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萧鸿雪说到这里,顿了顿,阖上了眼眸。
这五年来,他每每想到那画面,便心痛到无法呼吸。
直到如今,提起故太子之死,萧鸿雪两手依然抑制不住地发抖。
“我起过誓,这辈子,除了他,绝不另娶。”
萧鸿雪蓦地睁开眼,那双幽紫色的眼眸认真专注地看着杨惜,语调郑重。
迎着萧鸿雪的目光,杨惜又是感动,又因为有难言的苦衷,无法将自己的心绪宣之于口而感到难过。
在这两种情绪挟裹之下,杨惜只觉得心脏仿佛被谁用力撕扯着般,堵得难受,有些手足无措,指尖绞紧了自己的袖摆。
这时,一旁的朱灼突然插话道:“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方才初见殿下您时,就觉得殿下您身上有一股寡妇…不对,鳏夫味,哈哈。”
萧鸿雪冷冷地扫了朱灼一眼,没有说话。然后,全场气氛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尴尬沉默中。
杨惜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朝萧鸿雪行了一礼,“我有些累了,先失陪了,昭王殿下。”
临走前,杨惜随口吩咐了一个门徒带萧鸿雪去好好参观参观燕乐门,为他安排住宿,便朝殿门处走去。
萧鸿雪不语,静默地望着杨惜那有些发颤的背影。
——
后面几日,杨惜有意称病,足不出户,避着与萧鸿雪见面。
他害怕自己和萧鸿雪待得太近,会舍不得,会动摇。
杨惜将这些年给萧鸿雪备下的几件,原以为再也没机会送出的生辰礼物,以见面礼的名义,托门中弟子转交给了萧鸿雪。
“他……是不是不愿意见我,所以才托你来转交?”
萧鸿雪抿了抿唇,声音很轻。
他面无表情地看着那个前来转交礼物的小弟子,盯着他怀中那个装满物件的匣子许久,才勉强伸手接过去。
“门主他应是忙于处理宗门事务,实在疲累,所以才托人转交的,绝对没有怠慢您的意思,昭王殿下,您别生气……”这人见萧鸿雪面色不对,当即小心翼翼地替杨惜解释道。
“……生气?”
“我现在还没有生气。”
萧鸿雪静静地垂下眼眸,指尖在匣身上轻轻摩挲,沉默了片刻后,唇角微微勾起。
“但他如果还是这样,一直躲着我,不肯见我……就不一定了。”
萧鸿雪的声音不大,说话时,唇边也带着浅浅的笑意,可一旁的燕乐门弟子看了他此时的神色,却没忍住打了个寒颤。
……
后面几日,杨惜找尽各种借口,避免和萧鸿雪相见,一连躲了萧鸿雪许久,心情总算稍微平静了些,没有再一听见萧鸿雪的名字就紧张得心悸。
这日,杨惜特意绕开正在燕乐门弟子陪伴下参观门内云梯的萧鸿雪,满世界找起自己那不知落到了何处的,装着萧鸿雪画像的竹筒。
然而,他一直找到深夜,也没能找到。
杨惜坐在一处假石山水前歇了口气,正准备回去就寝时,手腕忽地被另一只有些冰冷的手自背后攥住,一道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门主在找什么?”
听见这声音,杨惜浑身一僵,转脸过去,萧鸿雪的面容近在咫尺,连他纤长睫毛的微微颤动都看得很清楚。
杨惜被吓得瞬间站起,萧鸿雪的下颔被他撞了一下,痛得轻嘶了一声。
“对……对不起,昭王殿下,您和我靠太近了,我被吓着了。”
“……是、吗?”萧鸿雪低头看着杨惜,轻轻地笑了一声。
“可本王倒觉得,不是因为我靠得近,而是因为门主不想看见我,所以一见了我,就像避瘟神一样,急着要跑。”
萧鸿雪说这话时,眼底闪过了黑雾一般浓重的戾气。
话罢,萧鸿雪倏地伸臂,紧紧地环住杨惜的腰肢,将他抵在假山上。
萧鸿雪现在的身形比杨惜的原身高了许多,轻轻松松地便将杨惜完全笼在了自己怀里。
被萧鸿雪以如此亲密暧昧的姿势抱拥着,杨惜深吸了一口气,心跳骤然加速。
他伸出手,试着将萧鸿雪推开,但他很快发现,如果萧鸿雪不想松的话,自己完全挣不出萧鸿雪的怀抱,只能懊恼地妥协。
“昭……昭王殿下,有话好好说,咱们能不能先换个姿势?”
杨惜不敢与萧鸿雪对视,只能垂着眼,眸光落在萧鸿雪腰侧的佩剑上。
萧鸿雪没有回答,见杨惜盯着自己腰间的剑发呆,一手紧扣着杨惜的手,一手贴在杨惜腰侧,暧昧地摩挲了几下,笑着道,“门主想学剑吗?”
