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叶听荷的这一生,富贵荣华,安乐无忧。
即便不能修炼,也享受到了想要享受的一切。
在她的眼中,长烆是一位完美的监护人,包容耐心,善于倾听,又博学多识,修为高深。
他会用看易碎琉璃的目光看着她,却总是支持她的一切尝试,从不否认她的想法和做法。
他们一起去冰原拜访了某个古老的家族,听他们讲述真实的历史。
参加了某场延续百余年的宴会,喝了许多大人物敬的酒。
去边疆见到了许多人人传颂的英雄,听到剑圣弟子那一曲含有生死悲音的琴声。
……
这样完美的一生中,叶听荷偶尔会看到一位戴着面具男子在面前闪现。
对方看起来很焦急,但每次将要靠近她的时候都会消失。
她感到疑惑和好奇,但监护人说不重要,便也很少放在心上。
凡人的一生很短,特别是先天不足,身体孱弱的她,不过是活了三十六年。
好在,没有遗憾。
至少是在醒来后才感到遗憾。
玉佩中。
叶听荷捂着脸叹气。
她没有怪长烆打乱自己的安排,妨碍她搞事。
反倒有些自责。
或许是因为他一直以来表现出情绪稳定,沉稳可靠的样子,她下意思地忽略了他的某些感受。
哪怕是感到抱歉,也没有想着要去弥补或是避免再刺激到他。
以至于他去找星演先生定位了她转世的地点,直接将她带回来养在跟前。
只能庆幸他心性确实强大,仅仅用这种方式,用这三十六年来弥补自己心里受到的伤害,不然按照某些套路,他得黑化之后把她关起来养着。
玉佩晃动,一道声音传了进来。
“你接下来想要做什么?”
还没有准备好面对他的叶听荷尴尬地沉默。
为了降低自己的尴尬,她开始胡思乱想。
又是想“真聪明啊,这就察觉到了,真不愧是我夫君”,又是想“该怎么说才能不再此对他造成伤害呢”。
他耐心地等着。
过了一会儿,叶听荷才说:“下辈子,我不当人了,要当鬼。”
她不想走被铺设好的道路,只能一意孤行地剑走偏锋。
这样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也是不想再因为沟通不到位,造成后续的问题。
“好。”长烆平静地接受了,“你可以走得再快些,我跟得上,只是怕与你不同路。”
他从来都可以理解她的精神压力,可以理解她的急切,可以看到她笃定模样下的气虚。
她知道失败的概率有多大,因恐惧而焦虑,而迫切的希望一切行动都有用,不愿浪费一点时间。
如同要将箭射往百里之外,明知其中的难度,仍不断将弓弦绷紧,尝试一射即中。
他并不怪她对自己的忽视。
因为她早已将她自己的感受都抛弃,也似乎早与他有过约定。
只是他没那么想在原地等。
【作者有话说】
快要完结了,在回收所有伏笔,剩下几章随机更新,可以等到月中之后再来看!
127
第127章
◎结局(上)◎
关于“人是怎么变成鬼的”这件事,道修佛修和妖修都有不同的说法。
但都有一个核心的论点:鬼不等于生前的那个人。
这是经验的总结,也是为了防止还活着的人面对拥有熟悉面貌的鬼,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
叶听荷大约是唯一能拿出权威解释的人。
用化学来打比喻。
人在还活着的时候,三魂七魄俱全,相当于氧化铁。
死亡到生成鬼这段时间相当于氧化铁与酸反应,命魂与地魂加上怨念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天魂与三魄变成某种类似水的自然物质融入天地。
被叶听荷吸收进地府的过程,是将命魂与其他成分剥离的过程,相当于生成纯粹的铁。
投入轮回,则相当于铁与氧气重新生成氧化物,正如氧化物可能是三氧化铁,也可能是四氧化三铁一样,新生的人可能是男的可能是女的,也可能不是人。
科学地讲,氧化铁不等于铁盐,所以鬼不等于生前的自己。
但正如铁的性质在化合物中仍有表现一样,由于命魂未曾更改,本质上还是有一些相通的地方。
叶听荷大胆做鬼,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相信自己的本质。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轮回不会剥离她最初那一世的记忆,成熟的认知和三观能够防止她走向错误的道路。
这一次,叶听荷没有选新生地点。
反正没打算活太久。
天道似乎也没有从中作梗。
但也没有降生在多陌生的地方。
是她第一次轮回时去过的桃花村。
桃花村里没有桃花。
乾坤观的老道士不见了,小道士成了新的观主。
青相寺也从一帮散修组建的抓鬼组织变成了真正的佛寺。
叶听荷有记忆时,村子里就只剩下她跟一位老人。
“村子里的人都死了吗?”
