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这宴会很是突然,估摸着林氏打的便是措手不及的主意。年轻后辈,总是比那些老油条容易应付,可后辈同时也代表着各自家族的脸面,不论他们做何种选择,最终总会得罪其中一方。
  “既然你心意已明,何故这般瞻前顾后?该来的迟早会来,不过是早晚罢了。”
  既然已经成为皇帝的人,得罪太后是必然的事,比起太后,皇帝才是如今掌管国家生杀之事,也是他们未来的头顶上司。
  至于未来新帝为何人,目前还得有得看,也不一定会是八皇子,毕竟皇帝手中还藏了个五皇子。
  凌兄闻言有如醍醐灌顶,“是我多思了,多谢衍弟提点。”
  自那后,凌兄也不知在捣鼓什么,竟一连数日未曾过来登门,这让已然适应了的萧宸有些怪不习惯。不过像是在即,两人又投入紧张的备考状态,外界的纷杂也未曾波及到他们。
  乡试很快到来,地点位于朱州城贡院,理所当然也更为严格。
  待搜检后,萧衍进入号舍,熟练地将案板放下,随后静候发卷。
  这回的试题倒很正常,没有再出现什么站队问题,也没有什么该攻还是该守,带有皇帝个人情绪的私心试题,但其中问题也不少。
  试题有策论、辞章、政见时务,要求通三经是必然,考教的是考生的记诵能力,更多的还是有关时政问题。
  到了乡试这一步,只要能取中便成为举人,也是朝廷官员的预备选,大多数人都卡在童生试,故而此时的试题大多为经时和时论策,以及论诏诰表判等文体,甚至还出现暗含讥讽的试题,其中意图令人深思。
  诸如这道试题以《孝》为试题中写到:百善孝为先,以孝治国则安邦千古长。
  自古孝道大于天,若单单论孝道,倒也是司空见惯,可如今放眼天下,若是以孝治国,何人最得利?那必然是太后!
  这种敏感的时候,谈论孝道,必然有所图!
  看来如今皇帝对礼部的掌控有漏,同时也是太后对皇帝的回击。萧衍只感觉这些势力就好像现世的微博,试题为微博,各方势力在其中你来我往过招,唯一受到伤害的只有考生们。
  用科举来斗争,不得不说相当的任性,也能从中看出科举体系尚未完善,只要势力大,谁都能在上面做文章。
  萧衍既然选择了成为皇帝党派之人,自然也站在皇帝这边说话,但也不能较为明显。
  如今礼部已非之前,其中势力纷杂。他先认同关于孝道的说法,随后引出孝顺长辈乃伦理纲常,可也不能盲从,要有个人主见。
  关于孝道的试题,之前卫夫子也曾出过,要想压下孝道,唯有法得以在其之上。萧衍将孝与法之说稍作改动,引用先人之作与时案为例,待仔细检查了一番,确认无误后,这才将其誊抄。
  南方八月余热尚存,夜间只需点些驱虫香,倒也能睡上一场好觉。当然,前提下得注意防火问题,如科举时发生火灾之事,也不在少数。
  萧衍适应能力很强,不拘于短板,待次日天色亮堂,已是神清气爽,恢复状态。
  除了昨日涉及的时务策、史论,对于孝道观点和立场,还有对某件事件进行诠释与评判,考教的是考生的理解和悟性,范围之广。
  就好比试题只有一个圈,通过这个圈来诠释自己的看法与理解。这人为什么会画圈?是不是隐藏了什么深意?圈表达了什么?
  每个人的观点不同,萧衍这般写到——天圆地方,阴阳平衡,万物之始。从阴阳学说诠释到吃穿住行、行兵布阵,到安邦治国等各项体系。
  当然,这些体系并非不可推翻,毕竟万物生长规律总会存在偏差,而萧衍要的便是这份偏差。
  阴阳学说源于道教,其中根据万物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这种预测是奇妙而又神秘,与此同时还会令人心生恐惧,比方说王朝更迭。
  试问,有哪位皇帝会想要看到自己的朝代覆灭?为了阻止这点,会千方百计想办法。诸如现世的夏朝五行属木,木能克土,故而取代成为新朝。再到后来的始皇也受到阴阳家思想,取水属性进行推衍。
  萧衍之所以引用阴阳学说,是为展现自己超乎寻常的敏锐见解,以及‘全能’的才干,但也不能因此让天子产生恐惧,进而用这份偏差来中和。
  如果说之前府试是为了进入天子的眼中,那么这份试题作答,便是让皇帝对他更加深刻认识,达到‘无可替代’的地步。这样即便他若是日后出了什么事,天子也会看在‘无可替代’的份上,不得不保他,而非凌家这般陷入两难之境。
  这也是因凌家受启发,深思熟虑后,才这般作答。
  他要天子信重于他,甚至依赖于他,布局之始,不拘于何方思想学说,在他眼里不过只是加施于政治的某种手段。
  一连数日,乡试终于结束,一般于九月上旬放榜。
  考完后,萧衍和萧宸歇息了好几日,这才除去因乡试带来的疲惫。
  考试这种东西,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总是离不开对题这种活动。
  许久未见的凌兄,终于登门拜访,第一句话便是——
  “衍弟宸弟,O是何作解?”
