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311节
自己也有很多东西想要分享给父母,让他们看看自己在部队这些年学了些什么。
而真到了父母要来的那天,张寿反而有些紧张。吃饭的时候甚至走神了,一碗米汤灌进自己的鼻子里,呛的他差点晕过去。
“张寿,怎么回事。你父母今天来,你这是紧张了?”政委拍了拍张寿的肩膀。
张寿先是摇摇头,然后又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政委笑了笑:“不要紧张。你和其他的战友,今天都要把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给你们的父母亲人好好看看。看看你们也都成为了男子汉,是我们国家的栋梁了。”
虽然张寿还是飞行学员,以后不一定能开的上战机。但是对于新中国来说,一个飞行学员也是宝贵的人才了。开不了战机,以后也有机会开客机或者小型飞机、运输机之类的。
说一句栋梁之材也不为过。
军营开放日,是部队这些年才刚刚通过的一个新项目。
考虑到一些战士们离家很远,两三年都回不了家一趟。所以由部队出钱,邀请一些战士的父母来军营参观。这能激励战士们更好的训练。
另外,开放日也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战士父母亲人来军营的内部招待参观。另一个就是面向社会开放。
让学生群体和对部队有兴趣的群体来参观。
这第一能让参观者接受爱国教育和军事方面的科普,第二也能激励战士们的自信心。
毕竟哪个兵哥哥能拒绝一群中小学生在那里【哇~好帅~】呢。
不过张寿所在的空军部队还是第一次搞军营开放日的活动。
当部队的大巴车运载着战士们的父母穿过军营大门的时候,大门两旁的战士早就敲锣打鼓热闹起来了。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伴随着一声声青春热情的呐喊,在车上迷迷糊糊的张祥终于是醒了。了
媳妇桂花正在车窗边上伸着头四处寻觅着。
“老张,老张,我看到儿子了。到部队了,把你在家的死人脸给我收起来。不许给儿子丢人啊!”
桂花警告了一下因为高炉要拆除,所以有些萎靡不振的张祥。
张祥点点头,深呼吸了一口。也算是打起精神了。他也对桂花说了一句:“你等会儿见了儿子别哭哭唧唧的啊。丢不起这个人。”
桂花白了张祥一眼:“我又不是你。”
两辆大巴车运载了六十名战士的父母。
张寿和其他战友在旁边列队欢迎。
场站派了政委过来接待,欢迎这些战士的父母们到来。
这些父母一下车,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是激动的不行。
就像是桂花,在车上说的好好的。结果一下车看见在的孩子张寿,整个人瞬间就泪崩了。
大喊一声:“儿啊!”
然后眼泪狂飙的扑了过去。整个人把张寿抱的死死的。
嘴里还不停的念叨:“儿啊,在部队好不好啊。”
“快两年没回家了,让娘看看你长什么样了。”
“你怎么这么黑了啊。”
“你咋瘦了这么多啊。你有没有吃饱饭啊。”
前面那些话都要把张寿的眼泪给说出来了。结果最后一句,却是把一旁笑呵呵看着亲人团聚的政委的汗给说出来了。
“大姐,大姐。”四十来岁的政委喊五十来岁的桂花一声大姐也是合理。
他非常认真的说道:“大姐,咱们部队再怎么着也不至于让孩子饿着。饭肯定是吃饱了的。这张寿,在部队没瘦。天地良心啊,他入伍的时候才一百三十斤,现在上称一百四十八斤了。这小子是练壮了,不是饿瘦了。”
似乎是为了印证部队没有亏待孩子们,同时也是因为快到午饭时间了,政委一声令下,大家直接移步食堂。
第七十六章 参观与窘迫
政委是真的要极力证明一下,那些父母把孩子们送来部队,肯定是能吃的饱饭的。
如果孩子说在部队训练苦,训练累,乃至于训练的时候受伤了之类的。政委总是有话可以说的。毕竟来当兵又不是来享福的。
哪个训练不苦不累呢。这政委当年入伍的时候也是训练的苦累苦累的。现在虽然当上了场站的政委,不用和普通士兵训练的那么苦了。但是他四十来岁,还是能慢一点跑完五公里越野的。所以他总是有话能把喊哭喊累的士兵的话头给堵住的。
但是要说孩子来了部队训练又苦又累还吃不饱饭,那就不行了。
地主雇佃户干活也知道累的时候给顿干饭呢。好好的孩子交到部队,活生生给饿的不行不行的,那你们岂不是还不如地主老财了?
