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54节
只不过现在手上没有合适的剧本和项目。
远远的眺望着《紫日》的海报,扎瓦茨基有些失望的摇摇头。
就在他准备转身离去,开着自己的拉达小轿车走时,他的同事奔跑而来道:“扎瓦茨基同志!好剧本!好剧本啊!”
第二百四十一章 都觉得苏联赢定了
扎瓦茨基的同事给他送来的好剧本,正是《赡养人类》的剧本。这个剧本在苏联电影人内部传播之后,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本剧本很好。
因为从五十年代开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就开始了长期的论战,为了证明谁的主义正确谁的道路正确。
资本主义的资本家们甚至不得不违心的给工人们提高工资待遇,这简直是比杀了他们还要让人难受。
有句话说好:看你们赚钱,简直比我亏钱还难受!着大抵上是资本家的想法,很多时候他们不是赚得不够多。
甚至说他们提高工人待遇,可以让他们赚得更多。但是每次谈到提高工人待遇的时候,他们就一副要他们吃屎的模样。
当真是看工人赚钱比他们自己亏钱还难受。
而这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论战,一直到五十年代末达到了高峰。1959 年莫斯科的厨房论战是这场辩论的最高潮。
人类该走怎样的道路?这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所关心的议题。尼克松赢了赫鲁晓夫,其实并不是代表资本主义赢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苏联是个瘸腿的巨人。
哪怕苏联的轻工业产品稍微能强点,厨房辩论也不至于变得那么难看。
当然,苏联的输掉是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单纯的归咎于一个轻工业产品上。
实际上文化产品上,苏联也是有劣势的。
苏联时期诞生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吗?
答案当然是有的!苏联时期,艺术家们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从诗歌绘画到芭蕾舞蹈,还有电影小说等等。
但这里面还是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苏联的文艺作品也面临着苏联深加工副食品一样的问题,那就是质量好但是量少。
苏联时期自己生产的副食品,有的时候资本家看了都要落泪。
为什么?因为太实在了!这年头谁见过卖果汁饮料的使用的果汁含量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只加了糖调味以及少量稳定剂的果汁饮料啊!
这年头美国佬卖的果汁饮品,里面果汁含量超过百分之五都算他们输了。
这种追求精品的态度不是说不好,但是在解决大多数人“有没有”这个问题前就先搞“好不好”这显然是不大合乎时宜的。
搞得再好,也只能是满足少部分人。甚至是满足特权阶级,那这东西搞起来有什么用呢?
现在的苏联电影作品也有这个毛病,那就是很多时候陷入小圈子的自嗨。
搞得好,有艺术性,但有时候真的挺无聊的。不是说电影不好啊,比如说苏联科幻电影《飞向太空》明显就拍的比美国人同题材的《索拉里斯》好。
扎瓦茨基也拍过很多留名后世的名电影。
但始终是逃不过一个窠臼,那就是这些电影对文学素养没有那么强的普通人并不那么有好。
因为电影想要面对的观众是全体的,你必须要包容只读过小学甚至识字都不多的观众,你不能求所有电影观众都熟读伏尔泰、高尔基。
所以当《赡养人类》的剧本送到扎瓦茨基的面前时,他忍不住翻阅了好几遍。
最后猛地合上剧本道:“好剧本!故事很通俗,但是内在核心却很值得思考。”
“这部电影如果拍的好,那么不管是大学教授还是青年旋工都能看得懂。每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里看到自己想要的,喜欢的东西!”
