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和比赛本身无关的想法忽然浮现,这颗务实、严谨的头脑被没有意义的假如纠缠着。不知怎的,他反倒羡慕起塞弗里德来:有什么说什么的性格真好。
“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稳定就好啦!”她夸赞他,觉得手冢像块岩石,靠在上面稳稳的很安心,真是她的精神支柱。
“迹部还好吗?”他忽然问起。
她愣了愣,有些意外,没料到被他看到了:“他自我调节很快的,不会轻易服输。”
“是吗……莉莉,我也是人,也会产生各种情绪,也会有所期待。”他平静地说,“输球了会心情低落,想要深刻反思;赢得比赛会感到开心,希望在意的人与我一同高兴。那么你愿意对我说声‘恭喜’吗?”
他的眼神第一次显出几分强硬和固执,凝视着她,等她开口说一句再废话不过的庆贺。因为她当场跟随迹部离去,却始终没有为他的获胜而欢呼。
他并非无悲无喜、云淡风轻,也会在比赛里握拳一下,给自己默默鼓励,也会渴望赛后和她眼神互动,交换彼此的心情。情感是缓慢流动的岩浆,只有踏入其中才能知晓他的灼热。
她被手冢的神色吸引,完全屏住呼吸,心头涌上一阵莫名躁动。不知过了多久,漫长得像两个世纪过去了,想要说句玩笑话缓和气氛都找不到时机,觉得还从没这么笨嘴拙舌过:“恭喜……打的很好。”
难得看她这样,他低声笑道:“下次还是当场说给我听吧。”
莉莉急于转移话题:“你现在的表情可比在场上时丰富多啦!听入江说,微笑在潜意识与放松挂钩,即使硬作出的笑容,也会不自觉让身体向着放松弛缓的方向转变哦。”
“!”猛听到入江的名字,手冢的脸色变得有点奇怪,嘴角拉平,“我就这样。”
惊了,这是在赌气吗?莉莉惊奇不已,想到他的真实年龄,不由在心里发笑。虽说个子高、表情严峻、言行举止又比其他人稳重成熟,但再怎么说,也只有十几岁而已。
嗯,有点可爱。明明比以前更暗含锋芒、更充满力量,深邃、硬朗、体格精壮,种种形容加诸其上都不为过,但这一刻,她却觉得他可爱。
想摸对方的脑袋。会是柔顺又蓬松的手感吗?
第145章 狮子的怒火
网球比赛的赛制分为淘汰制、循环赛制、混合制,具体采用哪种赛制由主办方决定。
比如淘汰制下,还细分为单淘汰和双淘汰,莉莉以前在国内参加的积分赛,采用的就是单淘汰制。
U-17比赛的小组赛阶段,采用的是单循环制,组内参赛各方互相直接比赛一次。即八个小组、每组四队的情况下,每队都要经历三场比赛,按照积分排序,前两名晋级淘汰赛。
鉴于她有过当裁判的经验,对这些赛制有所研究,此时饶有兴趣地看着循环赛的轮转图。
德国和塞尔维亚双双被分到C组,都具备远超其他两队的实力,可以说提前垄断了晋级名额的可能。无怪乎在抽签现场,同抽到C组的人脸色铁青,看上去生无可恋。
虽说另有队伍抽到和第一梯队的西班牙一组,但毕竟有两个名额,除去第一名,剩下的名额还能努力一争。
不过对她来说,暂时没她出场的份,只好坐在组会角落,听教练和选手们商讨出场名单。
出于培养下一代人才的考虑,他们会给中上游候补参加正式赛事的机会,尤其是U-17这样难得的世界级赛事。而正选队员暂时不会出现,只会在拿保底分时上场。
“玩的够冒险的。”她嘟囔,“真不怕把自己浪出局。”
多琳:“这也是心理抗压能力的训练。”
视各国重视的小组赛事为等闲的心理训练,好,有气魄。
几天下来,她和这位职业选手也熟悉起来,意识到考特给她留出的单打二号定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五局三胜制下,第三局有时被称为“中场决战”。
若双方打成平局,则它是决定领先优势的关键。若大比分领先,则它是终结比赛的机会。若己方两局落后,那它就是至关重要、必须力挽狂澜的一局。或许是觉得她心态格外稳定、技术稍微比其他人全面些吧。
