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2节
因为之前的时候自己带了头盔时是一片漆黑的,而且驾驶舱也是非常平稳的停在那。
突然之间自己的眼前就亮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时怎么回事呢,他就看见自己已经身处一个正在缓缓启动的飞机之中了。
四周环顾已经不是那个基地了。而是一个机场之中。而他座下的战机正是米格一15。
而且它还开始在跑到起飞,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座舱的震颤,王海下意识的就感觉自己是突然到了飞机里。
这种事情太离奇了,已经超过了他的认知。虽然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但是这一刻王海还是忍不住想起了小时候姥姥给他讲的各种鬼故事。
想着想着就忍不住开口喊救命了。这还真的不能怪他,现在这个时代,哪个飞行员见识过这个阵仗啊。
这可是李锐联合好几个工科的大佬级教授一起攒出来的全动飞行模拟器。
作为21世纪人,李锐从小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专门模拟飞行的设备,各大航空公司都在用这个模拟飞行。
一般飞行员可能在真正飞上天空前都需要在模拟飞行中飞过上千小时。
小时候李锐的梦想是成为飞行员,和其他很多小男孩的梦想一样。所以他长大后虽然没有成为飞行员,但是对飞行题材的游戏还是很感兴趣的。
不管是模拟飞行、dcs或者是小品级的雷霆战锤和血战太平洋他都有玩过。
各种飞行用外设也有不少。
他的网咖里本身就备着十二套飞行外设加vr设备呢。
为的就是吸引和他一样的同好到店玩耍。
李锐也在网络上看过那些大佬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给自己搞一个全动舱,来进行超逼真的空战模拟。
但是看看价格,李锐只能是选择放弃。因为全动舱太贵了。回到1950年,想着要培养志愿军航空兵战斗素养时,李锐又忍不住想到了这个。
不过这次他没考虑买全动舱了,因为买不起。但是天无绝人之路,网络上的手工大佬很多。
在国内外都有很多手工大佬和巨佬分享了手搓全动舱的视频教程,还分享了全套的图纸和参数调整。
这些对李锐来说是如获至宝啊。虽然作为一名文科生,李锐确实不懂那些复杂的参数和设计。
但是他不懂,基地里的理工科大佬们懂啊!
当他们得知李锐是要给新中国飞行员搞模拟全动舱,大家二话不说就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点休息时间全贡献了出来。
在这群大佬的指点下,全动舱的设计图很快就做好了。
其中的钣金部分和金属加工部分可以全部送去北平市内的机械厂进行加工。
其中比较精密的部分刚好成为了破晓基地的内部教材。
让那些刚开始学习如何使用数控车床的教授与学生们进行实操,进行建模和编程。
模拟仓内需要使用到塑料部件的部分也交给了基地内的新人们和教授们解决。
模拟仓内的塑料件结构并不算很难,刚好让那些学习工业三维建模的新人们直接上手制作。
从中选出制作的又快又好的,李锐给他们每人奖励了一瓶可乐。
设计好之后就直接拿去基地内的3d打印机,使用abs耗材进行打印。
这也是实操的一部分,以后基地内可能需要使用很多3d打印机来进行一些项目的原形验证。
当然,基地内的3d打印机太少也太小,这仅仅只是作为一次实操。
大规模生产则是直接放到网络上通过购物网站直接联系到提供3d打印服务的工厂给自己打印。
而仪表方面,一部分仪表可以让北平市已经有的仪表厂制作。
一部分制作不了的李锐网购了一些,拿回来让基地里的工科大佬们手搓改制。
因为是全体上下一起效力,所以这十二台模拟仓的组建很快。而且消耗的后世外汇也很少。
其中最大的支出便是购买步进电机和协调芯片了。
因为这两个东西超越了这个时代,真不现代的中国能制造出来的。还好这东西也不贵,一套模拟仓需要的步进电机和协调芯片加一起也就不到两千块。
其他东西基本上都是自制的。不考虑本是空的花费,仅仅计算后世外汇的花费的话,这样一套模拟仓的造价被李锐控制在了3000元之内。
之后便是他和一群工科大佬们连夜调试这些设备。
保证它们可以正常且完美的运行起来。
而到这,李锐一共花了二十天的时间。当然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除了第一天那个这种超越这时空半个多世纪的高科技给吓坏的王海之外。
剩下的飞行员在做好心理准备后都没有被吓到。
当然,这让王海显得更加丢人了。不过他在努力找补,每次的模拟飞行训练课他都比别人更用心,飞的更好。
李锐给他们准备的是名为dcs的一款模拟飞行空战游戏。
一款极度硬核,需要足够的理论知识,并且翻阅飞行手册才能玩的一款超硬核游戏。
这游戏基本上属于学习十小时,飞行五分钟的水平。这游戏很鸡贼,游戏不要钱,免费送!
