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7节
  靠河边的水浇地多交一点,靠山脚的山地田就少交一点。
  谁说毛主席不懂经济?
  其实他比这时候中国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更懂中国的乡土经济。
  在他的治理下,苏区的经济一日好过一日。苏区甚至自己开始印刷自己的钞票,而且票值与信誉度比国府的法币还要高。
  因为边区票的锚定物是农村出产的粮食。
  而这是那个时期的硬通货,谁都离不开。
  在苏区旁边驻军的一部分国军还直接和苏区做起了买卖。
  把军火卖给苏区红军换取边区票,然后再用边区票在苏区买粮食带回城市赚差价。
  而这样的大好形势一直到上海的第三国际破灭,王明一伙人从上海逃亡苏区开始变味。
  他一来苏区就对毛主席啪啪一顿指责,各种大帽子扣的飞起。把毛主席生生的逼得靠边站了。
  然后全盘否定了毛主席制定的所有经济计划。
  只要是地主不论好坏全都抄家,而且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分了田的农民也禁止他们土地流转,土地不再归自己所有。
  同时开展查三代运动。
  祖上有地主和富农的也要把田交出来重新分。
  搞得整个苏区的农民都无心耕种了。
  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的田就不属于你了。
  而且在苏区开始全面打击所谓奸商。
  而他们是怎么定义奸商呢?
  只要卖的价格稍微比外面贵一点点就是奸商。
  而奸商要抄没所有财产,甚至被枪毙。凭良心说,苏区当时可是国军的封锁区。
  蒋总统可是不许一粒盐进苏区的,别说其他洋货和生活物资了。
  这群商人冒着杀头的风险把东西运进来,不卖贵一点,他们图什么?现在倒好,不仅在国军那边会有个私通共匪的罪名。
  到了苏区还会扣上一顶奸商的帽子。那还做什么,大家一起滚吧。还有诸如禁止红军用粮食买军火,说军队以打仗为天职,经商是大忌。
  也批评红军战士下乡监督农村工作,说这是党包办一切等等。于是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原本经济形势一片欣欣向荣的苏区瞬间变得死气沉沉。
  整个苏区的经济已经接近崩溃。
  而王明派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多印钞票!这天才的想法更是加速了苏区经济的崩盘。
  即便没有后面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苏区也是待不下去的了。因为这里的经济已经养不活红军了。
  看着这群人那令人智熄的操作,毛主席很想问候王明的亲娘。而现在,解放军进城后面领的考验更大更多,诱惑也更多。
  这不是老乡给你塞两个馍馍,也不是地主给你送几个银元了。城里的资本家手段可是花的很。
  漂亮的大姑娘直接往你被窝里塞,几十年陈酿的好酒一瓶瓶给你上。人家也不给你行贿,你不是有缴获的日本军刀吗?
  我也喜欢,三千大洋我买你一把怎么样!瞧瞧,人家不是行贿,是花钱买东西!
  而对于企业家和资本家,毛主席又不可能一杆子全打死。不然就会又出现苏区的那种情况了。
  好的民族企业是要保留的,只有那些坏的资本家才要送上法庭。而且城里的人比乡下人有钱,很多人现在还说共产共妻,还有人在散播解放军有一天会去抄他们家,把他们家里的好东西全都发到农村去的谣言等等。
  城里一些有一些家产的技术工人或者工头之类的,其实过得提心吊胆的。
  现实不是小说,并不是1949新中国一成立就立马洗掉百年铅华,人人都昂扬向上充满朝气。
  实际上现实情况很复杂,很让人焦虑。所以对毛主席和周总理他们来说,统一思想让民众安心,让进城的战士干部不忘初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心不齐,力不行。尤其是再过几个月就要朝鲜开战了,那更是要把全国拧成一股绳才行。
  “我几个月前去苏联,斯大林同志说我们中国没有共产党,只有农民党。”
  毛主席抽着烟笑了笑:“苏联那边认为我们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成的党派。”
  “而是一群短视且小资的农民组成的党派。我党夺取了中国的政权,不过是又一次的改朝换代。甚至很多我们国内的人都认为这不过是一场普通的改朝换代。”
  “这些思想要不得。古人说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啊。我现在是真的感受到咯。”
  “我们国内问题重重啊。至于李锐同志担心的对我们党内一些高层人士的批评。我觉得不需要在意,谁没犯过错?我也犯过错啊,不然怎么下的井冈山?”
