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342节
所以他们达到了元时空之中更高的高度。
而最后的一个小派,那就是赫鲁晓夫和他仅存的改革派。
这帮人最少。因为改革派的诉求在一帮干部看来简直就是疯了。比如说要求每次中央委员环节,至少更换四分之一的成员来补充新鲜血液。
不要让苏共中央永远是一批人而死气沉沉(甚至是权力阶级固化形成难以取出的强大贵族集团)。
但是剩下的这帮还支持赫鲁晓夫的人还真的是最死忠的一批了。或者说多少有些理想主义。
元时空之中,赫鲁晓夫的很多想法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受限于他的能力,所以最后的结果和他的出发点往往是南辕北辙。
所以赫鲁晓夫很多时候最好是不要出发,这样对大家都好。
但是在本时空之中,赫鲁晓夫没有经历惨痛的【农业玉米大失败】和【工业改组大失败】这两件让他威望尽失的事情。
所以赫鲁晓夫在苏联的威望很高,尤其是很多苏联老百姓,一提到赫鲁晓夫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主张引进的中国糖、菠萝、汽水、糖果等。
再加上这次,他又不声不响的支持着中国搞出了网络。
所以苏联内部出现了一种赫鲁晓夫是郁郁不得志的言论。他的抱负在苏联没有得到伸张,如果他当领导人可能是一个能和斯大林媲美的人物。
果然,所有的事物都是没有发生之前才是最美的。
所以苏联内部现在对于让赫鲁晓夫重返中央有些忌惮。
新斯派秉持着斯大林的态度,赫鲁晓夫养老就好了,不要在进权力中央。不过新斯派的态度并不坚决。左摇右摆。
克格勃集团则是作壁上观,两不相帮。
真正阻止赫鲁晓夫上位的则是老好人勃列日涅夫旗下的集团。
因为他们要搞终身制,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派是天然的敌对。
所以,赫鲁晓夫在苏联国内已经没有办法进步了。必须要寻求外援。
莫罗托夫担任苏联领导人的时候,也是中国几次三番的帮他和新政府站台说话,并且提供大量的物资来稳定了苏联局势,才让他当好这好个领导人的。
现在的新中国人,都不需要在公开场合声称什么。只需要在态度上表达一下,都能让赫鲁晓夫获得很大的能量。
所以他来了,这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他原本就是打算来找李锐的。因为这么多年中苏贸易,他和李锐的熟悉度最高。而且李锐还是中国重要的领导人。
不过他也没想到李锐居然要结婚了。
而且李锐还没怎么大操大办,就借用了科学院的食堂摆了几桌酒。之所以借用科学院的食堂,是因为这里的师傅烧菜手艺是北京一众食堂里最好的。
而且这个地方也够安全,科学院的教授也不多,不会影响他们吃饭。
以国家领导人的水准来说,李锐这样的结婚仪式可以说是很寒酸。
不过寒酸归寒酸,赫鲁晓夫是来求人的。他要拿出自己的态度来。
他来之前并不知道李锐要结婚。所以没有准备礼物。
但是没有关系,他现场弄也行。因为他在另一个方面准备了一个大礼。
在赫鲁晓夫笑哈哈的和李锐敬酒的期间,他大笑的说道:“我现在恢复了对中贸易的职务,安德罗波夫同志回去主持克格勃工作。”
“本来是想要等到正式商谈的时候再说。但是借着你的婚礼,我觉得我该送一份你最喜欢的大礼。今后三年,苏联对中的贸易采购清单,每年大概需要追加一百五十亿卢布!”