“本王可以教你啊。”
杨惜没有回答,萧鸿雪便亲昵地搂着杨惜的腰,将下颔抵在他的颈窝,温热的吐息喷洒在杨惜颈侧,痒得杨惜猛地将脸一转,极力保持着和萧鸿雪之间的距离。
杨惜现在的心情十分复杂,一边为和萧鸿雪亲近感到开心,一边又觉得失落和生气。
原来这个自己日思夜想的,曾和自己抵发交缠的人,也会喜欢上新的人,和新的人如此亲密接触……
杨惜正发呆间,萧鸿雪搂着他的腰肢将他抱起,放到了一旁在晚风吹拂间轻轻晃荡的秋千上。
然后,萧鸿雪两手撑在杨惜身侧,认真专注地看着杨惜的眼睛,一字一顿地问道:“……门主有什么话想和本王说吗?”
萧鸿雪没有直接点破,他想看看,这个人到底为什么不肯和自己相认?
是不是,再也不想和自己有什么牵扯了?
望着萧鸿雪的两眼,杨惜在心中挣扎犹豫了许久,最终,也只是艰难哽涩道:“……没有。”
“嗯……好。”
萧鸿雪听了杨惜这话,没有激烈的反应,只是默不作声地盯着杨惜的脸看了许久,像是看得入了神。
在杨惜觉得萧鸿雪脸上的神色实在平静得有些可怕时,萧鸿雪才轻轻地笑了一声,道:
“门主大人,本王这几日探访过燕乐门的实际情况后,改主意了。朝廷不会再清剿你们,本王要代蜀郡官兵同你们——议和。”
萧鸿雪指尖蹭过杨惜袖边露出的半截细白手腕,虚虚握住一下后,又将杨惜松开,转身离去了。
第114章 坦白
几日后,议和宴在燕乐门主殿前的广场举办。
此夜月华如水,明净澄澈。广场前的几只水缸里,水下沉着各色时鲜瓜果,水面上则有荷叶密密匝匝地铺展,如绿绸般浮漾着水波,荷花的幽香弥漫于整个广场。
晚风裹挟着几分水汽的微凉,盖过了白日骄阳的余热,拂面而来时,带着几分沁人心脾的凉意。
随着宾客们先后入座,广场上渐渐喧腾了起来。
酒香、果香与菜肴的香气交织在一处,明灯悬于檐下和树梢,席间的宾客们或朗声大笑,或低语浅斟,杯盏在灯影里交相碰撞,发出清脆的碰击声。
而坐在高台主座之上的杨惜,因为近日心情有些悒郁,故而只是静观着眼前这热闹喧嚷的场面,丝毫不受感染。
萧鸿雪自那夜同杨惜见过一面后,便没有再主动来寻过杨惜,杨惜在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感到有些莫名的失落。
但理智使他反复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小插曲罢了,等议和宴后,萧鸿雪回京,一切都会重新回到正轨,他们两个,此生都不会再有什么瓜葛了。
日子就这样过着,终于捱到了议和宴。
纵使萧鸿雪就坐在自己右下首的位置,杨惜的目光依然不敢在他身上有半分停留。
每多看这个人一眼,杨惜心中的犹豫与不舍便会加重一分。故而,杨惜全程都只是垂着眼眸,拈着自己手中的酒盏出神。
而萧鸿雪则已经快被自己心底那啮心刻骨的思念逼疯了,这几日,他是有意硬逼着自己不去见杨惜,他想看看杨惜会不会按捺不住,主动来和自己相认。
结果,萧鸿雪发现,杨惜似乎真的没有要与自己相认的意思,即便自己有意逼他袒露心意,他也不为所动。
萧鸿雪又是难过,又是害怕。
萧鸿雪怕时间已过五年之久,杨惜身边是不是已经出现了一个比自己更好的、他更喜欢的人,他是不是对自己如今的生活很满意,再也不想留在自己身边,所以才一直不肯和自己相认?
自己没什么地方很好,脾气又差,还经常和他使小性子。
他……是不是彻底厌腻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了?
