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李世民也没觉得自己被安慰,他认真道:“承乾,下次你再提这个,提前跟阿耶说一声。”
他好做点心理准备,毕竟活着直面自己的谥号和庙号的冲击,李世民想,他一定是头一份了。
208
第208章
◎种棉花。◎
五月初时,棉花种子被送到了长安,李世民带着李承乾以及几个重臣同往籍田,欲要亲自耕种。
上午的太阳已经很晒了,李承乾将手搭在眉毛处:“种子珍贵得很,阿耶,你又不会种地,就不要添乱了吧。”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离皇帝太子并不远,可以清楚听到太子的话。
长孙无忌第一个念头就是,幸好魏徵不在。
随即他瞥见其他几个人一言难尽的表情,又在心里叹了口气,太子也不是小孩儿了,怎么说话还这么随性?怎么圣人也不教导教导?
不过就算他们都觉得太子这话不合规矩,李世民却习以为常:“不会我可以学,承乾,你来跟阿耶一起学。”
“太晒了,不想学。”李承乾拒绝道。
李世民拉着他的手腕往前走:“晒晒太阳对身体好,这不是你……哦,孙先生说的吗?”
李承乾勉强跟着他走了几步,又道:“要不你多找几个人来看看,我表现都表现了,是吧?总得有点收获,最好再找人给我写篇文章宣传宣传。”
李世民撑不住笑道:“写文章怎么够,我再写封诏书夸你,赶明儿还得记下来,传到后世。”
李承乾点头笑道:“妥!”
后边跟着的人脸都要僵了,他们的陛下何等英明神武,怎么跟太子在一起就这么不正经起来?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太子不情愿归不情愿,不正经归不正经,但学起如何干活倒是认真得很。
在庙堂之上坐惯了,学着拿锄头,众人都分外不自在,只不过皇帝和太子都不厌其烦地跟人学,他们也不敢多话,只能闷头认真学。
李承乾怕中暑,不过半个时辰他就吩咐人去熬绿豆水,并且等人端来,他第一个冲上去喝了两大碗。
又冲回来干活时李承乾道:“阿耶,你也去喝点水,不然我怕你晕这里。”
李世民直起腰笑道:“你也忒把阿耶看弱了,承乾,当年我讨伐……”
但他的话只开了个头,李承乾就道:“阿耶,你当年二十岁,现在三十岁。还有,看看你的爱卿们,你倒是年轻力壮,他们可岁数不小,尤其是杜尚书,他身体本来就不好,你就别折磨人家了。”
跟随李世民而来的几个人中唯有杜如晦在东宫有个兼职,李承乾提他并不突兀。
李世民回头瞧了瞧被晒得脸色通红的爱卿们,唯恐他们真被晒出个好歹,便道:“都去阴凉处歇歇。”
“承乾,你也去。”李世民又招呼长子。
“我不去。”李承乾摆了摆手。
李世民看了眼天上的太阳,道:“那就再过一刻钟。”
李承乾敷衍道:“知道知道,你们快走!”
李世民带着几个人往回走,长孙无忌轻声笑道:“圣人,太子直率纯善,可见陆先生教得好,不过只这一个先生到底不够,臣以为,也该给太子添两位老师了。”
杜如晦偏头咳了一声,直率纯善,这话倒也没错,太子说话是直白了点,不顾礼仪规矩了点,让人听着浑身别扭,但除了这点,的确让人挑不出别的不好。
抱怨归抱怨,干活不少干,你以为他要借着喝水偷懒,但喝完又老老实实去干活了,还能顾虑到他们这些人。
吃苦耐劳,体恤臣下,太子的确是个合格的储君,就是性情未免太过直率了,身居高位者,到底还是顾忌着礼数,做好表面功夫。
“克明,你身上可有不适?”听见他咳嗽,李世民问道。
太子这一点像陛下,杜如晦这样想着,开口回道:“臣只是觉得渴了,嗓子痒。”
李世民笑道:“那你多喝些水,绿豆还能解暑,必然是承乾从孙先生那里听来的。”
长孙无忌的话就这么被岔开了,不过他还没死心,想着还是得劝劝圣人,快些多给太子请几位先生,不能再这么放养下去了!
既有火药、望远镜、水泥等等这些东西,又懂得体恤臣民,这是多么完美的太子,偏这张嘴一说话就让人想叹气,长孙无忌想,得让太子改了这毛病才好,不然过两年上朝参政时可怎么办?
