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宋南禺缓缓走下高台,身影在混乱离场的人群中显得有些孤独。
他拍了拍李子初的肩膀,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坚定:“众矢之的?恨我?那又如何?至少我问心无愧。”
他回头最后看了一眼那还在闪烁、但已无力回天的荣昌股价,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决绝的弧度:“至于李家我等着他们。”
这场战争,早就开始了,布局了这么久似乎也是正等待此刻。
而宋南禺已经亮出了最锋利的刀锋,也背负起了最沉重的道义。
第55章 无声胜有声
当消息传到金陵的时候,李明荣已经无力回天了,股市的崩盘不过瞬间,也就是在瞬间,他的荣昌他的心血在此刻都完蛋了。
李子初想让宋南禺待在上海避避风头,宋南禺回到金陵要对面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在上海至少还有祁家,能够护住宋南禺的命。
但是宋南禺却拒绝了李子初的好意,他又不得不回金陵面对一切的理由,也有不得不去面对的人。
李子初知道自己劝不住他,也知道即使是祁远之也留不住他。
回金陵的火车上,宋南禺说不清是什么感觉,如果说是复仇的畅快并没有很多,只是看着很多跟他一样来去匆匆愁眉苦脸的同路人,他知道这次金融风暴带来的是预料不了的动荡,也带来的是无法预知的更多的家破人亡跟妻离子散。
火车平稳的停在金陵的站台上,刚下站台,宋南禺就被警署的人带走了,就跟他回金陵那次一样,进了监牢。
金陵城的天空,灰蒙蒙地压着黛瓦飞檐,空气中弥漫着金圆券崩盘带来的末日般的恐慌与萧条。街头巷尾,人们步履匆匆,面带菜色,昔日繁华的商铺门可罗雀,银行门口挤满了绝望的储户,哭喊与咒骂声不绝于耳。
在这片愁云惨雾中,一则消息如同投入油锅的水滴,激起了更猛烈的议论宋家的嫡长子宋南禺,被警署的人当众铐走了,大家对于这个宋家少爷并不陌生,只不过接受到的两次的消息都是这个少爷进了监牢。
李家主宅,祠堂内一片狼藉。
李明荣双目赤红,须发戟张,如同暴怒的雄狮,将供奉的牌位都扫落在地!
“孽障。”他嘶吼着,声音因极致的愤怒和挫败而扭曲。
“他怎么敢!他怎么敢毁了我的荣昌,毁了我毕生的心血,他宋南禺算什么东西,贱人生的野种。”极度的愤怒和巨大的损失,彻底撕碎了他最后一丝虚伪的父子情面。
“这一次,我定要让他把牢底坐穿!谁也救不了他!谁也救不了!”
沈西昀收到消息时,正在与几位忧心忡忡的商界人士商讨应对金圆券危机的后续事宜。
当秘书附耳低声说出。
“宋少爷在火车站被警署带走了”时,他手中的钢笔“啪嗒”一声掉落在文件上,墨迹迅速晕染开一片刺目的黑。
他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镜片后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愕和深切的痛楚。
他立刻动用所有关系打听情况,得到的只是冰冷的回复,李明荣震怒,亲自向警署高层施压,罪名确凿(至少表面如此),人已被收押在金陵警署看守所最森严的监区。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冰冷的愤怒席卷了沈西昀。他懊悔自己没能更早察觉李明荣可能的疯狂反扑,没能及时拦住宋南禺回金陵。
然而,当那份懊悔过去,一种更深沉的、近乎悲凉的明悟涌上心头他阻止不了他。
宋南禺的归来,是赴一场复仇的约,是去直面他必须了断的宿命。
他的骄傲,他的仇恨,他的担当,都注定了他不会龟缩在上海的羽翼之下。
沈西昀痛苦地闭上眼,再睁开时,眼底翻涌的惊涛骇浪已归于一片深不见底的沉静,一种近乎献祭般的决绝在他心中悄然成型。
看守所内,阴暗潮湿,铁栏杆冰冷刺骨。
宋南禺穿着粗糙的囚服,坐在简陋的木板床上,神色却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尘埃落定后的释然。他早就预料到李明荣的反扑,入狱,不过是这场漫长战争中的一个必然环节。
很快,铁门哐当作响。
第一个来看他的,是李从深和刘子岚。
“少裳!”隔着铁栏,李从深的手也止不住的颤抖,除了刘子岚受伤,宋南禺没有见过如此失态的李从深。
“我知道那个老匹夫肯定不会放了你,你放心,二哥拼了这条命,也一定想办法救你出去。”
他声音低沉有力,充满了兄长不容置疑的担当。
