吃剩下的扒拉扒拉就填饱了肚子。
次日一家三口还去广式茶餐厅尝了当地特色早茶,虾饺和烧麦还有各式各样点心都很不错,季南山陪着叶芷晴又去广城市中心的百货大楼逛了逛,下午又抽空出去了一趟,晚上三人仍是在夜市解决的午饭。
这就是想接纳小姑子一家的意思了。
郭晓敏听到她这么说,心里咯噔一下咬紧了牙,“您跟爸不是说了要让她吃够教训,这才一年不到您就心软了?”
张素芳皱了下眉没说话,郭晓敏又继续劝她,“要我说啊,非得让她多吃两年苦头才能长记性,才能明白家里人对她的良苦用心不是?”
等两年后叶芷晴大学毕业也该分配工作了,到那时就用不着家里帮衬她,恢复来往也不是不行。
郭晓敏如意算盘打的精,在张素芳心里当然也是亲孙子更重要,又叹了口气到底是没再说让儿l子去看看叶芷晴的话。
虽然劝住了婆婆,但下一站时郭晓敏还是拉着婆婆下了车,生怕待会儿l再碰见叶芷晴一家。
这导致她们彻底错过了得知真相的机会,也算是给叶芷晴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另一边,叶芷晴和季南山带着小宝来百货商店大采购,一家三口从里到外各买了两身秋冬衣服,鞋袜也都添置了新的,买完衣服又去一楼逛了一圈,等出商店时,季南山手里都快拎不下了。
小宝抱着新得的玩具高兴的走路都一蹦一跳的,叶芷晴大手一挥转头他们就进了旁边新开的一家餐厅吃饭。
过完充实的周末,叶芷晴又回学校恢复了忙碌的日常生活,时间快进到十一月,这天她接到了一通意外的电话。
电话是龚长建打来的,他从服装厂那边了解到叶芷晴每月不间断的从服装厂进货,每次要的货量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她都快成服装厂的大客户了。
这一年多来龚长建四处碰壁,不仅厂里技术卖不出去,他自己也大受打击,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拿到电话立刻就给叶芷晴打了过来。
“您好,叶同志,冒昧来电希望没有打扰到你,”龚长建礼貌问候完,迫不及待就说起了正事,“叶同志,我听服装厂的人说你一直稳定从厂里拿货,我想问问你,那些货你都卖掉了吗?你是怎么在内地卖出去这么多货的啊?”
他问的这些其实服装厂的人也很好奇,他们服装厂自从引进龚长建改造后的机器后,生产出来的牛仔面料做成的衣服大部分都找机会销往了国外,只有一少部分被那些干倒卖的个体户拿去卖,但那些人拿一次货往往都要很久才能卖出去,全加起来也不如叶芷晴一个人拿的货多。
叶芷晴听到龚长建的话不由无语一瞬,这人说话还是一如既往的直接,换个人这么问她可能直接就撂电话了,但龚长建不一样,要不是他自己还拿不到进货渠道呢。
其实现在她已经不怎么管卖货的事了,那些人从她这里拿完货后怎么卖不归她管,不过她一开始确实给女同学出过主意,让她们去工厂附近摆摊,牛仔裤的消费主流也渐渐从年轻人转为了工人群体,她从每月返过来的分成上看就知道她们卖的很不错。
她把这些事情跟龚长建略说了说,电话那端龚长建的声音透着两分迷茫,显然还是没搞懂为什么叶芷晴她们能把牛仔裤卖这么多。
不过电话里他还提到了另一件事,“这边正在筹备建设国内第一个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叶同志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来这里看看。”
“好的,谢谢龚同志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叶芷晴在电话里跟龚长建道了谢,但她心里对服装批发市场并没有什么兴趣。
她现在一心都扑在留校名额上,根本没空也没精力再去研究其他的。
晚上吃饭时叶芷晴把电话里龚长建说的话当闲聊话题告诉了季南山,没想到他却对沿海城市挺感兴趣的。
因为政策与地理位置的原因,那边几乎算是个体户的发源地,也是国内第一批与外商合作的领先者,季南山先前听不少货车司机说过,那边短短几年间变化飞速,遍地都是做生意的人,政策与先机都远远超过内地。
季南山感兴趣的原因有二,一是好奇那边的规模与内地有什么不一样,二就是他听说沿海地区因气候原因,物产丰富,想从那边进点新鲜货回南城卖。
