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别崩溃,努力干活,将来肯定能去泰山封禅!”李承乾握着拳头给他加油鼓劲。
李世民按了按额头,道:“两千年后……承乾,这不是你随口说出来的话,对吗?”
李承乾笑了笑,道:“等你泰山封禅回来,我就告诉你实情,如何?”
李世民垂首静了一会儿,方抬头道:“能提前知晓天灾,早做预防,避免民不聊生,我可以一直等下去。”
李承乾笑道:“后来所有的人都说你是一个好皇帝。”
李世民也笑了:“我更加不能松懈了。”
李承乾偏了偏头:“那没我的事了……”
“承乾,我是个好父亲吗?”李世民忽然问道。
李承乾愣了愣,然后道:“你是。”
留了谋反的废太子性命,难道不是好父亲吗?对于李泰、李治还有他们的姊妹们来说,他更加是好父亲了。
“是我不是一个好儿子,更不是一个好太子。”李承乾道,“人人都这么说。”
“不。”李世民很快就反驳道,“承乾,你是一个好儿子,也是一个好太子。”
李承乾往后靠了靠,后背接触到椅背后,他才开了口:“历史的评判总是更准确。”
李世民摇头:“可我在看着你,承乾,你是我的儿子,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你只是知道现在的李承乾,人都是会变的。”李承乾看着屋顶,“而且我们现在讨论这些没有任何意义,我也不是你认识的李承乾了。”
上辈子才做了太子的李承乾,是什么模样的?
在大唐太子李承乾的少年时代,他也是饱受赞誉的,只是后来一切都变了。
因为什么呢?因为他有足疾,因为李泰在天可汗的纵容下有了夺嫡之念更有了夺嫡之力,因为谏臣们鸡蛋里挑骨头似的频频犯颜直谏……
李承乾想,也不能都是别人的错,我不能这么无赖,归根到底,我确实做过荒唐事啊,不怪人人都看我不顺眼,现在回头看看,我都看当时的自己有些事的确做得太过荒唐。
“真的……别聊这个了。”李承乾看向天可汗。
对于李承乾而言,已经是发生过的事情了,重来这一辈子也不能洗去上辈子的记忆。
所以,李映说得没错,早日喝了孟婆汤挺好的,只是李承乾现在还做不到。
长子的眼神太过令人痛心,李世民抬手想抚一抚他的头:“承乾……”
李承乾侧头躲开,好声好气地同他商量道:“你就去忙好你的事,然后去泰山封禅,等到时候我们彻底说开,到时候你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你看行吗?”
说起这些事情,承乾的眼神总会黯淡无光,他整个人也没有了生机与活力,李世民看着揪心不已。
但他毫无办法。
在他近三十年的生命中,李世民几乎没有过无能为力的时刻,他总能有办法,他总是有能力。
偏偏这次这个人是他的儿子。
“承乾,阿耶答应你。”李世民清了清嗓子,郑重其事地允诺道,“但你也要答应阿耶一件事。”
李承乾道:“等我回去给你列个表,天灾人祸都记下来,还有日食星象……”
他的话没有说完,就被李世民打断了:“不是这个,承乾,是别的事。”
李承乾疑惑道:“还有什么事?”
李世民看着长子黑白分明却没有神采的大眼睛,道:“阿耶想让你去做些让自己开心的事,你可以去玩,包括出宫,你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你还能让尚食局做些你爱吃的膳食点心,而不只是你阿娘丽质喜欢的……”
“行……”李承乾起身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说着话他就往外走:“我先回去了,晚了阿娘要担心。”
李世民没有留他,只是坐在原地愣了好大一会儿,才令人宣中书、门下等朝臣前来议事。
快步走至殿外时,李承乾被大太阳晃了下眼睛,侧了侧头,忽觉得脸上有点凉意。
李承乾抬手一抹,竟然是一点儿水痕。
不至于吧……李承乾颇觉好笑,天可汗不向来如此吗?