刘子岚站在一旁,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坚定:“少裳,李明荣跟其他供应商勾结,专门吞并小商户的名单我已经全部写下来了,我当时离开李家,李明荣长了个心眼,他知道我跟在他身边多年知道很多事情,他不怕我捅出去无非是因为觉得我没有靠山,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李明荣想一手遮天,没那么容易!你且安心,保重自己要紧。”
他看向宋南禺的目光充满了关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
宋南禺看着他们,心中暖流涌动。
他不再是那个孤身回金陵、举目无亲的少年了。“二哥,子岚,”他声音平静。
“我没事,你们不必为我涉险,你们好好的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他的目光沉稳,没有丝毫慌乱,一瞬间李从深跟刘子岚都在宋南禺身上见到了那股子不容轻视的魄力。
李从深跟刘子岚刚走,看守又带来了两位意想不到的访客,李仁康和李广岳。
李仁康穿着一身干净利落的学生装,脸上少了几分昔日的纨绔骄纵,多了几分沉稳和书卷气。
他看着铁栏后的宋南禺,眼神复杂,最终化为一种坦率的敬佩:“三哥。”
他开口,声音带着青年人特有的清朗,“我是你坚定的拥护者,追求新思想,就是要打破旧的不公,李明荣他,是咎由自取,荣昌的崩塌,根源在于他的贪婪和腐朽,你放心,我虽力量微薄,但会以我的方式支持你!”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让宋南禺有些惊讶。
这个曾经刺头的少年,在时代的洪流和家族的巨变中,似乎真的长大了。
李广岳则显得更为内敛深沉。
他依旧是那副斯文模样,但眼神锐利了许多。
他推了推眼镜,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三哥,我已联合了《金陵晚报》《大公报》等几家有良知的报馆同仁。金圆券之祸,根源在当局滥发,在权贵贪婪,岂能归咎于一个揭露真相试图唤醒民众之人?李明荣他利用权势构陷,才是真正的扰乱秩序祸乱人心!我们正在撰写系列评论,详述荣昌内部亏空、捆绑金圆券债券吸血的真相,以及你在交易所警示散户的义举,舆论,不会站在他那一边。”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充满了报人特有的犀利和谋划。
宋南禺看着眼前这两位同父异母的兄弟,一个热血激昂,一个冷静运筹。
虽然立场不同,过往有隙,但此刻,他们却因对真相的认知和对家族腐朽的反抗,站在了同一战线。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宋南禺心头——是欣慰,是感慨,更是一种不再孤军奋战的坚实感。
“仁康,广岳,”宋南禺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真诚。
“多谢。”
等待两人走后,看守所狭窄的通道里,只剩下冰冷的回音。
宋南禺坐回床边,闭目养神,梳理着纷乱的思绪。
李明荣的疯狂反扑在意料之中,但兄弟们的援手和舆论的反转,给了他一丝希望。
然而,他知道,真正能撬动这铁壁牢笼的力量,绝非仅此而已。
就在这时,铁门外再次响起了脚步声。
这一次,脚步声沉稳而熟悉,带着一种压抑的、沉重的节奏。
宋南禺缓缓睁开眼。
沈西昀站在铁栏外。
他着一身深色的、略显风尘的青布长衫,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有些萧索。
几日不见,他清减了许多,下颌线更加分明,眼下带着浓重的疲惫阴影,金丝眼镜后的双眸,布满了红血丝,仿佛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他就那样静静地站着,隔着冰冷的铁栏,深深地、一瞬不瞬地凝视着宋南禺。
没有急切的话语,没有愤怒的质问,没有解释,甚至没有一句寻常的问候。
那目光沉重、复杂,翻涌着千言万语,所有汹涌的情绪,都化作了一种近乎凝固的、沉甸甸的决绝。
他站在那里只是那样看着宋南禺,仿佛要将他的身影刻入灵魂深处。
时间在两人之间无声地流淌,空气凝滞得令人窒息。
看守的狱警不耐烦地咳嗽了一声,示意时间到了。
沈西昀的目光最后在宋南禺脸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仿佛在说:“等我。”