解放军是有传统的,必须要让战士们吃饱的。就算是最困难的红军时期,也是尽可能的保障伙食标准。只要是后勤制定了的伙食标准,那真是就算饿死司务长都要尽可能的保障战士的供应。
这一点和元时空后世的许多部队都不太一样。元时空后世的日本韩国的军队餐真的是有一种能饿死人的感觉。
毕竟元时空之中有日本空自少尉因为早餐多拿了一个面包,而要扣发当月全部奖金的行为。
也有南朝鲜部队,每月一次改善伙食是全连可以定时定量吃一包泡面外加每人两块炸鸡的故事。
而南亚第一强国的印度就更不用说了,把猪饲料掺入军粮里给士兵们吃。毕竟印度的餐食大多是各种香料熬的糊糊。抛开卫生问题不谈,反正香味是足够的,那些香料糊糊有一种就算是沾鞋底子都好吃的感觉。而这个感觉也没错,印度大兵吃了一年的猪饲料,没发现问题。还吃胖了。
也就是因为吃胖了,才被人发现了。因为其他部队都饿的瘦了。你们长胖了,肯定有问题。果然,你们用猪饲料喂士兵!是严重的贪污行为。
好消息,印度反贪,士兵们不用再吃猪饲料了!
坏消息,印度反贪,士兵们连猪饲料都没得吃,只能饿肚子了!
这些事情放在解放军的身上,那就看战士们闹腾不闹腾吧。部队一般也就是炊事班长手艺太烂,把好东西都煮的烂烂糊糊的,还没听说能让战士吃不饱的情况。
尤其是张寿现在他们所在的部队是空军部队。直面中国东南沿海。有的时候要和美军海军航空兵掰掰手腕。毕竟老美的航母还是时不时在中国东南沿海游弋的。对中国的抵近侦查也是没有停下来过的。
中国对于战斗机飞行员的需求很大。尤其是如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有了李锐提供的后世资料,他们这些战略科学家很清楚以后的战略发展方向。
以后制空权只会越来越重要,对于飞行员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把空军的底子打好,要从现在就开始。
反应在普通的空军部队身上就是各种学习和训练变得更加科学,各种训练和模拟设备更加先进。
当然,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未必看的懂那些高科技的玩意儿和专业的东西。
但是食堂这东西,他们是看得懂的。
桂花和张祥等一众战士的父母们来到军队的食堂也算是开了眼了。
没别的,就是因为菜色真的挺好的啊!
