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350节
还记得自己刚回来当支书的时候,还要卫他这个小混子偷别人家的鸡吃而解决后事。当时自己都觉得葛丹能安稳的种田就好了。
结果当初组织人出国务工的时候,葛丹是第一个报名的。
他当时就问两句:给的钱多不?能当工人不?
得到了准确的答复,他第一个签下自己ide名字,第一个打包好东西准备去苏联。
他对故土没有那么多的不舍,只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他走的很干脆,不过毕竟他认彭学武当叔。(葛丹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大爷照顾他。大爷死后把葛丹托付给了彭学武,彭学武也就是他家唯一的长辈了。)
所以这些年来,赚了钱也会邮寄一些回来让彭学武帮他存着。而且村里搞新房建造的时候,他也拿钱出来了。
还是和他一起去苏联打工的许大有亲自帮他建的。建的还挺上心。
一个两层半的小楼,楼上下都通了水电,还有下水道接通化粪池。也算是用上了现代化卫生间了。
而且葛丹这小子和村里其他人不一样。其他人从苏联回来,虽然说是赚了钱,也见识过苏联的房子怎么建设的。但是说到底还是穷习惯了,想方设法的节省。
葛丹这个当年兜里没有几分钱都敢吃油条的主儿,哪里会和他们一样抠搜。
所以当时他特别花钱写信回来,让彭学武和许大有帮他看着,一定要把他的房子建的够好。
卫生间要用那种搪瓷座便器(现在陶瓷卫浴还没怎么生产),还要有花洒淋雨。
房间里都要留好电线插口,以后都要为了装风扇做准备。
甚至要在厨房准备留好装电冰箱的位置。要知道,电冰箱这玩意儿在苏联都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买这玩意儿也要排队的。还贵的很。再说了,咱们乡下电压不稳,还时不时停电,你要电冰箱干啥。
结果葛丹写信回来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现在先留好,以后冰箱便宜了呢?以后咱们供电稳定了呢?
还真别说,葛丹这话说的还真的是有些准。至少现在彭家镇的供电变得稳定了起来,虽然还停电,但是不像从前那么频繁了,变得可以接受了。
而且冰箱的价格也比前些年来说下来了。因为国产压缩机的产能慢慢上来了。
等葛丹的房子盖好了之后,村里和外村有些有姑娘的人家就想着,是不是给葛丹说媒。
姑娘嫁到葛丹家好啊,葛丹没有父母,不用担心被婆家欺负。姑娘过去就直接掌家了。不用看婆婆脸色,这多好啊!
而且葛丹也挣到钱了啊。当时不少人家都很上心。
彭学武在给葛丹的信里也就随口提了一嘴,问他有没有想法,有的话就帮他留意。等他回来就见见面相个亲,合适就结婚。
结果葛丹一封信回来,把全村都整笑了。
“葛丹说什么?他要在苏联找一个苏联媳妇?”
“哎呀!笑死我了,妈呀,他懂苏联话不?”
“就他还找苏联媳妇呢?他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
全村上下多是嘲笑。觉得葛丹不过是在痴人说梦罢了。
但是葛丹可不觉得自己是开玩笑。苏联人也是人,咋的?自己就不能娶一个苏联姑娘?凭什么啊?
咱就是要娶,怎么了?
也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吧,葛丹和那些其他出门打工的国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他够豁得出去,也不太要脸皮。
当时在列宁格勒新城建筑的时期,他们的建筑队住址搬迁到了一个医院附近。
葛丹这些年也苦学苏联话,也是能做到用俄语和人沟通交流了。他在工地上也就不仅仅是一个焊接师傅,还兼职当翻译,甚至是帮着和苏联方面沟通工程技术上的问题了。
工程队里有人头疼脑热去医院,也是葛丹陪着去的。
这一来二去的,就和医院里护士,二十四岁的卓雅就这么和葛丹认识了。
葛丹这丹小子是大胆的,他慢慢接触下来觉得卓雅这姑娘好,细心又漂亮。那自己就下手去追呗。
追女孩嘛,也就是要拉的下脸面,也要给自己捯饬干净整齐一点。
说话谈吐好一点。然后为人大方一点(这个大方不是指花钱,而是做事的气质),这样的男性追女生。不说一定能追到吧,但是至少不会惹人讨厌。
这葛丹也是会来事,因为工地上总会有一些工友需要去医院看病嘛。他每次都热心的充当翻译。时间长了,就对卓雅和那些护士说,总是麻烦那些护士了,所以很不好意思。然后趁着中秋节,去中国超市买了些月饼送过去。
一切的套路都是从小吃小喝开始的。然后就开始进攻了。和人家关系熟了,就说自己学俄语,让人家帮帮自己。当然也不白帮,日常小零食小饮料都有。
然后和卓雅聊多了,又开始用帮卓雅学习汉语来进一步交流。
这葛丹长得还行,人又风趣幽默。关键还舍得下脸面。而且他比苏联同龄男性,尤其是卓雅的前男友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葛丹不酗酒。
卓雅和前男友分手就是因为对方老是喝的醉醺醺的。一喝醉就动手打人。
相比较来说,葛丹在这一点上就很好了。
慢慢的卓雅也就接纳了葛丹。现在放在两人面前唯一阻碍就是跨国婚姻要怎么搞?
