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23节
  现在好莱坞的审查制度越来越严格了。
  自己之前拍摄的关于1929年大萧条的一部电影还没上映,就在审查阶段给枪毙了。
  麦凯恩如此想着,同时招呼了助理:“拍摄的小模特们还没好吗?”
  “好了,导演。马上就好了。”助理连忙说道。
  同时从包里抽出一沓东西。
  麦凯恩微微皱眉:“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
  “哦,最近上面要求的东西。所有拍摄后要上映的影片,不管是电视、广告、电影、新闻等等的演职人员都需要签署。导演你也要签。”
  助理将一份文件递了过来。
  麦凯恩拿过文件来扫了一眼。“忠诚宣誓书”【所有演职人员必须保证自己坚决支持和拥护美国制度,必须保护美国不被外国势力渗透,坚决抵制国内和国外的敌对势力……】
  林林总总,写了许多。其中最关键一条是【所有拍摄内容需要经过政府部门审查后,所有演职人员才可以获得相应酬劳……】
  麦凯恩看着这份协议他只觉得有些荒唐。
  倒不是这份协议的内容有多荒唐,而是在现场拍摄童装广告的那些三四岁的儿童们也要签署这样的协议。
  如果不会写字,他们就要按上自己的手印。
  看着一个三岁的女童咯咯笑着的按上自己的手印,麦凯恩只觉得这个世界在错乱。
  但他只是一个电影导演,他还能怎么样呢?就在麦凯恩也签署了这份协议后,他正准备开始拍摄,确有几名身穿黑衣的不速之客闯了进来。
  “fbi。”为首者面无表情的说着:“麦凯恩先生,你因为涉嫌和红色政权有关,请跟我们走一趟。”
  “什么?不,我没有!”麦凯恩还未来得及做出丝毫的辩解,他就被几名fbi给抓了起来。
  fbi的审讯室里。“麦凯恩先生请你解释一下,你未上映的电影《没有工作的人》是在影射什么?”
  面无表情的高冷男子用公事公办的口吻问道。
  “影射?没有啊。”麦凯恩有些惊慌失措:“那只是拍摄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工人群体的生活而已……”
  但是没等他说完,对面的fbi就将一摞照片丢到了桌上。
  “这都是对你们影片中的原始底片冲印后得到的相片。”fbi的审查员冷静而又残酷的说着:“里面充满了红色苏联的痕迹。”
  “这里有镰刀锤子的标志,男主角下班后去参加的社会培训也是共产党思想下开办的,电影里出现了许多句男主抱怨社会和美国不满的言论。”
  麦凯恩神色大变:“不不不,你们一定误会了什么。我只是想要描绘在1929大萧条下,我们国家的年轻工人在失业后的仿徨无助,和那种在逆境中挣扎的过程。这和红色苏联没有任何关系。”
  坐在麦凯恩对面的fbi冷笑一声:“现在你还在嘴硬?看起来你需要好好的回忆一下你到底做过什么了。把他带走。”
  fbi审查员的脸上露出残忍的笑容,而很快麦凯恩就知道对方在笑什么。
  因为把他带来的是一个电击室。空荡荡的房间里,只有一台电椅放在最中央。
  电椅上还有一个自己认识的熟人,自己还未上映的电影《没有工作的人》的女主黛丝。
  她已经被电的七荤八素,呕吐不止了。
  两名fbi上来如同拖死狗一样将这个原本美丽漂亮。
  但是在电击下大小便几乎失禁整个人电到五官扭曲的女人拖下去。
  “我劝你最好乖乖承认你和苏联有什么关系。不然的话你会遭受什么苦,相信不用我说。”
  “我……我没有啊!”麦凯恩真的没有和苏联有任何关系。
  但是这种话怎么可能说服fbi?他被拖拽上了电椅,然后fbi开始对他施展大记忆修复术!
  电闸开启,电流启动。滋一麦凯恩开始全身痉挛。不消片刻,他就已经全身湿透。
  当电击停止时,他觉得心脏都要停止跳动了。
  fbi的审查者拽起他的头发:“说,你的接头人是谁。苏联人给了你多少钱?”