但是里面的飞机要花钱买。一架就是好几百块。李锐开了十二个蒸汽账号,买了十二架米格和十二架佩刀。
让这些飞行员在模拟游戏中进行对抗和训练。
这群共和国的天之骄子开始了他们了他们的模拟飞行。
在航校里燃油总是宝贵的,他们的飞行时间都很短。到朝鲜战争开战时,很多飞行员的飞行小时数都没破百。
就硬着头皮和那些有着上千小时飞行数的美军王牌拼刺刀。
结果有多惨烈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士气并不能弥补技术上的差距。现在好了,模拟飞行舱里你们随便飞吧。
五十个人分组上机,每人每天最少能飞两到三个小时。而且还能训练协同作战和对抗作战。
直接模拟美军f86佩刀对战,为他们日后熟悉敌军的战机做好准备。
看着这群飞行员们苦练技术,李锐现在之在担心一点,那就是自己的小甜水换汇计划到底进行的怎么样了。
第四十六章 命中注定的小甜水
自从李锐提出使用汽水和零食对苏联进行换汇计划之后,中央陈云就进行了全方面的考量。
甚至他还举办了一场不正式的宴会,以家宴的形式宴请了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的商务人员。
因为不是正式宴会,所以这些商务人员都带了妻儿来一起参加。
这次宴会李锐提供了五瓶两升装的大瓶饮料。
当冒着气泡的可乐出现在众人眼前时,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coca一cola!”
小男孩迫不及待的拿起一杯可乐顿顿顿的畅饮了起来。
他是大使馆一名参赞的孩子。
虽然宴会还没正式开始就直接动桌子上的东西有些不礼貌。
但是陈云自然不会和一个小朋友挑礼。
反而饶有兴趣的用俄文问着小朋友:“好喝吗?”
“好喝!”小朋友一口气干了一杯可乐后擦了擦嘴:“味道太棒了!比可口可乐还要好!”
苏联参赞笑了笑对陈云道:“不好意思陈云,这个孩子之前随我驻扎在东欧的时候喝过可口可乐之后就念念不忘了。”
“没事,孩子嘛,馋嘴很正常。”陈云呵呵一笑,接着问道:“可乐在苏联多吗?”
“不多。因为铁幕已经拉开,我们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易日趋减少。46年之前有一批可口可乐随着欧洲战线涌入过苏联,引起了苏联人民的广泛喜爱。包括朱可夫元帅都非常喜欢。”
参赞说道:“不过自从46年之后,我们国家就没有怎么进口可乐。目前只有东德的一部分商店有售,在莫斯科的一些商店可能也有少量的货。”
“苏联人民很喜欢可乐吗?”陈云好奇道。
参赞点点头:“是啊,可以说用非常喜欢来表示也不为过。可乐的口味,尤其是那种沙口的口感非常受到我们斯拉夫人的喜欢。可口可乐进入苏联的时候总是被抢购一空。”
“对了,新中国还能进口可乐吗?”参赞端起一杯可乐尝了一口,味道很棒,不得不说,还是资本世界的人会享受啊,总会搞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
想到这里参赞说道:“陈云你不是在为中苏贸易的事情发愁吗?如果新中国有进口可乐的渠道,而且价格合适的话。你们可以把这些全部送去苏联,我可以保证苏联能全部吃下。”
中央陈云听闻到此,暗暗吃惊。
他没有想到苏联人对于碳酸饮料真的有一种狂热的痴迷。
虽然之前李锐就和他说了碳酸饮料在苏联市场大有作为。
并且将另一个时空里,百事可乐在苏联取得的巨大成功作为案例摆放在陈云面前。
但是陈云多少还是有些疑虑的。在1959年,也许是出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又或者是出于其他什么目的。
苏联在莫斯科举办了一场关于美国的商品博览会。
而在这其中有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厨房辩论”。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就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但实际上这场辩论从一开始就歪了。自从斯大林写出《一国社会主义论》时,苏联就已经不再是那个喊着“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红色巨星了。
