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不过在李渊禅位前的这一个月中,也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倒是东宫有一件喜事,李世民一个小妾给他添了个儿子。
这孩子行七,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现在不缺儿子,况且他母亲又没什么显赫的位份和宠爱,因此尽管是喜事,这个孩子的出生却没引起多少人的注意,李世民只过去看了一眼,剩下的就都交给太子妃料理了。
乳母以及伺候小郎君的人都是早就准备好的,长孙氏一一吩咐下去,又嘱咐侍女格外注意些月子中的王氏,各种补品不要少了,让她安心养身体。
李承乾在一旁看着,给母亲斟了杯茶:“阿娘,喝口茶润润嗓子。”
长孙氏揉揉他的头,笑道:“阿娘这些事无趣得很,你阿耶给你挑了教骑射的师傅,你去瞧瞧,别自己胡乱习练,倒伤着了。”
学文的老师不好找,但学武的师傅经过精挑细选后,李世民还是挑到了满意的。
180
第180章
◎太子的打算。◎
能让天可汗满意的师傅,李承乾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直到他在东宫校场看见了尉迟敬德、侯君集、程知节、秦琼。
李承乾:“……”
你怎么不干脆把李靖找来给我当老师,我还能给他讲哪吒闹海的故事。
将自己的心腹与得力干将给儿子当个武学师傅,实在很是大材小用,凡是知道的都要感叹太子真是慈父心肠用心良苦。
可惜,当事人李承乾只觉得厌烦。
上辈子,天可汗曾经往东宫塞过许多人,其中不乏他的重臣和他重臣的儿子们,俨然一副他偏爱看重太子的模样,但其实呢,那不过他偏爱李泰纵容李泰养出他的野心后,所采取的平衡策略罢了。
现在他之所以如此做,不过也只是为了安抚李承乾罢了,天可汗以为这么做,李承乾就能安心吗?
一个人的想法果然永远都不会变,李承乾想,哪怕再过上十辈子,天可汗永远都是这个性情。
偏爱是不需要刻意表现的,天可汗永远表现得好像很爱李承乾,那恰恰是因为他并不怎么爱他。
天可汗偏爱李泰,所以做一件事之前不会考虑后果,直到朝臣们进谏,他才知道在别人眼中这是不合适的,不过就算知道,他也从不改。
偏心是一个治不好的病。
李世民并不知长子在想些什么,见他来了,招手让人过去,他身边的四位将军则是给中山王见礼。
李承乾还礼:“我不知各位将军名姓,请见谅。”
四人忙道不敢。
李世民松了口气,开头不错。
李世民将四个人介绍给李承乾,又道:“暂且先由他们四人轮流给你做武课的启蒙。”
李承乾一脸黑线,杀鸡焉用牛刀,他何德何能,要这几个鼎鼎大名的将军一块儿给他做老师。
李承乾义正词严道:“殿下,天下初定,社稷为重,几位将军想必身肩重任,我不过一小儿,不敢与天下争先。”
此话一出,倒让四人侧目,火药那日的事他们没怎么放在心上,只是不免听别人悄悄议论过几句,后来孔颖达无故被辞,虽太子有所掩饰,但还是有不甚好的传言,因此,近来中山王的名声是不大好的。
可今日一瞧,中山王倒也没有那么不讲理,相反,他还很懂事识大体。
李承乾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这四个人与他并无恩怨,他没必要故意寻人家的不是,而且跟他扯上关系未必能有好结果,譬如上辈子的侯君集。
但如果李承乾知道自己这番话竟挽回了些他危如累卵的名声,他一定要当场发疯。
李世民心里也有自己的打算,承乾对孔颖达不好的态度定然不会是凭空升起,一定是孔颖达做了什么事,否则面对陆元朗,面对今日的四位将军,承乾怎么表现良好呢。
而因为承乾能够接受四位将军,李世民当然不肯将他们换掉,因此他道:“你阿娘已经知道给你选武师傅的事了,若是定不下,她问起来,承乾,你我父子该如何交代?”
李承乾怒道:“你威胁我!”
哇哦。
此话一出,四位将军都不敢再看太子和中山王,这种话他们也能听吗?东宫的父子原来是这样相处的?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人多口杂,承乾,不要让你阿娘知道。”
李承乾瞪大了眼睛,还威胁我!
