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362节
这种事情需要防微杜渐,因为一旦有这种风声起来,就代表有一些人有特殊的想法了。
所以让韩立跟着野坂参三去吧,中日联动一起搞一搞,把一些害虫都清洗掉。
韩立也不含糊,准备过完年就去日本了。野坂参三也和重信说好了。他们也准备好了中国农历新年结束之后,就开始搞事情。
而现在,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1965年的农历新年了。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新中国也算是得到了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如果要类比元时空的话,那么这本时空1965年的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差不多是元时空1980年左右的样子。
当各大城市的百货商店里都开始上架那些海产罐头,很多内陆的老百姓第一次吃到海味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和想法不一而足。
有的人觉得好吃,有的人觉得奇怪,有的人觉得浪费钱。
但是现实是确实有了。
北大荒也从当年的北大荒,变成了现在的北大仓。
贵州刘家寨第一批搬迁出来一百多名山民,跟随着山杠爷来到了他们的新家。
将近一百公里外的黔东南地区。在这里,他们住着木质的小平房。镇上正在招工,因为要修建水库大坝,需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
来的一百多山民,有一半被直接招走了。
很多人第一次领到工资。刘家寨的刘大壮第一个月就领到了五十多块钱的工资。因为修大坝是苦力活,就算是搬运材料都累死了,给的工资也高。
这比他往常一年的现金收入都高。年轻的大壮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都不知道怎么花。
后来他想了想,把五十块钱全花了,去了一趟县城给全家所有人都买了一套新衣服、新裤子、袜子、新鞋子。
全家上下六口人,每个人终于都有一套没有补丁的衣服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一套体面的衣服了。
虽然老爹和老妈都在抱怨大壮在浪费钱。但是他们摸着那新衣服却怎么都舍不得撒手。
弟弟妹妹们则是期盼着赶快过年到大年初一,因为只有到了大年初一才能穿上这些新衣服。
虽然说穿了几天新衣服之后,就被老爹老妈给收了起来,说是以后过节再穿,不要把新衣服给磨破了。
但是大壮却对父母道:“怕啥啊,我现在在工地干活,有钱了就是要花的嘛!”
大壮表示以后赚了钱,想要穿啥就穿啥。没必要这么抠搜。
父母骂大壮浪费。但是大壮却丝毫不觉得,因为他想着从前那从苏联来的葛丹哥,自己要和他看起。
而在更远的地方,第一批打工移民已经开始成行。
从西南地区,第一批一千多户家庭被安置去了广东。
怀揣着对未来的不安和期待,新的镇委书记在临近春节的时候接待了这批移民。
并且组织了一场大聚餐。
“各位,不用担心未来的生活。大家都已经住进了我们这盖好的房子里。以后还有工作,大家接家受培训后就可以进厂工作了。”
虽然聚餐上的菜确实不辣,味道对新移民来说寡淡了一点,但是大家脸上多少都是露出了一点笑容。
移民的代表站起来敬酒:“我们相信党,相信毛主席。”说完,没别的,直接把一杯酒给干了。
就在这样的全民气氛之中,在除夕的上午开始了一场全国电视(电台)讲话。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我们新中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我们的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过我们还需要努力,因为我们国家还有许多人民需要帮助。”
“还有很多老百需要进一步的改善生活。而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的革命。”
“我作为第一任的新中国领导人,也将在此卸下国家主席的职位,经过党内政府内的一致认定,将由聂荣臻同志担任国家主席的职务……”
主席的除夕讲话也算是激起千重浪。因为党内的决定是党内知道的。但是对于现在中国的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人来说,他们脑海中所认为的国家领导人就和皇帝一样。
他们还觉得毛主席一辈子都是主席,他死后就是他儿子当主席呢。
很多人在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嘴上还喃喃的说道:不是毛主席了?那以后我们怎么办呢?
