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却只见到了侯夫人,见到陈玉壶就打趣:“来看你儿子的吧?”
  “这可这不巧,跟着将军去城外打猎去了。”
  陈玉壶笑着看着侯夫人也不失望,在将军府和侯夫人作伴待了一天,晚上回了家。
  边关。
  收到了管家寄来的信,阐述了家中发生的一切。
  林骥什么都知道,自己老娘怎么上山的,他也知道。
  但是他并不管,说到底玉壶并没有真的不孝,难道就真的由着老太太一直压榨府里补贴二房?
  要林骥说,玉壶早该收拾她了。
  何况哪怕上了山,玉壶也是好吃好喝的照顾着,还带着孩子们陪着老太太一起住了半月余。
  老娘新送来的信件里,也没提到玉壶和自己的孩子们一句,反而让自己给二弟的长子找个开蒙的夫子。
  自己的孩子尚且是借了夫人的光,进了书院读书,二弟的孩子开蒙,还要让自己远在边关给找个大儒。
  林骥回信的时候一点没客气,他是武将,也是浑人,就这一点能让玉壶看的上。
  林骥直接告诉他老娘,我是个武将,没有文人的人脉,玉壶家中倒是有,你给玉壶站规矩的时候,没想到要求到她头上吧?
  你要是拿孝道去逼玉壶,我就要写信给老二了。
  老太太看了信,气的拍桌子。
  却真的拿这个儿子无可奈何。
  惹急了,他是真的想着法子折腾老二,偏偏他说什么老二那个木头脑袋都听。
  老太太叹了口气,只能暂时放到了一边儿不管。
  她年纪大了,能管的时候少了,儿子媳妇儿也越来越难弹压。
  眼看着要到了除夕,陈玉壶数着日子,等着孩子们回家。
  连清洛都说:“母亲满眼都是哥哥们要归家,一点容不下我和姐姐们了。”
  屋子里的人都笑了起来。
  陈玉壶则点了点清洛的鼻子,“你这个皮猴儿,看我告诉你姨娘,明天的糕给你扣掉。”
  清洛却来了脾气:“不吃就不吃,母亲偏心眼儿。”
  正好花姨娘和胡姨娘进来,听到了这话。
  花姨娘当即脸就板了起来,却顾忌着陈玉壶在不好训斥。
  清洛日日的在眼前晃,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陈玉壶还是很喜欢的。
  而且这小子嘴巴甜,有清洛在,不知道添了多少乐趣。
  他在自己亲娘那边都没在正房待的时间长。
  陈玉壶的跨院里甚至有清洛的小房间。
  陈玉壶笑着抱起来清洛,清洛撅着嘴坐在了陈玉壶的怀里。
  陈玉壶抱着清洛哄道:“好了,是母亲的错,母亲担心天冷,哥哥们回家的路程不顺,担心你二哥哥习武受伤。”
  “是母亲忽略你和姐姐们了,清洛去叫了姐姐们来,中午来母亲这儿吃好的,好不好?”
  清洛看了看陈玉壶的脸色,乖巧的从陈玉壶身上下来。
  朝着陈玉壶拱手道:“儿子知道了,这就去叫姐姐们,母亲不要担心哥哥们,哥哥们都会顺利的归家的。”
  “好!我们清洛可真乖啊!”
  陈玉壶捏了捏清洛的小胖脸。
  “穿上大氅,让婆子跟着你一起去。”
  清洛胡乱的点头,路过两位姨娘,胡乱的行礼走了,不敢抬头看自己亲娘的脸色。
  花姨娘看不惯清洛恃宠而骄的样子,每次都要训斥他。
  导致现在清洛都怕了她了。
  第20章 毒酒
  几个孩子在陈玉壶这儿吃了中午饭,又睡了个午觉。
  下午起来玩了一阵子,孩子多家里热闹。
  热闹的有时候有点吵闹。
  年纪小的隅之有时候来告状,说姐姐们嫌她年纪小,不肯带着她一起玩儿。
  这个时候就需要陈玉壶出来主持公道,让她们带上小妹妹一起玩儿。
  公道主持完了。
  陈玉壶和姨娘们坐在一起,听着婆子打听来的,最近轰动了整个京城的八卦。
  于参将府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于参将和自己的弟媳厮混,被参将夫人给抓奸了,这件事儿闹的大极了。
  听说参将府的老夫人当时就晕倒了。
  于参将和自己的二弟都只有一个儿子,现在二房的好好的嫡长子变成了长房的庶子。
  这已经不仅仅是兄弟阋墙了。
  陈玉壶觉得自己对古代的滤镜摇摇欲坠。
  抬头看见大家都收不回去的下巴,放心了。
  看来古代也不是所有人都对这种事司空见惯。
  陈玉壶听那个婆子绘声绘色的讲述,两个人怎么被抓了个正着。
  陈玉壶听的入神,几乎要控制不了自己的表情。
  太炸裂了。
  这事儿放到现代,那也是大家街头巷尾的谈资。
  参将夫人现在已经跟着父母回家了,只等着一纸和离书。
  陈玉壶和两位姨娘讨论这件事儿,是和离对参将夫人更好,还是不和离。
  她们几个当着女孩儿面就开始讨论,也是故意说给她们听的。
  花姨娘说:“不和离,拿着这事儿这辈子都拿捏着参将,只要能咽下这口气,顺遂日子在后头呢!”