赫鲁晓夫真的送了一份令人侧目的大礼。
第一百三十章 让他当鲶鱼
赫鲁晓夫还真的是给李瑞的新婚以及新中国送了一份大礼。
每年增加150亿卢布的贸易额度自然不全是从中国买东西。
还有一部分是加大对中国的出口力度。其中包括中国现在一直都需求的矿石和石油。尤其是石油资源。在李锐规划的未来10年战略之中。中国的石油消耗量将会成倍的上升。
而按照目前国内油田的开采速度以及新油田的发掘速度。
这是不够的。而且说好了,中国向东边,苏联向西面。
那么原时空之中向苏联贴补朝鲜石油的情况,苏联自然在本时空之中是不会做的。
而朝鲜和日本都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中国要搞东北亚一体化。那么就必然需要想办法给这两个盟国提供石油资源。朝鲜和日本可以用其他资源和工业品来换。
但是中国自己的石油目前也是不够用的,也需要想办法从其他地方弄过来。
所以说大哥不好当,就在于这里了。
所以赫鲁晓夫的这份贸易清单当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而且李锐大婚,主席聂帅等等这一些人可都是来了的。
就算是没有办法全程吃完这个席,也是抽空过来参加一下,露个面。
所以赫鲁晓夫送上这一份大礼,还当真是非常是时候。
小半个中央的都来了。于是乎,本来应该是喝酒庆祝的喜宴。
半路之间突然画风扭转。变成了中央开小会了。
因为这不开小会都不行了。这么大的事儿呢。
尤其是李锐和赫鲁晓夫接触了这么多次。也很清楚赫鲁晓夫的性格。
这家伙多少是有些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他给你好处,必定是求回报的。
从前他在主持中苏贸易的时候,虽然说中国确实占了不少便宜。
但是他也是有利可图的。
所以在这份贸易清单甩出来之后,李锐在简单的寒暄之后。直接对赫鲁晓夫问:“恭喜赫鲁晓夫同志了,你回来主持中苏贸易工作,我们中方是无比欢迎了。所以你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吗?”
问的很委婉。但是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赫鲁晓夫有些急切的说道:“确实是有需要中国同志帮忙的地方。”
他就把自己现在的情况给说了一遍。
虽然说他现在依靠着搞网络技术,这个盛望又重新拿回了主持中苏贸易工作的职位。但是距离他想要的进入中央还差得很远。
希望中方这边能够帮他站个台。
中方这边只要和莫洛托夫那一派打个招呼。那么莫洛托夫那边想必是会给个面子。放赫鲁晓夫一码的。
因为新斯派那一边,原本对赫鲁晓夫重回中央这件事就没有说坚定的拒绝。
最大的问题是在勃列日涅夫那一。这群守旧派是坚决抵制改革派上来的。
而对于是不是要帮赫鲁晓夫同志站台?中央这边也是需要考虑一下。
直接征用了科学院的小会议室。让人把婚宴上的菜摆上会议室,在里面主席和李锐他们边吃边聊。
“关于苏联的问题,同志们。怎么看。”最先开口的是主席。
现在他和聂帅正在权力交接。等到1965年农历新年结束之后。聂帅就要全面正式的当新中国的第2代核心领导人了。
现在既然机会摆在面前,那么大家就趁这个机会把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关系在这个时候敲定。
中苏外交关系是中国,也是苏联最重要的对外关系。
彼此都是最大贸易伙伴。本时空中因为中国实力的强劲,现在中苏贸易所占的额度比原时空的比例还高。中苏的贸易额度占整个苏联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度的六成还要高。
现在一二代核心领导人需要考虑未来10年和苏联的关系走向。
莫洛托夫同志在任上也没有几年了。
现在苏联下一代领导人到底是谁?其实大家也不是很有数。
目前呼声最高的就是勃列日涅夫。
所以被主席拉着明年也要跟他一起退居二线的总理开口:“现在赫鲁晓夫同志来的时间点非常的巧合。他想要重回苏共中央的想法,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这些年赫鲁晓夫同志对苏联和中国都是有贡献的。但是他重回苏共中央的话。会不会对苏共中央下一届领导人的任命造成问题?”