第一百六十一章 需要您坐镇
1965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天翻地覆的一年。
因为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要从一线退下来了。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这让人有些不习惯。
不过对于主席和总理来说却是好事。实际上在一线太久,对人精气神的损耗也是很大的。
退居二线,至少对身体好很多。也能活的更久一点,能看到国家的发展更多年。
现在的毛主席心里其实也一直有几个念想,最大也是最长远的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世界人民大团结和世界共产运动的胜利。不过他也知道这个愿望很大很宏伟,能在有生之年实现一部分,那都足以心满意足。
另外的就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见中国国家的发展更好。能做到家家户户有肉吃有新衣穿。老百姓都看得起病,上的起学。
还有就是科技大发展,毛主席无比希望看见中国在太空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载人航天、登入月球、近距离观测火星、木星等等。
因为宇宙是人类最终极的浪漫和归宿。
这些是比较近的,可以看见的愿望。
而关于个人理想,主席其实很深刻的和几个老友谈过。
“我退居二线之后,也不想搞太多麻烦的事情。也不要说什么上马扶一程。聂荣臻是老同志了,我需要扶什么?我就想要当个老师,趁着我现在还有些体力,教几年书,好好的培养下一代。这才是我最大的愿望。”
这话不是作假,毛主席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虽然说是精神矍铄,而且身体素质比很多七十岁的老人好太多了。但是他毕竟七十二岁了。
第一次见李锐的时候,毛主席才五十七岁呢。
主席想要退下去,在接下来的生命之中享受一下自己所希望的生活。
不过嘛,李锐并没有打算完全放过主席。
“您还是发挥点余热吧!”李锐这是第三次登门了。
现在的毛主席已经从中南海搬出去了。因为这个地方是要留给国家主席住的,以后就是聂荣臻同志在里面办公了。
现在的主席已经搬到了香山附近,那是他最早来北京的时候住的地方。这边就是有点远,不过环境好,倒也是挺养人的。
都已经退居二线的毛主席看着李锐,脸上露出一种无奈的笑容:“你啊,你啊。我都七十岁的人了,你还不放我休息啊。我还要给几个大学的学生们讲课哩。”
主席说的讲课,就是那种大的公开课。毕竟他现在的精力想要和常规的老师教授一样备课上大课,那也不支持。
每个月抽空搞几次公开课形式的大课,允许很多人旁听。这样毛主席身体能吃得消,学生们也能学到一些他的思想。
“嗨,其实就是让您讲大课。”李锐道:“您不是要讲您的主义和思想嘛。我觉得这挺好的,主要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革命理念不能被人念经念歪了嘛。”
主席听到这里,抬眼看了下李锐:“我怎么听你是话里有话啊。”
“呵呵。”李锐笑了笑:“嗨,也不是话里有话。就是这总有人啊,会曲解您的意思。”
“断章取义总是有的。毕竟不看整篇的著作,只看几句话的话,很容易弄错。而且有的地方也确实是容易念歪了经。”
“哦?你是说哪里?”毛主席笑眯眯的看着李锐。
李锐也直言不讳道:“嗨,几座大城市呗。其实北京情况很好,因为毕竟是首都,眼皮子底下很多事情能盯着。广东地区这两年刚洗过一场,而且一直在清除南方的宗族势力。所以也一直都问题不大。能缓步推进。”
“就是江浙沪那边,那边既是中国最早萌发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地方,也是资本主义最后的堡垒。”
“所以啊,我想请您有空的时候去上海讲讲学。”
“讲学?是坐镇吧。”毛主席很快就看出了李锐的心思,不过他也是没有拒绝。
“去上海讲学,倒是可以的。什么时候?”
“嗨不急,就是提前和您打个招呼,怕你到时没空。这还是先看咱们日本的同志何时动手,咱们一起动。日本的同志一动,咱们动起手来也就显得温和一些。”
“毕竟人都是折中的。到时候大家一看日本的动静,再看看咱们的动静,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了。”
听到李锐的解释,主席也是用手指点了点他:“你啊,你啊~”
……
日本,东京。
如果说西欧的东西交流(交战)桥头堡是柏林,那么亚洲的东西交流桥头堡就是东京了。
这里的势力也是犬牙交错,比香港还要复杂的多。
还有一些美国商人在这里不断的进出口商品。美国需要他们,日本也需要。
所以这也给美国安插探子的机会了。
自从上次史密斯专员败走之后,美军的撤退就被强行加快了步伐。因为重信敢断你一个小基地的水电,那谁知道他会不会断其他的中型基地的水电呢?
