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章萱仪耳中回响着“你本人值得更好的”,不禁心里揪起来,那点介意彻底动摇。
无论如何,不想从此与之陌路。
她往前一步:“我……是有点不高兴,任谁全心对别人却发现别有用心,都会不高兴。可你既然都这么说了,我也不是那么小气的人……”
其实真要细说,杜老夫人若是真为她做媒,还得谢谢莫玲珑。
思及此,她问:“你米面还够吗?”
“够。除了你,沈府尹也捐了不少。”
章萱仪又脸红,她爹捐的被她拦下了,便说:“那我再拿10石米面给你!”
“那我就多谢你咯!”莫玲珑笑着一福身。
“你我之间,说什么谢!”
重回小茶室时,章萱仪脸上已雨过天晴,兴冲冲对何芷正在施展的一招“高山流水”冲泡技艺赞叹打赏。
莫玲珑不会问章萱仪为何忽然疏远,又为何忽然亲近。
人跟人之间的缘分都是有定数的,彼此有价值,才能长久。
太计较的人,就没办法从身边人借到势。
临走时,金岚心买了很多包子和杏汁,装满三个大提篮。
店里本来每人限量了只得买6个包子,莫玲珑破例让小二下去备,她另多做一锅补上店里的供应。
一路送到巷口拐角,等马车走远,远远看见东四巷口的申明亭,正在张贴告示。
邋遢潦倒的东伯,拦着差役不让贴,哭天抢地地坐在亭前地上撒泼。
何芷看了眼莫玲珑:“大概是那位陆探花的案子。”
申明亭贴有各种告示,赋役条文,科举榜文,要案通缉,甚至灾情通告。
以陆如冈这种违反《大安律》,且身份敏感的案子,被贴出作为警示很正常。
具体的情况,这几日街坊邻里之间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嗯。”莫玲珑淡淡收回视线,没有再看东伯一眼,转身回茶楼。
何芷跟在她身后,进了小茶室,里头已经收拾干净,恢复成两人办公的朴素样子。
她泡了一壶茶,分出茶汤推到莫玲珑面前:“现在案子定了,你不能继续留在上京吗?回去恐怕流言蜚语也不少。”
流言蜚语的可怕,何芷深有体会。
她至今都不敢回忆没入教坊司的日子,也不敢回故土看看,爹娘的坟她没能修,默默葬在京郊荒地里。
“陆如冈的事不算什么。京城的地太贵了,我恐怕要攒很久。”莫玲珑看向窗外。
这里任何一个屋檐底下的地皮,都值上千两银子,如果临街的好铺位,更是价值千金。
何芷嗫嚅了一会儿,继续争取:“你可以留下来,就住后院的厢房……”
莫玲珑微微一笑:“何姐,我谢谢你的赏识和信任。上京有上京的好,但金安也有金安的好,我可以直接按自己想法开一家店。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做点心不算特别在行。”
听她这么说,何芷有些错愕。
叉烧包和鸡肉包卖第三天,已经创下茶楼点心最快卖空的记录。
前两日才卖一个时辰,已经卖完了全天的分量。
加上莫玲珑在今天出去的馒头车上,加了一小条横幅:「荷风茶楼叉烧包、鸡肉包新品上市!」
估计,明天还要再加量。
何芷心旌动摇,如果茶楼改成饭馆,这生意……
但她清楚,莫玲珑既然说了要按自己想法开店,就不会接受这个提议。
她讷讷地寻找挽留的理由,却发现自己对她了解十分有限。
莫玲珑对茶楼的每个人都温和可亲,其实又和每个人都保持着距离。
如果不是陆如冈的案子,都察院拿人拿到茶楼,可能他们连这件事都不可能知道。
她还在挖空心思地想,莫玲珑淡淡出声:“何姐,我愿意把包子的方子教给你,或者其他点心你可以选一样。别误会,不是不想都教给你,而是贪多嚼不烂。”
“不不不!”何芷像被尾巴踩住的猫一样惊慌,“我不能要你的方子。我就是……哎,舍不得你走。你来了以后,茶楼生意好了许多。”
如果不是莫玲珑做的点心,就这波灾情能让茶楼彻底停业。
何芷也是第一次手里看见这么多钱。
莫玲珑点头:“方子没什么稀奇的,等这次灾情过去,荷风茶楼的名声就彻底打响了,你守着茶楼好好做生意,给自己和望兰多攒点银钱傍身,至于其他都是虚的。”
她很想直说不要去争一个平庸的男人。
而且她现在有钱,有生意,有女儿,没有窝囊男人碍眼,其实比很多深宅妇人过得好。
“至于我,等灾情过去,把答应了沈府尹的平价馒头卖完,回金安正好过年。”
原本一个人难以成行,现在多了个霍娇,倒是安全感满满。
见她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何芷只能把挽留的话咽回去,这时听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接着门响:“娘,莫姨姨,你们在里面吗?沈府的青翠姑娘来了。”
两人碰了下目光,应道:“快,把她请进来!”