“这一点我们是不好说的。因为赫鲁晓夫同志在政治上和勃列日涅夫同志是有极大分歧的。而勃列日涅夫同志目前是苏共中央下一代呼声最高的领导人。很多苏联干部都支持勃列日涅日夫同志上台。”
总理把现在苏共中央的矛盾摆在眼前跟大家说:“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支持赫鲁晓夫同志回中央。会不会让苏联人觉得我们是一种站队。认为我们不支持勃列日涅夫。”
因为事关苏联,所以总理在这外交举措上显得很谨慎。
主席开口说:“勃列日涅夫同志在苏联的部分问题上我是不赞同的。比如说恢复干部终身制这件事。斯大林同志已经定下调子了。莫洛托夫同志这么多年来执行的也不错。现在重新说领导干部终身制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但是我知道我们国内也有一些同志是支持这种说法的。我知道大家都是人人会有私心,这很正常。不过我们也要首先考虑,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要先把解放全国人民,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件事摆在前面。然后再去考虑我们个人的得失。”
“那主席是支持赫鲁晓夫同志?”有人开口问道。
主席思考一下,摇了摇头:“也不好说支持还是不支持。其实赫鲁晓夫同志有的想法,我也是不认同的。比如说他想要搞城市和农村的二元化改革。这不好,这太极端了。翻翻我们明朝的历史看看,那些将户籍制度固定死而造成的悲剧。必须是要给底层人民留下上升渠道的。”
“还有他对苏共中央提出的每届换届必须更换1/4委员的提议,太过于激进了。即便是没有做错事,即便一切都做对做好了。但是也会被替换掉。这一点不好。”
听到主席这话,聂帅也忍不住点点头道:“是啊,现在苏联国内的问题也挺严重。他们几个派系之间的斗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了。上次勃列日涅夫同志带队来中国,他们的代表团成员公开索贿。这一点还挺让人寒心的。”
“而且现在苏联地方上和中央的矛盾也在加剧。”在这个时候李锐适时的开口说道。
“我们中国商场的同志们,这些年扎根于欧洲市场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乌兹别克斯坦。在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了单一棉花的种植。这几乎毁掉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业。而这样的事情还不少。”
“乌克兰需要上交70%的农业产出。波罗的海三国要上交60%的税收。中亚各国只能够从事农业和矿产的开发。罗马尼亚想要进行本土的工业发展,被苏共中央一票否决。”
“这些地区的老百姓已经是颇为的怨声载道了。如果不是因为我们中国商场开过去,向这些地区提供了海量的轻工业和民生用品来缓解民生经济危机。只怕这些地方已经会出现反苏浪潮了。”
李锐说到这里,也是有些忍不住叹气。苏联搞经济和政治,太喜欢搞一刀切了。这就是懒政。
这种一刀切的后果就是谁都不舒服。
“不过又因为我们中国商场提供了大量的民生物品和轻工业产品缓解了这些地方的紧张局势。导致了苏共中央中的有一批人错误的理解成为他们的政治路线没有任何问题。这让他们在制定政治规划的时候,越发的粗暴。”
“现在这个时候尚可勉力维持。但是如果勃列日涅夫同志那样的守旧派上台。并且真的推动了他的终身干部制度。那对于苏联,对于我们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恐怕都将是一场灾难。”