基地里的美军多少有一种有一日混一混日的感觉。
虽然美国政府里面一直有人叫嚣,如果日本真的怎样怎样,我们美国军队就要强力反击,甚至不稀动武之类的说法。
但是你在国会叫的再响亮,但是前线大兵的命只有一条。生命是人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为了伟大的资本主义的胜利,那必然不可以抛弃的。
所以,你们国会老爷开会说你们的,我们下面当兵的干我们的。你们是不知道在我们隔壁的解放军有多凶。
上次美军基地出去跑步拉练,解放军也出去。全程跟着,就比美军快一点点,直接把美军拉爆。
作为新来的特工,四十岁的莱文很清楚这一点。他来日本,掩护身份是一个进口商。真实任务是想办法把日本局势搞乱。
只有日本局势乱起来,他们才有办法浑水摸鱼。
他这边就偷偷的约见了赤军政府内的一名级别不高,但是能看到不少卷宗的人物。
这个人给他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筱岛事件。这个事情赤军政府还没公开。
可以用这个事情做个文章。
莱文给这线人五百美元的好处,算是报酬了。
他确实是准备拿这个事情做个文章了。他马上联系各大报社和新闻媒体,准备好好的炮制这篇文章。
而与此同时,韩立带来的专业团体也和重信完成了首次的见面。
第一百六十二章 遥远的救世主?
和野坂参三一样,重信第一次见到韩立的时候也是被韩立的卖相给惊到了。
看人先看外表这种事情几千年来一直都没变。以后也很难变,感觉碳基生物就是这样了。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是这样。
韩立的模样看着就很符合人们对大师的定义。气宇轩昂,又有一些出尘的气质,眼神之中又颇有慈悲怜悯之意。
重信自问,如果是在年轻的时候如果碰到一个这样卖相的邪教头目,而且要是这个邪教头目够能说会道的话,自己指不定就要上贼船了。
所以让韩立跟着野坂参三去吧,中日联动一起搞一搞,把一些害虫都清洗掉。
韩立也不含糊,准备过完年就去日本了。野坂参三也和重信说好了。他们也准备好了中国农历新年结束之后,就开始搞事情。
而现在,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1965年的农历新年了。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新中国也算是得到了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如果要类比元时空的话,那么这本时空1965年的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差不多是元时空1980年左右的样子。
当各大城市的百货商店里都开始上架那些海产罐头,很多内陆的老百姓第一次吃到海味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和想法不一而足。
有的人觉得好吃,有的人觉得奇怪,有的人觉得浪费钱。
但是现实是确实有了。
北大荒也从当年的北大荒,变成了现在的北大仓。
贵州刘家寨第一批搬迁出来一百多名山民,跟随着山杠爷来到了他们的新家。
将近一百公里外的黔东南地区。在这里,他们住着木质的小平房。镇上正在招工,因为要修建水库大坝,需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
来的一百多山民,有一半被直接招走了。
很多人第一次领到工资。刘家寨的刘大壮第一个月就领到了五十多块钱的工资。因为修大坝是苦力活,就算是搬运材料都累死了,给的工资也高。
这比他往常一年的现金收入都高。年轻的大壮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都不知道怎么花。
后来他想了想,把五十块钱全花了,去了一趟县城给全家所有人都买了一套新衣服、新裤子、袜子、新鞋子。
全家上下六口人,每个人终于都有一套没有补丁的衣服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一套体面的衣服了。
虽然老爹和老妈都在抱怨大壮在浪费钱。但是他们摸着那新衣服却怎么都舍不得撒手。
弟弟妹妹们则是期盼着赶快过年到大年初一,因为只有到了大年初一才能穿上这些新衣服。
虽然说穿了几天新衣服之后,就被老爹老妈给收了起来,说是以后过节再穿,不要把新衣服给磨破了。
但是大壮却对父母道:“怕啥啊,我现在在工地干活,有钱了就是要花的嘛!”