第四天,德国队踩着其他队伍如履平地,以小组第一名的成绩出线,进入16强的名单,迎面撞上东道主澳大利亚。
比赛开局,德国队所有人都皱起眉来。
“主场优势,真是有够恶心人的!”场边的莫娜快言快语,忍不住叫道。
主场上,观众狂声呐喊,声音喧哗。上座的几乎都是本地人,支持自家选手是天经地义。即使强如德国队,其到场的支持者们,数量也远少于对方的狂热粉丝,一时间,整个场地回荡的着整齐划一的喊口号声,看样子还经过了组织培训。
当选手站在场上时,观众气氛带来的影响力远超想象。第二场,她们的双打二号错过了整整三个赛点,被对方一点点追平,又超越过去。
人很难做到绝对理智、完全控制自己的心理,尤其是听到全场都在为对手加油打气。德国队的女孩子们见识过大场面,已经试图保持冷静,但对方在加油声中打的越发强力,一波反扑后士气大增,迅速拿下了第二场。
从0比1追成1比1,澳大利亚的支持者们竞相鼓掌庆祝,仿佛他们已经拿下冠军似的。在这样的氛围里,莉莉平静地站起来,准备去完成自己的单打比赛。
她早看出来了,裁判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倾向性。轮到德国队发球时,他故意延迟阻止观众制造噪音,至少已有两次。发球是很讲究手感的,观众干扰往往打不出好的发球。她一边想着,一边往场上走去:即使是世界级的赛事,也存在偏袒和歧视,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公平的事。
这么看来,松岛往裁判方向努力的选择是对的,争取本国的裁判席位才能减少这样的情况。
唔,虽然她现在和日本也没什么关联了。
这些题外话在心里一闪而过,她收敛了情绪:这是她正式比赛的第一场,还想打的漂漂亮亮的呢。
三局下来,莉莉有点耐不住:对方是不是故意的,试图在精神上折磨她?
磨磨蹭蹭,底线散步,拿球看球,来回踱步,缓慢拍球,静止三秒。莉莉紧盯着她,忍耐着对方的缓慢,保持平心静气的表情。
这还没超时?她忍不住怀疑裁判在包庇对方。抛球了!她瞬间启动垫步,侧身挥拍,同时将眼力发挥到极致,试图全力去捕捉落点,却发现对方马上用手接住了球,笑着示意要重抛。
规则允许如此。以手抛球后,在落地前将球击出,拍面击中或挥空方视为发球完成。在动作完成前,选手有权选择重抛。
一次还能接受,接二连三是怎么回事?
她读出对方笑容里的恶意来,深吸一口气,默念拍面参数。
“别中计,她想逼迫我着急、失误。我偏不能如她所愿。”
观众里出现了嗡嗡声,表情都有点怪异。他们想看的是激烈对抗,而不是这些磨磨唧唧的小动作。这位心理学大师不仅折磨对手也折磨观众。只不过毕竟是自己国家的,他们还具有一定的忍耐度。
而轮到莉莉发球时,她又被对方的神奇操作惊到了。
此时发球已进入倒计时,她毫不怀疑自己若是再不发球,裁判绝对要判罚。但对方甚至还没在等接发,低头不看她,一味的在底线附近来回踱步。
最后一秒钟,莉莉忍无可忍,紧赶慢赶地朝有效区内角轰出一记ACE,换来的是对方摊开双手、满脸无辜,表示自己还在检查拍线有没有断裂,没做好接发准备。
看两眼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耽误十几秒吗?观战的莫娜气的要命,差点冲下场。
裁判判定理由成立,告知双方:刚刚的发球不计入比分。
这一刻,一向好脾气、从来没失态的莉莉也忍不住了:既不尊重对手,也不尊重网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到这种地步。能不能好好打?搞这些有的没的盘外招干什么?
绝不惯着他们。她大踏步冲了过去,和裁判理论起来,吐字清晰,眼里闪动着愤怒:“根据规则,接发球员应当按照发球员的发球节奏来比赛,我每次发球她都说没做好准备!而她在两盘里足足超时了三次,你却只给了她一次超时警告!不管她发球是不是慢悠悠,至少我的发球局,她应该按照我的节奏来!”