斯大林以《一国社会主义论》来强调,在全世界无法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时候。
那么就应该先集中所有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将苏联建设成共产主义国家。
毛主席很早就读过斯大林的这本书,他没有站出来公开指责斯大林。但是私下里却说过,这么做是会有大国沙文主义苗头的。
果不其然,到了赫鲁晓夫时代,苏联慢慢开始向大国沙文主义倾泻。而根是在斯大林时代就埋下了。
到了1959年的苏联,其实已经埋下了大国沙文主义的祸根的苏联已经开始跑偏了。
他们对抗西方资本的最大武器并不是核弹、坦克、黄金,而是意识形态,而是那句激动人心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他们落入到了资本主义的陷阱中,居然打算在对方经营了上百年,从全球掠夺了无数财富的阵地上击败资本主义。
然后1959年的“厨房辩论”出现了。
不论赫鲁晓夫如何强调苏联人民不需要这些看着精巧花里胡哨但是完全不实用的东西,苏联人民只需要结实耐用的东西!而最后,赫鲁晓夫还是在博览会上拿起了百事可乐一饮而尽。
他想要和资本对抗,却选择了用资本的方式,最后不论如何诋毁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他最后依旧抵不住一杯可乐的诱惑。
并且在他离开展会前,他一共喝了六杯!没有人能拒绝快乐水,二战元帅朱可夫办不到,赫鲁晓夫也不行!
随后苏联开始进口百事可乐。到七十年代时,苏联每年需要消耗2.16亿瓶百事可乐。
而到了八十年代,百事可乐更是创造了饮料公司史上破天荒的一场交易。
突然之间自己的眼前就亮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时怎么回事呢,他就看见自己已经身处一个正在缓缓启动的飞机之中了。
四周环顾已经不是那个基地了。而是一个机场之中。而他座下的战机正是米格一15。
而且它还开始在跑到起飞,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座舱的震颤,王海下意识的就感觉自己是突然到了飞机里。
这种事情太离奇了,已经超过了他的认知。虽然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但是这一刻王海还是忍不住想起了小时候姥姥给他讲的各种鬼故事。
想着想着就忍不住开口喊救命了。这还真的不能怪他,现在这个时代,哪个飞行员见识过这个阵仗啊。
这可是李锐联合好几个工科的大佬级教授一起攒出来的全动飞行模拟器。
作为21世纪人,李锐从小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专门模拟飞行的设备,各大航空公司都在用这个模拟飞行。
一般飞行员可能在真正飞上天空前都需要在模拟飞行中飞过上千小时。
小时候李锐的梦想是成为飞行员,和其他很多小男孩的梦想一样。所以他长大后虽然没有成为飞行员,但是对飞行题材的游戏还是很感兴趣的。
不管是模拟飞行、dcs或者是小品级的雷霆战锤和血战太平洋他都有玩过。
各种飞行用外设也有不少。
他的网咖里本身就备着十二套飞行外设加vr设备呢。
为的就是吸引和他一样的同好到店玩耍。
李锐也在网络上看过那些大佬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给自己搞一个全动舱,来进行超逼真的空战模拟。
但是看看价格,李锐只能是选择放弃。因为全动舱太贵了。回到1950年,想着要培养志愿军航空兵战斗素养时,李锐又忍不住想到了这个。
不过这次他没考虑买全动舱了,因为买不起。但是天无绝人之路,网络上的手工大佬很多。
在国内外都有很多手工大佬和巨佬分享了手搓全动舱的视频教程,还分享了全套的图纸和参数调整。
这些对李锐来说是如获至宝啊。虽然作为一名文科生,李锐确实不懂那些复杂的参数和设计。
但是他不懂,基地里的理工科大佬们懂啊!