扎瓦茨基这么称赞这部电影剧本不是没有原因的,《赡养人类》这部小说原著经过李锐的剧本改编后添加了许多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元素。
比如说电影里有很多给男主“滑膛”展现身手和枪战的画面,这是很多观众都爱看的。
而在这些动作戏外,还夹杂着“滑膛”人性滑落和回升的场面。
这里面有谜团有铺垫,有揭开包袱后的那种畅快。还有外星球上关于终产者的戏码。
以及资本家们为了最后的自保,而搞了全人类的“财富液化”计划。
扎瓦茨基看完后连连赞叹,他对同事问道:“这剧本真不错,是哪个编剧创做的?我想要亲自见见他,我想要指导这部电影!”大导演雄心勃勃。
但是同事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扎瓦茨基,你不要太高兴了。这剧本不是我们苏联创做的,是中国人的剧本。是想要和我们搞中苏合拍。”
“但是中国人要拍摄的主导权。所以我们和他们打了一个赌。十五天的时间,大家都拍摄一段十五分钟的样片。从电影里截取一段剧情,在不剧透整部电影题材的情况下,将这个样片拍摄出来。”
“最后在到处放映,让观众们自己用脚投票。谁得票多,谁能获得拍摄的主导权。”
扎瓦茨基听罢陷入沉默,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这样吗?哎,看来中国人在文艺方面的崛起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了。”
“他们拍摄的电影手法和情绪引导都是很高明的。甚至连我都在尝试学习。”
“扎瓦茨基,你可是我们的大导演,你这是还没开始就想要认输?”
“不!当然不!我也要拍摄这样的样片,现在赶快回厂里开始筹备项目吧,争取三天内开拍!”扎瓦茨基直接拍板。
至于老婆交代买的各种东西,他放在拉达小轿车的后备箱里就已经忘记了。
等到他在厂里开会工作到第二天早上才回家后,老婆不可避免的对他一顿数落。
当然有扎瓦茨基的参与,苏联方面关于《赡养人类》的剧组也很快的筹备了起来。
相比于中国方面拍摄《赡养人类》时那种没什么热度的情况不同。
扎瓦茨基是一个在欧洲都享有一定声誉的大导演。
他筹建剧组,苏联知名的演员都表示愿意来拍摄这部戏。
而且相关报纸也铺天盖地的报道了剧组的情况。
不仅仅是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报纸,包括其他欧洲报纸。比如镜报、法新社、西班牙人等等。
就连泰晤士报和太某报都难得的同时报道了这件事。
什么叫做影响力?这就叫影响力。中国那边拍摄《赡养人类》的时候寂寂无闻,也就是国内讨论一下。
但是苏联开拍,则是让整个欧洲都开始期待。因为大家都在猜想,中苏之间打赌的这部电影到底有多好看,剧本有多好,才会让两国的电影人为此赌。
当然,大多数欧洲人都是看好苏联的。毕竟苏联电影在欧洲是有影响力的。
即便是政治意识形态不同,但是欧洲各国基本都承认苏联在文化方面的造诣。
毕竟古典音乐芭蕾舞不提《天鹅湖》是不行的。近现代欧洲文学不提高尔基,这也是不负责任的。
甚至于欧洲有赌场开了一个盘口。“中国和苏联的赌注。认为苏联会赢的,五赔一。认为中国会赢的,一赔五!大家快来下注,发财的机会到了!”
在西德的某个赌场内,新的赌盘开始了。
一众想要来玩两把的客人纷纷掏钱买了苏联的赢面。
这几乎是占据了整个客人数量的百分之九十。
但是也有一些在他人看来很头铁的家伙。
有个人居然挥舞着五百马克大声的对赌场工作人员道:“我买五百马克中国赢!”
第二百四十二章 欧洲报纸整活新高度
“五百马克买中国人赢得胜利”一名西德的工人举着自己的马克对着赌场的工作人员如此说着。
而和他一起来的工友则觉得他疯了。“安德鲁,你疯了?五百马克买中国赢?中国怎么可能赢得过苏联?”