张祥是北京钢铁厂的工人,钢铁厂属于好企业,所以企业的食堂也做的好。桂花没退之前是在街道上班,街道就没自己的食堂,桂花都是去隔壁兄弟单位的食堂打饭,那个伙食就差点。
张祥最喜欢和人吹牛的一个地方就是老说钢铁厂的食堂好。隔三差五的能有点荤腥。毕竟钢铁厂是重体力也重脑力(精神集中度)的工作。
如果赶上做大活儿,赶工期高强度连轴转的时候。向张祥这样的一线工人尤其是带技术的大师傅都会额外有一片大肉。
这是给他们补身体用的。每逢这个时候,张祥就会和胡同的邻居吹牛逼,说自己今天又吃了一片大肉。
现在到了空军的食堂,张祥觉得自己牛逼吹早了。
因为张寿在信件里说的在部队吃的很好,真的不是虚言。这部队的伙食是真的好啊。
在食堂的打菜窗口里,放着五个菜。花菜炒肉、煎豆腐、咸菜炒毛豆、肉丸烧丝瓜。
还有一锅紫菜虾皮汤。
这四菜一汤打到手里的餐盘时,张祥还一个劲的对炊事班打菜的洪班长说:“别打多了,别打多了。给一半就行,我吃不了多少。”
打菜的洪班长却道:“大叔,咱们打菜都是按规定量打的。您不要客气,吃好吃饱,要是不够再来舔。”
“诶诶。”张祥点了点头。看着餐盘里的菜肴和米饭,莫名的有些感叹道:“部队的伙食是好啊。”
张寿带着父母坐下。
“诶,部队不是要吃饭前拉歌嘛。怎么没听你们唱啊。”桂花倒是有些好奇。
张寿哈哈一笑:“有的兄弟部队是要拉歌,不过那是因为用餐的食堂大小不够,大家要排队吃饭。因为排队的时间太长,所以用拉歌的方式打发时间。咱们这个部队的食堂大小够,大家不用排队吃饭。也就不用拉歌了。”
张祥的父母恍然大悟。他们也和旁边另外几个战士的父母互相聊天。大家都是在大巴车上才认识的。
来的这些父母有飞行学员、飞行员的,也有地勤和地面部队的。
一顿饭吃完,张祥打饭的时候还说让洪班长少打点,实际上他是一点渣都没剩下,吃的那叫一个光光的。吃完之后之直打嗝呢。
“嗝儿~哎呀,这部队的饭还真的挺好吃的。还是大白米饭和玉米面馒头呢。我觉得比很多老百姓家吃的好啊。”张祥一边说一边打饱嗝呢。
向张祥这样北京钢铁厂的职工,桂花还在街道办干活的北京双职工家庭,其实在全国都属于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了。
他们在大巴车上认识的一对夫妻,他们就是来自于贵州山区的。夫妻俩都是种地的。但是贵州那地方,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地方。种地真的是太难了。
这夫妻一年到底的主要粮食就是土豆,然后就是各种蘸水蘸着土豆吃。自己种点蔬菜,不够吃还要去山上挖点野菜。
一年到头肉吃是不上几回。现在来了部队,他们夫妻吃的可仔细了。拿着馒头把盘子里剩下的菜汤都扫干净了。整个餐盘干净的就像是洗过了一样。光可鉴人。
政委看到了,忍不住问道:“大哥、大姐,你们要是没吃饱就再来一份吧。”
这对来自贵州的夫妻急忙摆手:“不用了,不用了。我们吃饱了,领导,我们真的吃饱了。”
他们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自己多吃了一点会影响孩子在部队领导前的形象。
政委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回头叮嘱洪班长,这几位看起来家庭比较困难的父母在这几天吃饭的时候给他们多打点菜。肉给他们多补点。
吃完饭,领导也给这些战士放了半天假,让他们在营地里好好的和父母叙叙旧,唠唠家常。毕竟许久不见了。
张寿也迫不及待的介绍自己的战友们给自己的父母认识。
向张祥和桂花他们来部队的时候还带了大包小包的东西,都是给张寿和他们战友的慰问品。
毕竟拥军也是老传统了。
来了孩子的部队,也不好意思空手来。张祥来时花了二十多块钱买各种点心。桂花也找了自己的老姐妹帮着自己一起炸了俩大袋子的芝麻麻花。
现在也是一口气都拿了出来。给这些张寿和他的战友们分了。
不过有的战友的父母就显得有些窘迫了。因为家庭条件不同,就如那对从贵州来的父母,他们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一袋炸洋芋片。
他们露出羞涩又有些怯怯的笑容:“这……我们自家炸的洋芋片。也不知道大家爱不爱吃。”