这种事情,中国没有搞过啊。
不过葛丹这事也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因为都说了要深化加强中苏两国人民的私交友谊。
这口号刚喊出来,你就有人成了一家人啊。你们也太给面子了。
这事要商量合计一下,看看怎么搞。一定要搞好,搞得漂漂亮亮的。
在葛丹回到彭家镇,把自己的房子都布置好了的时候。
远在苏联的卓雅一家也踏上了前往中国的列车。满脸兴奋但是又有些忐忑的卓雅。
还有略带不安和担心的卓雅妈。
当然,还有板着脸,就像是全世界每个人都欠了他二十万卢布的卓雅爸。
一家三口开启了他们的中国之旅。
第一百四十二章 老丈人征服计划
卓雅一家人要从苏联来中国,这一段旅程可不短。就算是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翻修了,速度也变快了一些。但是他们也要摇摇晃晃的在路上颠簸十几天。
别问为什么他们不坐飞机,问就是坐不起。
这年头飞机还不是普通人的交通工具。飞机票和火车票几乎同价的时代还没来临。毕竟现在的飞机上的位置还都是很宽敞的,飞机上还能现场做煎牛排之类的热菜呢。
还是坐火车吧。就是人辛苦一点。
只不过这种辛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比如说卓雅吧,她才二十五岁。年轻不说,还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所以自然不觉得辛苦。
卓雅妈妈因为心系女儿,所以也就没怎么在意这件事儿。
最抱怨的其实是卓雅爸爸。
“去一趟中国,要花差不多十五天。我们要在火车上摇晃这么久啊。” 卓雅爸爸从上车就开始抱怨。
“我们要摇晃多久才能到啊。真是的。”
老爹一直在抱怨着。
老妈倒是斜着眼看着他道:“你不是一直喜欢和我吹嘘,当年你和纳粹鬼子打仗的时候爬冰卧雪吗?你说那个时候从莫斯科打到柏林,你眼睛都不眨一下。那时候你们还是趴在坦克上和用脚走过去的呢。”
“现在让你坐火车,你怎么还这么不舒服了?我们坐的还是卧铺票呢。你要是屁股疼就躺着。”
五十来岁的老爹有些哑然无言。
卓雅妈早就看出了自己老伴的心思:“你是不是因为卓雅要结婚了,你心理不舒服?”
这话才是真正的切中了关键。没错,卓雅的老爹确实是不舒服。
虽然说卓雅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但是卓雅是老幺,从小又长得漂亮是个洋娃娃一样的女生。父母当然是会更加疼爱一些。
现在自家的洋娃娃要出嫁了,自然是难受。
“好吧,卓雅嫁人我确实是不太高兴。虽然我知道我应该高兴的。但是……”卓雅爹耸肩:“我高兴不起来,尤其是你要嫁的人是中国人。你知道中国距离我们多远吗?火车加上汽车,去他家要十五天!整整十五天!天呐。”
“你要是嫁给一个苏联人,我都不会这么难受。”
作为父亲,卓雅老爹当然会考虑到女儿远嫁的问题。他不喜欢女儿远嫁,很正常。
“听说中国很穷,尤其是中国的农村,非常的穷。比咱们的农村要穷多了。”
“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风俗之类的。”卓雅爹也不知道是从哪个朋友那里打听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卓雅妈妈道:“我看你不是挺喜欢看中国的综艺节目和电视、电影的吗?怎么真的去到中国,你又不行了?”
