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破发点上,对手表现很不寻常,她留心起来,也在接下来几局里,迅速捕捉到莉莉的一些特性。说不定这些特性连本人都没意识到吧?
  往好处想,伤情虽无法避免,但也给她带来了小小礼物。受伤前,高桥可是个爱冲猛打的姑娘,但受伤彻底沉淀了她,稳重了她,也让她的感官更加敏锐。
  秋川的球路没有偏好,但她的心理却有所偏好,最擅长处理的是高压、逆境、背水一战。看得出来,成长中遇到过很多强者吧?被打压着、又挑战着走到今天,比分落后的瞬间真是冷静到可怕。
  她在和她打球,也在和她博弈。有时占优并非好事,胜利在望却是陷阱。难以感受压力,就难以保持警惕,更容易滑向盲目乐观的方向,不是么?
  第125章 交换
  与此同时,试点班里——哦,现在已经改名叫U-17训练营,在场几人的表情都有些心不在焉。
  他们的挥拍、接发没什么破绽,但打起球竟然不叫唤、也不说中二台词了!斋藤教练大感诧异:这怎么还走神了。
  青少年们可真难管啊。他在心里暗自嘀咕,没有完全投入还不如不练,做不到身心合一,没有经过头脑思考,就只是机械性动作,不过是挥拍熟练工罢了。
  他深谙鼓励式教育的必要,身为今日监督,也有权决定课程安排,便笑道:“训练的时候就好好训练,别想东想西的,集中精力做完最后五组,就给你们十分钟休息时间。”
  嗯,其实他也挺好奇那边的比分。秋川同学也曾上过他的课,他对她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谢谢教练!”几人大喜,这才把全部心思拉回来,全力投入。
  虽说外卡赛的关注度没那么夸张,但在青少年网球圈内,讨论度还是很高的。因此U-17官方账号下的子账号,也对今日比赛进行了直播。
  忍受了长达六十秒的广告后,迹部一眼就看到了她:“3号场,快快,调到3号场的比赛。”
  “知道了。”另外几人手脚麻利,大家趁休息凑在一起观战,“今天的网速怎么这么慢啊!”
  “平常你们联网打游戏,都没说过网速不行呢。”有人吐槽道。
  几人急吼吼涌进去,发现在线人数还真不少。已是本盘赛点,而就在他们点进来的瞬间,莉莉在正手直线后接了个正手放短,果断、隐蔽而轻柔,以6比4抢下第一盘比赛。
  “Fake and Drop Shot?好漂亮的小球技术。”
  忍足惊诧,又有点得意:“能不漂亮?也不看看是谁带出来的。”F&D可是他的拿手绝活。
  不过,这下的触球细腻度和节奏转换,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在猛且快的直线球后,难为她还能打出这样的球。
  动作隐蔽了不少,已经学到了忍足的七八成神韵。重点就在引拍动作是正常的,欺骗对方,让对方误以为她要打一个正手。在降拍头的瞬间,再放松手指,迅速切成大陆式握拍,完成放小球。
  她身上始终带着他的影子。
  “我从很早前就觉得,她打球的表情又像手冢又像忍足的。”
  “这么说来,其实侑士和手冢也很像啊。”
  “啊哈哈哈!”
  忍足叹气:他们哪里像了?
  这边在说说笑笑。另一边,第一盘的胜利让莉莉暂时松了口气,好歹压力少一点了。高桥的难打程度直逼平手悠,简直不敢想,如果没有缺失的两年,她能打到什么样子。
  不过和平手相比,她更精于防守和接发。出色的接发,能在弱二发后直接转守为攻,让莉莉发球根本不敢降速。变线能力绝不亚于平手,要不是她看得早跑得快,早就被对面遛晕了。
  高桥对她的调动很缜密,这个思路在第二盘比赛中更加明显。通常选手打直线或者斜线,靠的是身体转向,比如侧身多出直线,转身体出斜线,但高桥在同样站位中,利用击球点的前后变化进行变线,让对方难以快速判断,这也是她网球应变能力的体现之一。
  更何况她打的同样聪明。被斜线压制,连打多板反手,就忽然打出直线缓冲压力,甚至还能借机打出winner球。把球打给对面中路深区,控制莉莉的回球强度和角度,无声向对手展示自己打出多线的能力。
  她能打出的牌越多,那莉莉在思考时的难度就越高,她不得不作出更多的准备,全面提防她下一步的选项。
  “如果这盘输掉,我将立刻被淘汰。”高桥默默告诉自己。无数枯坐的日夜也是修炼,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修炼,她痛哭过也憎恨过,最终重回平静,接受这样的命运安排。
  “想想经历过的痛苦”,这样的心态让高桥超常发挥。她的防守太完美了,莉莉简直目瞪口呆,不知作何反应,都快被打懵了。
  她第一次在场上以手捂脸,夏日炎炎,却觉得自己在冒冷气。再怎么淡定,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女孩罢了,对面超常发挥带来的压力,超过了她的心理调节能力。她覆盖不了了。
  我该怎么办?混乱中,她试图回忆一张脸,仿佛在脑子中急切寻找理智的锚点。他骄傲、张扬、永远充满斗志和意气的笑。好遥远。
  裁判和对手还在等她的发球!球还没发出去,就已经失去信心,这样怎么继续比赛?别放弃。在风暴面前,尽力稳住,按兵不动,等风过去。
  虽说还是沮丧着,但也勉强将自己拖拽回来了,神态变化甚至让高桥有些敬佩。重建心理防线的速度好快!发球降速了,对面想先保证成功率。优势在不知不觉中流向她这边了,第二盘她必须拿下。
  来回相持中,高桥打的有点着急,在跑动中回了个挑高球,击球时没控制住,心下一惊,猜测着:拍面开了,会出界吗?
