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44节
  刚好上海的棚户区还有不少呢,而黄浦江边上的豪华大厦也不少。什么远东第一楼,什么上海国际大饭店,什么和平饭店,这些奢华场所还在呢。
  要说李锐的破晓基地最近一年做了什么事情?
  培训摄影干事们绝对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些摄影干事们一年来帮着李锐拍摄各种短视频。
  很多人一年拍下来,又学习剪辑又学习配乐,相当于后世那种做了一年自媒体的up主。
  不过这些摄影干事的工作量更大。接受的学习也更系统,于是他们的进步也非常快。
  他们中有很多人拍摄的东西按照现在这个世代的标准来看的话,已经有大电影的水准了。
  尤其是学习后世凌厉的剪辑,以及各种玩出花的专场,那就更是厉害了。
  这些都是随着电影工业的不断提升而开始发展的。相比于现在还算是很平的电影拍摄来说,这些摄影的手段和技巧要远超现在,完全是一种碾压的存在。
  再加上拍摄短视频使用的各种拍摄手段,让这群摄影干事中的很多人也展现出不同的天赋。
  有人擅长布光,有人擅长调动背景,有人擅长运镜等等。把这群人集合起来,李锐惊喜地发现,这群摄影干事们已经可以组成一个在这个世代强大的摄制组了。
  如此一来也就没有什么犹豫得了,从这群人中选出一批,拉倒上海去拍戏。
  同时被拉去的还有在北平天桥原本练打跤的那批人。
  那位摔跤手小姐姐在后世火了之后,连带着跟她一起练打跤的师兄弟都火了。
  整个场子都开始被摄影干事拿来拍短视频了。
  李锐这么一看,直接让他们不要干了,专心拍视频吧。这下这群人开心了,天桥打跤又辛苦又累,刮风减半下雨全完,收入还不稳定。
  现在他们算是被收编了,有了正式的编制。而他们的用处也很简单,后世香港电影能火爆很大原因是因为有一批豁得出命的龙虎武师。
  北平没有龙虎武师,但是有硬桥硬马高踢高走北派功夫和打跤师傅。
  这群人就被收编了,李锐想着以后肯定是要用来拍武打片,或者是动作戏的。
  而现在,他们就派上用场了。上海,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中国电影公司最多地城市。
  自从去年《武训传》被李锐按着头改编后,上海市的电影公司颇有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就如李锐所想的那样,这群人的惯常套路要来了,他们要把人捧得高高的,把人神化起来搞。
  可以说得上是非常恶心了。不过李锐倒觉得无所谓,比嘛,硬碰硬嘛,观众会用脚投票的。
  你们到时候还是进厂拧螺丝吧。当然,现在这些电影公司和电影演员们自然还是没有这样的觉悟,他们甚至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妥。
  而中苏之间的电影比试刚开始的时候,这群电影人就想着。
  到时候看看那位李部长是不是要跑来上海求自己这些人。
  要知道全中国最懂电影的现在都在上海了!
  没有想到的是他李某人确实是来上海的,但不是来求上海的电影人的。
  而是带着整套的剧组来的。
  这下把这群电影公司的人给恶心坏了。
  不过总是有不服气的人,有人提出想要去探探班,看看北平那边的剧组是什么样的。
  对于这些人的要求,李锐也是来者不拒。
  甚至直接邀请上海的十大电影公司的老板、导演、演员都来参观。
  而他们来参观的这场戏则是在上海国际饭店楼顶的戏。
  男主“滑膛”单骑杀入这所豪华酒店,干掉一众保镖,就如赵子龙单骑救主一样的场面。
  随便便是直面他的三个雇主,得知“财富液化”计划的始末的故事(这部分并不打算在十五分钟样片中拍摄和上映)。
  当各大电影公司的代表和导演们来到这里探班,带来礼物,并且抱着看热闹看笑话的心态来时。
  男主的第一场戏就让他们所有人都笑不出来了。
  一个个笑容僵硬在脸上,就像是僵尸一样的诡异。
  当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主穿越绒花地毯的长廊时,长廊两侧涌来无数敌人。
  双枪从风衣中掏出。砰砰砰!空包弹的响声震耳欲聋。枪口的焰火炙热奔放。
  伴随着枪声响起,敌人的身上爆出朵朵血花,鲜血瞬间染红了长廊。
  在远远观看着一切的各大电影公司代表们都惊呆了。
  有一个因为剧烈枪响吓得手足无措的女演员惊呆的张大嘴巴,过了好一会儿说道:
  “他们……他们为了拍电影居然杀这么多人!好……好可怕!我再也不要拍电影了!”
  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剜掉的肉
  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电影是什么样的?