“哎呀,电视是电视,生活是生活啊。”卓雅老爹内心就像是长满了野草一样。他的心情蛮复杂的。
一边是希望葛丹那边不要太好,那样说不定卓雅就不会嫁给他,以后甚至可能和自己距离万里之遥。
一边又希望葛丹那边更好点,要是卓雅坚持要嫁给他,那至少生活要更好点。
这左右摇摆的心思就如同大风吹拂过的草原一样,野草根本不知道下一刻自己该向着什么方向飘摇。
不过相比于老爹的忧心忡忡,卓雅倒是很想的开。
她喜欢的是葛丹这个人,这个人对她很不错。而且相处这么久,葛丹也没什么不得了的恶习。不酗酒不赌博,最多是偶尔喜欢小小的吹个牛。这实在算不上什么不可接受的恶习。而且他为人挺好,自己和他也是相爱的。
其他的方面,葛丹确实没有什么可以挑的了。最困难的就是跨国婚姻这件事本身了。
不知道中苏两国要怎么处理,因为好像之前还没一个成套的体系。
卓雅老爹还在臭脸。老爹的纠缠心思都写在脸上。一直到北京,都没有停下。
卓雅母女也就只能让他这样了。因为老爹自己要是不想通的话,怎么说都不行的。
西伯利亚铁路是从莫斯科直达北京,这是两个起始站。
到了北京之后,中方这边倒是安排了一个翻译给卓雅一家。
虽然说卓雅现在和葛丹一起两年,也是学会了不少中文,能简单的对话了。
但是翻译过去,主要是表明一个态度。毕竟这是中苏民间的第一次场跨国婚姻。中方这边算是婆家人,要拿出态度来。
毕竟中国人都明白一个道理,要是结婚的时候婆家人态度不好。那娘家人肯定也高兴不起来。
终于有一个俄语很溜的中国人了,卓雅老爹憋着的各种话总算是能找人说了。
“听说你们中国农村的厕所能淹死人?”
“啊……这。”上来就是这么刺激的问题,翻译有点受不了。因为这问题该怎么回答呢?好像还真有,去年就有人掉进农村那种挖出来的公共粪坑淹死了,还上了新闻。这新闻怎么还飘去苏联了?
翻译也不能否定这种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啊。只能含糊其辞的说道:“这……这件事……不代表所有农村旱厕。”
“我听说你们中国农村还要让嫁过去的女人跪下?”老爹继续发出尖锐的提问。
翻译已经在擦汗了:“没有,没有。这只有新人给父母敬茶的时候可能会跪下。但是新郎也要跪下的。男方女方父母那边,新人都要跪。”
结果当初组织人出国务工的时候,葛丹是第一个报名的。
他当时就问两句:给的钱多不?能当工人不?
得到了准确的答复,他第一个签下自己ide名字,第一个打包好东西准备去苏联。
他对故土没有那么多的不舍,只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他走的很干脆,不过毕竟他认彭学武当叔。(葛丹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大爷照顾他。大爷死后把葛丹托付给了彭学武,彭学武也就是他家唯一的长辈了。)
所以这些年来,赚了钱也会邮寄一些回来让彭学武帮他存着。而且村里搞新房建造的时候,他也拿钱出来了。
还是和他一起去苏联打工的许大有亲自帮他建的。建的还挺上心。
一个两层半的小楼,楼上下都通了水电,还有下水道接通化粪池。也算是用上了现代化卫生间了。
而且葛丹这小子和村里其他人不一样。其他人从苏联回来,虽然说是赚了钱,也见识过苏联的房子怎么建设的。但是说到底还是穷习惯了,想方设法的节省。
葛丹这个当年兜里没有几分钱都敢吃油条的主儿,哪里会和他们一样抠搜。
所以当时他特别花钱写信回来,让彭学武和许大有帮他看着,一定要把他的房子建的够好。
卫生间要用那种搪瓷座便器(现在陶瓷卫浴还没怎么生产),还要有花洒淋雨。
房间里都要留好电线插口,以后都要为了装风扇做准备。
甚至要在厨房准备留好装电冰箱的位置。要知道,电冰箱这玩意儿在苏联都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买这玩意儿也要排队的。还贵的很。再说了,咱们乡下电压不稳,还时不时停电,你要电冰箱干啥。
结果葛丹写信回来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现在先留好,以后冰箱便宜了呢?以后咱们供电稳定了呢?
还真别说,葛丹这话说的还真的是有些准。至少现在彭家镇的供电变得稳定了起来,虽然还停电,但是不像从前那么频繁了,变得可以接受了。
而且冰箱的价格也比前些年来说下来了。因为国产压缩机的产能慢慢上来了。
等葛丹的房子盖好了之后,村里和外村有些有姑娘的人家就想着,是不是给葛丹说媒。
姑娘嫁到葛丹家好啊,葛丹没有父母,不用担心被婆家欺负。姑娘过去就直接掌家了。不用看婆婆脸色,这多好啊!