大壮表示以后赚了钱,想要穿啥就穿啥。没必要这么抠搜。
父母骂大壮浪费。但是大壮却丝毫不觉得,因为他想着从前那从苏联来的葛丹哥,自己要和他看起。
而在更远的地方,第一批打工移民已经开始成行。
从西南地区,第一批一千多户家庭被安置去了广东。
怀揣着对未来的不安和期待,新的镇委书记在临近春节的时候接待了这批移民。
并且组织了一场大聚餐。
“各位,不用担心未来的生活。大家都已经住进了我们这盖好的房子里。以后还有工作,大家接家受培训后就可以进厂工作了。”
虽然聚餐上的菜确实不辣,味道对新移民来说寡淡了一点,但是大家脸上多少都是露出了一点笑容。
移民的代表站起来敬酒:“我们相信党,相信毛主席。”说完,没别的,直接把一杯酒给干了。
就在这样的全民气氛之中,在除夕的上午开始了一场全国电视(电台)讲话。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我们新中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我们的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过我们还需要努力,因为我们国家还有许多人民需要帮助。”
“还有很多老百需要进一步的改善生活。而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的革命。”
“我作为第一任的新中国领导人,也将在此卸下国家主席的职位,经过党内政府内的一致认定,将由聂荣臻同志担任国家主席的职务……”
主席的除夕讲话也算是激起千重浪。因为党内的决定是党内知道的。但是对于现在中国的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人来说,他们脑海中所认为的国家领导人就和皇帝一样。
他们还觉得毛主席一辈子都是主席,他死后就是他儿子当主席呢。
很多人在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嘴上还喃喃的说道:不是毛主席了?那以后我们怎么办呢?
第一百六十一章 需要您坐镇
1965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天翻地覆的一年。
因为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要从一线退下来了。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这让人有些不习惯。
不过对于主席和总理来说却是好事。实际上在一线太久,对人精气神的损耗也是很大的。
退居二线,至少对身体好很多。也能活的更久一点,能看到国家的发展更多年。
现在的毛主席心里其实也一直有几个念想,最大也是最长远的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世界人民大团结和世界共产运动的胜利。不过他也知道这个愿望很大很宏伟,能在有生之年实现一部分,那都足以心满意足。
另外的就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见中国国家的发展更好。能做到家家户户有肉吃有新衣穿。老百姓都看得起病,上的起学。
还有就是科技大发展,毛主席无比希望看见中国在太空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载人航天、登入月球、近距离观测火星、木星等等。
因为宇宙是人类最终极的浪漫和归宿。
这些是比较近的,可以看见的愿望。
而关于个人理想,主席其实很深刻的和几个老友谈过。
“我退居二线之后,也不想搞太多麻烦的事情。也不要说什么上马扶一程。聂荣臻是老同志了,我需要扶什么?我就想要当个老师,趁着我现在还有些体力,教几年书,好好的培养下一代。这才是我最大的愿望。”
这话不是作假,毛主席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虽然说是精神矍铄,而且身体素质比很多七十岁的老人好太多了。但是他毕竟七十二岁了。
第一次见李锐的时候,毛主席才五十七岁呢。
主席想要退下去,在接下来的生命之中享受一下自己所希望的生活。
不过嘛,李锐并没有打算完全放过主席。
“您还是发挥点余热吧!”李锐这是第三次登门了。
现在的毛主席已经从中南海搬出去了。因为这个地方是要留给国家主席住的,以后就是聂荣臻同志在里面办公了。
现在的主席已经搬到了香山附近,那是他最早来北京的时候住的地方。这边就是有点远,不过环境好,倒也是挺养人的。