“最可怕的是我们到时候用海量的工业产品,填上苏联缺的那一角。但是他们恐怕也不会感谢我们。在守旧派之中已经有这样的声音传出来了。”
李锐已经表态了。
赫鲁晓夫进苏共中央,他也当不了最核心的领导人。但是他至少能把水搅浑。
勃列日涅夫当上核心领导人,那才是真正的完蛋。
先计算不好的部分。
从前的苏联是老师是老大哥。中国跟随着他的步伐前进。
但是现在苏联内部已经出现了部分修正主义的苗头。
任由他们扩大。对于中国来说绝对不是好事。很有可能会走回原时空之中,中苏武力对峙的局面。
而最后的一个小派,那就是赫鲁晓夫和他仅存的改革派。
这帮人最少。因为改革派的诉求在一帮干部看来简直就是疯了。比如说要求每次中央委员环节,至少更换四分之一的成员来补充新鲜血液。
不要让苏共中央永远是一批人而死气沉沉(甚至是权力阶级固化形成难以取出的强大贵族集团)。
但是剩下的这帮还支持赫鲁晓夫的人还真的是最死忠的一批了。或者说多少有些理想主义。
元时空之中,赫鲁晓夫的很多想法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受限于他的能力,所以最后的结果和他的出发点往往是南辕北辙。
所以赫鲁晓夫很多时候最好是不要出发,这样对大家都好。
但是在本时空之中,赫鲁晓夫没有经历惨痛的【农业玉米大失败】和【工业改组大失败】这两件让他威望尽失的事情。
所以赫鲁晓夫在苏联的威望很高,尤其是很多苏联老百姓,一提到赫鲁晓夫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主张引进的中国糖、菠萝、汽水、糖果等。
再加上这次,他又不声不响的支持着中国搞出了网络。
所以苏联内部出现了一种赫鲁晓夫是郁郁不得志的言论。他的抱负在苏联没有得到伸张,如果他当领导人可能是一个能和斯大林媲美的人物。
果然,所有的事物都是没有发生之前才是最美的。
所以苏联内部现在对于让赫鲁晓夫重返中央有些忌惮。
新斯派秉持着斯大林的态度,赫鲁晓夫养老就好了,不要在进权力中央。不过新斯派的态度并不坚决。左摇右摆。
克格勃集团则是作壁上观,两不相帮。
真正阻止赫鲁晓夫上位的则是老好人勃列日涅夫旗下的集团。
因为他们要搞终身制,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派是天然的敌对。
所以,赫鲁晓夫在苏联国内已经没有办法进步了。必须要寻求外援。
莫罗托夫担任苏联领导人的时候,也是中国几次三番的帮他和新政府站台说话,并且提供大量的物资来稳定了苏联局势,才让他当好这好个领导人的。
现在的新中国人,都不需要在公开场合声称什么。只需要在态度上表达一下,都能让赫鲁晓夫获得很大的能量。
所以他来了,这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他原本就是打算来找李锐的。因为这么多年中苏贸易,他和李锐的熟悉度最高。而且李锐还是中国重要的领导人。
不过他也没想到李锐居然要结婚了。
而且李锐还没怎么大操大办,就借用了科学院的食堂摆了几桌酒。之所以借用科学院的食堂,是因为这里的师傅烧菜手艺是北京一众食堂里最好的。
而且这个地方也够安全,科学院的教授也不多,不会影响他们吃饭。
以国家领导人的水准来说,李锐这样的结婚仪式可以说是很寒酸。
不过寒酸归寒酸,赫鲁晓夫是来求人的。他要拿出自己的态度来。
他来之前并不知道李锐要结婚。所以没有准备礼物。
但是没有关系,他现场弄也行。因为他在另一个方面准备了一个大礼。
在赫鲁晓夫笑哈哈的和李锐敬酒的期间,他大笑的说道:“我现在恢复了对中贸易的职务,安德罗波夫同志回去主持克格勃工作。”
“本来是想要等到正式商谈的时候再说。但是借着你的婚礼,我觉得我该送一份你最喜欢的大礼。今后三年,苏联对中的贸易采购清单,每年大概需要追加一百五十亿卢布!”