叶芷晴听完季南山的话考虑了下,再有一个多月差不多就放寒假了,听说沿海地区冬天也像春秋季一样舒适,并不寒冷,她实在是受够南城每年冬天湿冷的气候了,即使不考虑别的,去那边过冬也不错,就当是带着小宝出去玩了。
夫妻俩意见一致,很快定下了寒假出趟远门的决定,而小宝一听说去那边可以看海,立马双眼亮晶晶的点头说要去。
这边一家人做好了出游的打算,接下来一个多月反而更忙碌起来,叶芷晴忙着期末复习,季南山走之前也要把店里的事交代清楚。
一切忙完后,俩人只和亲近的朋友交代了下行程,转头便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等叶新志按着张素芳的指示,悄摸来南城大学这边打探妹妹一家的消息时,一家人早走没影了,他自然是扑了个空。
第50章
此时叶芷晴和季南山已经带着小宝坐上了前去广城的火车。
这趟出行是早就计划好的,季南山特意提前订了两张卧铺票,虽然南城到广城距离不算远,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旅途中还是尽量舒适一点好。
他们坐的是上午八点左右的火车,除去夜间火车停靠时间,大概明天一早就能到达目的地。
卧铺车厢比别的车厢要安静一些,一家三口站到自己票位所在车厢时,里头已经有人在了,其中一人看自己坐了人家下铺的位置,忙站起身避去了走道上。
叶芷晴带着小宝坐到左边下铺,季南山随手把行李放到下铺床板下,只把装了吃食的包放在小桌上。
避在走廊上的是个穿着齐整干净的年轻人,季南山暂时不打算躺下休息,就招呼人随便坐,正好年轻人的同伴打完热水从外面回来,两人一道在右面下铺坐下。
年轻人有些不好意思开口自我介绍,“你们好,我叫薛朝阳,她是我妹妹叫薛明月,我们是去广城探亲的。”
他说完,一旁他妹妹薛明月也友好的朝他们打了招呼,看见对方带着小孩,还特意从包里掏了水果糖给小宝吃。
小宝一开始没有接,而是抬头看妈妈,在外一般没有叶芷晴的允许他不会随意接陌生人的东西,直到看见她点头,小宝才礼貌的从薛明月手里接了糖。
叶芷晴教小宝跟姐姐道谢,又从包里拿出一盒洗好的水果打开,邀请薛明月一块吃。
对面年轻的兄妹俩买的是上铺位置,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一天一夜这个车厢只有他们几人,少不得要互相简单了解下。
叶芷晴几人没透漏他们去广城做什么,只简单说了下自己还是学生没有参加工作,这次是想趁着假期去广城游玩一圈。
薛明月一听她是大学生,目光顿时又亲近两分,她也是中专刚毕业的学生,她哥薛朝阳去年刚毕业参加工作,他们这趟是代不便出门的父母去看望早年嫁去广城的姑姑一家。
原来是刚脱离学校初入社会的学生,难怪看起来性格单纯的很。
中午时间,火车上有列车员推着餐车叫卖,季南山去买了三份盒饭,薛朝阳兄妹俩也不是缺钱的,跟着要了两份盒饭。
这年头火车上的盒饭有时候比外面小饭馆里的饭菜还好吃,因为舍得放油放盐味足量也足。
小宝饭量不小但一份盒饭也吃不完,叶芷晴饭量也不算大,季南山解决完自己那份盒饭后,自然的把母子俩的剩饭拿去解决,看得一旁薛朝阳兄妹俩愣了下,又觉得能理解,毕竟现在的人都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浪费可耻,但季南山的动作太自然了,一看在家就是这样,他们一家三口的相处融洽又和谐,让看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幸福。
火车越往南,气温也在渐渐升高,原本刚出南城时叶芷晴还裹着大衣里面穿着厚毛衣,到了下午在车厢里单穿毛衣都不觉得冷了。
等到一夜过去,薛朝阳和季南山带着小宝避出去,让叶芷晴和薛明月在车厢里换衣服,等她们换完两人又一道去卫生间洗漱,季南山带着小宝换上了薄点的衣服,他自己更不怕冷,上身只穿了一件衬衣,随手拎出件薄外套放着。
上午八点十分,火车停靠站台,季南山一手提着行李,另只手抱起小宝又回头嘱咐叶芷晴抓紧他,随着人流缓慢下了火车。
火车站人来人往,叶芷晴他们刚一下火车就和薛朝阳兄妹俩挤开了,出了火车站也没再碰上。
季南山在火车站外找了个等着拉人的本地人问路,让对方带他们去市中心招待所。