她问老人。
老人:“没有,我让他们去三味城里住了。”
“那我们为什么还在这里?”
“因为我快死了,你也是。”
叶听荷:“啊?”
“听他胡说!”提着食盒走过来的道士没好气地说,“我第一次来桃花村的时候,他就这么说,一百多年过去了,他还这么说。”
这道士正是乾坤观如今的观主。
他少时受过饥饿之苦,后来生活宽裕了,便时常给各村的孤老穷困之人送些饭食。
这些年修为见长,不再有口腹之欲,也保持了这项习惯。
倒不是坚持,而是附近已经没什么人了。
老人笑了笑:“我本是想着叶落归根,才回了老家,昨日未死,今日也活着,明日也总要死的。”
“倒是你这后生,尚且年轻,天赋也很不错,没想过去城里看看,或者出去历练吗?”
“我确实要走了。”
道士将筷子递给老人,将勺子递给叶听荷,语气听不太出来心情:“师尊让我保护周遭百姓,如今各城都扩建了三倍有余,城外的人越来越少,有火墙阻隔,鬼域的鬼也无法再来犯。”
“对青相寺来说,在何处礼佛都一样,对我来说,却似乎没有再守在这里的必要。”
百年的动荡与变化太多。
他尚且年轻,仍旧对外界和远方有渴望。
“去吧。”
老人似是已经送离过无数的年轻人,头都未曾抬起,将一筷子鲜嫩的笋片送进嘴里,仔细品味,睁开眼时看见道士仍旧看自己,又重复了句:“去罢。”
“离去之前,我有一句一直没说的话想对您说。”
叶听荷偏头看道士,以为他要说“去年借我的灵石能不能还我”,却听到他说:“这些年,多谢您对我们和附近百姓的保护。”
在道士还是小道士的时候,他曾在鬼物躲藏的林子被不知名的魔修抓走,曾经见过浓重到发黑的血煞之气,曾经听到过迷惑人心的奇妙歌声……
可最后什么坏事都没有发生。
师尊告诉他,是有高人在守护此地,让他心怀尊敬,不要打扰。
他一直遵从着这句话,直到他决定离开。
道士意识到,这一别应该真的是永别,所以他想将这句感谢说出口。
“不必谢我。”老人笑了笑,“我叫姜明,原就是桃花村的人,说来,我更应该代表乡里人谢谢你们。”
“虽为生计,却从未敷衍拖延,也未盘剥欺凌,尽心尽力地保护着乡亲。”
叶听荷趁着他们俩谢来谢去,闷不做声地讲饭菜全部吃光。
两人发觉此事,皆笑出了声。
道士塞了她一乾坤袋的辟谷丹,摆手离去。
道士走后没多久。
叶听荷就又送走了姜老头。
她非常熟练地站在床边,握着姜老头的手说:“你可以开始讲你的遗言了。”
叶听荷仿佛天生对死亡感知敏锐,每有人即将死去,她都会最先发觉,去到对方身边。
那是一种下意识的举动。
仿佛这样,就能够安抚亡魂,让他们不再留在此世继续飘零。
但对村子里的其他人来说,她与死亡挂上了勾。
所以其实是除了姜老头外没人愿意照顾她,她才一直跟他待在桃花村。
姜老头面庞含笑:“我留了一壶酒给你,等你长大了,与你最重视之人一起喝吧。”
年仅三岁半的叶听荷点点头:“还有别的遗产吗?”
“早散给别人了。”
她“哦”了一声,并不意外。
“那还有别的要说的吗?”
姜明:“所谓修心,不是断情绝欲,是与六欲存,而不为六欲驱使,是七情动,妄念不生。你该与天地同悲,与神佛同怒,见生而喜,见死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