张祥看得出这对老夫妻的窘迫,他下意识的搓了一下张寿。张寿立马反应了过来,走了过去就从袋子里捞出一片已经不酥脆的炸洋芋片放进嘴里咀嚼起来,同时道:“爱吃。阿姨叔叔你们做的炸洋芋片可好吃了。大家伙都过来尝尝。我觉得比食品厂做的炸薯片还好吃呢。”
第七十七章
而真到了父母要来的那天,张寿反而有些紧张。吃饭的时候甚至走神了,一碗米汤灌进自己的鼻子里,呛的他差点晕过去。
“张寿,怎么回事。你父母今天来,你这是紧张了?”政委拍了拍张寿的肩膀。
张寿先是摇摇头,然后又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政委笑了笑:“不要紧张。你和其他的战友,今天都要把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给你们的父母亲人好好看看。看看你们也都成为了男子汉,是我们国家的栋梁了。”
虽然张寿还是飞行学员,以后不一定能开的上战机。但是对于新中国来说,一个飞行学员也是宝贵的人才了。开不了战机,以后也有机会开客机或者小型飞机、运输机之类的。
说一句栋梁之材也不为过。
军营开放日,是部队这些年才刚刚通过的一个新项目。
考虑到一些战士们离家很远,两三年都回不了家一趟。所以由部队出钱,邀请一些战士的父母来军营参观。这能激励战士们更好的训练。
另外,开放日也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战士父母亲人来军营的内部招待参观。另一个就是面向社会开放。
让学生群体和对部队有兴趣的群体来参观。
这第一能让参观者接受爱国教育和军事方面的科普,第二也能激励战士们的自信心。
毕竟哪个兵哥哥能拒绝一群中小学生在那里【哇~好帅~】呢。
不过张寿所在的空军部队还是第一次搞军营开放日的活动。
当部队的大巴车运载着战士们的父母穿过军营大门的时候,大门两旁的战士早就敲锣打鼓热闹起来了。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伴随着一声声青春热情的呐喊,在车上迷迷糊糊的张祥终于是醒了。了
媳妇桂花正在车窗边上伸着头四处寻觅着。
“老张,老张,我看到儿子了。到部队了,把你在家的死人脸给我收起来。不许给儿子丢人啊!”
桂花警告了一下因为高炉要拆除,所以有些萎靡不振的张祥。
张祥点点头,深呼吸了一口。也算是打起精神了。他也对桂花说了一句:“你等会儿见了儿子别哭哭唧唧的啊。丢不起这个人。”
桂花白了张祥一眼:“我又不是你。”
两辆大巴车运载了六十名战士的父母。
张寿和其他战友在旁边列队欢迎。
场站派了政委过来接待,欢迎这些战士的父母们到来。
这些父母一下车,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是激动的不行。
就像是桂花,在车上说的好好的。结果一下车看见在的孩子张寿,整个人瞬间就泪崩了。
大喊一声:“儿啊!”
然后眼泪狂飙的扑了过去。整个人把张寿抱的死死的。
嘴里还不停的念叨:“儿啊,在部队好不好啊。”
“快两年没回家了,让娘看看你长什么样了。”
“你怎么这么黑了啊。”
“你咋瘦了这么多啊。你有没有吃饱饭啊。”
前面那些话都要把张寿的眼泪给说出来了。结果最后一句,却是把一旁笑呵呵看着亲人团聚的政委的汗给说出来了。
“大姐,大姐。”四十来岁的政委喊五十来岁的桂花一声大姐也是合理。
他非常认真的说道:“大姐,咱们部队再怎么着也不至于让孩子饿着。饭肯定是吃饱了的。这张寿,在部队没瘦。天地良心啊,他入伍的时候才一百三十斤,现在上称一百四十八斤了。这小子是练壮了,不是饿瘦了。”
似乎是为了印证部队没有亏待孩子们,同时也是因为快到午饭时间了,政委一声令下,大家直接移步食堂。
第七十六章 参观与窘迫
政委是真的要极力证明一下,那些父母把孩子们送来部队,肯定是能吃的饱饭的。
如果孩子说在部队训练苦,训练累,乃至于训练的时候受伤了之类的。政委总是有话可以说的。毕竟来当兵又不是来享福的。
哪个训练不苦不累呢。这政委当年入伍的时候也是训练的苦累苦累的。现在虽然当上了场站的政委,不用和普通士兵训练的那么苦了。但是他四十来岁,还是能慢一点跑完五公里越野的。所以他总是有话能把喊哭喊累的士兵的话头给堵住的。
但是要说孩子来了部队训练又苦又累还吃不饱饭,那就不行了。
地主雇佃户干活也知道累的时候给顿干饭呢。好好的孩子交到部队,活生生给饿的不行不行的,那你们岂不是还不如地主老财了?