而且葛丹也挣到钱了啊。当时不少人家都很上心。
彭学武在给葛丹的信里也就随口提了一嘴,问他有没有想法,有的话就帮他留意。等他回来就见见面相个亲,合适就结婚。
结果葛丹一封信回来,把全村都整笑了。
“葛丹说什么?他要在苏联找一个苏联媳妇?”
“哎呀!笑死我了,妈呀,他懂苏联话不?”
“就他还找苏联媳妇呢?他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
全村上下多是嘲笑。觉得葛丹不过是在痴人说梦罢了。
但是葛丹可不觉得自己是开玩笑。苏联人也是人,咋的?自己就不能娶一个苏联姑娘?凭什么啊?
咱就是要娶,怎么了?
也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吧,葛丹和那些其他出门打工的国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他够豁得出去,也不太要脸皮。
当时在列宁格勒新城建筑的时期,他们的建筑队住址搬迁到了一个医院附近。
葛丹这些年也苦学苏联话,也是能做到用俄语和人沟通交流了。他在工地上也就不仅仅是一个焊接师傅,还兼职当翻译,甚至是帮着和苏联方面沟通工程技术上的问题了。
工程队里有人头疼脑热去医院,也是葛丹陪着去的。
这一来二去的,就和医院里护士,二十四岁的卓雅就这么和葛丹认识了。
葛丹这丹小子是大胆的,他慢慢接触下来觉得卓雅这姑娘好,细心又漂亮。那自己就下手去追呗。
追女孩嘛,也就是要拉的下脸面,也要给自己捯饬干净整齐一点。
说话谈吐好一点。然后为人大方一点(这个大方不是指花钱,而是做事的气质),这样的男性追女生。不说一定能追到吧,但是至少不会惹人讨厌。
这葛丹也是会来事,因为工地上总会有一些工友需要去医院看病嘛。他每次都热心的充当翻译。时间长了,就对卓雅和那些护士说,总是麻烦那些护士了,所以很不好意思。然后趁着中秋节,去中国超市买了些月饼送过去。
一切的套路都是从小吃小喝开始的。然后就开始进攻了。和人家关系熟了,就说自己学俄语,让人家帮帮自己。当然也不白帮,日常小零食小饮料都有。
然后和卓雅聊多了,又开始用帮卓雅学习汉语来进一步交流。
这葛丹长得还行,人又风趣幽默。关键还舍得下脸面。而且他比苏联同龄男性,尤其是卓雅的前男友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葛丹不酗酒。
卓雅和前男友分手就是因为对方老是喝的醉醺醺的。一喝醉就动手打人。
相比较来说,葛丹在这一点上就很好了。
慢慢的卓雅也就接纳了葛丹。现在放在两人面前唯一阻碍就是跨国婚姻要怎么搞?
这种事情,中国没有搞过啊。
不过葛丹这事也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因为都说了要深化加强中苏两国人民的私交友谊。
这口号刚喊出来,你就有人成了一家人啊。你们也太给面子了。
这事要商量合计一下,看看怎么搞。一定要搞好,搞得漂漂亮亮的。
在葛丹回到彭家镇,把自己的房子都布置好了的时候。
远在苏联的卓雅一家也踏上了前往中国的列车。满脸兴奋但是又有些忐忑的卓雅。
还有略带不安和担心的卓雅妈。
当然,还有板着脸,就像是全世界每个人都欠了他二十万卢布的卓雅爸。
一家三口开启了他们的中国之旅。
第一百四十二章 老丈人征服计划
卓雅一家人要从苏联来中国,这一段旅程可不短。就算是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翻修了,速度也变快了一些。但是他们也要摇摇晃晃的在路上颠簸十几天。
别问为什么他们不坐飞机,问就是坐不起。
这年头飞机还不是普通人的交通工具。飞机票和火车票几乎同价的时代还没来临。毕竟现在的飞机上的位置还都是很宽敞的,飞机上还能现场做煎牛排之类的热菜呢。
还是坐火车吧。就是人辛苦一点。
只不过这种辛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比如说卓雅吧,她才二十五岁。年轻不说,还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所以自然不觉得辛苦。
卓雅妈妈因为心系女儿,所以也就没怎么在意这件事儿。
最抱怨的其实是卓雅爸爸。
“去一趟中国,要花差不多十五天。我们要在火车上摇晃这么久啊。” 卓雅爸爸从上车就开始抱怨。
“我们要摇晃多久才能到啊。真是的。”
老爹一直在抱怨着。
老妈倒是斜着眼看着他道:“你不是一直喜欢和我吹嘘,当年你和纳粹鬼子打仗的时候爬冰卧雪吗?你说那个时候从莫斯科打到柏林,你眼睛都不眨一下。那时候你们还是趴在坦克上和用脚走过去的呢。”
“现在让你坐火车,你怎么还这么不舒服了?我们坐的还是卧铺票呢。你要是屁股疼就躺着。”
五十来岁的老爹有些哑然无言。
卓雅妈早就看出了自己老伴的心思:“你是不是因为卓雅要结婚了,你心理不舒服?”