心思极度敏感细腻、从来都很缺乏安全感的萧鸿雪,在这种想法的折磨之下,心底的不安和难以言喻的阴暗情绪,已经滋长到了快要彻底泄堤爆发的地步。
萧鸿雪知道自己的心,他不想和这个人就此相忘于天地间。
一想到那人以后的生活可能都将与自己无关,他没法不在意。
即便萧鸿雪明白,要重新撕开一道这么多年都不敢碰触的陈年旧痂,会再度把自己折磨得血肉模糊、痛不欲生,他也想将那个人紧紧地搂入怀里,与他永远纠缠下去,歇斯底里,至死不休。
这五年来,他每每想到那画面,便心痛到无法呼吸。
直到如今,提起故太子之死,萧鸿雪两手依然抑制不住地发抖。
“我起过誓,这辈子,除了他,绝不另娶。”
萧鸿雪蓦地睁开眼,那双幽紫色的眼眸认真专注地看着杨惜,语调郑重。
迎着萧鸿雪的目光,杨惜又是感动,又因为有难言的苦衷,无法将自己的心绪宣之于口而感到难过。
在这两种情绪挟裹之下,杨惜只觉得心脏仿佛被谁用力撕扯着般,堵得难受,有些手足无措,指尖绞紧了自己的袖摆。
这时,一旁的朱灼突然插话道:“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方才初见殿下您时,就觉得殿下您身上有一股寡妇…不对,鳏夫味,哈哈。”
萧鸿雪冷冷地扫了朱灼一眼,没有说话。然后,全场气氛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尴尬沉默中。
杨惜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朝萧鸿雪行了一礼,“我有些累了,先失陪了,昭王殿下。”
临走前,杨惜随口吩咐了一个门徒带萧鸿雪去好好参观参观燕乐门,为他安排住宿,便朝殿门处走去。
萧鸿雪不语,静默地望着杨惜那有些发颤的背影。
——
后面几日,杨惜有意称病,足不出户,避着与萧鸿雪见面。
他害怕自己和萧鸿雪待得太近,会舍不得,会动摇。
杨惜将这些年给萧鸿雪备下的几件,原以为再也没机会送出的生辰礼物,以见面礼的名义,托门中弟子转交给了萧鸿雪。
“他……是不是不愿意见我,所以才托你来转交?”
萧鸿雪抿了抿唇,声音很轻。
他面无表情地看着那个前来转交礼物的小弟子,盯着他怀中那个装满物件的匣子许久,才勉强伸手接过去。
“门主他应是忙于处理宗门事务,实在疲累,所以才托人转交的,绝对没有怠慢您的意思,昭王殿下,您别生气……”这人见萧鸿雪面色不对,当即小心翼翼地替杨惜解释道。
“……生气?”
“我现在还没有生气。”
萧鸿雪静静地垂下眼眸,指尖在匣身上轻轻摩挲,沉默了片刻后,唇角微微勾起。
“但他如果还是这样,一直躲着我,不肯见我……就不一定了。”
萧鸿雪的声音不大,说话时,唇边也带着浅浅的笑意,可一旁的燕乐门弟子看了他此时的神色,却没忍住打了个寒颤。
……
后面几日,杨惜找尽各种借口,避免和萧鸿雪相见,一连躲了萧鸿雪许久,心情总算稍微平静了些,没有再一听见萧鸿雪的名字就紧张得心悸。
这日,杨惜特意绕开正在燕乐门弟子陪伴下参观门内云梯的萧鸿雪,满世界找起自己那不知落到了何处的,装着萧鸿雪画像的竹筒。
然而,他一直找到深夜,也没能找到。
杨惜坐在一处假石山水前歇了口气,正准备回去就寝时,手腕忽地被另一只有些冰冷的手自背后攥住,一道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门主在找什么?”
听见这声音,杨惜浑身一僵,转脸过去,萧鸿雪的面容近在咫尺,连他纤长睫毛的微微颤动都看得很清楚。
杨惜被吓得瞬间站起,萧鸿雪的下颔被他撞了一下,痛得轻嘶了一声。
“对……对不起,昭王殿下,您和我靠太近了,我被吓着了。”
“……是、吗?”萧鸿雪低头看着杨惜,轻轻地笑了一声。
“可本王倒觉得,不是因为我靠得近,而是因为门主不想看见我,所以一见了我,就像避瘟神一样,急着要跑。”
萧鸿雪说这话时,眼底闪过了黑雾一般浓重的戾气。
话罢,萧鸿雪倏地伸臂,紧紧地环住杨惜的腰肢,将他抵在假山上。
萧鸿雪现在的身形比杨惜的原身高了许多,轻轻松松地便将杨惜完全笼在了自己怀里。
被萧鸿雪以如此亲密暧昧的姿势抱拥着,杨惜深吸了一口气,心跳骤然加速。
他伸出手,试着将萧鸿雪推开,但他很快发现,如果萧鸿雪不想松的话,自己完全挣不出萧鸿雪的怀抱,只能懊恼地妥协。
“昭……昭王殿下,有话好好说,咱们能不能先换个姿势?”
杨惜不敢与萧鸿雪对视,只能垂着眼,眸光落在萧鸿雪腰侧的佩剑上。
萧鸿雪没有回答,见杨惜盯着自己腰间的剑发呆,一手紧扣着杨惜的手,一手贴在杨惜腰侧,暧昧地摩挲了几下,笑着道,“门主想学剑吗?”
