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持身不正呀,孔先生还说怎么怎么就愧对先祖了,他们家里人愧对先祖的时候还少吗?”李承乾恶狠狠咬着一颗葡萄,“这边建议他们家集体吊死在孔林,好给孔夫子谢罪!”
  李世民公正道:“孔颖达和孔家人还是不一样的,承乾,他虽然是有些迂腐,但为人做官还是……”
  “那他就是管教不严。”李承乾断然道,“有才无德,不堪为人。”
  只许孔颖达小题大做?只许孔颖达用太子给他的名声垫脚?李承乾冷笑,他也该自己尝尝这个苦头了。
  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承乾,孔颖达罪不至此!”微顿后,他又道,“魏徵拿孔家开刀,只是想一下子威慑住所有的世家,绝没有要将孔家搞垮的意思。”
  毕竟赈灾一事迫在眉睫,容不得一直耽搁。
  李承乾点头:“我知道啊,但孔家有罪,也不能遮掩,阿耶,他们的先祖可是说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颖达难道能不来向你请罪吗?”
  李世民道:“他已经来过了,魏徵那边还没有最后的结果,所以我没有罚他,只让他回去吩咐孔家人配合魏徵,尽早查明真相。”
  “阿耶,若孔家当真有过,你认为孔颖达会遮掩矫饰吗?”李承乾问道。
  李世民默然片刻,方道:“承乾,水至清则无鱼。”
  李承乾慢腾腾擦着手,道:“是啊,连孔圣人都做不到绝对的公平公正,何况是他的一个什么几十代孙。”
  很快,魏徵的奏本呈到御前,他查出了孔家人侵占土地欺压百姓滥用私刑等十多条罪状,尽管这些人是孔家旁支中的旁支,庶出中的庶出,但他们之所以能犯下这些罪过,全是仗着自己姓孔。
  孔颖达涕泗横流的上殿向皇帝请罪,哭诉自己管教不严,以至于族中出了这等辱没先祖名声的祸害,他要辞官回家整肃家风。皇帝当然不许,只说他远在京城,又非嫡系,与他无干,朝中还有许多事需要他的效力。但孔颖达坚持辞官,皇帝无奈之下只得应允。
  至于孔家旁□□些人的罪过,该罚当然还是得罚,论罪过轻重,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等一切都处理完,孔家安静了不少。
  李承乾拨着算盘道:“没了这些人,孔家得省出多少粮食啊,他们家离山东近,往那边运粮食还挺方便的。”
  “说到运粮食,是不是得修路?”李承乾道,“等我回去查查水泥,我们也得修水泥路。”
  李世民从奏本中抬起头来:“水泥是何物?”
  李承乾正扒拉算盘扒拉的飞快,顺口答道:“修路的。”
  李世民换了种问法:“水泥如何制成?”
  李承乾停下手,道:“你问住我了。”
  李世民挑了挑眉道:“你需要回去问问谁吗?”
  “哦,说错话了。”李承乾笑了笑,“但是不告诉你。”
  李世民失笑:“行,得等到我去泰山封禅才能说,是吧?”
  李承乾偏了偏头,算是默认。
  “还是说回修路。”李世民道,“如今旱灾尚未缓解,秋天、明年都不安稳,修路之事须得暂缓。”
  李承乾想了想,道:“不是有以工代赈吗?”
  李世民慢慢点头:“确有此法,但如何应用却要细细规划,承乾……”
  “不要叫我,我不知道。”李承乾拒绝道,“我不管这事。”
  “好事你不管,坏事倒是抢着做。”李世民拍案,“这事你必须管!”
  李承乾将算盘一推,起身道:“找我阿娘去啦!”
  李世民:“……”
  太子可以撂挑子不干,但皇帝不行,李世民将笔拿起来,心里又不顺,便道:“召中书门下!”
  朕闲不下来,你们也别想闲着。
  ……
  皇帝陛下的忙碌从夏天持续到秋天,又从秋天持续到冬天。
  以工代赈已经有了具体翔实的规定,以后若是能应用到的地方,都能按律实行。
  夏秋两季的赈灾让世家大族出了不少血,但皇帝将魏徵这个油盐不进的人派出来,他可是当真敢砍人,一众世家只得暂且忍耐,想着以后慢慢再捞回来便是。
  襄城公主出降,突厥势弱,岭南入朝,则是天灾人祸间难得的好消息。
  日子慢慢过去,等李承乾想起来明年六月李治就该出生时,已经是十一月份了。
  “怀胎十月,照理说,我阿娘这会儿是不是该有孕了?”李承乾掰着手指头算道。
  李映道:“我记得是九个月,就算是你们古代医术落后,你母亲这会儿也该……”他在自己肚子前比划了下,“看出来了吧?”