这话才是真正的切中了关键。没错,卓雅的老爹确实是不舒服。
虽然说卓雅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但是卓雅是老幺,从小又长得漂亮是个洋娃娃一样的女生。父母当然是会更加疼爱一些。
现在自家的洋娃娃要出嫁了,自然是难受。
“好吧,卓雅嫁人我确实是不太高兴。虽然我知道我应该高兴的。但是……”卓雅爹耸肩:“我高兴不起来,尤其是你要嫁的人是中国人。你知道中国距离我们多远吗?火车加上汽车,去他家要十五天!整整十五天!天呐。”
“你要是嫁给一个苏联人,我都不会这么难受。”
作为父亲,卓雅老爹当然会考虑到女儿远嫁的问题。他不喜欢女儿远嫁,很正常。
“听说中国很穷,尤其是中国的农村,非常的穷。比咱们的农村要穷多了。”
“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风俗之类的。”卓雅爹也不知道是从哪个朋友那里打听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卓雅妈妈道:“我看你不是挺喜欢看中国的综艺节目和电视、电影的吗?怎么真的去到中国,你又不行了?”
“哎呀,电视是电视,生活是生活啊。”卓雅老爹内心就像是长满了野草一样。他的心情蛮复杂的。
一边是希望葛丹那边不要太好,那样说不定卓雅就不会嫁给他,以后甚至可能和自己距离万里之遥。
一边又希望葛丹那边更好点,要是卓雅坚持要嫁给他,那至少生活要更好点。
这左右摇摆的心思就如同大风吹拂过的草原一样,野草根本不知道下一刻自己该向着什么方向飘摇。
不过相比于老爹的忧心忡忡,卓雅倒是很想的开。
她喜欢的是葛丹这个人,这个人对她很不错。而且相处这么久,葛丹也没什么不得了的恶习。不酗酒不赌博,最多是偶尔喜欢小小的吹个牛。这实在算不上什么不可接受的恶习。而且他为人挺好,自己和他也是相爱的。
其他的方面,葛丹确实没有什么可以挑的了。最困难的就是跨国婚姻这件事本身了。
不知道中苏两国要怎么处理,因为好像之前还没一个成套的体系。
卓雅老爹还在臭脸。老爹的纠缠心思都写在脸上。一直到北京,都没有停下。
卓雅母女也就只能让他这样了。因为老爹自己要是不想通的话,怎么说都不行的。
西伯利亚铁路是从莫斯科直达北京,这是两个起始站。
到了北京之后,中方这边倒是安排了一个翻译给卓雅一家。
虽然说卓雅现在和葛丹一起两年,也是学会了不少中文,能简单的对话了。
但是翻译过去,主要是表明一个态度。毕竟这是中苏民间的第一次场跨国婚姻。中方这边算是婆家人,要拿出态度来。
毕竟中国人都明白一个道理,要是结婚的时候婆家人态度不好。那娘家人肯定也高兴不起来。
终于有一个俄语很溜的中国人了,卓雅老爹憋着的各种话总算是能找人说了。
“听说你们中国农村的厕所能淹死人?”
“啊……这。”上来就是这么刺激的问题,翻译有点受不了。因为这问题该怎么回答呢?好像还真有,去年就有人掉进农村那种挖出来的公共粪坑淹死了,还上了新闻。这新闻怎么还飘去苏联了?
翻译也不能否定这种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啊。只能含糊其辞的说道:“这……这件事……不代表所有农村旱厕。”
“我听说你们中国农村还要让嫁过去的女人跪下?”老爹继续发出尖锐的提问。
翻译已经在擦汗了:“没有,没有。这只有新人给父母敬茶的时候可能会跪下。但是新郎也要跪下的。男方女方父母那边,新人都要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