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宋南禺的心忽然怦怦急跳起来,一个模糊的念头划过脑海。
他猛地想起万灵离开前那句未竟之语和那把神秘的钥匙!他立刻转身回房,取来那把一直妥善收着的、样式古旧的黄铜钥匙。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下,他深吸一口气,将钥匙插入锁孔。
略有阻滞,轻轻一拧——“咔哒”。
盒盖应声开启。积年的灰尘扑面而来,宋南禺却顾不得,他的目光完全被盒内的东西吸引。
最上面,是一张微微泛黄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年轻温婉的宋可韵怀中抱着一个襁褓婴儿,笑容明媚而幸福。
她的身旁,站着那时尚显青涩、眉宇间还未染上后来那般贪婪与戾气的李明荣。
而坐在正中的,正是须发皆白、面容慈祥的宋老太爷,他正微微俯身,笑眼盈盈地逗弄着女儿怀中的婴儿,那份舐犊之情几乎要溢出相纸。
这是宋南禺从未见过的温馨画面,是他生命中缺失的、关于“家”的最初和最美的想象。
他颤抖着手指,轻轻取出那张照片,眼眶瞬间就红了。
沈西昀默默上前,接过照片,用指腹拭去上面的浮尘,心中亦是唏嘘不已。
照片之下,是厚厚一沓纸质文件,宋家老宅和几处重要产业的地契、房契,以及一叠虽然旧式但数额惊人的银票。
所有产权人姓名,无一例外,都是“宋南禺”或标注了赠予字样。
而在这些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的最底层,是一张用油纸仔细包裹的信笺。
展开信笺,上面是宋老太爷那熟悉而遒劲的笔迹,墨迹虽历经岁月,却依旧清晰有力:
“赠吾孙宋南禺,字少裳:
见此函时,想必吾已作古,李家之势恐亦倾颓。外公一生纵横商海,岂能不知人心险恶,世情凉薄?然骨肉至亲,终难狠心绝断,唯留此退路,盼吾孙于绝境中得一线生机。
此间所有,皆汝母嫁妆及外公私下为你积蓄之物,与李家无涉。银票通行南北各大钱庄,地契房契均已公证。望吾孙得此资财,或远走高飞,另辟天地;或蛰伏待机,重振家声。但求平安喜乐,莫要被仇恨蒙蔽双眼,失了本心。
外公无能,未能护你母亲周全,亦不能亲眼见你长大成人。唯以此微薄之物,全外公一片愧疚怜爱之心。
勿念。外公绝笔”
末尾,郑重盖着宋老太爷的私人印鉴。
原来如此!原来外公早已看透李明荣的狼子野心,早已为他在风雨欲来的危楼上,偷偷凿开了一扇逃生之门!
他并非全然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审判,而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默默为外孙铺好了最后的退路。
宋南禺捧着那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泪水如同断线的珠子,汹涌而出,砸落在泛黄的信纸上,晕开小小的墨团。
这不是悲伤,而是被深沉如山的爱意击中后的剧烈震颤。那些年独自承受的委屈、孤寂、仇恨,在这一刻,仿佛都被外公这跨越时空的守护悄然抚平。
沈西昀轻轻将他拥入怀中,用手帕细致地替他擦拭眼泪,无声地给予安慰。他心中亦是震动,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宋老太爷,生出了深深的敬意。
拥有了这笔突如其来的、巨大的遗产,宋南禺沉默了数日。
他不再盯着庭院发愣,而是常常坐在书桌前,对着地图和报纸出神。
甚至李明荣惨死狱中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还是一样平静。
时代的洪流愈发汹涌,金陵城内暗流涌动,报纸上关于战事、时局的报道日益令人心惊。
终于,在一个傍晚,他做出了决定。
“西昀,”他看向正在灯下阅读的沈西昀,目光清澈而坚定,“我想把这些产业和银票,处置了。”
沈西昀放下书,并无意外,只温和地问:“你想怎么做?”