  莉莉向后倒退奔去,仰头注视来球,也作出了同样的判断,举拍的手将要下放。只是一阵微弱的风突然逆着刮过,球在半空向着白线方向轻微滚动,擦着线落地。
  “Out!40比30。”裁判说。
  高桥懊恼地叹了口气。
  莉莉愣了愣,犹豫了半秒,却还是抬高声音纠正道:“裁判,是界内球。”
  “噢?”高桥也愣了。她没看清,裁判也没看清,然而对面却自己提出来了。
  这不是普通的一分,这可是高桥本局的赛点,也是本盘的赛点!输掉这球意味着莉莉输掉第二盘。她完全可以当作没发生,反正也没有鹰眼。
  继续这场比赛,她还有扳回来的可能。但她没有。
  至此双方打成1比1,完全进入白热化对决。第三盘比赛结束后,只会有一个赢家。
  把毛巾蒙在脸上,莉莉用最后时间聚集涣散的思维。场外确实有冰箱,她曾经万分渴望过的冰箱。但现在,她压根没工夫注意这些。
  没打好。明明手握1比0的优势,为什么优势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是因为松懈了吗?这个念头闪了一秒,但她打算放到赛后再去细想。脑子有些乱,压力尚未完全处理好,思考速度远没有以前那么快。毫无意义的词交替出现、消失,莉莉抓不住。自己究竟要干什么?
  她承诺过,要和越前一起走到最后。倒计时的最后三秒里,她这样想。
  东京,U-17训练营里也陷入沉寂。弹幕已经欢呼雀跃了好久,为着高桥所表现出的实力。这是个多鼓舞人心的故事,伤后复出,克服重重障碍,实现自我突破,向着U-17的世界赛场迈进。秋川是不错,亮点颇多,但也只是块漂亮的垫脚石而已。
  迹部只是庆幸,幸好她看不见,现在满弹幕都是对手的死忠。
  镜头推进里,莉莉深吸一口气,撩了下头发。
  “哎?两拍inside-out后突然直线偷袭,打的真不错!我刚刚还以为她要绷不住了。”
  “反手位的正手侧身攻,以前很少见她这样打嘛。”
  是打的很好!高桥再次全力压制,不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她觉得她太难搞了,给了自己一种“嗯我这是打正赛首轮吗?这不是半决赛或决赛的强度吗”的错觉。反应很快,正手强势,反手还时不时冒出个单反给她一惊,真的假的,这样的人都进不了日本队,他们是要闹哪样?
  又被对方拿下一分,已经被甩开三局了。莉莉只觉身心俱疲,脑子停摆。
  什么都想不起来的冰冷绝望,却让她产生了奇妙感觉,似乎被轰然敲击,来到顿悟时刻。以往对压力的认知和处理太片面了,遇到了就想立刻卸掉、立刻忽略。但会不会有这个可能,在超乎寻常的压力下,人往往会被激发潜力,超常发挥,正如第二盘的高桥?
  她激发过很多人,却很少激发自己。压力与最佳状态只有一线之隔,不要过于抗拒压力,去感受它,莉莉默默想着,似乎回到了后山,隐约有种禅定感。
  她在万籁俱寂中觉察到久违的心流。这个赛场以外所有的东西都消失了,整个宇宙只有这里存在,并闪烁微光。
  当心流的时刻来临时,人的内心平静而笃定,而高桥变了脸色,对她的灵光一闪判断失误:低平的轨迹,却不是平击!竟然是个弧线极平的上旋球?好厉害的技术,这谁能想到,谁能立刻认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