他给李泰超出规格的赏赐都是出于本身的偏爱,但他给太子的赏赐从来都是补偿,毕竟不管怎么说,都不能让一个亲王的待遇超过好歹还算名正言顺的太子吧。
不合规矩的偏爱,太子当然得到过,比如说他谋反要死的时候。
就像现在。
正常的、好好的太子,得不到这一切。
挺没意思的,李承乾慢吞吞地走下太极殿高高的台阶,他以后不会在天可汗面前这样摇尾乞怜了。
晚上回去时,孩子们正在母亲的寝殿外边玩,李世民站着看了会儿,这是承乾教他们的,叫老鹰抓小鸡。
李世民当时笑了好大一会儿,又怕孩子们闹起来摔着,本来不想让他们玩的,但承乾说服了母亲,说小孩儿就该多跑多跳才能对身体好,李世民就反对无效了。
看了一圈,李世民发现不只承乾不在孩子们中间,青雀也不在,他问过宫人才知道,这两个人都在母亲身边读书。
跟着观音婢挺好,李世民想,在孩子们那里,她总是比自己有法子。
李世民当然不能直接说太子能知晓未来这种话,这无异于将长子架在火上烤,好在农业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很重要,他想从这处下手根本不需要理由。
解决干旱除了求神这个虚无缥缈的活动,就是兴修水利,建造蓄水池,预防农田灾害则要更难一些,不过贞观一朝最不缺的就是能臣,众人集思广益,很快给出了不少方案。
李承乾将他的表格交过来时,李世民正埋头看第十二份方案,见长子来了,他搁下手中的奏本:“承乾,坐这儿。”
李承乾将装订好的几张纸搁在他书案上:“我没什么要紧事,你接着忙。”
李世民伸了个懒腰,道:“我也该歇歇了,这两天忙得都没怎么回去,你阿娘可好?孙先生可有再来诊脉?”
“阿娘一切都好,孙先生今日要来,太上皇已经过去跟孩子们玩了,你还回去吗?”李承乾道,“不然到时候我陪孙先生过来这边。”
李世民揉了揉太阳穴:“我回去,有些头疼,让孙先生瞧瞧。”
“大概是用脑过度了吧。”李承乾猜测道。
李世民道:“用脑过度?这该如何缓解?”
李承乾道:“暂时别用了呗,少思考,干点不用脑子的活。”
李世民笑了:“行,那回去瞧瞧丽质他们在玩什么。”
199
第199章
◎公平。◎
回到立政殿时,孙思邈已经在给李渊诊脉了,片刻后他将手收回来,脸上很是无奈:“太上皇,您这两日膳食如何?”
李渊面不改色道:“朕就依先生所说,饮食清淡呐。”
李承乾笑道:“阿翁,是红烧肉清淡还是烤鸭清淡啊?不过么……”他很快话锋一转,“孙先生,你看,我阿翁一大把年纪了,一口牙是多么的坚固!”
孙思邈笑道:“殿下所言甚是,太上皇身上并无别的问题,只是需要膳食多加注意,最好再常活动些。”
“一句话,阿翁,管住嘴,迈开腿。”李承乾直白地总结道。
李渊扶着宫人的手站起来,道:“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了,不吃好喝好,瞎讲究些什么。”
李承乾笑道:“您还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啊。”
“哎,承乾这一句好,今朝有酒今朝醉!”李渊抚掌叹道。
李承乾忙道:“这可不是我的句子,阿翁,这是……”
唐朝末年罗隐的诗……嗯,对于大唐的高祖和太宗皇帝来说,这可就有点不怎么友好了。
“算了,这不重要。”李承乾摆摆手,“阿翁,清淡也有好菜,你可以尝试一下嘛。”
长孙氏适时笑道:“太上皇,前些日子承乾教了御厨几道清淡精致的菜色,儿媳尝着倒好,孩子们也都喜欢吃,您不如也试试?”
李渊点了点头:“行,尝尝。”
不过李渊当然不会在立政殿用膳,他要回大安宫伴着音乐美女用膳。
送走太上皇,孙思邈开始给李世民诊脉,他也说圣人今日过于劳累,该适当歇息。
长孙氏忧心劝道:“朝政要紧,可圣人也该顾惜自己的身子。”
李世民拍拍妻子的手,道:“没什么大事,我今儿歇半日就好。”
长孙氏却不能放心,她又问孙思邈可有调养的方子,孙思邈思索片刻,道:“煎药却是不必,不过圣人可以吃些药膳。”
“药膳?”李世民皱眉,好好的饭加上药那还能吃吗?但他没有反驳的余地,很快皇后接过孙思邈写好的方子,让人给尚食局送去了。
李世民不禁默默叹息一声,趁着孙思邈给皇后诊脉,他在殿内瞧了瞧,问女官:“卫王和公主她们呢?”
