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怎么连自己的考评都倒背如流!
这个考评,是他里外里花了两千两银子打点出来的。
该不会连这都查出来了吧?
知府冷汗冒得更多了,哆嗦着擦了擦额头:“自然不敢,自然不敢。”
“差人把诉状誊抄一份,我带一份回京。”
贺琛说完,唤了书吏进来当面另抄一份,折好收拢在袖中,转身离开值房。
空气中还残留着墨香,知府浑身瘫软,汗出如浆:“瘟神啊,瘟神……”
出了门,贺琛身后小厮翻了个白眼:“瞧那知府脑满肠肥的样子,要是主子你不提,那封诉状肯定不了了之,我看他就是个庸官!”
“慎言。”
“可是主子,你为什么单拿这桩案子做文章?是不是那新科探花真有问题?”
贺琛不答。
目光平视前方,神色淡而不明,只有手背微鼓的青筋,暴露他此刻压抑至极的情绪。
新科探花有无问题他不知。
只是——
抛弃前盟,见利忘义,不知廉耻,每一样都是他心底一触即溃的禁区。
另一边,莫玲珑回到了城东的家。
“莫娘子回来啦!”
还未走到门前,便有牙婆迎上来。
对方飞快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捧着笑脸说,“上回小娘子说,想典了你家杂货铺子,老身一直记挂在心上,这不,有人诚心想买城东的铺子开店,我就想到你了。”
做牙行生意的,消息最是灵通。
她当然知晓莫家被退婚后,莫玲珑一时想不开上吊的事。
可她想着,万一呢?
万一莫娘子觉得丢脸,依然想着典了房子,另买别处住呢?
于是她跟着说,“上回你说想另寻一处宅子,我手里也正好有,价钱公道……”
“有劳。”莫玲珑笑笑,礼貌打断了牙婆:“只是不好意思,我这铺子不典了,也不要其他宅子。”
牙婆一愣,随即压低了声音:“莫娘子,老婆子见过的事多,你听我说,换个地方住好!赶紧再让媒人张罗,等你成了亲,这事就算过去了……”
瞧瞧,就这么一会儿功夫,街坊四邻都往这儿看,嘴里还不知道嚼着什么呢!
她一个父母俱亡的孤女,亲族也不在此地,怎么支应得了门庭?
还是尽早嫁人才好嘛。
“谢谢,不过我现在改主意不换宅子了。”莫玲珑示意林巧开门,轻轻一步拦在牙婆面前,客气而疏离地说,“回头等我铺子要伙计的时候,定来找您。”
说完,门关上了。
牙婆吃了闭门羹,看着四邻打探的视线,嘟哝道:“还用伙计打发我?这种铺子用得着伙计嘛!”
门内,林巧又糊涂了:“可是姑娘,你之前不是说……”
怕人嚼舌根,没脸继续在这里住下去吗?
莫玲珑知道,原身本来想着,自己要做官家夫人了,不好再抛头露面。
便去牙行准备把店铺典了,等拿到钱之后,另赁一处环境幽静的宅子,也好风光出嫁。
但人算不如天算,她万没想到,陆如冈上岸第一剑,先斩她这个意中人。
“铺子继续开。等以后……店里生意好起来,是该再雇伙计。现在重要的是筹钱。”
莫玲珑推开铺子前门,看街上游人如织。
城东是金安城里最热闹繁华的地段。
莫家的铺子正是这地段中的核心板块,前店后宅,上下两层。
在这种地方开店,哪怕只是卖点针头线脑都赚钱。
用来开饭馆不要太好啊!
穿过来这几天,莫玲珑旁敲侧击地从林巧口中打探到这里的人工和物价水平后,大致估算了一下重新装修铺子,加上厨房的投入,估摸着要花一百五十两银子。
在这壮丁平均月薪不过二两的世界,实在是一笔巨款。
莫家积蓄不多,唯有从陆如冈手里,把他榨去的油水,再统统要回来才够。
命运让她从这具同名同姓的身体里醒过来重活一世,她就要替她好好活!
先从回斩渣男开始。
一旁的林巧听糊涂了,她家姑娘是不是魔怔了,就这杂货铺还雇什么伙计?
莫玲珑眼睛透着明亮的神采,分外动人:“林巧,我要去趟上京,你守着铺子等我回来。”
林巧呆住:“……”
真去上京?!