  毛主席拍了拍自己的胸口:“但是我相信,我党人士这点心胸还是有的。”
  周总理也点点头:“统一思想,抓意识形态也是很有必要的。对我们进行宣传也是好的。省的总有人一天天的总是唯美国论,唯苏联论。”
  “诶,苏联我们还是要团结的。毕竟他现在还是我们的老大哥。我和斯大林斗了半辈子,从共产国际时期就开始咯。但这始终是属于大意识形态的内部分歧。”
  毛主席的烟抽的很快,一根很快就抽完了。
  “不过李锐同志通过后世的资料告诉我们,苏联后期的“爸权主义”我们要提防。中国人可以有个大哥,但是头上不能再多出个“爸爸”来咯。苏联人总喜欢让人当儿子,这种嗜好,不好,不好呀。”
  毛主席对苏联的底线就是“老大哥”。
  中国可以当苏联的弟弟,作为大哥苏联也可以稍微管一下中国。
  但毕竟是兄弟,大哥也不能越权管所有事,你可以提意见和建议。但是听不听还是在我。
  而“爸爸”就不行了,那可是什么都要乱管了。
  “破晓基地那边不是已经把小男孩原子弹的资料送上来了吗。李锐同志还把几个我们国家的釉矿和相关的可公开的核试验资料都送来了吗。
  我觉得把原子弹计划先搞起来。我们工业底子薄,现在还造不出来。但是可以组织专家先研究。把理论彻底吃透。”
  周总理:“这件事李锐同志也提过。希望我国能尽快制造出原子弹。尤其是在没有苏联人插手的情况下做出来。这样对我们以后和苏联的外交上有正面积极的意义。”
  “即便苏联以后还是会和我们交恶,他们也不敢轻启刀兵。”毛主席却哈哈一笑:“如果那个时候还是斯大林同志在的话,那他们还可能和我们刺刀见红。但是根据李锐同志的资料,后面上台的是赫鲁晓夫。”
  “那个人我是知道的,也打过交道。赫鲁晓夫在斯大林同志身边是唯命是从的,忠诚的不得了啊。
  但是资料又说他上台后全面推翻了斯大林同志的各种计划,还否定斯大林同志的功劳。”
  “还说他刚愎自用,作风霸道。可我在苏联见他,他就是斯大林同志的跟屁虫嘛。”
  周总理笑了:“人都有两面性嘛。”
  “是啊,人都有两面性。所以我判断啊,这个赫鲁晓夫虽然表面上看似霸道。但实际上还是有些软弱的。我最近几天把李锐同志送来的苏联后续几代领导人和美国领导人的资料都看完咯。”
  毛主席又点起一根的新的烟抽了起来。
  “赫鲁晓夫是个嘴巴很硬,但头脑没有那么灵光的人。他想强硬,但是又强硬不起来。根据资料显示,他想要在我们国家搞长波电台搞联合舰队。得不到就搞小动作。”
  “后面又跑去古巴搞导弹危机。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可这两件事的后果呢?我们和苏联断交了,根据资料显示,断交前一年我们国家占据苏联外贸出口交易额的百分之二十五。然后就彻底没了。”
  “古巴导弹危机就更是个笑话了。美国都已经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朱庇特导弹了。你轰轰烈烈的搞了个导弹危机,最后还没成。这不就是个笑话吗?苏联威严扫地。”
  毛主席忍不住笑出声,从他的笑声中不难分析出毛主席大抵是看不起赫鲁晓夫的。
  第二十五章 准备转移
  “如果是斯大林同志的话,他就根本不会向中国提出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要求。因为他知道我和亿万的中国人民都是不会答应的。”
  “他可能会提出别的诉求,谋求经济上的利益或者政治上的支持。但斯大林同志绝不会愚蠢的提出一个绝不可能实现的要求。”
  今年二月毛主席才刚刚从苏联回来,他和斯大林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充分的交换了意见。
  最后斯大林让步了,废除了和国府签订的和平条约,与新中国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条约。
  苏联在远东唯一的不冻港旅大港正式重新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
  而中长铁路的运营也规定在1952年之前逐步转接替换完成。
  斯大林是有政治智慧的领导人,他知道什么东西他可以拿得到。什么东西他是拿不到的。
  对于那些拿不到的东西他会估算代价,付出的代价和收获的利益到底是不是成正比。
  在和毛主席的会晤中,他明显的感觉到了毛主席的决心和勇气。
  在经过估算代价,是否真的要和中国军队在东北打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后。
  斯大林选择了放弃中长铁路和旅大港。
  因为算来算去都不值得。
  而且万一要是输了呢?那就更加不值得,还会显得自己特别傻。
  毛主席认为斯大林是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在毛主席还弱小的时候,斯大林派来的第三国际就能拿捏的毛主席浑身难受。
  建国后虽然丢了旅顺和中长铁路,但是靠着朝鲜半岛和中苏援助又拿捏了毛主席一把。
  这让苏联在中国面前当不成爸爸,但是当老大哥总是没问题的。每每看李锐拿过来的这些历史资料,毛主席都会感叹斯大林的权谋之深。
  朝鲜之战是个阳谋,自己是无论如何都避不开的。中国必然出战,出战就必然要苏联援助。
  你一要援助,你就被拿捏了。
  就像当年第三国际给中国共产党送活动经费样。
  人家给钱了,就是有话语权。这是毛主席能看见的一个坑,但是他却不得不往里面跳。
  阳谋就是这样,让人避无可避。
  毛主席也是一生只用阳谋击败了日本人,挫败了蒋介石。
  所以毛主席才会说自己和斯大林斗了大半辈子。
  而从来不认为赫鲁晓夫算个什么东西。
  “从我观看赫鲁晓夫的生平来看,他是个权谋高手。但是缺乏政治智慧,同时也没有他自己想象的强硬。”
  毛主席吞云吐雾道:“如果是斯大林同志面临美国人在土耳其部署导弹的话,那么斯大林同志要么不推行古巴导弹计划。他只要一旦推行,那他就绝不可能放弃。除非美国先苏联一步从土耳其撤军。”
  “而不是像这位赫鲁晓夫一样,向美国总统写一封又臭又长的妥协信。斯大林同志会正面回应美国总统,质问他:阁下是要战争,还是要和平。他会把选择权丢给美国,而不是自己灰溜溜跑去美国做私下交易。”
  “再加上这位赫鲁晓夫同志在任内做的其他事情,我基本可以判断,这位被李锐同志称为赫玉米的人,他不过是个外强中干的人罢了。”
  “如果中国能在1957年以前掌握原子弹和中短程导弹。哪怕数量只有几枚,这位赫鲁晓夫同志也不敢向中国提出长波电台和共建海军这样的无理要求。”
  “因为他知道我有勇气让这几枚核弹在苏联爆炸。”毛主席说着话时一脸严肃,没有人会怀疑他这话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