女官笑答道:“回圣人,听闻孙先生今日过来,卫王和公主们都躲开了。”
李世民按了按额头,道:“两千年后……承乾,这不是你随口说出来的话,对吗?”
李承乾笑了笑,道:“等你泰山封禅回来,我就告诉你实情,如何?”
李世民垂首静了一会儿,方抬头道:“能提前知晓天灾,早做预防,避免民不聊生,我可以一直等下去。”
李承乾笑道:“后来所有的人都说你是一个好皇帝。”
李世民也笑了:“我更加不能松懈了。”
李承乾偏了偏头:“那没我的事了……”
“承乾,我是个好父亲吗?”李世民忽然问道。
李承乾愣了愣,然后道:“你是。”
留了谋反的废太子性命,难道不是好父亲吗?对于李泰、李治还有他们的姊妹们来说,他更加是好父亲了。
“是我不是一个好儿子,更不是一个好太子。”李承乾道,“人人都这么说。”
“不。”李世民很快就反驳道,“承乾,你是一个好儿子,也是一个好太子。”
李承乾往后靠了靠,后背接触到椅背后,他才开了口:“历史的评判总是更准确。”
李世民摇头:“可我在看着你,承乾,你是我的儿子,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你只是知道现在的李承乾,人都是会变的。”李承乾看着屋顶,“而且我们现在讨论这些没有任何意义,我也不是你认识的李承乾了。”
上辈子才做了太子的李承乾,是什么模样的?
在大唐太子李承乾的少年时代,他也是饱受赞誉的,只是后来一切都变了。
因为什么呢?因为他有足疾,因为李泰在天可汗的纵容下有了夺嫡之念更有了夺嫡之力,因为谏臣们鸡蛋里挑骨头似的频频犯颜直谏……
李承乾想,也不能都是别人的错,我不能这么无赖,归根到底,我确实做过荒唐事啊,不怪人人都看我不顺眼,现在回头看看,我都看当时的自己有些事的确做得太过荒唐。
“真的……别聊这个了。”李承乾看向天可汗。
对于李承乾而言,已经是发生过的事情了,重来这一辈子也不能洗去上辈子的记忆。
所以,李映说得没错,早日喝了孟婆汤挺好的,只是李承乾现在还做不到。
长子的眼神太过令人痛心,李世民抬手想抚一抚他的头:“承乾……”
李承乾侧头躲开,好声好气地同他商量道:“你就去忙好你的事,然后去泰山封禅,等到时候我们彻底说开,到时候你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你看行吗?”
说起这些事情,承乾的眼神总会黯淡无光,他整个人也没有了生机与活力,李世民看着揪心不已。
但他毫无办法。
在他近三十年的生命中,李世民几乎没有过无能为力的时刻,他总能有办法,他总是有能力。
偏偏这次这个人是他的儿子。
“承乾,阿耶答应你。”李世民清了清嗓子,郑重其事地允诺道,“但你也要答应阿耶一件事。”
李承乾道:“等我回去给你列个表,天灾人祸都记下来,还有日食星象……”
他的话没有说完,就被李世民打断了:“不是这个,承乾,是别的事。”
李承乾疑惑道:“还有什么事?”
李世民看着长子黑白分明却没有神采的大眼睛,道:“阿耶想让你去做些让自己开心的事,你可以去玩,包括出宫,你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你还能让尚食局做些你爱吃的膳食点心,而不只是你阿娘丽质喜欢的……”
“行……”李承乾起身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说着话他就往外走:“我先回去了,晚了阿娘要担心。”
李世民没有留他,只是坐在原地愣了好大一会儿,才令人宣中书、门下等朝臣前来议事。
快步走至殿外时,李承乾被大太阳晃了下眼睛,侧了侧头,忽觉得脸上有点凉意。
李承乾抬手一抹,竟然是一点儿水痕。
不至于吧……李承乾颇觉好笑,天可汗不向来如此吗?