“广岳的报社,是金陵少数敢说真话、启迪民智的地方,是新思想的力量。我想拿出一部分,支持他。”
宋南禺条理清晰地说道,“另一部分,托可靠的人带给仁康和他母亲。万姨太……万阿姨在李家这些年,不易。这算是我宋家,对她的一点补偿。”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却更显郑重:“剩下的,我想捐给慈幼院。时局越来越乱,孩子们……他们应该有个更安全、更稳固的避风港。”
沈西昀静静听着,眼中满是赞赏与温柔。
他的少裳,历经磨难,心底的良善与担当却从未泯灭,反而在淬炼后愈发闪耀。
他握住宋南禺的手:“好。都依你。你想做的,便是对的。”
至于他们自己,“我们离开金陵吧,”宋南禺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去香港。”
那里暂时还是偏安一隅,或许能求得片刻安宁,或许能有新的开始。
沈西昀毫不犹豫地点头:“好。你去哪里,我便去哪里。”
行动便雷厉风行。
变卖产业、兑换银票、联系捐赠,一切都在沈西昀的协助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李广岳收到那笔足以让报社规模扩大数倍的资金时,震惊之余,是沉甸甸的感激和责任。
李仁康母子收到辗转而来的丰厚银钱,亦是感慨万千,万灵对着金陵方向,默默垂了许久泪。
宋南禺和沈西昀特意去了一趟慈幼院。
院子里孩子们的笑声似乎冲淡了些许世间的阴霾。
陆婉鬓边又添了白发,但精神依旧矍铄,她拉着宋南禺的手,老泪纵横:“宋先生……这……这让我们如何感谢才好!孩子们……孩子们终于可以搬去更安全的新地方了!”
有了这笔钱,她不仅可以修缮屋舍,储备粮食药品,甚至可以考虑将慈幼院迁往相对安稳的乡下。
郑慈已经长高了许多,出落得越发清秀文静,她跑到宋南禺面前,仰着小脸,大眼睛里满是不舍与期待:“大哥哥,你们要走了吗?我们……我们一定会再见的,对吗?”
宋南禺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发,笑容温暖而肯定:“会的。只要好好长大,无论在哪里,总会再见的。”
离开慈幼院时,雪又下了起来。
码头上,寒风凛冽。
巨大的远洋轮船鸣着低沉汽笛,如同蛰伏的巨兽。
旅客熙熙攘攘,送别的人窃窃私语,空气中弥漫着离愁与对未知的惶惑。
李从深和刘子岚都来送行。
李从深用力拍了拍宋南禺的肩膀,又看向沈西昀,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保重!”他们拒绝了同去香港的提议。
乱世之中,金陵需要留下火种,需要有人守望故土。
李从深看着这片生长于斯的土地,目光坚定:“总要有人守着,等太平了,你们回来,还有个念想。”
宋南禺将春晖园的地契塞进李从深手中:“二哥,园子交给你了。帮我……看着家。”
那里有他母亲生活过的痕迹,有他和沈西昀最初的回忆,是他精神上真正的根。
李从深攥紧那纸地契,重重点头,虎目微红:“放心!只要有我在,春晖园就在!迟早有一天,咱们兄弟定能再聚!”