他们是第一次来广城,对这边不熟悉,大街上还有好多本地人说着他们压根听不懂的方言,还是先找到住的地方再说吧。
带他们的大叔可能因为常在火车站接人的缘故,他会一点蹩脚的普通话,一路上都在热情的跟他们介绍广城哪里哪里变化大。
几年前的广城基本就是小渔村规模,可国家政策一朝变化,他们这里建起了码头,引来了外商投资,昔日的小渔村大变样,街道变得宽阔,路边的房屋也越建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奔到广城寻机缘,这座小小的沿海城镇彻底热闹了起来。
叶芷晴和季南山初来乍到,对这边的第一印象除了冬天上人很多,随处可见卖糖水的小摊和卖粉的铺子,街上骑着箱沿街叫卖的小摊贩也比南城多的多。
早上下火车前他们只简单吃了点东西垫垫,这会儿l看着大街小巷卖汤粉炒粉也店铺,叶芷晴感觉肚子好像有点饿,她提议,“待会儿l开好房间把行李放下我们出来逛逛吧。”
。
把事先说好的酬劳给大叔,房,拿到房间钥匙放下东西,一家重新出了房间。
广城市中心热闹程度不比南城差多少,甚至因为街道上各种小摊贩增多,来来往往的人群也更多。
叶芷晴选了离招待所不远的一家粉店,她观察到来这里吃饭的大多是广城本地人,他们的身份实在太好辨认了,因为广城这边的人普遍偏瘦,一开口就是他们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老板往来招呼的客人也大多是相互熟悉的模样。
睐的,店家手艺一定不错。
恰好有一桌客人吃完离开,老板娘过去手脚麻利的收拾桌子,看到刚进店的一家三口立马抬手招呼客人坐这边。
老板娘的普通话说的特别蹩脚,但勉强能听懂,叶芷晴认得墙上贴的繁体菜单,点了两碗碗牛肉汤粉,又点了两碗鲜虾馄饨。
她这边点好要的东西,老板娘同步大声让老板煮汤粉,她顺势就坐回了一旁的案桌那两手配合着一秒一个馄饨,包好直接下进锅里煮。
很快两碗牛肉汤粉和两碗混沌就端上了桌,广城这边人的口味偏淡,端上来的汤粉和混沌看着寡淡,实际离近了闻着鲜味直冲鼻端,碗里飘着一层绿油油的葱花,还有虾米紫菜,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叶芷晴特意点了两样就是为了都尝尝,牛肉汤粉口感爽滑,牛肉像是在滚水里汆过,一点也不柴,虾肉混沌里除了嚼着鲜甜弹牙的虾肉还有新鲜的猪五花,又香又鲜一点也不腻。
不知道他们这汤是怎么做的,看起来像普通白水煮的,但吃到嘴里就是一股特有的鲜味,配着粉和混沌一起吃,让人恨不得把汤都喝完。
一顿早饭吃完,季南山在路边拦了辆出租车,让司机直接带他们去广城新建的服装批发市场。
“你们系不系外地人啊?”司机说着拗口的普通话跟他们唠嗑,“靓妹看起来年轻,孩子都这么大了啊?”
司机师傅是地地道道的广城人,这一路上不仅跟他们详细介绍了服装批发市场,还跟他们说了好多广城特色,比如广式早茶,烤鸭烧鹅,各种海鲜特色菜,还有日新月异的广城样貌。
下车前,叶芷晴向司机师傅道谢,说一定会好好逛逛。
龚长建说的那个服装批发市场,从外面看就像是一条普通的商业街,但从入口处的石碑牌楼往里望,一个接一个的批发摊位前挤挤挨挨站着许多扛大包的个体户。
批发市场里卖衣服的,鞋子的,袜子手套日用品的摊位各样皆齐全,耳边吵吵闹闹充斥着像吵架一样讨价还价的声音。
这个说我拿一百双你给我便宜点,那个说我要了这么多你不能送我两双吗。
来了这里叶芷晴真是大开眼界,在这里个体户仿佛随处可见,大家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有的穿着时髦,眼睛上挂着一副黑色镜片的眼镜耍酷,叶芷晴从电视里知道这个叫墨镜,是从外国传进来的一种眼镜,能挡太阳光那种。
周围人来人往,叶芷晴怕把小宝挤散,特意让季南山驮着他走,服装批发市场从外面看只是一条街,实际越往里越宽敞,好多摊位一眼望不到头。
这里各式各样的衣服款式都有,五颜六色花里胡哨的,简单大方的,甚至还有各种男士女士的西服套装,在这里叶芷晴也看到了批发牛仔裤的摊位。
她离老得远就听那边正在吆喝,“快来看快来瞧啊,新款喇叭腿牛仔裤,布料结实堪比劳动布,穿着上班耐磨又耐脏,工人群体都夸顶呱呱!”