当他们得知李锐是要给新中国飞行员搞模拟全动舱,大家二话不说就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点休息时间全贡献了出来。
在这群大佬的指点下,全动舱的设计图很快就做好了。
其中的钣金部分和金属加工部分可以全部送去北平市内的机械厂进行加工。
其中比较精密的部分刚好成为了破晓基地的内部教材。
让那些刚开始学习如何使用数控车床的教授与学生们进行实操,进行建模和编程。
模拟仓内需要使用到塑料部件的部分也交给了基地内的新人们和教授们解决。
模拟仓内的塑料件结构并不算很难,刚好让那些学习工业三维建模的新人们直接上手制作。
从中选出制作的又快又好的,李锐给他们每人奖励了一瓶可乐。
设计好之后就直接拿去基地内的3d打印机,使用abs耗材进行打印。
这也是实操的一部分,以后基地内可能需要使用很多3d打印机来进行一些项目的原形验证。
当然,基地内的3d打印机太少也太小,这仅仅只是作为一次实操。
大规模生产则是直接放到网络上通过购物网站直接联系到提供3d打印服务的工厂给自己打印。
而仪表方面,一部分仪表可以让北平市已经有的仪表厂制作。
一部分制作不了的李锐网购了一些,拿回来让基地里的工科大佬们手搓改制。
因为是全体上下一起效力,所以这十二台模拟仓的组建很快。而且消耗的后世外汇也很少。
其中最大的支出便是购买步进电机和协调芯片了。
因为这两个东西超越了这个时代,真不现代的中国能制造出来的。还好这东西也不贵,一套模拟仓需要的步进电机和协调芯片加一起也就不到两千块。
其他东西基本上都是自制的。不考虑本是空的花费,仅仅计算后世外汇的花费的话,这样一套模拟仓的造价被李锐控制在了3000元之内。
之后便是他和一群工科大佬们连夜调试这些设备。
保证它们可以正常且完美的运行起来。
而到这,李锐一共花了二十天的时间。当然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除了第一天那个这种超越这时空半个多世纪的高科技给吓坏的王海之外。
剩下的飞行员在做好心理准备后都没有被吓到。
当然,这让王海显得更加丢人了。不过他在努力找补,每次的模拟飞行训练课他都比别人更用心,飞的更好。
李锐给他们准备的是名为dcs的一款模拟飞行空战游戏。
一款极度硬核,需要足够的理论知识,并且翻阅飞行手册才能玩的一款超硬核游戏。
这游戏基本上属于学习十小时,飞行五分钟的水平。这游戏很鸡贼,游戏不要钱,免费送!
但是里面的飞机要花钱买。一架就是好几百块。李锐开了十二个蒸汽账号,买了十二架米格和十二架佩刀。
让这些飞行员在模拟游戏中进行对抗和训练。
这群共和国的天之骄子开始了他们了他们的模拟飞行。
在航校里燃油总是宝贵的,他们的飞行时间都很短。到朝鲜战争开战时,很多飞行员的飞行小时数都没破百。
就硬着头皮和那些有着上千小时飞行数的美军王牌拼刺刀。
结果有多惨烈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士气并不能弥补技术上的差距。现在好了,模拟飞行舱里你们随便飞吧。
五十个人分组上机,每人每天最少能飞两到三个小时。而且还能训练协同作战和对抗作战。
直接模拟美军f86佩刀对战,为他们日后熟悉敌军的战机做好准备。
看着这群飞行员们苦练技术,李锐现在之在担心一点,那就是自己的小甜水换汇计划到底进行的怎么样了。
第四十六章 命中注定的小甜水
自从李锐提出使用汽水和零食对苏联进行换汇计划之后,中央陈云就进行了全方面的考量。
甚至他还举办了一场不正式的宴会,以家宴的形式宴请了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的商务人员。
因为不是正式宴会,所以这些商务人员都带了妻儿来一起参加。
这次宴会李锐提供了五瓶两升装的大瓶饮料。
当冒着气泡的可乐出现在众人眼前时,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coca一cola!”