第2章
莫玲珑穿来后,一直注意着林巧对自己言行的反应。
比如此时,林巧的大惊失色,至少说明此时单身女子不方便独自出远门。
但她不能带林巧一起去。
除了要讨回被渣前男友卷走的家产,她还得给自己重操上辈子的旧业留点空间,做点铺垫。
毕竟,原主被爹娘养得娇,平日里很少下厨。
见林巧不解,她解释道:“既然我不同他做夫妻了,那他就是外人,这些年在莫家花用的银钱,当然得好好跟他算。我也不是那种吃了亏往肚里咽的人,所以,上京是必须得去的。”
“我不知道去一趟得多久,但你知道,家里没多少银子了,带上你多一分开销,少一分收入。所以,你留在这里好好守着铺子的生意等我回来,好么?”
“……好。”
谈到银钱短缺,林巧下意识就应了,但很快又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可是姑娘,你一个人去那么远面怎么行呢?就算漕船公道,可万一碰到坏人怎么办!”
顺着她的话,莫玲珑说:“所以,你去码头帮我留意着,有大户人家带护卫的女眷,或者官老爷搭船的话,我就坐同一趟。”
此处得感谢渣前男友,这些坐船远行的门道,还是他说给她听的。
只要不露财不露色,紧跟大队人马,人身安全应该无虞。
如今拿来说服林巧刚刚好。
她死过一次,惜命如金,但不会因为怕事,就困于当下。
林巧在莫家看店多年,很会跟人打交道。
给码头的人塞了点家家用得上的针头线脑,第二天便打听到次日有个官爷要从金陵去上京,已订了一间二等舱房。
她眼睛一亮,当下便按莫玲珑说的,立刻付银钱也订了一间。
莫玲珑也没闲着。
趁林巧出门蹲守这两天,准备些路上的吃食。
按前男友所说的,北上这段水路,得要走十几天。
漕船上有灶台,可以做点简单的吃食。
她一个人在外,尽量少出舱房,所以除了备主食原材和调料,还要备点干粮和容易存放的干货。
眼下还未到雨季,路上这点时间,东西能存得住。
她在街上转了转,试吃后买了几样。
被林巧夸上天的刘家吊炉烧饼,刚出炉十分香酥可口,只是放凉后会有些坚硬拉嗓。
莫玲珑一捏,发现这面粉实在,筋性很高,就多买了几个。
仙美记的酱菜,也选了几样。
宝塔菜脆口,豆腐乳入口绵密,原料都是一等好的,只是调味略显单一。
梁婆婆家的肉干,硬度和干度都恰到好处,闻起来干净朴素,嚼在嘴里能品出肉的原香。
路上用来增加蛋白质,缺点就是不便宜,半斤就要百来文。
看来,在城东街头能叫人记住,都有几把刷子。
莫玲珑又买了些红薯,南瓜和胡萝卜。
这些菜贱价,她买回来准备在灶上先蒸后烤做成蔬果干。
重头戏落在一张铁丝网上。
这张网,还是前两天她拉着林巧盘库存时找出来的。
几年前一个客人付了银钱定制,莫爹怕做不好,当时找铁匠做了两种。
如今,倒是方便了莫玲珑。
——这妥妥就是张货真价实的烤网嘛!
她将灶里的炉灰掏干净,将网架在炉膛中间,底下点起炭——便成了个简易的窑。
蒸熟后的红薯、南瓜和胡萝卜,依次搁在铁丝网上。
它们慢慢失去水分,在炭火的炙烤下,散发出自身糖分美拉德反应后动人的香气。
虽然最好还是放在太阳下晒。
但眼下时间紧迫,烘烤的成品也会带些独特熏烤风味。
一边烤着,莫玲珑手上也没闲着。
她用从刘家烧饼铺买的散面粉,揉了个大面团,然后在干净的井水里耐心地洗出面筋。
洗出来的面筋晚上做菜,剩下沉淀在盆里的那层细白的粉,就是她需要的淀粉。
莫玲珑按经验粗略配出了一份低筋面粉。
她准备做点饼干带在路上吃,嘴淡的时候,调节调节口味。
眼下材料短缺,她就地取材来做。
摘了点后院的香葱,弃掉葱白不用,用猪油,糖和鸡蛋混合刚得的低筋面粉做成底胚,最后把葱花拌进去。
等烤完瓜果干,她刚好捏完饼干的形状,轻轻地一块块转移到预热好的烤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