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李承乾勉强点了点头,道:“行吧,但你以后再有事得先问我,我答应你再给我,可以吗?”
造船——李承乾一心两用地想着,造船好啊,哪天说不定我就能开船跑路了,天大地大,天可汗那可真是再也找不到他的人。
李世民哭笑不得:“倒像我多难为你……”
谁家太子有这个待遇?君父往东宫塞要臣重臣,还手把手教导,并且丝毫不在意他与文臣武将结交——虽然李承乾压根不交,偏太子从不领情,只千方百计想着跑。
只有承乾如此。李世民想着不免又是默然叹息几声,这一定是承乾心里头还不安稳,他不安心,他不能全然相信依赖他的父亲。
见天可汗不说话,李承乾忙道:“阿耶,别忘了,你还欠我赏赐呢,说好了以后可以换,正好就现在这会儿拿这个换吧!”
李世民回神,他笑了笑,道:“不必用你的赏赐,阿耶答应你了。”
李承乾立即拜道:“多谢阿耶。”
起身后他又道:“那赏赐还能留到下次用,我得写下来,免得忘了。”
见长子当真去拿笔蘸墨,李世民笑着阻止道:“我难道还能赖你的赏不成,还记下来,是不是还要朕签字画押?”
李承乾解释道:“我记性不大好,如果不记下来将来忘了,那岂不是少了很多好处。”
“不让你少。”李世民将笔从长子手中拿出来,“阿耶记着,肯定让你的好处只多不少。”
忽然空下来的手握了两下,李承乾将充当镇纸的玻璃摆件移开,点头道:“行吧,君无戏言,金口玉言,阿耶,我替您记着。”
李世民也不提醒他才说了记性不大好这样的话,只是笑道:“你记着,我也记着,你我父子都好生记着,总不能都忘了,是不是?”
217
第217章
◎准备去打猎。◎
四月,人选已经齐备,即将开始造船时,陆元朗忽然生了病,李承乾叫了最好的太医去给他诊治,回来太医却说陆先生年纪大了,非人力可治。
李承乾明白这话的意思,陆元朗已经是高寿,他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身体器官的衰竭,就算是一千多年后的医生也治不好他了。
他现在只能慢慢等待死亡的降临。
“承乾,人的寿数都是有限的,不能强求。”长孙氏握住长子的手,柔声劝道。
上辈子也是这一年,陆先生去世的时间,他不是生病,只是因为老了,即便孙思邈在这里,也不能改变。
李承乾抹了把脸,道:“阿娘,我想去看看陆先生。”
长孙氏道:“好,我让人告诉你阿耶一声,然后给你安排马车。”
“不麻烦阿娘,我自己安排。”李承乾说着站起身来,走之前又安抚母亲,“您放心,我没事。”
长孙氏不大放心地轻轻颔首,在长子走后还是令人去太极殿告诉了李世民一声。
等李世民回到立政殿时,头一句话便是:“承乾去陆家了,唉,这孩子素来重情,不定要伤心成什么样子。”
长孙氏眉头紧皱着:“虽说工课耽搁不得,但二郎,还是先不要给承乾安排新的老师了,让他缓一缓。”
李世民点了点头,也是愁眉不展。
然而,令夫妻二人分外不解的是,等到李承乾自陆家回宫,他的情绪竟然好了不少。
这天的晚膳,李承乾是在立政殿用的,待搁下筷子时,李世民忍不住问道:“承乾,陆先生是见好了吗?”