刘子岚站在一旁,气色比之前好了许多,他对着宋南禺和沈西昀深深一揖:“少裳,西昀兄,一路顺风。珍重。”一切尽在不言中。
尖锐的汽笛再次长鸣,催促着旅客登船。
宋南禺与沈西昀最后望了一眼风雪中的金陵城,城墙逶迤,默然矗立,见证着无数悲欢离合与时代变迁。
轮船缓缓驶离码头,破开浑浊的江水,向着南方那片未知的、或许充满荆棘也或许孕育新生的土地而去。
岸上的人影渐渐模糊,最终与那座古老的城池一同,消失在漫天风雪与苍茫的水汽之后。
宋南禺站在甲板上,任由冷风吹拂脸颊。沈西昀站在他身旁,为他拢紧围巾,紧紧握住他冰凉的手。
“冷吗?”沈西昀问。
宋南禺摇摇头,回握住他温热的手掌,目光投向水天一线的远方。那里,乌云正在散去,一缕金色的阳光顽强地穿透云层,照亮了前方波光粼粼的航道。
旧的故事已然落幕,携带着伤痛与馈赠,沉淀入记忆深处。
而新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温馨提示:找看好看得小说,就来海棠书屋呀~www.海棠书屋.net
他猛地想起万灵离开前那句未竟之语和那把神秘的钥匙!他立刻转身回房,取来那把一直妥善收着的、样式古旧的黄铜钥匙。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下,他深吸一口气,将钥匙插入锁孔。
略有阻滞,轻轻一拧——“咔哒”。
盒盖应声开启。积年的灰尘扑面而来,宋南禺却顾不得,他的目光完全被盒内的东西吸引。
最上面,是一张微微泛黄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年轻温婉的宋可韵怀中抱着一个襁褓婴儿,笑容明媚而幸福。
她的身旁,站着那时尚显青涩、眉宇间还未染上后来那般贪婪与戾气的李明荣。
而坐在正中的,正是须发皆白、面容慈祥的宋老太爷,他正微微俯身,笑眼盈盈地逗弄着女儿怀中的婴儿,那份舐犊之情几乎要溢出相纸。
这是宋南禺从未见过的温馨画面,是他生命中缺失的、关于“家”的最初和最美的想象。
他颤抖着手指,轻轻取出那张照片,眼眶瞬间就红了。
沈西昀默默上前,接过照片,用指腹拭去上面的浮尘,心中亦是唏嘘不已。
照片之下,是厚厚一沓纸质文件,宋家老宅和几处重要产业的地契、房契,以及一叠虽然旧式但数额惊人的银票。
所有产权人姓名,无一例外,都是“宋南禺”或标注了赠予字样。
而在这些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的最底层,是一张用油纸仔细包裹的信笺。
展开信笺,上面是宋老太爷那熟悉而遒劲的笔迹,墨迹虽历经岁月,却依旧清晰有力:
“赠吾孙宋南禺,字少裳:
见此函时,想必吾已作古,李家之势恐亦倾颓。外公一生纵横商海,岂能不知人心险恶,世情凉薄?然骨肉至亲,终难狠心绝断,唯留此退路,盼吾孙于绝境中得一线生机。
此间所有,皆汝母嫁妆及外公私下为你积蓄之物,与李家无涉。银票通行南北各大钱庄,地契房契均已公证。望吾孙得此资财,或远走高飞,另辟天地;或蛰伏待机,重振家声。但求平安喜乐,莫要被仇恨蒙蔽双眼,失了本心。
外公无能,未能护你母亲周全,亦不能亲眼见你长大成人。唯以此微薄之物,全外公一片愧疚怜爱之心。
勿念。外公绝笔”
末尾,郑重盖着宋老太爷的私人印鉴。
原来如此!原来外公早已看透李明荣的狼子野心,早已为他在风雨欲来的危楼上,偷偷凿开了一扇逃生之门!
他并非全然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审判,而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默默为外孙铺好了最后的退路。
宋南禺捧着那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泪水如同断线的珠子,汹涌而出,砸落在泛黄的信纸上,晕开小小的墨团。
这不是悲伤,而是被深沉如山的爱意击中后的剧烈震颤。那些年独自承受的委屈、孤寂、仇恨,在这一刻,仿佛都被外公这跨越时空的守护悄然抚平。
沈西昀轻轻将他拥入怀中,用手帕细致地替他擦拭眼泪,无声地给予安慰。他心中亦是震动,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宋老太爷,生出了深深的敬意。
拥有了这笔突如其来的、巨大的遗产,宋南禺沉默了数日。
他不再盯着庭院发愣,而是常常坐在书桌前,对着地图和报纸出神。
甚至李明荣惨死狱中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还是一样平静。
时代的洪流愈发汹涌,金陵城内暗流涌动,报纸上关于战事、时局的报道日益令人心惊。
终于,在一个傍晚,他做出了决定。
“西昀,”他看向正在灯下阅读的沈西昀,目光清澈而坚定,“我想把这些产业和银票,处置了。”
沈西昀放下书,并无意外,只温和地问:“你想怎么做?”