赫鲁晓夫真的送了一份令人侧目的大礼。
第一百三十章 让他当鲶鱼
赫鲁晓夫还真的是给李瑞的新婚以及新中国送了一份大礼。
每年增加150亿卢布的贸易额度自然不全是从中国买东西。
还有一部分是加大对中国的出口力度。其中包括中国现在一直都需求的矿石和石油。尤其是石油资源。在李锐规划的未来10年战略之中。中国的石油消耗量将会成倍的上升。
而按照目前国内油田的开采速度以及新油田的发掘速度。
这是不够的。而且说好了,中国向东边,苏联向西面。
那么原时空之中向苏联贴补朝鲜石油的情况,苏联自然在本时空之中是不会做的。
而朝鲜和日本都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中国要搞东北亚一体化。那么就必然需要想办法给这两个盟国提供石油资源。朝鲜和日本可以用其他资源和工业品来换。
但是中国自己的石油目前也是不够用的,也需要想办法从其他地方弄过来。
所以说大哥不好当,就在于这里了。
所以赫鲁晓夫的这份贸易清单当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而且李锐大婚,主席聂帅等等这一些人可都是来了的。
就算是没有办法全程吃完这个席,也是抽空过来参加一下,露个面。
所以赫鲁晓夫送上这一份大礼,还当真是非常是时候。
小半个中央的都来了。于是乎,本来应该是喝酒庆祝的喜宴。
半路之间突然画风扭转。变成了中央开小会了。
因为这不开小会都不行了。这么大的事儿呢。
尤其是李锐和赫鲁晓夫接触了这么多次。也很清楚赫鲁晓夫的性格。
这家伙多少是有些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他给你好处,必定是求回报的。
从前他在主持中苏贸易的时候,虽然说中国确实占了不少便宜。
但是他也是有利可图的。
所以在这份贸易清单甩出来之后,李锐在简单的寒暄之后。直接对赫鲁晓夫问:“恭喜赫鲁晓夫同志了,你回来主持中苏贸易工作,我们中方是无比欢迎了。所以你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吗?”
问的很委婉。但是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赫鲁晓夫有些急切的说道:“确实是有需要中国同志帮忙的地方。”
他就把自己现在的情况给说了一遍。
虽然说他现在依靠着搞网络技术,这个盛望又重新拿回了主持中苏贸易工作的职位。但是距离他想要的进入中央还差得很远。
希望中方这边能够帮他站个台。
中方这边只要和莫洛托夫那一派打个招呼。那么莫洛托夫那边想必是会给个面子。放赫鲁晓夫一码的。
因为新斯派那一边,原本对赫鲁晓夫重回中央这件事就没有说坚定的拒绝。
最大的问题是在勃列日涅夫那一。这群守旧派是坚决抵制改革派上来的。
而对于是不是要帮赫鲁晓夫同志站台?中央这边也是需要考虑一下。
直接征用了科学院的小会议室。让人把婚宴上的菜摆上会议室,在里面主席和李锐他们边吃边聊。
“关于苏联的问题,同志们。怎么看。”最先开口的是主席。
现在他和聂帅正在权力交接。等到1965年农历新年结束之后。聂帅就要全面正式的当新中国的第2代核心领导人了。
现在既然机会摆在面前,那么大家就趁这个机会把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关系在这个时候敲定。
中苏外交关系是中国,也是苏联最重要的对外关系。
彼此都是最大贸易伙伴。本时空中因为中国实力的强劲,现在中苏贸易所占的额度比原时空的比例还高。中苏的贸易额度占整个苏联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度的六成还要高。
现在一二代核心领导人需要考虑未来10年和苏联的关系走向。
莫洛托夫同志在任上也没有几年了。
现在苏联下一代领导人到底是谁?其实大家也不是很有数。
目前呼声最高的就是勃列日涅夫。
所以被主席拉着明年也要跟他一起退居二线的总理开口:“现在赫鲁晓夫同志来的时间点非常的巧合。他想要重回苏共中央的想法,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这些年赫鲁晓夫同志对苏联和中国都是有贡献的。但是他重回苏共中央的话。会不会对苏共中央下一届领导人的任命造成问题?”