裁判神情意外,似乎没想到她有向他抗争的勇气。他低下头瞟了她一眼,表示知道了。
但他不认可刚刚那一分归德国队。
怒到极点,莉莉紧紧抿着嘴。她的脸颊弧线原本很柔和,此时却显出一道锋利、刚硬的线条。
因为她在咬紧牙关,逼迫自己保持平静。入江的话忽然浮现在心里,她便努力让自己露出生硬的微笑,点点头,重新走回自己的片区,凝视着球拍。
眼为神魂之门户,这个瞬间,她的目光彻底变了,让观者无不在心中感到震动。极冷静又极凛冽,似乎心底最深处的怒火已被完全点燃,却烧得无声。
“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稳定就好啦!”她夸赞他,觉得手冢像块岩石,靠在上面稳稳的很安心,真是她的精神支柱。
“迹部还好吗?”他忽然问起。
她愣了愣,有些意外,没料到被他看到了:“他自我调节很快的,不会轻易服输。”
“是吗……莉莉,我也是人,也会产生各种情绪,也会有所期待。”他平静地说,“输球了会心情低落,想要深刻反思;赢得比赛会感到开心,希望在意的人与我一同高兴。那么你愿意对我说声‘恭喜’吗?”
他的眼神第一次显出几分强硬和固执,凝视着她,等她开口说一句再废话不过的庆贺。因为她当场跟随迹部离去,却始终没有为他的获胜而欢呼。
他并非无悲无喜、云淡风轻,也会在比赛里握拳一下,给自己默默鼓励,也会渴望赛后和她眼神互动,交换彼此的心情。情感是缓慢流动的岩浆,只有踏入其中才能知晓他的灼热。
她被手冢的神色吸引,完全屏住呼吸,心头涌上一阵莫名躁动。不知过了多久,漫长得像两个世纪过去了,想要说句玩笑话缓和气氛都找不到时机,觉得还从没这么笨嘴拙舌过:“恭喜……打的很好。”
难得看她这样,他低声笑道:“下次还是当场说给我听吧。”
莉莉急于转移话题:“你现在的表情可比在场上时丰富多啦!听入江说,微笑在潜意识与放松挂钩,即使硬作出的笑容,也会不自觉让身体向着放松弛缓的方向转变哦。”
“!”猛听到入江的名字,手冢的脸色变得有点奇怪,嘴角拉平,“我就这样。”
惊了,这是在赌气吗?莉莉惊奇不已,想到他的真实年龄,不由在心里发笑。虽说个子高、表情严峻、言行举止又比其他人稳重成熟,但再怎么说,也只有十几岁而已。
嗯,有点可爱。明明比以前更暗含锋芒、更充满力量,深邃、硬朗、体格精壮,种种形容加诸其上都不为过,但这一刻,她却觉得他可爱。
想摸对方的脑袋。会是柔顺又蓬松的手感吗?
第145章 狮子的怒火
网球比赛的赛制分为淘汰制、循环赛制、混合制,具体采用哪种赛制由主办方决定。
比如淘汰制下,还细分为单淘汰和双淘汰,莉莉以前在国内参加的积分赛,采用的就是单淘汰制。
U-17比赛的小组赛阶段,采用的是单循环制,组内参赛各方互相直接比赛一次。即八个小组、每组四队的情况下,每队都要经历三场比赛,按照积分排序,前两名晋级淘汰赛。
鉴于她有过当裁判的经验,对这些赛制有所研究,此时饶有兴趣地看着循环赛的轮转图。
德国和塞尔维亚双双被分到C组,都具备远超其他两队的实力,可以说提前垄断了晋级名额的可能。无怪乎在抽签现场,同抽到C组的人脸色铁青,看上去生无可恋。
虽说另有队伍抽到和第一梯队的西班牙一组,但毕竟有两个名额,除去第一名,剩下的名额还能努力一争。
不过对她来说,暂时没她出场的份,只好坐在组会角落,听教练和选手们商讨出场名单。
出于培养下一代人才的考虑,他们会给中上游候补参加正式赛事的机会,尤其是U-17这样难得的世界级赛事。而正选队员暂时不会出现,只会在拿保底分时上场。
“玩的够冒险的。”她嘟囔,“真不怕把自己浪出局。”
多琳:“这也是心理抗压能力的训练。”
视各国重视的小组赛事为等闲的心理训练,好,有气魄。
几天下来,她和这位职业选手也熟悉起来,意识到考特给她留出的单打二号定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五局三胜制下,第三局有时被称为“中场决战”。
若双方打成平局,则它是决定领先优势的关键。若大比分领先,则它是终结比赛的机会。若己方两局落后,那它就是至关重要、必须力挽狂澜的一局。或许是觉得她心态格外稳定、技术稍微比其他人全面些吧。
第四天,德国队踩着其他队伍如履平地,以小组第一名的成绩出线,进入16强的名单,迎面撞上东道主澳大利亚。
比赛开局,德国队所有人都皱起眉来。
“主场优势,真是有够恶心人的!”场边的莫娜快言快语,忍不住叫道。