解放军是有传统的,必须要让战士们吃饱的。就算是最困难的红军时期,也是尽可能的保障伙食标准。只要是后勤制定了的伙食标准,那真是就算饿死司务长都要尽可能的保障战士的供应。
这一点和元时空后世的许多部队都不太一样。元时空后世的日本韩国的军队餐真的是有一种能饿死人的感觉。
毕竟元时空之中有日本空自少尉因为早餐多拿了一个面包,而要扣发当月全部奖金的行为。
也有南朝鲜部队,每月一次改善伙食是全连可以定时定量吃一包泡面外加每人两块炸鸡的故事。
而南亚第一强国的印度就更不用说了,把猪饲料掺入军粮里给士兵们吃。毕竟印度的餐食大多是各种香料熬的糊糊。抛开卫生问题不谈,反正香味是足够的,那些香料糊糊有一种就算是沾鞋底子都好吃的感觉。而这个感觉也没错,印度大兵吃了一年的猪饲料,没发现问题。还吃胖了。
也就是因为吃胖了,才被人发现了。因为其他部队都饿的瘦了。你们长胖了,肯定有问题。果然,你们用猪饲料喂士兵!是严重的贪污行为。
好消息,印度反贪,士兵们不用再吃猪饲料了!
坏消息,印度反贪,士兵们连猪饲料都没得吃,只能饿肚子了!
这些事情放在解放军的身上,那就看战士们闹腾不闹腾吧。部队一般也就是炊事班长手艺太烂,把好东西都煮的烂烂糊糊的,还没听说能让战士吃不饱的情况。
尤其是张寿现在他们所在的部队是空军部队。直面中国东南沿海。有的时候要和美军海军航空兵掰掰手腕。毕竟老美的航母还是时不时在中国东南沿海游弋的。对中国的抵近侦查也是没有停下来过的。
中国对于战斗机飞行员的需求很大。尤其是如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有了李锐提供的后世资料,他们这些战略科学家很清楚以后的战略发展方向。
以后制空权只会越来越重要,对于飞行员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把空军的底子打好,要从现在就开始。
反应在普通的空军部队身上就是各种学习和训练变得更加科学,各种训练和模拟设备更加先进。
当然,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未必看的懂那些高科技的玩意儿和专业的东西。
但是食堂这东西,他们是看得懂的。
桂花和张祥等一众战士的父母们来到军队的食堂也算是开了眼了。
没别的,就是因为菜色真的挺好的啊!