  胡姨娘说:“要依我看,就应该和离,参将夫人刚刚三十岁,还可以再嫁,孩子也大了,谁是谁非应该清楚。”
  “孩子要是头脑清楚,以后自然会孝顺母亲,要是怨参将夫人把这事儿捅了出来,让他丢脸。”
  “那现在和离,趁着能生,还能再生一个新孩子,过去干脆抛开也不错。”
  陈玉壶对胡姨娘刮目相看。
  看吧!是人就会有自己的算计,不论什么身份,太过自大可不好,会闪了腰。
  陈玉壶放下杯盏,“还是清清说的对,人活一辈子,后半辈子都要看着那个男人恶心,二房的那个搞不好要抬进去当妾。”
  “日子且有的难过呢!还不如就此甩开,当断则断,反正孩子也大了。”
  清洛依旧坐在了陈玉壶的榻下,听的眯起了眼睛,也不知道那个小脑瓜里在想什么。
  几个女孩子也全都若有所思。
  陈玉壶希望她们该忍的时候,能忍住,才能做成大事儿。
  该断的时候,也有当断即断的魄力。
  陈玉壶就喜欢看她们思考的样子。
  人生在世,其他人能帮的,到底是少数。
  她也不可能跟孩子们一辈子,她们得有自己面对事情,处理事情的勇气,和能力。
  终于到了孩子们放假的时间,陈玉壶一大早就等在家里。
  房间也早就让人收拾出来了。
  看着长高的两个男孩儿,身上的书卷气越发的重了。
  家人都聚在一起,两个男孩儿讲起在书院的一些事情,拉帮结派是有一些的。
  也确实是跟家里的关系,和家中的老爷在政治上的见地有关系。
  两个孩子听了陈玉壶的话,没有掺和,闷头读书。
  反正他们的父亲不在京城,闹翻天了也和他们没关系。
  而且虽说父亲不在京城,他们却是在自家舅舅当院长的书院读书,也没人真的敢欺负他们。
  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屋子里十分的热闹,就在一家人热热闹闹说话的时候,有丫鬟进来说:“二公子回来了。”
  陈玉壶就立马起身,一家人都跟着迎了出去。
  林清桐干脆骑马回来的,他长进非常多。
  起码看起来乖多了,之前那个混不吝的样子,几乎已经看不出来。
  林清桐看着一家人都出来迎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意外。
  没想到两个兄弟会在自己之前回来。
  林清桐这一年高了,也黑了。
  陈玉壶发挥了毕生的演技,用那种慈母的眼神,仔细的看过林清桐。
  刚刚另外两个也是这个待遇。
  现在陈玉壶关于演好一个母亲这件事儿上,已经炉火纯青。
  就在一家人热热闹闹吃完晚饭,相互道别的时候,有个嬷嬷突然进来了。
  脸色凝重,大家全都一愣。
  嬷嬷看了一眼陈玉壶,又看了一眼周围的人,陈玉壶皱了眉头。
  “是什么大事儿,值得你这样?侯爷出事儿了?”
  “不是。”
  嬷嬷快速肯定的给了陈玉壶答案。
  对陈玉壶来说,只要现在的顶梁柱别在小主子长起来之前塌了,剩下的都不是大事儿。
  所以她迅速的放松下来了,继续靠在榻上喝茶,很明显,她的态度影响了一家人。
  在陈玉壶放松下来后,很明显,一屋子人都放松下来了,从下人到主子。
  大家都很明显松了口气的感觉。
  嬷嬷接着说了:“御史府老夫人派人来信了。”
  陈玉壶神色郑重了一些,她老娘那个人,对于陈玉壶向来都是能活就活,自己活不了就死的态度。
  能让老母亲来信,那定然不是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