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狗本就守在厨房里陪着人,几乎是熊锦州一喊,它们就站了起来走到碗边吃饭。两只猫先前跑卧室睡覺去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过来。
  偏烫的熱水包裹着腳,将一天的寒意都驱散了。
  熊锦州将手搭在宁归竹膝盖上按了按,问道:“这些日子有没有觉得不舒服?”
  之前两位大夫都说过宁归竹的膝盖受不得寒,熊锦州一直都惦记在心里,哪怕得到宁归竹否认的答案,也忍不住多次确定。
  宁归竹这次的回应依旧是否认,他笑着握住熊锦州的手,“护膝都有好好戴着呢,你别担心。”
  护膝是兔皮护膝,先前拿大氅时带回来的,雪一下,宁归竹就戴上了。
  “嗯。”熊锦州应着不担心,但还是道:“有不舒服的地方要说。”
  “我知道的。”
  腳掌在盆里交叠,莹白的皮肤变得红润后,依旧能和身边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泡好脚,擦干水分,熊锦州顺手帮宁归竹套上足衣,端着盆去倒水,顺带将换下来的足衣洗干净。
  两人回到卧室休息。
  ·
  年前的一切事宜都是为了过年做準備。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鸡宰鸭拔毛洗内脏,二十七八做米糕煮腊肉,二十九,年前祭祖。
  “家里的坟地在哪啊。”宁归竹忍不住问熊锦州,“要走很远吗?”
  “在山上,远倒是还好,就是路不太好走。”
  熊锦州道:“你等下跟爹娘一起,我和大哥大嫂去請祖先就行了。”
  “哦哦好的。”
  宁归竹在听到‘在山上’时,就有些迟疑,想着要不要提一句他就不去了,这会儿熊锦州先一步提出,他当然不会拒绝。
  熊家虽算不上大家族,但也是占据了半个小河村的,这会儿請祖先自然不是請回自己家来,而是往宗祠那边請。
  宁归竹到小河村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知道宗祠所在,他从前也没见过这类地方,跟家里人一起收拾东西,往宗祠去的时候,就有点压不住兴奋,拉着柳秋红好奇地询问宗祠相关的事情。
  柳秋红仔细地答了,见人这么高兴,心下有些担忧。
  这些日子来能跑到宁归竹面前的熊家人,都是族里人品还不错的那批,这次族里所有人都会来,希望那几个脑子不好的能机灵一回,别弄得她家竹哥儿心里不快。
  说着话,转着思绪,宗祠近在眼前。
  和宁归竹在现代时看到的那些网图比,熊家的宗祠是十分简陋了,乍一看就跟寻常的小木屋没啥区别,不过是在周围人郑重的表情下,增添了几分肃穆感。
  宗祠内摆着为数不少的牌匾,一张宽大的供桌,还有几个蒲团便没了。
  供桌上已经摆了很多吃食点心,没什么荤腥,不过已经是寻常人家能拿出来的好东西了。
  柳秋红和熊石山带着宁归竹过去放供品。
  他们家準備的供品是红糖米糕和炸酥肉,另准备了一盘煎豆腐,是因着豆腐生意加上的。不管是从外观还是材料上判断,都能看出一家人的诚意来。
  族老满意地点了点头,记录下他们家准备的供品,让一家三口将供品放在最中间的位置。
  放好供品,双手合拢拜一拜,暂时退到一边等待。
  之后又陆陆续续来了好几家人,宁归竹站久了有些不舒服,见孩子们在祠堂外面玩也没人管,便低声跟柳秋红说了声,走出去活动活动身体。
  他一走,祠堂就有人忍不住阴阳怪气道:“站这么会儿都受不了,知道的是以前是伺候人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小郎君呢。”
  “秋红啊,你也得管管他们,瞧瞧他们俩的花销,这半年下来,怕不是把老二的存银给挥霍没了。”这是看似关心的。
  也有那明褒暗讽的,“你懂什么,人家儿夫郎能赚着呢,没看縣令大人多喜欢他?”
  柳秋红在这村里生活了一輩子,哪不知道这些家伙的德行。平日里装得和善友好,背地里说闲话嚼舌根是半句不落。今儿估摸着也是瞧他们家准备的供品好,心里不畅快了,这才开口发泄。
  也就是竹哥儿是个有本事的,他们怕给人落了坏印象日后得不了好处,这才忍到人走了才开口。
  柳秋红心态良好,笑吟吟道:“哎呀,竹哥儿他啊,可是縣令大人亲口承认的福星呢,这谁见了能不喜欢,能忍住不好好对他?要是不小心让福星心情不好了……”
  说到这,柳秋红的视线扫过几人,不客气地轻哼了一声。
  方才开口的男男女女顿时哑了。
  酸是一回事,事实却也是摆在面前的。村里人这大半年的变化他们又不是没瞧见,和宁归竹关系好的那些可是明摆着日子越过越好了。而且还有县里那工坊,周边村子里都有人家送孩子去工坊里学习,过了头两个月立即就能安排相应的活计,每个月都有入账呢。
  就算家里没人去工坊学习,也没在村里沾到什么光,他们也去瞧过县里新开的县铺啊,那里面的低价布料可都是因着宁归竹愿意教学生才有的。
  这不是福星是什么?