  萧宸概述自己的作答:“满招损盈则亏,物极必反,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上贤下谦,为君之道,为官之道,为人之道。”
  萧衍一听,便明白萧宸写的是不同阶级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对不同之人的谏言。
  如君主是整个国家的意志,君主的言行会影响天下百姓,一位贤明的君主该有什么样的品质。再比如为官者应当怎样,才能管辖一方,造福百姓等。
  凌兄一听,顿时懊恼地拍头,“我怎么就没想到这点呢?”
  萧衍有些纳闷,毕竟这位心眼多得跟筛子似的,怎么可能会想不到这点?总感觉他在装!
  谁知凌兄却是真心实意地懊恼,“看到这个O,我以为是鸡子,然后我便想到在杂文所看的一道论策——先有鸡,还是先有鸡子?随后我便这般写了。”
  萧衍:“……”
  好家伙,真的好家伙,这厮居然想到这种宇宙和*生命起源的问题……
  萧衍就很好奇,毕竟这个问题在现世并没有明确答案,毕竟世界上第一只鸡怎么由来,这种事是千古之谜,追溯不了,所以他到底是怎么写的?
  见二人将目光看向自己,凌兄把自己的作答一说,萧衍顿时陷入沉默。
  凌兄满脸唏嘘:“我向来自诩才学过人,竟于农事一窍不通,连先有鸡还是先有鸡子的问题,却是作答不出。”
  萧衍:“……”
  他径自道:“写到最后,我依旧没有得到最终之解,便只能作罢。我打算过几天回阳州城,找鸡和鸡子看看,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子。”
  萧衍:“……”
  萧宸:“……”
  好家伙,上辈子为什么这厮没有在官场上崭露头角的真相浮现了!
  原来这厮半路跑去研究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了!若是进行这项实验,怕是一辈子都找不到答案吧!?凭这厮的聪慧,说不定还真能研究出进化论这个学说!
  萧衍无语凝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看他这副认真的劲头,想阻止吧,又怕乱了他的原有轨迹。再者,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不过作为友人,该说的还是要说的。
  “凌兄,这道试题,很有可能终其一生都想不出作答。如此,你可要继续?”
  凌兄很是执拗,“物有表里粗精,神农尚且尝百草,先能以格物致知,我如何不能以此格物?便是穷极一生,又有何惧?”
  说完,他急匆匆起身同萧衍和萧宸道别,竟是要立刻归乡,进行他的格物致知。
  萧衍:“……”
  萧宸:……”
  两人面面相觑,久久无言。
  说好的同僚,说好的朝堂共事,说好的同舟共济,半途跑去研究生命起源了。
  不过萧衍对此还是尊重祝福,毕竟他所求在此,作为友人唯有支持。
  第36章 奸臣36
  凌兄离开后,萧衍和萧宸也没在朱州城久留。一来诸位皇子之事他们目前还并不想蹚浑这趟水,虽然这么说有点过于自信,可以他们的才学来看,定然在其中占一席之位。
  若是取中后,必定会被各方党派邀约,届时可不是如今的他们,得以拒绝得了。
  故,此地不可久留。
  萧衍和萧宸整理好行囊,买了些朱州城的特产,又留给唐饶一些钱财,作为感谢近来悉心照顾,甚至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安静的备考环境,以及给他们和凌兄交谈的地方,总是寻着各种借口外出。
  对方价格实惠,服务周到,还有一位年迈且疑似老年痴呆的老妪,不论是处于怜悯还是出于其他,给些赏银也并无不可,只是没有以后者之名,说的只是些感谢的话语。
  唐饶心中也知晓此事,对他们也愈发感激,说了些吉利的话语,还帮忙将行囊搬到马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