李承乾摇了摇头:“陆先生的精神更不好了,说着话就睡了过去……但他说话的时候很高兴,陆先生今年新添了个小玄孙,他们家已经是五世同堂了。”
“回来的时候我就想,对于陆先生来说,这辈子大约已经没有遗憾了,只是活着的人舍不得,但无论如何,活着的人总有自己的路要走。”
李世民听罢这些话,抬头揉了揉长子的头,温声道:“陆德明将你教得很好。”
作为太子这几年唯一的文科老师,这位老先生不追名不逐利,只是用心教导太子学问和道理。
承乾当时只要这一个老师,显然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李承乾这会儿已经接受了老师要先自己离去的事实,但李世民却开始遗憾了,像陆德明这样的好老师可太难找到了。
因着这份遗憾,陆元朗得到了天可汗赐予的太子太师尊荣,虽然他只能谢恩,而无法往东宫再给太子传道受业了。
而诏令降下的次日,陆元朗便在家中与世长辞。
……
秋收完毕,朝中忙完一切要务后已经到了十月,李世民就打算带着李承乾出门去打猎。
“从四月份陆先生不在,已经近半年了,可我看承乾偶尔还是有些闷闷不乐。”李世民看了眼呈上来的猎装,“再去东宫仔细问问太子的身量,他是长个子的时候,这是上个月量的,别上了身不合适。”
女官领命下去。
长孙氏则看着人收拾圣人的衣裳,闻言道:“承乾也不是为这个事不高兴,他的船进展一直不是很顺利,他急得很。”
李世民自然知道这些事:“承乾虽有现成的图纸,但多少零件都是匠人们没见过的,摸索着学着做,也不能一次就做成,这原是常有的事,承乾大约是头一次自己操办一件事,难免着急,我已经劝过他了,等他以后事情办多了,自然不会再如此。”
长孙氏摇头笑笑:“承乾才多大,二郎,你也别勒掯他太狠了。”
李世民按按妻子的手,道:“太子担有重任,松懈不得,不过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正说着话,外头便有宫人来回:“回禀圣人、殿下,越王求见。”
李世民笑道:“青雀来了,请越王进来。”
片刻后,李泰进殿向父母行礼,李世民摆摆手,笑道:“青雀长大了,也跟你大兄一样,在阿耶阿娘跟前都学着拘礼了。”
长孙氏笑道:“长大了好,难不成都像稚奴这个小娃娃一般,那咱们可要愁死了。”
李泰亦笑道:“阿耶,阿娘,我也只比大兄小一年罢了,他已经跟着阿耶办事许久,我总不能还是个孩子。”
李世民揉揉他的头,笑着夸道:“嗯,青雀确实是个大人了。”
李泰顺势笑道:“阿耶,我都是大人了,这次行猎您能也带我去吗?”
“嗯?”李世民不疑有他,“你的箭术的确不错,只是骑术差些,等你再熟练些,阿耶就带你同去。”
“我想跟着去玩玩,阿耶,不打猎也可以,我还没有出过宫呢!”李泰不放弃拉着父亲的袖子。
李世民不禁点头:“这倒是,你连外头长安城都没去逛过,这样吧,青雀,明日我安排人带你去你舅舅家玩。”
李泰笑道:“多谢阿耶!那……行猎,我也能去吗?”
话题重新绕了回来,可见李泰想跟着去行猎的渴望,李世民因此面上带了为难,但还是笃定地拒绝:“青雀,下次阿耶再带你去。”
这次行猎,李世民有想带长子散心的意思,只是发生在皇家的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父子间的活动。
这是太子第一次跟随圣人参与校猎,这个独一无二的荣宠,李世民得给他,不能让其他皇子抢了风头。
是以,虽然疼爱四子,但李世民还是不得不拒绝他的请求。
这也是为了他们兄弟好,被剧透过的天可汗心想,太子就是太子,其他的皇子哪一个都不能越过他。
李泰知道自己求不到了,不由闷声道:“哦,我知道了,阿耶。”
李世民瞧着他可怜兮兮的,不免心疼,便道:“虽不能带你去,但阿耶和大兄给你带些皮毛,回来给你做冬衣。”
李泰低了低头,片刻后仰首笑道:“多谢阿耶!”
长孙氏检查着收拾好的行装,耳边听着这边父子二人的对话,边听边忍不住想要叹气。
青雀是个会讨父亲欢心的孩子,二郎是个疼孩子的父亲,这究竟是好是坏呢?
想想前年承乾和青雀闹过的那一场矛盾,长孙氏不得不为此忧心。
天家父子兄弟啊。
……
李承乾上辈子身体不好,很少参与打猎这项活动,这辈子身体情况虽然好了些,但对打猎还是没有什么兴趣。
上辈子天可汗也很少叫他跟着去打过猎,这会儿却非得要他去,李承乾只好准备齐全,被迫上阵了。
好在宫外景色很好,安抚了李承乾的心情,打猎可以稍后,但看看山水放松下还是很好的。
于是等完成打猎之前的仪式,李世民跟左右说了些话,一转头就发现太子不见了,问过其他人才知道太子自己刚骑马看风景去了。
“太子在那里!”