又仿佛蕴含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告别。
他拍了拍李子初的肩膀,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坚定:“众矢之的?恨我?那又如何?至少我问心无愧。”
他回头最后看了一眼那还在闪烁、但已无力回天的荣昌股价,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决绝的弧度:“至于李家我等着他们。”
这场战争,早就开始了,布局了这么久似乎也是正等待此刻。
而宋南禺已经亮出了最锋利的刀锋,也背负起了最沉重的道义。
第55章 无声胜有声
当消息传到金陵的时候,李明荣已经无力回天了,股市的崩盘不过瞬间,也就是在瞬间,他的荣昌他的心血在此刻都完蛋了。
李子初想让宋南禺待在上海避避风头,宋南禺回到金陵要对面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在上海至少还有祁家,能够护住宋南禺的命。
但是宋南禺却拒绝了李子初的好意,他又不得不回金陵面对一切的理由,也有不得不去面对的人。
李子初知道自己劝不住他,也知道即使是祁远之也留不住他。
回金陵的火车上,宋南禺说不清是什么感觉,如果说是复仇的畅快并没有很多,只是看着很多跟他一样来去匆匆愁眉苦脸的同路人,他知道这次金融风暴带来的是预料不了的动荡,也带来的是无法预知的更多的家破人亡跟妻离子散。
火车平稳的停在金陵的站台上,刚下站台,宋南禺就被警署的人带走了,就跟他回金陵那次一样,进了监牢。
金陵城的天空,灰蒙蒙地压着黛瓦飞檐,空气中弥漫着金圆券崩盘带来的末日般的恐慌与萧条。街头巷尾,人们步履匆匆,面带菜色,昔日繁华的商铺门可罗雀,银行门口挤满了绝望的储户,哭喊与咒骂声不绝于耳。
在这片愁云惨雾中,一则消息如同投入油锅的水滴,激起了更猛烈的议论宋家的嫡长子宋南禺,被警署的人当众铐走了,大家对于这个宋家少爷并不陌生,只不过接受到的两次的消息都是这个少爷进了监牢。
李家主宅,祠堂内一片狼藉。
李明荣双目赤红,须发戟张,如同暴怒的雄狮,将供奉的牌位都扫落在地!
“孽障。”他嘶吼着,声音因极致的愤怒和挫败而扭曲。
“他怎么敢!他怎么敢毁了我的荣昌,毁了我毕生的心血,他宋南禺算什么东西,贱人生的野种。”极度的愤怒和巨大的损失,彻底撕碎了他最后一丝虚伪的父子情面。
“这一次,我定要让他把牢底坐穿!谁也救不了他!谁也救不了!”
沈西昀收到消息时,正在与几位忧心忡忡的商界人士商讨应对金圆券危机的后续事宜。
当秘书附耳低声说出。
“宋少爷在火车站被警署带走了”时,他手中的钢笔“啪嗒”一声掉落在文件上,墨迹迅速晕染开一片刺目的黑。
他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镜片后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愕和深切的痛楚。
他立刻动用所有关系打听情况,得到的只是冰冷的回复,李明荣震怒,亲自向警署高层施压,罪名确凿(至少表面如此),人已被收押在金陵警署看守所最森严的监区。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冰冷的愤怒席卷了沈西昀。他懊悔自己没能更早察觉李明荣可能的疯狂反扑,没能及时拦住宋南禺回金陵。
然而,当那份懊悔过去,一种更深沉的、近乎悲凉的明悟涌上心头他阻止不了他。
宋南禺的归来,是赴一场复仇的约,是去直面他必须了断的宿命。
他的骄傲,他的仇恨,他的担当,都注定了他不会龟缩在上海的羽翼之下。
沈西昀痛苦地闭上眼,再睁开时,眼底翻涌的惊涛骇浪已归于一片深不见底的沉静,一种近乎献祭般的决绝在他心中悄然成型。
看守所内,阴暗潮湿,铁栏杆冰冷刺骨。
宋南禺穿着粗糙的囚服,坐在简陋的木板床上,神色却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尘埃落定后的释然。他早就预料到李明荣的反扑,入狱,不过是这场漫长战争中的一个必然环节。
很快,铁门哐当作响。
第一个来看他的,是李从深和刘子岚。
“少裳!”隔着铁栏,李从深的手也止不住的颤抖,除了刘子岚受伤,宋南禺没有见过如此失态的李从深。
“我知道那个老匹夫肯定不会放了你,你放心,二哥拼了这条命,也一定想办法救你出去。”
他声音低沉有力,充满了兄长不容置疑的担当。