“本王可以教你啊。”
杨惜没有回答,萧鸿雪便亲昵地搂着杨惜的腰,将下颔抵在他的颈窝,温热的吐息喷洒在杨惜颈侧,痒得杨惜猛地将脸一转,极力保持着和萧鸿雪之间的距离。
杨惜现在的心情十分复杂,一边为和萧鸿雪亲近感到开心,一边又觉得失落和生气。
原来这个自己日思夜想的,曾和自己抵发交缠的人,也会喜欢上新的人,和新的人如此亲密接触……
杨惜正发呆间,萧鸿雪搂着他的腰肢将他抱起,放到了一旁在晚风吹拂间轻轻晃荡的秋千上。
然后,萧鸿雪两手撑在杨惜身侧,认真专注地看着杨惜的眼睛,一字一顿地问道:“……门主有什么话想和本王说吗?”
萧鸿雪没有直接点破,他想看看,这个人到底为什么不肯和自己相认?
是不是,再也不想和自己有什么牵扯了?
望着萧鸿雪的两眼,杨惜在心中挣扎犹豫了许久,最终,也只是艰难哽涩道:“……没有。”
“嗯……好。”
萧鸿雪听了杨惜这话,没有激烈的反应,只是默不作声地盯着杨惜的脸看了许久,像是看得入了神。
在杨惜觉得萧鸿雪脸上的神色实在平静得有些可怕时,萧鸿雪才轻轻地笑了一声,道:
“门主大人,本王这几日探访过燕乐门的实际情况后,改主意了。朝廷不会再清剿你们,本王要代蜀郡官兵同你们——议和。”
萧鸿雪指尖蹭过杨惜袖边露出的半截细白手腕,虚虚握住一下后,又将杨惜松开,转身离去了。
第114章 坦白
几日后,议和宴在燕乐门主殿前的广场举办。
此夜月华如水,明净澄澈。广场前的几只水缸里,水下沉着各色时鲜瓜果,水面上则有荷叶密密匝匝地铺展,如绿绸般浮漾着水波,荷花的幽香弥漫于整个广场。
晚风裹挟着几分水汽的微凉,盖过了白日骄阳的余热,拂面而来时,带着几分沁人心脾的凉意。
随着宾客们先后入座,广场上渐渐喧腾了起来。
酒香、果香与菜肴的香气交织在一处,明灯悬于檐下和树梢,席间的宾客们或朗声大笑,或低语浅斟,杯盏在灯影里交相碰撞,发出清脆的碰击声。
而坐在高台主座之上的杨惜,因为近日心情有些悒郁,故而只是静观着眼前这热闹喧嚷的场面,丝毫不受感染。
萧鸿雪自那夜同杨惜见过一面后,便没有再主动来寻过杨惜,杨惜在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感到有些莫名的失落。
但理智使他反复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小插曲罢了,等议和宴后,萧鸿雪回京,一切都会重新回到正轨,他们两个,此生都不会再有什么瓜葛了。
日子就这样过着,终于捱到了议和宴。
纵使萧鸿雪就坐在自己右下首的位置,杨惜的目光依然不敢在他身上有半分停留。
每多看这个人一眼,杨惜心中的犹豫与不舍便会加重一分。故而,杨惜全程都只是垂着眼眸,拈着自己手中的酒盏出神。
而萧鸿雪则已经快被自己心底那啮心刻骨的思念逼疯了,这几日,他是有意硬逼着自己不去见杨惜,他想看看杨惜会不会按捺不住,主动来和自己相认。
结果,萧鸿雪发现,杨惜似乎真的没有要与自己相认的意思,即便自己有意逼他袒露心意,他也不为所动。
萧鸿雪又是难过,又是害怕。
萧鸿雪怕时间已过五年之久,杨惜身边是不是已经出现了一个比自己更好的、他更喜欢的人,他是不是对自己如今的生活很满意,再也不想留在自己身边,所以才一直不肯和自己相认?
自己没什么地方很好,脾气又差,还经常和他使小性子。
他……是不是彻底厌腻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了?
心思极度敏感细腻、从来都很缺乏安全感的萧鸿雪,在这种想法的折磨之下,心底的不安和难以言喻的阴暗情绪,已经滋长到了快要彻底泄堤爆发的地步。
萧鸿雪知道自己的心,他不想和这个人就此相忘于天地间。
一想到那人以后的生活可能都将与自己无关,他没法不在意。
即便萧鸿雪明白,要重新撕开一道这么多年都不敢碰触的陈年旧痂,会再度把自己折磨得血肉模糊、痛不欲生,他也想将那个人紧紧地搂入怀里,与他永远纠缠下去,歇斯底里,至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