待他们喝完水,李世民问了身边人,知道已经过去一刻钟,但偏偏那边太子丝毫没有回来的意思。
李世民皱了皱眉,刚要吩咐人去叫太子回来,就听身旁房玄龄道:“圣人,太子心系百姓,只是到底也得顾惜自身,国之储君,身在社稷,不可轻视,请圣人召回太子。”
这可比李世民自己看不得太子受累叫人去请好上百倍,李世民当即满意地看了房玄龄一眼,笑道:“玄龄所言甚是,快去请太子回来!”
很快,满头大汗的李承乾就小跑着回来了,李世民将凉好的绿豆水递给他:“热了吧?”
李承乾喝了两碗水,方笑道:“热是热,不过干农活出出汗挺好,明天我还来。”
李世民道:“你还要读书学武,哪有这么多功夫?承乾,阿耶知道你盼着棉花早日高产,好让百姓都有过冬的棉衣穿,不再受冻,但这边的事自有人做,你的当务之急是好生读书习武,朕还等着你为朕分忧。”
调起得真高,李承乾边点头边笑:“好好好,阿耶,你说的真好,我不来这边了,我去东宫开片地。”
李世民:“……”
杜如晦:“……”
别人不知道,杜如晦是专门往东宫拜见过太子的,他现在还记得那一大片的大蒜,分明圣人居东宫时那边很有天子气象,怎的一换了太子,那里就变成农庄了?
李世民握了握拳头,道:“回去再说。”
打不得骂不得的熊孩子该怎么处置?
……
回到立政殿,李承乾先去洗了澡换了身干净衣裳,然后就去拜见母亲,母亲给他熬了燕窝粥,李承乾吃了两碗,天可汗才从前朝回来。
李世民也已经沐浴更衣了,见长子在喝粥,他便道:“观音婢,也给我一碗,折腾这半日,饿死我了。”
长孙氏吩咐人再去端粥,又笑道:“你怎么也跟承乾似的,口里什么话都说,没个忌讳。”
提到说话这件事,李世民可有一堆苦水要倒:“前头辅机、克明他们几个人话里话外都在跟我说,太子说话忒直率了,这可不好,还跟我说什么溺爱孩子如何不好,我怎么溺爱孩子了?”
“大唐如果举办一个溺爱孩子比赛,阿耶,你肯定高居榜首。”李承乾道,“人要有自知之明。”
李世民揉揉鼻梁:“你是就听后头一句,前头他们可是说你呢,你舅舅还撺掇着我多给你请些老师,最好是把魏徵、于志宁都安排给你。”
正好女官端了粥过来,李承乾接过递给天可汗,道:“有这功夫吓我,不如先填饱自己的肚子。”
“你最好不要以为朕只是在吓唬你。”李世民丢下这句话才去喝粥。
李承乾不以为意,不想长孙氏却也道:“陆先生年纪大了,精神不够,承乾,你是该添一位老师了。”
李承乾立刻垮了脸:“我不想换老师。”
李世民提议道:“不想换别的老师,阿耶来给你做老师,往后你就跟着我。”
李世民说过几次要教长子处理政务的话,但通通被拒,念着长子还小,他倒也没想逼他,这次也不过是想用这个跟请新的先生做个对比,想让长子松口同意添个老师。
然而,李承乾的回答却出乎他的意料:“行吧,不过我不跟你上朝、议事。”
让天可汗当老师,李承乾想,那岂不是我不想上学就不用上学,可比其他先生要好。
“哎?”李世民险些没反应过来,“承乾,你说了什么?”
“我不上朝,也不议事。”李承乾重复道。
李世民急道:“前头那句……”
长孙氏摇了摇头,道:“这可不行,二郎,你前头那么些事,哪有功夫教承乾?”
李世民忙道:“怎么没有功夫?观音婢,你想,承乾是太子,将来……总之,除了我,天下谁能教他?”
太子的确要学帝王之道,但让皇帝手把手交……
长孙氏想想就觉得心惊肉跳,她正要再开口劝阻时李承乾却抢先开口了。
“这会儿陆先生还能教我,阿耶,我是先答应了,但你想做我的老师,只怕还得等些时候呢。”李承乾笑眯眯道。
李世民摇头笑道:“从来只有学生等老师,哪有老师等学生的道理?”
李承乾耸耸肩:“谁让您不只是老师?”
李世民思索片刻,却是转头向长孙氏道:“我时常问承乾的工课,也三不五时召陆先生问过,如今正好,承乾不愿意这就添一个先生便再等些日子就是,左右咱们孩子哪里都不差,怎么就需要十个八个先生来教?”