  答:和大号话剧差不多。是的,在这个年代,因为技术限制,以及想象力的制约等等。
  这年头的电影拍摄,实际上走的是话剧或者说是百老汇的表演风格。
  什么叫做百老汇风格?那就是夸张的舞台动作和台词,以及时不时插入的音乐和歌唱。
  后世很多人笑说三哥的电影是一言不合就开始尬唱尬跳。
  但实际上抛掉有色眼镜去看就会发现,实际上三哥的歌舞片拍的很好。
  不管是舞蹈还是唱歌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因为对于三哥来说,很多电影被拍出来,其实际用途就是为了表现那几首歌和几只舞蹈。
  所以看三哥的电影,要摒弃看其他电影的想法,三哥的电影是为了歌舞而服务的。
  而不是歌舞为了电影而服务。
  他们实际上拍摄的很多电影本质上就是一部超长的音乐片。
  而这种音乐片最早的起源便是在欧洲,而发扬光大的地方则是在百老汇在红磨坊。
  因为舞台表现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一个剧场内的观众有前有后。
  为了保证坐在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明白舞台上的演员在表演什么。
  所以舞台剧的演员都会以一种极其强烈的肢体动作和情绪异常饱满的方式来进行表演。
  这种表演在剧场里是很合适的,因为观众现场看,距离远的观众根本不可能看见演员的表情。
  那种所谓用眼神演戏用微表情演戏的方式只能服务前两排观众。
  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舞台剧演员的表演和台词都会非常浮夸。
  但是这种浮夸是适合在舞台剧上表现的。
  但是当电影出现后,这种表现就不合时宜了。因为镜头可以推进拉远,在大银幕上观众们可以通过特写看清演员的每一个表情。
  所谓的眼神戏和微表情戏成为了一种表演的可能,甚至成为了一个演员能不能成为好演员的标准。
  但是这个年代的电影制作还不够后世那么完善,各种理论和表演方法以及拍摄方法都是很多人没有想过的。
  为什么这个年代的导演喜欢讲构图讲色彩?
  因为他们把舞台剧的那一套直接套在电影上了。
  现在电影发展最好的地方就是好莱坞了,好莱坞的导演已经开始逐渐将表演尽可能的改成生活化,而不是夸张化。
  但即便是如此,目前好莱坞的导演来到这个片场看见拍摄的枪战戏,他们也会惊的下巴掉下来。
  一身黑风衣的滑膛堪称人挡杀人,佛当杀佛。空包弹在双枪的枪管中不断炸响,每一次产生的剧烈爆炸声都震的整个上海电影界的人心头震撼。
  两边不断涌现的敌人在枪声中爆出朵朵血花更是让这群人只觉得头皮发麻。
  不仅仅是那个女演员觉得这是在杀人,很多上海电影界的人都在觉得滑膛在杀人。
  因为这个年代没有人见过血包炸裂,更少有人知道什么叫做炸点,什么叫做特技拍摄。
  这场戏对他们来说太逼真了,逼真到就像是真实的一样。穿越绒花地毯的滑膛神情冷漠,枪口爆裂出的火焰就像是夺命的死神,一个又一个的敌人倒下。
  个人英雄主义到爆棚,不过这部戏也不是宣传主义思想的而是用来表现资本终极形态的,这么拍也没什么问题。
  敌人也在还击,墙上、花瓶、地板、灯泡等等地方都在不断的爆裂,火花四溅,硝烟弥漫。
  现场的实在是太惨烈了,有的人胸口中弹,鲜血飙射出来,嘴里还大口的吐着鲜血。
  一条三十米的绒花地毯走廊,二十五名敌人。滑膛一枪一个,一人单骑压得二十多人冒不了头。
  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换弹,完全不讲道理和章法,也完全不讲现实。
  但就这种会被有真实巷战经验的老兵喷死的打法,但是却极具视觉冲击力。
  老兵们肯定会说:“一把冲锋枪就能把那孙子打成筛子!”
  但是电影拍摄不需要太过于现实,过于现实就没有震撼力了。
  不信看看现场。在场众人冷汗淋漓,很多人额头的汗就像是水一般流出来。
  有的人双股颤颤,只觉得下一刻自己就要倒下去了。
  “共产党……在……在杀人!”“还杀了这么多……”“我好像闻到了血腥味……”
  “呕……”
  “各位,这是鸿门宴啊,我们赶快跑吧!不然到时候也要死了!”
  “这杀的应该都是死囚吧,我们应该没事吧。”
  “你傻啊,还记得《武训传》的事情吗?上面那个李部长不满我们很久了,怕是共产党要大开杀戒了!大家快跑吧!”
  这话说得,在场的很多演艺界人士就准备撒丫子跑路,只有几个人还站在原地远远的瞧着拍摄现场。
  “赵丹,你还不快跑?”有人叫了之前武训传的主演赵丹一声,赵丹回头冷漠的说道:“你是跑得过子弹还是跑得出中国?要是人家想杀我们,我们早就死了。”
  “周旋,你怎么不跑?”赵丹问着旁边的周旋,周旋默默的说道:“人活着,有时候还不如死了……”
  赵丹没有搭话,周旋的破事上海人尽皆知。
  两任丈夫都堪称渣男中的典范,哦,不对在民国的不算渣男,只能算是“犯了所有民国男人都会犯的错误”。
  周旋又道:“旁观者清,赵丹你没看见拍摄的人都很淡定吗?如果真的杀人,那些人会那么傻乎乎的被杀?我觉得不过是一种高超的拍摄手段罢了。只是我们没有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