“广岳的报社,是金陵少数敢说真话、启迪民智的地方,是新思想的力量。我想拿出一部分,支持他。”
宋南禺条理清晰地说道,“另一部分,托可靠的人带给仁康和他母亲。万姨太……万阿姨在李家这些年,不易。这算是我宋家,对她的一点补偿。”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却更显郑重:“剩下的,我想捐给慈幼院。时局越来越乱,孩子们……他们应该有个更安全、更稳固的避风港。”
沈西昀静静听着,眼中满是赞赏与温柔。
他的少裳,历经磨难,心底的良善与担当却从未泯灭,反而在淬炼后愈发闪耀。
他握住宋南禺的手:“好。都依你。你想做的,便是对的。”
至于他们自己,“我们离开金陵吧,”宋南禺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去香港。”
那里暂时还是偏安一隅,或许能求得片刻安宁,或许能有新的开始。
沈西昀毫不犹豫地点头:“好。你去哪里,我便去哪里。”
行动便雷厉风行。
变卖产业、兑换银票、联系捐赠,一切都在沈西昀的协助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李广岳收到那笔足以让报社规模扩大数倍的资金时,震惊之余,是沉甸甸的感激和责任。
李仁康母子收到辗转而来的丰厚银钱,亦是感慨万千,万灵对着金陵方向,默默垂了许久泪。
宋南禺和沈西昀特意去了一趟慈幼院。
院子里孩子们的笑声似乎冲淡了些许世间的阴霾。
陆婉鬓边又添了白发,但精神依旧矍铄,她拉着宋南禺的手,老泪纵横:“宋先生……这……这让我们如何感谢才好!孩子们……孩子们终于可以搬去更安全的新地方了!”
有了这笔钱,她不仅可以修缮屋舍,储备粮食药品,甚至可以考虑将慈幼院迁往相对安稳的乡下。
郑慈已经长高了许多,出落得越发清秀文静,她跑到宋南禺面前,仰着小脸,大眼睛里满是不舍与期待:“大哥哥,你们要走了吗?我们……我们一定会再见的,对吗?”
宋南禺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发,笑容温暖而肯定:“会的。只要好好长大,无论在哪里,总会再见的。”
离开慈幼院时,雪又下了起来。
码头上,寒风凛冽。
巨大的远洋轮船鸣着低沉汽笛,如同蛰伏的巨兽。
旅客熙熙攘攘,送别的人窃窃私语,空气中弥漫着离愁与对未知的惶惑。
李从深和刘子岚都来送行。
李从深用力拍了拍宋南禺的肩膀,又看向沈西昀,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保重!”他们拒绝了同去香港的提议。
乱世之中,金陵需要留下火种,需要有人守望故土。
李从深看着这片生长于斯的土地,目光坚定:“总要有人守着,等太平了,你们回来,还有个念想。”
宋南禺将春晖园的地契塞进李从深手中:“二哥,园子交给你了。帮我……看着家。”
那里有他母亲生活过的痕迹,有他和沈西昀最初的回忆,是他精神上真正的根。
李从深攥紧那纸地契,重重点头,虎目微红:“放心!只要有我在,春晖园就在!迟早有一天,咱们兄弟定能再聚!”
刘子岚站在一旁,气色比之前好了许多,他对着宋南禺和沈西昀深深一揖:“少裳,西昀兄,一路顺风。珍重。”一切尽在不言中。
尖锐的汽笛再次长鸣,催促着旅客登船。
宋南禺与沈西昀最后望了一眼风雪中的金陵城,城墙逶迤,默然矗立,见证着无数悲欢离合与时代变迁。
轮船缓缓驶离码头,破开浑浊的江水,向着南方那片未知的、或许充满荆棘也或许孕育新生的土地而去。
岸上的人影渐渐模糊,最终与那座古老的城池一同,消失在漫天风雪与苍茫的水汽之后。
宋南禺站在甲板上,任由冷风吹拂脸颊。沈西昀站在他身旁,为他拢紧围巾,紧紧握住他冰凉的手。
“冷吗?”沈西昀问。
宋南禺摇摇头,回握住他温热的手掌,目光投向水天一线的远方。那里,乌云正在散去,一缕金色的阳光顽强地穿透云层,照亮了前方波光粼粼的航道。
旧的故事已然落幕,携带着伤痛与馈赠,沉淀入记忆深处。
而新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温馨提示:找看好看得小说,就来海棠书屋呀~www.海棠书屋.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