对于工友的说法,安德鲁只是笑了笑反问道:“你难道忘记了之前看的那个《地下交通站》了吗?你就说好不好吧。”
《地下交通站》算得上是1950年的爆款电影了。
不仅在苏联播放的时候引起了大量的人观看。
同时也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放映。在东德也放映过,而且取得相当不俗的成绩。
这个时候柏林墙还没有修建,虽然东西德理论上来说是两个国家(民主德国,联邦德国)。
但这并不能阻挡德国人之间的往来。
尤其是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的德国人还经常性的互相串门子。
哪怕是柏林墙修建好了,东西柏林之间也有各种地下通道互相往来做各种走私生意。
而去年东柏林播放《地下交通站》的时候,还在靠近西柏林的地方搞了露天放映。
吸引了很多西柏林的市民过来观看。
甚至还有拷贝的录像带流入到了西德地区,被更多人给看到了。
所以很多德国人已经看过中国人拍摄的正式电影了,这和中国人之前放映的二十五分钟的音乐片《中国印象》不一样,是一部正经的电影。
就像是安德鲁,他就很喜欢这部电影。
而且他从那个时候就开始认为中国人拍电影拍的不错。
但是很显然,安德鲁的这种想法遭到了自己工友的驳斥。
“安德鲁,《地下交通站》只是一个小成本喜剧。你看那电影的布景、质感都很差的,就是一部靠搞笑的电影。”
他的工友有不同的看法。
“这次中国人是要和苏联人比试一场正经的严肃的电影。苏联人的电影虽然我并不是都喜欢,但是偶尔也是有拍的不错的。中国人还没更多的证明自己。你不能拿自己的存款开玩笑。”
瞧,这位工友还是个好人,还知道为安德鲁的存款考虑。
不过安德鲁心意已决,他五百马克买了中国赢。
这在其他人看来就像是把钱丢进海里一样。
工友也只能是跟着叹气了。实际上和工友一个想法的人超级多。
中国人确实在去年搞了一些好的电影出来。
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已经是常态了。
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有这样的问题。
大家都一直认为,苏联肯定会赢。
你要问他为什么?人家会理直气壮的告诉你:那可是苏联啊!对,因为它是苏联,所以它就不可能输。
连着几乎半个月的时间,欧洲媒体每天都会报道相关的新闻。尤其是关于扎导(扎瓦茨基)的拍摄进度。
远远的眺望着《紫日》的海报,扎瓦茨基有些失望的摇摇头。
就在他准备转身离去,开着自己的拉达小轿车走时,他的同事奔跑而来道:“扎瓦茨基同志!好剧本!好剧本啊!”
第二百四十一章 都觉得苏联赢定了
扎瓦茨基的同事给他送来的好剧本,正是《赡养人类》的剧本。这个剧本在苏联电影人内部传播之后,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本剧本很好。
因为从五十年代开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就开始了长期的论战,为了证明谁的主义正确谁的道路正确。
资本主义的资本家们甚至不得不违心的给工人们提高工资待遇,这简直是比杀了他们还要让人难受。
有句话说好:看你们赚钱,简直比我亏钱还难受!着大抵上是资本家的想法,很多时候他们不是赚得不够多。
甚至说他们提高工人待遇,可以让他们赚得更多。但是每次谈到提高工人待遇的时候,他们就一副要他们吃屎的模样。
当真是看工人赚钱比他们自己亏钱还难受。
而这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论战,一直到五十年代末达到了高峰。1959 年莫斯科的厨房论战是这场辩论的最高潮。
人类该走怎样的道路?这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所关心的议题。尼克松赢了赫鲁晓夫,其实并不是代表资本主义赢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苏联是个瘸腿的巨人。
哪怕苏联的轻工业产品稍微能强点,厨房辩论也不至于变得那么难看。
当然,苏联的输掉是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单纯的归咎于一个轻工业产品上。
实际上文化产品上,苏联也是有劣势的。
苏联时期诞生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吗?
答案当然是有的!苏联时期,艺术家们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从诗歌绘画到芭蕾舞蹈,还有电影小说等等。
但这里面还是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苏联的文艺作品也面临着苏联深加工副食品一样的问题,那就是质量好但是量少。
苏联时期自己生产的副食品,有的时候资本家看了都要落泪。
为什么?因为太实在了!这年头谁见过卖果汁饮料的使用的果汁含量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只加了糖调味以及少量稳定剂的果汁饮料啊!