圣人找太子,身边人自然都跟着寻,片刻后就有人发现了太子的身影。
李世民令他们自行其是,他则是催马过去找太子说话。
“出来打猎,你倒是先赏上景了。”李世民笑道。
造船——李承乾一心两用地想着,造船好啊,哪天说不定我就能开船跑路了,天大地大,天可汗那可真是再也找不到他的人。
李世民哭笑不得:“倒像我多难为你……”
谁家太子有这个待遇?君父往东宫塞要臣重臣,还手把手教导,并且丝毫不在意他与文臣武将结交——虽然李承乾压根不交,偏太子从不领情,只千方百计想着跑。
只有承乾如此。李世民想着不免又是默然叹息几声,这一定是承乾心里头还不安稳,他不安心,他不能全然相信依赖他的父亲。
见天可汗不说话,李承乾忙道:“阿耶,别忘了,你还欠我赏赐呢,说好了以后可以换,正好就现在这会儿拿这个换吧!”
李世民回神,他笑了笑,道:“不必用你的赏赐,阿耶答应你了。”
李承乾立即拜道:“多谢阿耶。”
起身后他又道:“那赏赐还能留到下次用,我得写下来,免得忘了。”
见长子当真去拿笔蘸墨,李世民笑着阻止道:“我难道还能赖你的赏不成,还记下来,是不是还要朕签字画押?”
李承乾解释道:“我记性不大好,如果不记下来将来忘了,那岂不是少了很多好处。”
“不让你少。”李世民将笔从长子手中拿出来,“阿耶记着,肯定让你的好处只多不少。”
忽然空下来的手握了两下,李承乾将充当镇纸的玻璃摆件移开,点头道:“行吧,君无戏言,金口玉言,阿耶,我替您记着。”
李世民也不提醒他才说了记性不大好这样的话,只是笑道:“你记着,我也记着,你我父子都好生记着,总不能都忘了,是不是?”
217
第217章
◎准备去打猎。◎
四月,人选已经齐备,即将开始造船时,陆元朗忽然生了病,李承乾叫了最好的太医去给他诊治,回来太医却说陆先生年纪大了,非人力可治。
李承乾明白这话的意思,陆元朗已经是高寿,他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身体器官的衰竭,就算是一千多年后的医生也治不好他了。
他现在只能慢慢等待死亡的降临。
“承乾,人的寿数都是有限的,不能强求。”长孙氏握住长子的手,柔声劝道。
上辈子也是这一年,陆先生去世的时间,他不是生病,只是因为老了,即便孙思邈在这里,也不能改变。
李承乾抹了把脸,道:“阿娘,我想去看看陆先生。”
长孙氏道:“好,我让人告诉你阿耶一声,然后给你安排马车。”
“不麻烦阿娘,我自己安排。”李承乾说着站起身来,走之前又安抚母亲,“您放心,我没事。”
长孙氏不大放心地轻轻颔首,在长子走后还是令人去太极殿告诉了李世民一声。
等李世民回到立政殿时,头一句话便是:“承乾去陆家了,唉,这孩子素来重情,不定要伤心成什么样子。”
长孙氏眉头紧皱着:“虽说工课耽搁不得,但二郎,还是先不要给承乾安排新的老师了,让他缓一缓。”
李世民点了点头,也是愁眉不展。
然而,令夫妻二人分外不解的是,等到李承乾自陆家回宫,他的情绪竟然好了不少。
这天的晚膳,李承乾是在立政殿用的,待搁下筷子时,李世民忍不住问道:“承乾,陆先生是见好了吗?”