小男孩迫不及待的拿起一杯可乐顿顿顿的畅饮了起来。
他是大使馆一名参赞的孩子。
虽然宴会还没正式开始就直接动桌子上的东西有些不礼貌。
但是陈云自然不会和一个小朋友挑礼。
反而饶有兴趣的用俄文问着小朋友:“好喝吗?”
“好喝!”小朋友一口气干了一杯可乐后擦了擦嘴:“味道太棒了!比可口可乐还要好!”
苏联参赞笑了笑对陈云道:“不好意思陈云,这个孩子之前随我驻扎在东欧的时候喝过可口可乐之后就念念不忘了。”
“没事,孩子嘛,馋嘴很正常。”陈云呵呵一笑,接着问道:“可乐在苏联多吗?”
“不多。因为铁幕已经拉开,我们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易日趋减少。46年之前有一批可口可乐随着欧洲战线涌入过苏联,引起了苏联人民的广泛喜爱。包括朱可夫元帅都非常喜欢。”
参赞说道:“不过自从46年之后,我们国家就没有怎么进口可乐。目前只有东德的一部分商店有售,在莫斯科的一些商店可能也有少量的货。”
“苏联人民很喜欢可乐吗?”陈云好奇道。
参赞点点头:“是啊,可以说用非常喜欢来表示也不为过。可乐的口味,尤其是那种沙口的口感非常受到我们斯拉夫人的喜欢。可口可乐进入苏联的时候总是被抢购一空。”
“对了,新中国还能进口可乐吗?”参赞端起一杯可乐尝了一口,味道很棒,不得不说,还是资本世界的人会享受啊,总会搞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
想到这里参赞说道:“陈云你不是在为中苏贸易的事情发愁吗?如果新中国有进口可乐的渠道,而且价格合适的话。你们可以把这些全部送去苏联,我可以保证苏联能全部吃下。”
中央陈云听闻到此,暗暗吃惊。
他没有想到苏联人对于碳酸饮料真的有一种狂热的痴迷。
虽然之前李锐就和他说了碳酸饮料在苏联市场大有作为。
并且将另一个时空里,百事可乐在苏联取得的巨大成功作为案例摆放在陈云面前。
但是陈云多少还是有些疑虑的。在1959年,也许是出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又或者是出于其他什么目的。
苏联在莫斯科举办了一场关于美国的商品博览会。
而在这其中有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厨房辩论”。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就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但实际上这场辩论从一开始就歪了。自从斯大林写出《一国社会主义论》时,苏联就已经不再是那个喊着“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红色巨星了。
斯大林以《一国社会主义论》来强调,在全世界无法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时候。
那么就应该先集中所有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将苏联建设成共产主义国家。
毛主席很早就读过斯大林的这本书,他没有站出来公开指责斯大林。但是私下里却说过,这么做是会有大国沙文主义苗头的。
果不其然,到了赫鲁晓夫时代,苏联慢慢开始向大国沙文主义倾泻。而根是在斯大林时代就埋下了。
到了1959年的苏联,其实已经埋下了大国沙文主义的祸根的苏联已经开始跑偏了。
他们对抗西方资本的最大武器并不是核弹、坦克、黄金,而是意识形态,而是那句激动人心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他们落入到了资本主义的陷阱中,居然打算在对方经营了上百年,从全球掠夺了无数财富的阵地上击败资本主义。
然后1959年的“厨房辩论”出现了。
不论赫鲁晓夫如何强调苏联人民不需要这些看着精巧花里胡哨但是完全不实用的东西,苏联人民只需要结实耐用的东西!而最后,赫鲁晓夫还是在博览会上拿起了百事可乐一饮而尽。
他想要和资本对抗,却选择了用资本的方式,最后不论如何诋毁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他最后依旧抵不住一杯可乐的诱惑。
并且在他离开展会前,他一共喝了六杯!没有人能拒绝快乐水,二战元帅朱可夫办不到,赫鲁晓夫也不行!
随后苏联开始进口百事可乐。到七十年代时,苏联每年需要消耗2.16亿瓶百事可乐。
而到了八十年代,百事可乐更是创造了饮料公司史上破天荒的一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