  李承乾左手包右拳:“看来,稚奴得晚点才能出生了,不过也挺好,我阿娘身子还没恢复完全,现在也不适合生育。”
  说到这里,李承乾想起来孙思邈的医嘱,看来天可汗是谨遵医嘱了,不然阿娘不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身孕。
  正在此时,宫人过来请他,说是皇后那边叫他去用膳。
  已经到了冬天,但李承乾还是在立政殿住着,他倒是不必吃药了,但显然天可汗还不放心让儿子一个回东宫去住。
  恰好方才想到李治,李承乾便又想起了上辈子的事,李治自幼被天可汗带在身边教养,若不是群臣请求,他都舍不得让宝贝儿子离开自己身边。
  我竟然也享受到稚奴的待遇了,李承乾在心里啧了一声,这也太奇怪了,我还是赶快搬回东宫去吧。
  正好今天吃饭天可汗也回来了,等众人都将筷子搁下,李承乾再次提出自己要搬回东宫的事。
  想到上次承乾提这个话头之后的事,李世民掂量了下该如何张口否决,但长孙氏已经在他之前开口了。
  “好端端的为何要回去?这会儿又是天寒地冻的,你在这里,阿娘看着也放心。”
  李承乾笑道:“阿娘,烧上炭火,东宫也不冷啊,而且我还是日日过来跟您问安,同在这边住着也没有区别。”
  长孙氏皱眉道:“东宫过来这么远的路,若再遇上下雪天,又冷又滑,你让我跟你阿耶怎么放心?”
  李世民听妻子提到自己,忙附和道:“你阿娘说的对,承乾,而且今年天灾多,宫里各处都在节衣缩食,你回去东宫炭火必然比这边用得多些,倒辜负自己先时那份为国为民之心了。”
  李承乾哑然,他……倒也没有那么好,就是受到了现代教育的荼毒,做不成一个只管安心享受的封建地主了。
  而且,看看自己身上的丝绸衣裳,想想刚才那顿佳肴,封建皇帝对节衣缩食的要求可真低啊。
  一套衣裳多穿两天,一顿饭少两个菜,就算是节衣缩食了。
  李承乾摸摸自己的良心,作为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他倒是也没资格嫌弃别人。
  见李承乾不说话,李丽质和李毓秀也来劝大兄,毕竟她们最喜欢和大兄一起玩,当然想让大兄留在立政殿,他去了东宫她们再找他可就不方便了!
  李泰不怎么想劝,大兄一个人住东宫又大又宽敞,有什么不好的,但所有人都劝,他也不能说支持大兄的话,只好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儿,李承乾才开口:“阿娘,我总不能一辈子跟在您身边,儿子早晚得长大不是?”
  长孙氏幽幽叹一口气,眼圈微红:“是啊,承乾、青雀、丽质、毓秀,你们渐渐都长大了,还能留在阿娘身边几年……”
  这下所有人都坐不住了,李世民和孩子们都上前安慰母亲,搬出立政殿的话李承乾更是一个字都不敢提,就怕母亲真的哭给他看。
  好容易劝住了母亲,几个孩子陪着她说笑一阵子,才被催着回房安歇去了。
  长孙氏抚了抚鬓角,道:“也不知道能留承乾多少时日。”
  李世民眨眨眼睛,不太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观音婢,这是……苦肉计?”
  长孙氏一笑,道:“二郎能征善战,我好歹也该懂一二兵法不是?”
  203
  第203章
  ◎不公。◎
  李世民大赞道:“甚妙,观音婢,你可是正中红心啊,承乾三五个月是不敢再提了。”
  “我也不想让承乾为我忧心,只因我实在放心不下他。”长孙氏蹙眉道,“二郎,你知道,承乾素来心事重,不日日看着他,我如何能安心?”
  李世民叹道:“我何尝不是此心。”
  长孙氏道:“只是太子不居东宫,到底于礼不和,侍疾之说总不能用个三年五载,只怕到时候终究得让二郎耳边不清净。”
  李世民摆摆手,道:“这些都是小事,只要承乾好好的,我被烦上一烦,却也高兴呐。”
  长孙氏笑道:“妾谢过圣人。”
  李世民忙伸手扶住她:“你我夫妻,何至于如此多礼。”
  “太子乃是国之储君,你我说的并非私事,乃君臣之事,并不算多礼。”长孙氏道。
  李世民扶着她到榻边坐下:“承乾固然是太子,可难道就不顾你我的爱子之心了?观音婢,我不会只将承乾当做太子,他还是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