这宣传口号喊得怎么这么熟悉,叶芷晴心里不由多想了些,不过牛仔布料主打除了款式新颖就是布料耐磨耐脏,想来人家厂家用这种宣传也很正常。
批发牛仔裤的人不少,叶芷晴是直接跟服装厂合作的,每月直接从厂里拿货,有什么新款销售员也会打电话告诉她,或者直接给她寄样品,她就没往前挤。
再往里走,叶芷晴又看到没见过的衣服款式才会停下仔细看看,有喜欢的也会买几件,不过这里主要是批发市场,零卖摊主也卖,就是价格比批发要贵一些。
逛完服装批发市场叶芷晴也不是完全没收获,最起码她知道了现在全国各地政策都在逐步放开,个体户早晚不会再被打压,国家早晚会彻底放开,他们以后只管跟着政策放开手脚干就是。
季南山现在一心扑在店里生意上,这一趟广城之行他比叶芷晴感悟还要大,心里也有了更多想法正待一一考察实施。
从服装市场出来,叶芷晴他们又拦了一辆出租车,这回一上车就让司机师傅往广城特色大饭店开,快中午了,他们要先吃饭。
中午叶芷晴他们点了广式烧鹅,猪肚鸡,清蒸鱼,蒜蓉粉丝虾还有辣炒蛤蜊等带有广城特色口味的菜。
饭后再来一碗广式木薯糖水,煮出来的木薯糯粉面,糖水甜而不腻吃起来有一股胶质感黏黏糊糊的。
叶芷晴是第一次吃木薯,也是第一次尝试广式糖水,一下子就爱上了。
吃完饭离开饭店,他们又顺道在附近逛了逛,看到一家老式木房建筑,进去才发现这是一家茶馆,茶馆提供各式茶水还有茶点,叶芷晴又吃到了带有茶味的点心。
问了服务员才知道这是用绿茶研成粉做出来的绿茶饼,也是一道带有广式特色的点心,她当即决定走的时候一定要来打包几份带回去送人。
离开茶馆,在逛了大半天的叶芷晴和小宝体力撑不住了,季南山先送他们回招待所休息,下午时自己一个人又出去了一趟。
等他回来时也到了快要吃晚饭的时间了,刚好季南山在外面打听到一处地方,回来带着叶芷晴母子俩就坐三轮车去了一处汇聚了各式各样小摊的地方。
这里靠近广城最大的一个海鲜产品批发市场,离这里不远处有一个码头,原本这些摊位都是摆在码头附近的,给那些捕鱼晚归的渔民们咗食,后来广城外来人员越来越多,小摊贩们又逐渐聚集到了这里,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夜市。
找到一个摊位后,季南山把母子俩安排坐下,他自己去挨个摊位买东西,然后陆陆续续拿回来。
摆在这里的小摊各式各样,有卖各种汤粉炒粉的,还有卖海鲜粥,烤海鲜的,什么鱿鱼串,烤生蚝扇贝的到处都是,食材全都是现捕现捞的新鲜海货。
季南山把看着不错的都买了一份回来尝尝,最后发现小宝喜欢吃烤鱿鱼串,叶芷晴喜欢海鲜粥和烤生蚝,他自己什么都不挑,把母子俩吃剩下的扒拉扒拉就填饱了肚子。
次日一家三口还去广式茶餐厅尝了当地特色早茶,虾饺和烧麦还有各式各样点心都很不错,季南山陪着叶芷晴又去广城市中心的百货大楼逛了逛,下午又抽空出去了一趟,晚上三人仍是在夜市解决的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