他好做点心理准备,毕竟活着直面自己的谥号和庙号的冲击,李世民想,他一定是头一份了。
208
第208章
◎种棉花。◎
五月初时,棉花种子被送到了长安,李世民带着李承乾以及几个重臣同往籍田,欲要亲自耕种。
上午的太阳已经很晒了,李承乾将手搭在眉毛处:“种子珍贵得很,阿耶,你又不会种地,就不要添乱了吧。”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离皇帝太子并不远,可以清楚听到太子的话。
长孙无忌第一个念头就是,幸好魏徵不在。
随即他瞥见其他几个人一言难尽的表情,又在心里叹了口气,太子也不是小孩儿了,怎么说话还这么随性?怎么圣人也不教导教导?
不过就算他们都觉得太子这话不合规矩,李世民却习以为常:“不会我可以学,承乾,你来跟阿耶一起学。”
“太晒了,不想学。”李承乾拒绝道。
李世民拉着他的手腕往前走:“晒晒太阳对身体好,这不是你……哦,孙先生说的吗?”
李承乾勉强跟着他走了几步,又道:“要不你多找几个人来看看,我表现都表现了,是吧?总得有点收获,最好再找人给我写篇文章宣传宣传。”
李世民撑不住笑道:“写文章怎么够,我再写封诏书夸你,赶明儿还得记下来,传到后世。”
李承乾点头笑道:“妥!”
后边跟着的人脸都要僵了,他们的陛下何等英明神武,怎么跟太子在一起就这么不正经起来?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太子不情愿归不情愿,不正经归不正经,但学起如何干活倒是认真得很。
在庙堂之上坐惯了,学着拿锄头,众人都分外不自在,只不过皇帝和太子都不厌其烦地跟人学,他们也不敢多话,只能闷头认真学。
李承乾怕中暑,不过半个时辰他就吩咐人去熬绿豆水,并且等人端来,他第一个冲上去喝了两大碗。
又冲回来干活时李承乾道:“阿耶,你也去喝点水,不然我怕你晕这里。”
李世民直起腰笑道:“你也忒把阿耶看弱了,承乾,当年我讨伐……”
但他的话只开了个头,李承乾就道:“阿耶,你当年二十岁,现在三十岁。还有,看看你的爱卿们,你倒是年轻力壮,他们可岁数不小,尤其是杜尚书,他身体本来就不好,你就别折磨人家了。”
跟随李世民而来的几个人中唯有杜如晦在东宫有个兼职,李承乾提他并不突兀。
李世民回头瞧了瞧被晒得脸色通红的爱卿们,唯恐他们真被晒出个好歹,便道:“都去阴凉处歇歇。”
“承乾,你也去。”李世民又招呼长子。
“我不去。”李承乾摆了摆手。
李世民看了眼天上的太阳,道:“那就再过一刻钟。”
李承乾敷衍道:“知道知道,你们快走!”
李世民带着几个人往回走,长孙无忌轻声笑道:“圣人,太子直率纯善,可见陆先生教得好,不过只这一个先生到底不够,臣以为,也该给太子添两位老师了。”
杜如晦偏头咳了一声,直率纯善,这话倒也没错,太子说话是直白了点,不顾礼仪规矩了点,让人听着浑身别扭,但除了这点,的确让人挑不出别的不好。
抱怨归抱怨,干活不少干,你以为他要借着喝水偷懒,但喝完又老老实实去干活了,还能顾虑到他们这些人。
吃苦耐劳,体恤臣下,太子的确是个合格的储君,就是性情未免太过直率了,身居高位者,到底还是顾忌着礼数,做好表面功夫。
“克明,你身上可有不适?”听见他咳嗽,李世民问道。
太子这一点像陛下,杜如晦这样想着,开口回道:“臣只是觉得渴了,嗓子痒。”
李世民笑道:“那你多喝些水,绿豆还能解暑,必然是承乾从孙先生那里听来的。”
长孙无忌的话就这么被岔开了,不过他还没死心,想着还是得劝劝圣人,快些多给太子请几位先生,不能再这么放养下去了!
既有火药、望远镜、水泥等等这些东西,又懂得体恤臣民,这是多么完美的太子,偏这张嘴一说话就让人想叹气,长孙无忌想,得让太子改了这毛病才好,不然过两年上朝参政时可怎么办?