  见他们成了哑巴,柳秋红心情舒坦了,还嘚瑟了句:“这人啊,什么命就过什么日子,自己不踏实点干活,光盯着别人家眼红个什么劲。”
  被她这么一说,那几人顿时如鲠在喉。
  骂回去吧,怕动静大了被宁归竹瞧见,不骂吧,这心里又不痛快。
  于是便委委屈屈地去瞧族老。
  族老坐在高椅上,手中的笔已经放下,正拿着册子昏昏欲睡。
  真是年纪大咯,一坐下就犯困。
  祠堂内陷入了短暂的安静,外面孩子们的笑声传来,宁归竹在旁边唱着兔子舞的歌,看小孩们蹦蹦跳跳,笑得眉眼弯弯。
  “Left left, Right right, Go, Turn around……”①
  轻快的歌曲在空旷的雪地里飘荡,小孩们蹦蹦跳跳,嘴里嘀嘀咕咕试图学宁归竹唱的曲儿,然而一惦记嘴,脚上的动作就慢了,于是跳了个乱七八糟。
  宁归竹没忍住笑意,停了儿歌。
  旁边人忍不住问道:“这是什么曲子?还挺好听的。”
  宁归竹面上的笑还没散,很是自然地道:“我也不知道,就以前听一起干活的人唱过几句,跟人学了来。”
  “哦……这样啊。”
  大家也没怀疑他是在胡说。
  普通百姓的思维已经被驯化,在他们看来,大户人家里什么东西都有可能出现,宁归竹从那里出来,知道得多点多正常啊。
  逗了会儿小孩,去请祖宗的人回来了。
  一群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儿,里面夹着少数几个妇人哥儿,一路引着香撒着纸钱,喊着祖宗们回宗祠。
  在宗祠前玩闹的孩子们被家长喊回了身边,宁归竹带着家里三个,默默挪到了爹娘身侧,以免等会儿找不到人,弄不明白拜祖宗的流程。
  等引香的人进了宗祠,外面骤然响起几道紧促的锣鼓声,接着是拖长声调的:“祖宗入祠,孝子恭迎。”
  宁归竹下意识看向身边的人。
  柳秋红拉着他,示意人低下头,不要去看引香人。
  沉默垂首的时间并不长,引香人将香插好,先前那道声音便宣布迎礼结束。
  熊锦州从人群中蹿到宁归竹身边,勾着他的手指,偏头问道:“怎么样?方才有没有人欺负你?”
  宁归竹好笑,“哪有人那么闲啊。”
  闻言,熊锦州笑了声。
  这话就是没被欺负的意思了,他心情很好地握住宁归竹的手,看向供桌的方向。
  拜祖宗自然是从年长者一路拜下来,到熊锦州他们这一輩的时候,本该是同支所有人跪好几排去拜的,不过因着熊锦州和宁归竹是新婚夫夫第一次拜祖宗,便单独拎了出来。
  等兄弟们带着伴侣拜过祖宗,熊锦州和宁归竹来到蒲团前。
  两人在族老面前拜过祖宗,族老问了宁归竹具体的名姓,将他名字写在了族谱上,又说了两句祝福的话,这才让夫夫俩起来。
  “还好吗?”
  一回到家人身边,就听到关心。
  宁归竹笑道:“没事,我都没拜下去。”
  怀着孕呢,族老提前就让人来说了,能拜就拜,不能拜就弯一点腰背,将礼节做到位就行了。
  家里人仔细瞧了瞧,见他是真的没事,便放心地点了点头。
  自家家里拜得不到位也没人说,这在外面那么多人瞧着,就怕宁归竹一时太实诚了,压着肚子自己难受。
  ·
  祖宗请回来,要供到初二才能送。
  因而拜完祖宗后,大家就散了场,要是各家的长子愿意将上一辈的老人请回家,他们便留下来继续下一步。
  当然,也有一家子感情好的,下面的兄弟也随着长子一起请。
  这就跟熊家没什么关系了。
  熊石山的父母对儿媳儿夫郎不好,亲儿子在他们那的待遇也没好到哪里去,时间一久便生了怨怼,当孝子好好伺候人到离世便已经算尽孝了,熊石山和柳秋红两人懒得陪大哥一家去请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