主场上,观众狂声呐喊,声音喧哗。上座的几乎都是本地人,支持自家选手是天经地义。即使强如德国队,其到场的支持者们,数量也远少于对方的狂热粉丝,一时间,整个场地回荡的着整齐划一的喊口号声,看样子还经过了组织培训。
当选手站在场上时,观众气氛带来的影响力远超想象。第二场,她们的双打二号错过了整整三个赛点,被对方一点点追平,又超越过去。
人很难做到绝对理智、完全控制自己的心理,尤其是听到全场都在为对手加油打气。德国队的女孩子们见识过大场面,已经试图保持冷静,但对方在加油声中打的越发强力,一波反扑后士气大增,迅速拿下了第二场。
从0比1追成1比1,澳大利亚的支持者们竞相鼓掌庆祝,仿佛他们已经拿下冠军似的。在这样的氛围里,莉莉平静地站起来,准备去完成自己的单打比赛。
她早看出来了,裁判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倾向性。轮到德国队发球时,他故意延迟阻止观众制造噪音,至少已有两次。发球是很讲究手感的,观众干扰往往打不出好的发球。她一边想着,一边往场上走去:即使是世界级的赛事,也存在偏袒和歧视,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公平的事。
这么看来,松岛往裁判方向努力的选择是对的,争取本国的裁判席位才能减少这样的情况。
唔,虽然她现在和日本也没什么关联了。
这些题外话在心里一闪而过,她收敛了情绪:这是她正式比赛的第一场,还想打的漂漂亮亮的呢。
三局下来,莉莉有点耐不住:对方是不是故意的,试图在精神上折磨她?
磨磨蹭蹭,底线散步,拿球看球,来回踱步,缓慢拍球,静止三秒。莉莉紧盯着她,忍耐着对方的缓慢,保持平心静气的表情。
这还没超时?她忍不住怀疑裁判在包庇对方。抛球了!她瞬间启动垫步,侧身挥拍,同时将眼力发挥到极致,试图全力去捕捉落点,却发现对方马上用手接住了球,笑着示意要重抛。
规则允许如此。以手抛球后,在落地前将球击出,拍面击中或挥空方视为发球完成。在动作完成前,选手有权选择重抛。
一次还能接受,接二连三是怎么回事?
她读出对方笑容里的恶意来,深吸一口气,默念拍面参数。
“别中计,她想逼迫我着急、失误。我偏不能如她所愿。”
观众里出现了嗡嗡声,表情都有点怪异。他们想看的是激烈对抗,而不是这些磨磨唧唧的小动作。这位心理学大师不仅折磨对手也折磨观众。只不过毕竟是自己国家的,他们还具有一定的忍耐度。
而轮到莉莉发球时,她又被对方的神奇操作惊到了。
此时发球已进入倒计时,她毫不怀疑自己若是再不发球,裁判绝对要判罚。但对方甚至还没在等接发,低头不看她,一味的在底线附近来回踱步。
最后一秒钟,莉莉忍无可忍,紧赶慢赶地朝有效区内角轰出一记ACE,换来的是对方摊开双手、满脸无辜,表示自己还在检查拍线有没有断裂,没做好接发准备。
看两眼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耽误十几秒吗?观战的莫娜气的要命,差点冲下场。
裁判判定理由成立,告知双方:刚刚的发球不计入比分。
这一刻,一向好脾气、从来没失态的莉莉也忍不住了:既不尊重对手,也不尊重网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到这种地步。能不能好好打?搞这些有的没的盘外招干什么?
绝不惯着他们。她大踏步冲了过去,和裁判理论起来,吐字清晰,眼里闪动着愤怒:“根据规则,接发球员应当按照发球员的发球节奏来比赛,我每次发球她都说没做好准备!而她在两盘里足足超时了三次,你却只给了她一次超时警告!不管她发球是不是慢悠悠,至少我的发球局,她应该按照我的节奏来!”
裁判神情意外,似乎没想到她有向他抗争的勇气。他低下头瞟了她一眼,表示知道了。
但他不认可刚刚那一分归德国队。
怒到极点,莉莉紧紧抿着嘴。她的脸颊弧线原本很柔和,此时却显出一道锋利、刚硬的线条。
因为她在咬紧牙关,逼迫自己保持平静。入江的话忽然浮现在心里,她便努力让自己露出生硬的微笑,点点头,重新走回自己的片区,凝视着球拍。
眼为神魂之门户,这个瞬间,她的目光彻底变了,让观者无不在心中感到震动。极冷静又极凛冽,似乎心底最深处的怒火已被完全点燃,却烧得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