这年头美国佬卖的果汁饮品,里面果汁含量超过百分之五都算他们输了。
这种追求精品的态度不是说不好,但是在解决大多数人“有没有”这个问题前就先搞“好不好”这显然是不大合乎时宜的。
搞得再好,也只能是满足少部分人。甚至是满足特权阶级,那这东西搞起来有什么用呢?
现在的苏联电影作品也有这个毛病,那就是很多时候陷入小圈子的自嗨。
搞得好,有艺术性,但有时候真的挺无聊的。不是说电影不好啊,比如说苏联科幻电影《飞向太空》明显就拍的比美国人同题材的《索拉里斯》好。
扎瓦茨基也拍过很多留名后世的名电影。
但始终是逃不过一个窠臼,那就是这些电影对文学素养没有那么强的普通人并不那么有好。
因为电影想要面对的观众是全体的,你必须要包容只读过小学甚至识字都不多的观众,你不能求所有电影观众都熟读伏尔泰、高尔基。
所以当《赡养人类》的剧本送到扎瓦茨基的面前时,他忍不住翻阅了好几遍。
最后猛地合上剧本道:“好剧本!故事很通俗,但是内在核心却很值得思考。”
“这部电影如果拍的好,那么不管是大学教授还是青年旋工都能看得懂。每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里看到自己想要的,喜欢的东西!”
扎瓦茨基这么称赞这部电影剧本不是没有原因的,《赡养人类》这部小说原著经过李锐的剧本改编后添加了许多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元素。
比如说电影里有很多给男主“滑膛”展现身手和枪战的画面,这是很多观众都爱看的。
而在这些动作戏外,还夹杂着“滑膛”人性滑落和回升的场面。
这里面有谜团有铺垫,有揭开包袱后的那种畅快。还有外星球上关于终产者的戏码。
以及资本家们为了最后的自保,而搞了全人类的“财富液化”计划。
扎瓦茨基看完后连连赞叹,他对同事问道:“这剧本真不错,是哪个编剧创做的?我想要亲自见见他,我想要指导这部电影!”大导演雄心勃勃。
但是同事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扎瓦茨基,你不要太高兴了。这剧本不是我们苏联创做的,是中国人的剧本。是想要和我们搞中苏合拍。”
“但是中国人要拍摄的主导权。所以我们和他们打了一个赌。十五天的时间,大家都拍摄一段十五分钟的样片。从电影里截取一段剧情,在不剧透整部电影题材的情况下,将这个样片拍摄出来。”
“最后在到处放映,让观众们自己用脚投票。谁得票多,谁能获得拍摄的主导权。”
扎瓦茨基听罢陷入沉默,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这样吗?哎,看来中国人在文艺方面的崛起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了。”
“他们拍摄的电影手法和情绪引导都是很高明的。甚至连我都在尝试学习。”
“扎瓦茨基,你可是我们的大导演,你这是还没开始就想要认输?”