青翠一进茶楼就惊了。
这般生意鼎沸的样子,哪里像受灾患影响?
待见到人,青翠开门见山:“姑娘好,我们夫人打发我来买那叉烧包。不会没了吧?”
莫玲珑笑了笑:“今天的包子已经不够卖了,你等我再做了送去府上,来得及吗?”
啊,有就行。
青翠捂嘴笑:“行!你前两天送来那些,大少爷一口气吃了六个,小少爷吃了三个,大小姐都吃了俩。夫人说,辛苦你一定给几个,我家老爷在同僚面前拍胸脯说别人买不着,他肯定能买着。”
“这是自然。京兆府现在可是荷风茶楼的金主,捐了粮给我们做平价馒头呢!缺了谁的,都不能少掉沈大人。”
莫玲珑一边说,一边披上她进灶房穿的白色罩衣和头巾,想起来一件事,“青翠,我上次拜托送去金安的银子,送到了吗?”
“送到了!舅老爷送到上京的东西前几日刚到。”青翠想到什么笑起来,“听说那姑娘怕是歹人,死活不肯拿,最后还是看到你的信才将信将疑收下的。不过好叫你知道,金安没什么灾民,一切都好。”
何芷从旁看着,心里暗暗纳罕。
府尹夫人的贴身婢女,即使一般的小官见了都不敢怠慢轻忽。
上次在沈府见着,也不过是略显比旁人亲近,可如今的态度,已经有些近似“逢迎”了。
见两人还有话说,识眼色地带了闺女出去。
小茶室只剩下两人,青翠才露出担忧的神情,“其实夫人本来没说一定要买叉烧包,但老爷最近实在焦头烂额,灾民越来越多,粮食又涨了,现在百姓买不到肉,也买不起肉,日子还不知道能太平多久,听说最近有什么大事,闹得人心惶惶……你这‘平价馒头’真是大好事一件啊……我听府里的小厮说,好多人家里都在喝稀粥了。”
青翠吐露的忧虑,让莫玲珑有些心惊。
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拨弄风云雷霆。
而粮价的暴涨,不过是最早显露的端倪。
青翠留下银子就走了,莫玲珑正要下楼去灶房,却见周大慌慌张张地上楼来,见了她眼睛一亮:
“莫
娘子,快!快快!公主府来人了!”
茶楼门口聚着一圈人。
处于中间的来人是公主府的传话太监,站姿挺拔而高傲。
莫玲珑没顾上换衣服,穿着自制的厨师服装上前见礼。
“你就是莫玲珑?”
“民女便是。”
“洒家是来替公主传话的,请莫娘子各做20个叉烧包和鸡肉包,记住,这些是要送进宫去的,可要好好做!”
太监尖细的声调穿透力极强,将这句话传遍了整个茶楼。
正在茶楼吃点心的茶客们,交头接耳起来:
“听见没,宫里也点了这儿的包子!”
“哟,那咱岂不是跟陛下吃同一种点心?”
“你要死啊,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敢说!”
莫玲珑不卑不亢地应下:“是,民女这就做。”
传话太监留了个小太监下来,便轻飘飘走了。
茶楼里的议论声却更激烈了几分。
灶房门口,何芷贴墙站着,脸色发白。
离开教坊司很多年了,但看见太监还是会头皮发麻。
怕下一秒就会叫她出去跳舞一样。
莫玲珑过来,她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扑上前:“怎么会让我们的包子送去宫里呢?不会出什么事吧?”
跟何芷不同,其实这个消息,冲淡了莫玲珑心头隐隐的不安。
她送出去的三份包子,都有了回馈。
想到这里,她唇角带了点笑:“没事。应该是公主觉得包子吃起来不错,想送点给宫里,你不要害怕,这是好事情。这段时间茶楼的生意会更好的,何姐不如帮我在肉铺那里多订些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