张祥是北京钢铁厂的工人,钢铁厂属于好企业,所以企业的食堂也做的好。桂花没退之前是在街道上班,街道就没自己的食堂,桂花都是去隔壁兄弟单位的食堂打饭,那个伙食就差点。
张祥最喜欢和人吹牛的一个地方就是老说钢铁厂的食堂好。隔三差五的能有点荤腥。毕竟钢铁厂是重体力也重脑力(精神集中度)的工作。
如果赶上做大活儿,赶工期高强度连轴转的时候。向张祥这样的一线工人尤其是带技术的大师傅都会额外有一片大肉。
这是给他们补身体用的。每逢这个时候,张祥就会和胡同的邻居吹牛逼,说自己今天又吃了一片大肉。
现在到了空军的食堂,张祥觉得自己牛逼吹早了。
因为张寿在信件里说的在部队吃的很好,真的不是虚言。这部队的伙食是真的好啊。
在食堂的打菜窗口里,放着五个菜。花菜炒肉、煎豆腐、咸菜炒毛豆、肉丸烧丝瓜。
还有一锅紫菜虾皮汤。
这四菜一汤打到手里的餐盘时,张祥还一个劲的对炊事班打菜的洪班长说:“别打多了,别打多了。给一半就行,我吃不了多少。”
打菜的洪班长却道:“大叔,咱们打菜都是按规定量打的。您不要客气,吃好吃饱,要是不够再来舔。”
“诶诶。”张祥点了点头。看着餐盘里的菜肴和米饭,莫名的有些感叹道:“部队的伙食是好啊。”
张寿带着父母坐下。
“诶,部队不是要吃饭前拉歌嘛。怎么没听你们唱啊。”桂花倒是有些好奇。
张寿哈哈一笑:“有的兄弟部队是要拉歌,不过那是因为用餐的食堂大小不够,大家要排队吃饭。因为排队的时间太长,所以用拉歌的方式打发时间。咱们这个部队的食堂大小够,大家不用排队吃饭。也就不用拉歌了。”
张祥的父母恍然大悟。他们也和旁边另外几个战士的父母互相聊天。大家都是在大巴车上才认识的。
来的这些父母有飞行学员、飞行员的,也有地勤和地面部队的。
一顿饭吃完,张祥打饭的时候还说让洪班长少打点,实际上他是一点渣都没剩下,吃的那叫一个光光的。吃完之后之直打嗝呢。
“嗝儿~哎呀,这部队的饭还真的挺好吃的。还是大白米饭和玉米面馒头呢。我觉得比很多老百姓家吃的好啊。”张祥一边说一边打饱嗝呢。
向张祥这样北京钢铁厂的职工,桂花还在街道办干活的北京双职工家庭,其实在全国都属于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了。
他们在大巴车上认识的一对夫妻,他们就是来自于贵州山区的。夫妻俩都是种地的。但是贵州那地方,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地方。种地真的是太难了。
这夫妻一年到底的主要粮食就是土豆,然后就是各种蘸水蘸着土豆吃。自己种点蔬菜,不够吃还要去山上挖点野菜。
一年到头肉吃是不上几回。现在来了部队,他们夫妻吃的可仔细了。拿着馒头把盘子里剩下的菜汤都扫干净了。整个餐盘干净的就像是洗过了一样。光可鉴人。
政委看到了,忍不住问道:“大哥、大姐,你们要是没吃饱就再来一份吧。”
这对来自贵州的夫妻急忙摆手:“不用了,不用了。我们吃饱了,领导,我们真的吃饱了。”
他们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自己多吃了一点会影响孩子在部队领导前的形象。
政委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回头叮嘱洪班长,这几位看起来家庭比较困难的父母在这几天吃饭的时候给他们多打点菜。肉给他们多补点。
吃完饭,领导也给这些战士放了半天假,让他们在营地里好好的和父母叙叙旧,唠唠家常。毕竟许久不见了。
张寿也迫不及待的介绍自己的战友们给自己的父母认识。
向张祥和桂花他们来部队的时候还带了大包小包的东西,都是给张寿和他们战友的慰问品。
毕竟拥军也是老传统了。
来了孩子的部队,也不好意思空手来。张祥来时花了二十多块钱买各种点心。桂花也找了自己的老姐妹帮着自己一起炸了俩大袋子的芝麻麻花。
现在也是一口气都拿了出来。给这些张寿和他的战友们分了。
不过有的战友的父母就显得有些窘迫了。因为家庭条件不同,就如那对从贵州来的父母,他们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一袋炸洋芋片。
他们露出羞涩又有些怯怯的笑容:“这……我们自家炸的洋芋片。也不知道大家爱不爱吃。”
张祥看得出这对老夫妻的窘迫,他下意识的搓了一下张寿。张寿立马反应了过来,走了过去就从袋子里捞出一片已经不酥脆的炸洋芋片放进嘴里咀嚼起来,同时道:“爱吃。阿姨叔叔你们做的炸洋芋片可好吃了。大家伙都过来尝尝。我觉得比食品厂做的炸薯片还好吃呢。”
第七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