刘子岚站在一旁,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坚定:“少裳,李明荣跟其他供应商勾结,专门吞并小商户的名单我已经全部写下来了,我当时离开李家,李明荣长了个心眼,他知道我跟在他身边多年知道很多事情,他不怕我捅出去无非是因为觉得我没有靠山,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李明荣想一手遮天,没那么容易!你且安心,保重自己要紧。”
他看向宋南禺的目光充满了关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
宋南禺看着他们,心中暖流涌动。
他不再是那个孤身回金陵、举目无亲的少年了。“二哥,子岚,”他声音平静。
“我没事,你们不必为我涉险,你们好好的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他的目光沉稳,没有丝毫慌乱,一瞬间李从深跟刘子岚都在宋南禺身上见到了那股子不容轻视的魄力。
李从深跟刘子岚刚走,看守又带来了两位意想不到的访客,李仁康和李广岳。
李仁康穿着一身干净利落的学生装,脸上少了几分昔日的纨绔骄纵,多了几分沉稳和书卷气。
他看着铁栏后的宋南禺,眼神复杂,最终化为一种坦率的敬佩:“三哥。”
他开口,声音带着青年人特有的清朗,“我是你坚定的拥护者,追求新思想,就是要打破旧的不公,李明荣他,是咎由自取,荣昌的崩塌,根源在于他的贪婪和腐朽,你放心,我虽力量微薄,但会以我的方式支持你!”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让宋南禺有些惊讶。
这个曾经刺头的少年,在时代的洪流和家族的巨变中,似乎真的长大了。
李广岳则显得更为内敛深沉。
他依旧是那副斯文模样,但眼神锐利了许多。
他推了推眼镜,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三哥,我已联合了《金陵晚报》《大公报》等几家有良知的报馆同仁。金圆券之祸,根源在当局滥发,在权贵贪婪,岂能归咎于一个揭露真相试图唤醒民众之人?李明荣他利用权势构陷,才是真正的扰乱秩序祸乱人心!我们正在撰写系列评论,详述荣昌内部亏空、捆绑金圆券债券吸血的真相,以及你在交易所警示散户的义举,舆论,不会站在他那一边。”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充满了报人特有的犀利和谋划。
宋南禺看着眼前这两位同父异母的兄弟,一个热血激昂,一个冷静运筹。
虽然立场不同,过往有隙,但此刻,他们却因对真相的认知和对家族腐朽的反抗,站在了同一战线。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宋南禺心头——是欣慰,是感慨,更是一种不再孤军奋战的坚实感。
“仁康,广岳,”宋南禺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真诚。
“多谢。”
等待两人走后,看守所狭窄的通道里,只剩下冰冷的回音。
宋南禺坐回床边,闭目养神,梳理着纷乱的思绪。
李明荣的疯狂反扑在意料之中,但兄弟们的援手和舆论的反转,给了他一丝希望。
然而,他知道,真正能撬动这铁壁牢笼的力量,绝非仅此而已。
就在这时,铁门外再次响起了脚步声。
这一次,脚步声沉稳而熟悉,带着一种压抑的、沉重的节奏。
宋南禺缓缓睁开眼。
沈西昀站在铁栏外。
他着一身深色的、略显风尘的青布长衫,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有些萧索。
几日不见,他清减了许多,下颌线更加分明,眼下带着浓重的疲惫阴影,金丝眼镜后的双眸,布满了红血丝,仿佛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他就那样静静地站着,隔着冰冷的铁栏,深深地、一瞬不瞬地凝视着宋南禺。
没有急切的话语,没有愤怒的质问,没有解释,甚至没有一句寻常的问候。
那目光沉重、复杂,翻涌着千言万语,所有汹涌的情绪,都化作了一种近乎凝固的、沉甸甸的决绝。
他站在那里只是那样看着宋南禺,仿佛要将他的身影刻入灵魂深处。
时间在两人之间无声地流淌,空气凝滞得令人窒息。
看守的狱警不耐烦地咳嗽了一声,示意时间到了。
沈西昀的目光最后在宋南禺脸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仿佛在说:“等我。”
又仿佛蕴含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