都已经退居二线的毛主席看着李锐,脸上露出一种无奈的笑容:“你啊,你啊。我都七十岁的人了,你还不放我休息啊。我还要给几个大学的学生们讲课哩。”
主席说的讲课,就是那种大的公开课。毕竟他现在的精力想要和常规的老师教授一样备课上大课,那也不支持。
每个月抽空搞几次公开课形式的大课,允许很多人旁听。这样毛主席身体能吃得消,学生们也能学到一些他的思想。
“嗨,其实就是让您讲大课。”李锐道:“您不是要讲您的主义和思想嘛。我觉得这挺好的,主要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革命理念不能被人念经念歪了嘛。”
主席听到这里,抬眼看了下李锐:“我怎么听你是话里有话啊。”
“呵呵。”李锐笑了笑:“嗨,也不是话里有话。就是这总有人啊,会曲解您的意思。”
“断章取义总是有的。毕竟不看整篇的著作,只看几句话的话,很容易弄错。而且有的地方也确实是容易念歪了经。”
“哦?你是说哪里?”毛主席笑眯眯的看着李锐。
李锐也直言不讳道:“嗨,几座大城市呗。其实北京情况很好,因为毕竟是首都,眼皮子底下很多事情能盯着。广东地区这两年刚洗过一场,而且一直在清除南方的宗族势力。所以也一直都问题不大。能缓步推进。”
“就是江浙沪那边,那边既是中国最早萌发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地方,也是资本主义最后的堡垒。”
“所以啊,我想请您有空的时候去上海讲讲学。”
“讲学?是坐镇吧。”毛主席很快就看出了李锐的心思,不过他也是没有拒绝。
“去上海讲学,倒是可以的。什么时候?”
“嗨不急,就是提前和您打个招呼,怕你到时没空。这还是先看咱们日本的同志何时动手,咱们一起动。日本的同志一动,咱们动起手来也就显得温和一些。”
“毕竟人都是折中的。到时候大家一看日本的动静,再看看咱们的动静,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了。”
听到李锐的解释,主席也是用手指点了点他:“你啊,你啊~”
……
日本,东京。
如果说西欧的东西交流(交战)桥头堡是柏林,那么亚洲的东西交流桥头堡就是东京了。
这里的势力也是犬牙交错,比香港还要复杂的多。
还有一些美国商人在这里不断的进出口商品。美国需要他们,日本也需要。
所以这也给美国安插探子的机会了。
自从上次史密斯专员败走之后,美军的撤退就被强行加快了步伐。因为重信敢断你一个小基地的水电,那谁知道他会不会断其他的中型基地的水电呢?
基地里的美军多少有一种有一日混一混日的感觉。
虽然美国政府里面一直有人叫嚣,如果日本真的怎样怎样,我们美国军队就要强力反击,甚至不稀动武之类的说法。
但是你在国会叫的再响亮,但是前线大兵的命只有一条。生命是人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为了伟大的资本主义的胜利,那必然不可以抛弃的。
所以,你们国会老爷开会说你们的,我们下面当兵的干我们的。你们是不知道在我们隔壁的解放军有多凶。
上次美军基地出去跑步拉练,解放军也出去。全程跟着,就比美军快一点点,直接把美军拉爆。
作为新来的特工,四十岁的莱文很清楚这一点。他来日本,掩护身份是一个进口商。真实任务是想办法把日本局势搞乱。
只有日本局势乱起来,他们才有办法浑水摸鱼。
他这边就偷偷的约见了赤军政府内的一名级别不高,但是能看到不少卷宗的人物。
这个人给他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筱岛事件。这个事情赤军政府还没公开。
可以用这个事情做个文章。
莱文给这线人五百美元的好处,算是报酬了。
他确实是准备拿这个事情做个文章了。他马上联系各大报社和新闻媒体,准备好好的炮制这篇文章。
而与此同时,韩立带来的专业团体也和重信完成了首次的见面。
第一百六十二章 遥远的救世主?
和野坂参三一样,重信第一次见到韩立的时候也是被韩立的卖相给惊到了。
看人先看外表这种事情几千年来一直都没变。以后也很难变,感觉碳基生物就是这样了。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是这样。
韩立的模样看着就很符合人们对大师的定义。气宇轩昂,又有一些出尘的气质,眼神之中又颇有慈悲怜悯之意。
重信自问,如果是在年轻的时候如果碰到一个这样卖相的邪教头目,而且要是这个邪教头目够能说会道的话,自己指不定就要上贼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