“不!当然不!我也要拍摄这样的样片,现在赶快回厂里开始筹备项目吧,争取三天内开拍!”扎瓦茨基直接拍板。
至于老婆交代买的各种东西,他放在拉达小轿车的后备箱里就已经忘记了。
等到他在厂里开会工作到第二天早上才回家后,老婆不可避免的对他一顿数落。
当然有扎瓦茨基的参与,苏联方面关于《赡养人类》的剧组也很快的筹备了起来。
相比于中国方面拍摄《赡养人类》时那种没什么热度的情况不同。
扎瓦茨基是一个在欧洲都享有一定声誉的大导演。
他筹建剧组,苏联知名的演员都表示愿意来拍摄这部戏。
而且相关报纸也铺天盖地的报道了剧组的情况。
不仅仅是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报纸,包括其他欧洲报纸。比如镜报、法新社、西班牙人等等。
就连泰晤士报和太某报都难得的同时报道了这件事。
什么叫做影响力?这就叫影响力。中国那边拍摄《赡养人类》的时候寂寂无闻,也就是国内讨论一下。
但是苏联开拍,则是让整个欧洲都开始期待。因为大家都在猜想,中苏之间打赌的这部电影到底有多好看,剧本有多好,才会让两国的电影人为此赌。
当然,大多数欧洲人都是看好苏联的。毕竟苏联电影在欧洲是有影响力的。
即便是政治意识形态不同,但是欧洲各国基本都承认苏联在文化方面的造诣。
毕竟古典音乐芭蕾舞不提《天鹅湖》是不行的。近现代欧洲文学不提高尔基,这也是不负责任的。
甚至于欧洲有赌场开了一个盘口。“中国和苏联的赌注。认为苏联会赢的,五赔一。认为中国会赢的,一赔五!大家快来下注,发财的机会到了!”
在西德的某个赌场内,新的赌盘开始了。
一众想要来玩两把的客人纷纷掏钱买了苏联的赢面。
这几乎是占据了整个客人数量的百分之九十。
但是也有一些在他人看来很头铁的家伙。
有个人居然挥舞着五百马克大声的对赌场工作人员道:“我买五百马克中国赢!”
第二百四十二章 欧洲报纸整活新高度
“五百马克买中国人赢得胜利”一名西德的工人举着自己的马克对着赌场的工作人员如此说着。
而和他一起来的工友则觉得他疯了。“安德鲁,你疯了?五百马克买中国赢?中国怎么可能赢得过苏联?”
对于工友的说法,安德鲁只是笑了笑反问道:“你难道忘记了之前看的那个《地下交通站》了吗?你就说好不好吧。”
《地下交通站》算得上是1950年的爆款电影了。
不仅在苏联播放的时候引起了大量的人观看。
同时也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放映。在东德也放映过,而且取得相当不俗的成绩。
这个时候柏林墙还没有修建,虽然东西德理论上来说是两个国家(民主德国,联邦德国)。
但这并不能阻挡德国人之间的往来。
尤其是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的德国人还经常性的互相串门子。
哪怕是柏林墙修建好了,东西柏林之间也有各种地下通道互相往来做各种走私生意。
而去年东柏林播放《地下交通站》的时候,还在靠近西柏林的地方搞了露天放映。
吸引了很多西柏林的市民过来观看。
甚至还有拷贝的录像带流入到了西德地区,被更多人给看到了。
所以很多德国人已经看过中国人拍摄的正式电影了,这和中国人之前放映的二十五分钟的音乐片《中国印象》不一样,是一部正经的电影。
就像是安德鲁,他就很喜欢这部电影。
而且他从那个时候就开始认为中国人拍电影拍的不错。
但是很显然,安德鲁的这种想法遭到了自己工友的驳斥。
“安德鲁,《地下交通站》只是一个小成本喜剧。你看那电影的布景、质感都很差的,就是一部靠搞笑的电影。”
他的工友有不同的看法。
“这次中国人是要和苏联人比试一场正经的严肃的电影。苏联人的电影虽然我并不是都喜欢,但是偶尔也是有拍的不错的。中国人还没更多的证明自己。你不能拿自己的存款开玩笑。”
瞧,这位工友还是个好人,还知道为安德鲁的存款考虑。
不过安德鲁心意已决,他五百马克买了中国赢。
这在其他人看来就像是把钱丢进海里一样。
工友也只能是跟着叹气了。实际上和工友一个想法的人超级多。
中国人确实在去年搞了一些好的电影出来。
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已经是常态了。
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有这样的问题。
大家都一直认为,苏联肯定会赢。
你要问他为什么?人家会理直气壮的告诉你:那可是苏联啊!对,因为它是苏联,所以它就不可能输。
连着几乎半个月的时间,欧洲媒体每天都会报道相关的新闻。尤其是关于扎导(扎瓦茨基)的拍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