  “我……真没有。”麦凯恩艰难的说着。
  “看起来记忆恢复的还不够。继续。”伴随着一声继续,麦凯恩再次过电。
  他嘴巴长大但是却发不出声音,双眼突出犹如青蛙。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昏过去的,他只知道当他信来的时候已经在牢房里了。
  而在牢房中还关着其他人,都是fbi抓来的怀疑和苏联共产党有染的人。
  这些人其中有些人麦凯恩还认识。
  有好莱坞的编剧、导演以及一些片场工作人员。
  当然还有许多人他不认识。
  在这几个牢房中类似他们这样的人很多。
  其中有的人熬不住,被电了两次就承认自己是苏联的探子。
  其实他们是个鬼的探子,很多人连苏联书记全名叫什么都不知道呢。
  不过是fbi的屈打成招罢了。
  因为fbi正在完成自己的kpi指标。
  麦凯恩一直没有承认,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承认的话,那下场绝对很惨。
  肯定是要被投入某一所监狱里待上下半辈子的。
  在这里他还看见了之前参见美国小姐竞选的一个姑娘。
  她被电到大小便失禁,整个人扭曲成了麻花的样子。她被调查的原因很简单,她在海选的最后阶段做的问卷中透露出了同情共产党人的倾向。
  所以她一定是共产党!这位漂亮姑娘最后的结果如何,麦凯恩并不知道。
  因为他觉得自己最后的日子也快来了。
  不过就在他心怀揣测的时候,他居然被fbi给放了。一个高级官员出面捞了他出来。
  麦凯恩完全摸不着头脑,一直到他回到家,看见一个人后他才猛然醒悟。
  “海明威!老伙计居然是你!”麦凯恩上前热情拥抱着这位被人尊称为美国精神象征的伟大作家。
  他和海明威算得上是朋友。因为在1932年拍摄的《永别了,武器》这部电影中,麦凯恩担任了编剧。
  帮助海明威将他的大作改编成了适合拍摄的电影脚本。
  两人共事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便成为了朋友。这么多年来联系也一直没有断过。
  麦凯恩热情的拥抱着海明威:“是你找人把我捞出来的吗?太感谢了,我还以为你待在古巴没有回来呢。”
  长相坚毅,完美符合所有人心中白人坚强男性相貌的海明威露出笑容拍了拍老友的背:“偶尔我也是会回美国的。”
  “听闻你出事了,我不敢出面。只能经过多重委托,想办法把你救出来。这里面转了多少人我也不知道,你也不要声张。”
  麦凯恩点点头,然后他想请海明威喝酒,因为他知道海明威最好酒了。
  但是当他仔细打量自己的住宅时,他却发出苦笑。
  因为fbi已经彻底搜查了他的房子,连沙发垫子都给割开了。家里所有的东西都一地狼藉。
  任何完好的东西都没了。
  海明威拍拍他:“我们去找个地方喝酒吧,顺便有人再找一些导演。”
  第二百一十五章 共运中的一件小事
  海明威开着车,带着麦凯恩窜大街过小巷,最后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酒馆前停下。
  这个酒馆在一个死胡同的最里面,从窗户外便能一窥整条街景。海明威苏联的和酒保说道;
  “两杯波本。”波本是波本威士忌的简称,也是海明威最喜欢的烈酒之一。
  麦凯恩一口就喝了半杯波本下去,酒精下肚,他的感觉好了许多。整个人也镇定了许多。
  “该死的fbi,要是我在里面在待一点时间的话,可能会忍不住屈打成招了。”
  麦凯恩心有余悸的说道:“而且说不定要胡乱攀咬了。”
  不要以为在美国在fbi的审讯中就没有胡乱攀咬的事情发生。
  实际上在五十年代初开始的麦卡锡浪潮中,胡乱攀咬几乎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这就像是明朝锦衣卫掀起昭狱,然后让一群人攀咬,用这种方法除掉政敌一样。
  现如今美国权力最大,或者说权力欲望最强的人是谁?不是杜鲁门,不是埃森豪威尔也不是麦克阿瑟。
  而是fbi总部里,那个永远不苟言笑的胡佛。从总统到富商,再到任何一个资本家,几乎就没有不怕他的。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的档案柜里装着你什么样的黑料。
  这个年代的fbi几乎与明朝的锦衣卫没区别。
  别看美国常说其他国家搞秘密警察统治。
  实际上美国自己也是秘密警察统治最大的国家。
  麦卡锡推动他的法案,胡佛刚好趁着这个法案把自己看不惯的人全都送入监狱。
  只要进了fbi的审查室,那生死不过是胡佛一句话的事情了。胡佛不喜欢的人其实不少,比如说好莱坞的一些导演编剧等等。
  到了胡佛这个位置上的人,他已经不再是单纯个人仇恨的问题了。
  任何被他视为会动摇他统治地位的人都会被他弄死,而且还不知道自己得罪了谁。
  就像是历史中的海明威就被fbi给压迫的自杀了。
  这还是因为海明威在美国拥有崇高的地位,他可是被美国人称为二十世纪美国精神象征的男人啊!是整整几代美国人的精神图腾。
  海明威也喝了一口酒后说道:“你还是幸运的。我听说已经有人死在fbi的审查室内了。”
  麦凯恩也是后怕的拍拍胸口:“我想应该是有的。就他们那种电椅……”
  “海明威,我觉得你最好不要在美国待太久。”有了可怕经历的麦凯恩规劝老友:“我只是个中立派,不过是拍摄一部大萧条的电影就这样了。你的政治立场可比我要更进一步。”
  麦凯恩是知道海明威的政治立场的,他是个左翼倾向很明显的作家。
  从他的文学作品和他个人的行为方式就能看出来。
  “现在fbi可能不敢动你。因为你是美国人的精神象征。但是你不能高看胡佛的道德底线,他必然不会喜欢你。只是现在时机不对,等到时机恰当了,他说不定连你也一起搞了。”
  “fbi已经没有道德底线了。他们甚至需要三岁的儿童签署《忠诚宣言》。三岁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