待他们喝完水,李世民问了身边人,知道已经过去一刻钟,但偏偏那边太子丝毫没有回来的意思。
李世民皱了皱眉,刚要吩咐人去叫太子回来,就听身旁房玄龄道:“圣人,太子心系百姓,只是到底也得顾惜自身,国之储君,身在社稷,不可轻视,请圣人召回太子。”
这可比李世民自己看不得太子受累叫人去请好上百倍,李世民当即满意地看了房玄龄一眼,笑道:“玄龄所言甚是,快去请太子回来!”
很快,满头大汗的李承乾就小跑着回来了,李世民将凉好的绿豆水递给他:“热了吧?”
李承乾喝了两碗水,方笑道:“热是热,不过干农活出出汗挺好,明天我还来。”
李世民道:“你还要读书学武,哪有这么多功夫?承乾,阿耶知道你盼着棉花早日高产,好让百姓都有过冬的棉衣穿,不再受冻,但这边的事自有人做,你的当务之急是好生读书习武,朕还等着你为朕分忧。”
调起得真高,李承乾边点头边笑:“好好好,阿耶,你说的真好,我不来这边了,我去东宫开片地。”
李世民:“……”
杜如晦:“……”
别人不知道,杜如晦是专门往东宫拜见过太子的,他现在还记得那一大片的大蒜,分明圣人居东宫时那边很有天子气象,怎的一换了太子,那里就变成农庄了?
李世民握了握拳头,道:“回去再说。”
打不得骂不得的熊孩子该怎么处置?
……
回到立政殿,李承乾先去洗了澡换了身干净衣裳,然后就去拜见母亲,母亲给他熬了燕窝粥,李承乾吃了两碗,天可汗才从前朝回来。
李世民也已经沐浴更衣了,见长子在喝粥,他便道:“观音婢,也给我一碗,折腾这半日,饿死我了。”
长孙氏吩咐人再去端粥,又笑道:“你怎么也跟承乾似的,口里什么话都说,没个忌讳。”
提到说话这件事,李世民可有一堆苦水要倒:“前头辅机、克明他们几个人话里话外都在跟我说,太子说话忒直率了,这可不好,还跟我说什么溺爱孩子如何不好,我怎么溺爱孩子了?”
“大唐如果举办一个溺爱孩子比赛,阿耶,你肯定高居榜首。”李承乾道,“人要有自知之明。”
李世民揉揉鼻梁:“你是就听后头一句,前头他们可是说你呢,你舅舅还撺掇着我多给你请些老师,最好是把魏徵、于志宁都安排给你。”
正好女官端了粥过来,李承乾接过递给天可汗,道:“有这功夫吓我,不如先填饱自己的肚子。”
“你最好不要以为朕只是在吓唬你。”李世民丢下这句话才去喝粥。
李承乾不以为意,不想长孙氏却也道:“陆先生年纪大了,精神不够,承乾,你是该添一位老师了。”
李承乾立刻垮了脸:“我不想换老师。”
李世民提议道:“不想换别的老师,阿耶来给你做老师,往后你就跟着我。”
李世民说过几次要教长子处理政务的话,但通通被拒,念着长子还小,他倒也没想逼他,这次也不过是想用这个跟请新的先生做个对比,想让长子松口同意添个老师。
然而,李承乾的回答却出乎他的意料:“行吧,不过我不跟你上朝、议事。”
让天可汗当老师,李承乾想,那岂不是我不想上学就不用上学,可比其他先生要好。
“哎?”李世民险些没反应过来,“承乾,你说了什么?”
“我不上朝,也不议事。”李承乾重复道。
李世民急道:“前头那句……”
长孙氏摇了摇头,道:“这可不行,二郎,你前头那么些事,哪有功夫教承乾?”
李世民忙道:“怎么没有功夫?观音婢,你想,承乾是太子,将来……总之,除了我,天下谁能教他?”
太子的确要学帝王之道,但让皇帝手把手交……
长孙氏想想就觉得心惊肉跳,她正要再开口劝阻时李承乾却抢先开口了。
“这会儿陆先生还能教我,阿耶,我是先答应了,但你想做我的老师,只怕还得等些时候呢。”李承乾笑眯眯道。
李世民摇头笑道:“从来只有学生等老师,哪有老师等学生的道理?”
李承乾耸耸肩:“谁让您不只是老师?”
李世民思索片刻,却是转头向长孙氏道:“我时常问承乾的工课,也三不五时召陆先生问过,如今正好,承乾不愿意这就添一个先生便再等些日子就是,左右咱们孩子哪里都不差,怎么就需要十个八个先生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