“这一点我们是不好说的。因为赫鲁晓夫同志在政治上和勃列日涅夫同志是有极大分歧的。而勃列日涅夫同志目前是苏共中央下一代呼声最高的领导人。很多苏联干部都支持勃列日涅日夫同志上台。”
总理把现在苏共中央的矛盾摆在眼前跟大家说:“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支持赫鲁晓夫同志回中央。会不会让苏联人觉得我们是一种站队。认为我们不支持勃列日涅夫。”
因为事关苏联,所以总理在这外交举措上显得很谨慎。
主席开口说:“勃列日涅夫同志在苏联的部分问题上我是不赞同的。比如说恢复干部终身制这件事。斯大林同志已经定下调子了。莫洛托夫同志这么多年来执行的也不错。现在重新说领导干部终身制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但是我知道我们国内也有一些同志是支持这种说法的。我知道大家都是人人会有私心,这很正常。不过我们也要首先考虑,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要先把解放全国人民,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件事摆在前面。然后再去考虑我们个人的得失。”
“那主席是支持赫鲁晓夫同志?”有人开口问道。
主席思考一下,摇了摇头:“也不好说支持还是不支持。其实赫鲁晓夫同志有的想法,我也是不认同的。比如说他想要搞城市和农村的二元化改革。这不好,这太极端了。翻翻我们明朝的历史看看,那些将户籍制度固定死而造成的悲剧。必须是要给底层人民留下上升渠道的。”
“还有他对苏共中央提出的每届换届必须更换1/4委员的提议,太过于激进了。即便是没有做错事,即便一切都做对做好了。但是也会被替换掉。这一点不好。”
听到主席这话,聂帅也忍不住点点头道:“是啊,现在苏联国内的问题也挺严重。他们几个派系之间的斗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了。上次勃列日涅夫同志带队来中国,他们的代表团成员公开索贿。这一点还挺让人寒心的。”
“而且现在苏联地方上和中央的矛盾也在加剧。”在这个时候李锐适时的开口说道。
“我们中国商场的同志们,这些年扎根于欧洲市场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乌兹别克斯坦。在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了单一棉花的种植。这几乎毁掉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业。而这样的事情还不少。”
“乌克兰需要上交70%的农业产出。波罗的海三国要上交60%的税收。中亚各国只能够从事农业和矿产的开发。罗马尼亚想要进行本土的工业发展,被苏共中央一票否决。”
“这些地区的老百姓已经是颇为的怨声载道了。如果不是因为我们中国商场开过去,向这些地区提供了海量的轻工业和民生用品来缓解民生经济危机。只怕这些地方已经会出现反苏浪潮了。”
李锐说到这里,也是有些忍不住叹气。苏联搞经济和政治,太喜欢搞一刀切了。这就是懒政。
这种一刀切的后果就是谁都不舒服。
“不过又因为我们中国商场提供了大量的民生物品和轻工业产品缓解了这些地方的紧张局势。导致了苏共中央中的有一批人错误的理解成为他们的政治路线没有任何问题。这让他们在制定政治规划的时候,越发的粗暴。”
“现在这个时候尚可勉力维持。但是如果勃列日涅夫同志那样的守旧派上台。并且真的推动了他的终身干部制度。那对于苏联,对于我们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恐怕都将是一场灾难。”
“最可怕的是我们到时候用海量的工业产品,填上苏联缺的那一角。但是他们恐怕也不会感谢我们。在守旧派之中已经有这样的声音传出来了。”
李锐已经表态了。
赫鲁晓夫进苏共中央,他也当不了最核心的领导人。但是他至少能把水搅浑。
勃列日涅夫当上核心领导人,那才是真正的完蛋。
先计算不好的部分。
从前的苏联是老师是老大哥。中国跟随着他的步伐前进。
但是现在苏联内部已经出现了部分修正主义的苗头。
任由他们扩大。对于中国来说绝对不是好事。很有可能会走回原时空之中,中苏武力对峙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