李承乾摇了摇头:“陆先生的精神更不好了,说着话就睡了过去……但他说话的时候很高兴,陆先生今年新添了个小玄孙,他们家已经是五世同堂了。”
“回来的时候我就想,对于陆先生来说,这辈子大约已经没有遗憾了,只是活着的人舍不得,但无论如何,活着的人总有自己的路要走。”
李世民听罢这些话,抬头揉了揉长子的头,温声道:“陆德明将你教得很好。”
作为太子这几年唯一的文科老师,这位老先生不追名不逐利,只是用心教导太子学问和道理。
承乾当时只要这一个老师,显然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李承乾这会儿已经接受了老师要先自己离去的事实,但李世民却开始遗憾了,像陆德明这样的好老师可太难找到了。
因着这份遗憾,陆元朗得到了天可汗赐予的太子太师尊荣,虽然他只能谢恩,而无法往东宫再给太子传道受业了。
而诏令降下的次日,陆元朗便在家中与世长辞。
……
秋收完毕,朝中忙完一切要务后已经到了十月,李世民就打算带着李承乾出门去打猎。
“从四月份陆先生不在,已经近半年了,可我看承乾偶尔还是有些闷闷不乐。”李世民看了眼呈上来的猎装,“再去东宫仔细问问太子的身量,他是长个子的时候,这是上个月量的,别上了身不合适。”
女官领命下去。
长孙氏则看着人收拾圣人的衣裳,闻言道:“承乾也不是为这个事不高兴,他的船进展一直不是很顺利,他急得很。”
李世民自然知道这些事:“承乾虽有现成的图纸,但多少零件都是匠人们没见过的,摸索着学着做,也不能一次就做成,这原是常有的事,承乾大约是头一次自己操办一件事,难免着急,我已经劝过他了,等他以后事情办多了,自然不会再如此。”
长孙氏摇头笑笑:“承乾才多大,二郎,你也别勒掯他太狠了。”
李世民按按妻子的手,道:“太子担有重任,松懈不得,不过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正说着话,外头便有宫人来回:“回禀圣人、殿下,越王求见。”
李世民笑道:“青雀来了,请越王进来。”
片刻后,李泰进殿向父母行礼,李世民摆摆手,笑道:“青雀长大了,也跟你大兄一样,在阿耶阿娘跟前都学着拘礼了。”
长孙氏笑道:“长大了好,难不成都像稚奴这个小娃娃一般,那咱们可要愁死了。”
李泰亦笑道:“阿耶,阿娘,我也只比大兄小一年罢了,他已经跟着阿耶办事许久,我总不能还是个孩子。”
李世民揉揉他的头,笑着夸道:“嗯,青雀确实是个大人了。”
李泰顺势笑道:“阿耶,我都是大人了,这次行猎您能也带我去吗?”
“嗯?”李世民不疑有他,“你的箭术的确不错,只是骑术差些,等你再熟练些,阿耶就带你同去。”
“我想跟着去玩玩,阿耶,不打猎也可以,我还没有出过宫呢!”李泰不放弃拉着父亲的袖子。
李世民不禁点头:“这倒是,你连外头长安城都没去逛过,这样吧,青雀,明日我安排人带你去你舅舅家玩。”
李泰笑道:“多谢阿耶!那……行猎,我也能去吗?”
话题重新绕了回来,可见李泰想跟着去行猎的渴望,李世民因此面上带了为难,但还是笃定地拒绝:“青雀,下次阿耶再带你去。”
这次行猎,李世民有想带长子散心的意思,只是发生在皇家的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父子间的活动。
这是太子第一次跟随圣人参与校猎,这个独一无二的荣宠,李世民得给他,不能让其他皇子抢了风头。
是以,虽然疼爱四子,但李世民还是不得不拒绝他的请求。
这也是为了他们兄弟好,被剧透过的天可汗心想,太子就是太子,其他的皇子哪一个都不能越过他。
李泰知道自己求不到了,不由闷声道:“哦,我知道了,阿耶。”
李世民瞧着他可怜兮兮的,不免心疼,便道:“虽不能带你去,但阿耶和大兄给你带些皮毛,回来给你做冬衣。”
李泰低了低头,片刻后仰首笑道:“多谢阿耶!”
长孙氏检查着收拾好的行装,耳边听着这边父子二人的对话,边听边忍不住想要叹气。
青雀是个会讨父亲欢心的孩子,二郎是个疼孩子的父亲,这究竟是好是坏呢?
想想前年承乾和青雀闹过的那一场矛盾,长孙氏不得不为此忧心。
天家父子兄弟啊。
……
李承乾上辈子身体不好,很少参与打猎这项活动,这辈子身体情况虽然好了些,但对打猎还是没有什么兴趣。
上辈子天可汗也很少叫他跟着去打过猎,这会儿却非得要他去,李承乾只好准备齐全,被迫上阵了。
好在宫外景色很好,安抚了李承乾的心情,打猎可以稍后,但看看山水放松下还是很好的。
于是等完成打猎之前的仪式,李世民跟左右说了些话,一转头就发现太子不见了,问过其他人才知道太子自己刚骑马看风景去了。
“太子在那里!”
圣人找太子,身边人自然都跟着寻,片刻后就有人发现了太子的身影。
李世民令他们自行其是,他则是催马过去找太子说话。
“出来打猎,你倒是先赏上景了。”李世民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