他给李泰超出规格的赏赐都是出于本身的偏爱,但他给太子的赏赐从来都是补偿,毕竟不管怎么说,都不能让一个亲王的待遇超过好歹还算名正言顺的太子吧。
不合规矩的偏爱,太子当然得到过,比如说他谋反要死的时候。
就像现在。
正常的、好好的太子,得不到这一切。
挺没意思的,李承乾慢吞吞地走下太极殿高高的台阶,他以后不会在天可汗面前这样摇尾乞怜了。
晚上回去时,孩子们正在母亲的寝殿外边玩,李世民站着看了会儿,这是承乾教他们的,叫老鹰抓小鸡。
李世民当时笑了好大一会儿,又怕孩子们闹起来摔着,本来不想让他们玩的,但承乾说服了母亲,说小孩儿就该多跑多跳才能对身体好,李世民就反对无效了。
看了一圈,李世民发现不只承乾不在孩子们中间,青雀也不在,他问过宫人才知道,这两个人都在母亲身边读书。
跟着观音婢挺好,李世民想,在孩子们那里,她总是比自己有法子。
李世民当然不能直接说太子能知晓未来这种话,这无异于将长子架在火上烤,好在农业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很重要,他想从这处下手根本不需要理由。
解决干旱除了求神这个虚无缥缈的活动,就是兴修水利,建造蓄水池,预防农田灾害则要更难一些,不过贞观一朝最不缺的就是能臣,众人集思广益,很快给出了不少方案。
李承乾将他的表格交过来时,李世民正埋头看第十二份方案,见长子来了,他搁下手中的奏本:“承乾,坐这儿。”
李承乾将装订好的几张纸搁在他书案上:“我没什么要紧事,你接着忙。”
李世民伸了个懒腰,道:“我也该歇歇了,这两天忙得都没怎么回去,你阿娘可好?孙先生可有再来诊脉?”
“阿娘一切都好,孙先生今日要来,太上皇已经过去跟孩子们玩了,你还回去吗?”李承乾道,“不然到时候我陪孙先生过来这边。”
李世民揉了揉太阳穴:“我回去,有些头疼,让孙先生瞧瞧。”
“大概是用脑过度了吧。”李承乾猜测道。
李世民道:“用脑过度?这该如何缓解?”
李承乾道:“暂时别用了呗,少思考,干点不用脑子的活。”
李世民笑了:“行,那回去瞧瞧丽质他们在玩什么。”
199
第199章
◎公平。◎
回到立政殿时,孙思邈已经在给李渊诊脉了,片刻后他将手收回来,脸上很是无奈:“太上皇,您这两日膳食如何?”
李渊面不改色道:“朕就依先生所说,饮食清淡呐。”
李承乾笑道:“阿翁,是红烧肉清淡还是烤鸭清淡啊?不过么……”他很快话锋一转,“孙先生,你看,我阿翁一大把年纪了,一口牙是多么的坚固!”
孙思邈笑道:“殿下所言甚是,太上皇身上并无别的问题,只是需要膳食多加注意,最好再常活动些。”
“一句话,阿翁,管住嘴,迈开腿。”李承乾直白地总结道。
李渊扶着宫人的手站起来,道:“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了,不吃好喝好,瞎讲究些什么。”
李承乾笑道:“您还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啊。”
“哎,承乾这一句好,今朝有酒今朝醉!”李渊抚掌叹道。
李承乾忙道:“这可不是我的句子,阿翁,这是……”
唐朝末年罗隐的诗……嗯,对于大唐的高祖和太宗皇帝来说,这可就有点不怎么友好了。
“算了,这不重要。”李承乾摆摆手,“阿翁,清淡也有好菜,你可以尝试一下嘛。”
长孙氏适时笑道:“太上皇,前些日子承乾教了御厨几道清淡精致的菜色,儿媳尝着倒好,孩子们也都喜欢吃,您不如也试试?”
李渊点了点头:“行,尝尝。”
不过李渊当然不会在立政殿用膳,他要回大安宫伴着音乐美女用膳。
送走太上皇,孙思邈开始给李世民诊脉,他也说圣人今日过于劳累,该适当歇息。
长孙氏忧心劝道:“朝政要紧,可圣人也该顾惜自己的身子。”
李世民拍拍妻子的手,道:“没什么大事,我今儿歇半日就好。”
长孙氏却不能放心,她又问孙思邈可有调养的方子,孙思邈思索片刻,道:“煎药却是不必,不过圣人可以吃些药膳。”
“药膳?”李世民皱眉,好好的饭加上药那还能吃吗?但他没有反驳的余地,很快皇后接过孙思邈写好的方子,让人给尚食局送去了。
李世民不禁默默叹息一声,趁着孙思邈给皇后诊脉,他在殿内瞧了瞧,问女官:“卫王和公主她们呢?”
女官笑答道:“回圣人,听闻孙先生今日过来,卫王和公主们都躲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