四位将军看天看地,太子竟这么对付儿子吗?说实在的,不怪中山王这个态度。
谁家父子这样啊。
太子和中山王的对垒以太子获胜告终,不过等四位将军一离开,中山王就冷哼一声,道:“太子都沦落到用母亲来威胁我了,真是卑鄙。”
李世民:“……”
李世民拍拍胸口,忍下这口气,好声好气道:“承乾,阿耶也跟你好生说话了,可你不听,阿耶只好出此下策。”
李承乾讽刺道:“原来是我的错,真是对不起啊,需要我三跪九叩给太子殿下赔罪吗?”
李世民揉了揉额头,道:“承乾,你我父子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李承乾双手环胸,冷笑道:“是你先威胁了我,又要我好好跟你说话,都是我辜负了你的好心,才让你出此下策,你真是什么时候都是对的,什么时候有理啊。”
李世民顿了顿,他回忆片刻自己方才的言行,道:“是我有些操之过急了,我不是怕你不……”
他及时将话停住,但显然已经晚了。
“嗯,对,全是我的错。”李承乾抬脚就走,“求你让我清静会儿。”
李世民忙拦住他,并道:“承乾,阿耶日后定然不会再如此行事。”
李承乾并不相信他的保证,只是道:“我答应你了,别跟我娘告状。”
李世民只得苦笑,在他看来的玩笑话,在承乾那里却是自己在威逼胁迫他。
“好。”李世民答应了,李承乾才放心走。
李世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顶好的父亲,可他原来在长子心中是这么不被信任吗?
李世民无论如何想不通,在承乾看到的那个未来中,究竟发生了何等痛彻心扉的事!
他不能坐以待毙,李世民想着,他须得想个法子。
很快,李淳风被召入东宫。
李世民当然不会直接问他中山王的异端,而是拐弯抹角地问:“孤有一事好奇,听闻前朝时有人能相面,李卿可知,这世上能否有人预知未来?”
这将李淳风问得有些懵,他的确喜欢且精于历法、算经、占星,但他正儿八经在搞研究,可不是坑蒙拐骗,他与那些专骗帝王和达官显贵的术士们是不一样的。
“臣……臣未曾听过。”李淳风迟疑了下,又道,“近来天象也未有异常。”
玄武门事变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六月初的两次太白经天,李渊认为这是秦王将得天下的征兆。
李世民显然也想到了上个月的事,他轻咳一声,道:“是吗?”
李淳风见太子似乎有些难言之隐,唯恐他受了骗,委婉地劝道:“殿下,预知之言,万不可轻信。”
“嗯。”李世民心不在焉地点头,他要不多叫几个和尚道士来问问,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或许他们听闻过这样的事呢。
李淳风见太子根本没听进去,又道:“殿下,若是有人预知臣明日会被噎死,臣唯恐预言应验,一日都不吃不喝,过了当夜子时后,臣自以为就此无碍,大吃大喝,不想竟噎死了,这是否算预知应验,还是正因为有了这预知,臣才丢了性命。”
李世民当场愣住,即便世上当真有预知之术,当你知道未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改变了。
李世民在极力避免长子预想中的结局,却与长子更加剑拔弩张,也许正是因为他现在的一言一行导致了长子预料中的结局。
原本他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家和睦,偏因为有了这个预知,承乾开始变了性子,自己知道后为了改变既定的结局急躁不已,反而弄巧成拙。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下来握住李淳风的手,恳切道:“李卿之言宛如清泉,令我灵台清明、心神清爽,大善大善!”
李淳风松了一口气,太子历来英明神武,若是被这些外物移了性情,大唐只怕不能安稳,幸好幸好。
……
当晚,李承乾再见到李世民时,忽然觉得他有些说不上来的奇怪,但具体哪里奇怪,李承乾确实没个头绪。
李世民按照往常的习惯,同每个孩子都说了些话,最后与长子面对面时道:“承乾,等启蒙完毕,这几个老师你瞧着哪个好,就留下哪个。”
听他又提起校场的事,李承乾想翻个白眼,但碍于母亲在场,他什么都不能做,只能憋屈道:“嗯。”
“还有你另一个老师,我也有了个人选,不过得过几个*月他才能上任。”李世民笑着揉揉长子的头,“且容你先宽泛些日子。”
这孩子行七,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现在不缺儿子,况且他母亲又没什么显赫的位份和宠爱,因此尽管是喜事,这个孩子的出生却没引起多少人的注意,李世民只过去看了一眼,剩下的就都交给太子妃料理了。
乳母以及伺候小郎君的人都是早就准备好的,长孙氏一一吩咐下去,又嘱咐侍女格外注意些月子中的王氏,各种补品不要少了,让她安心养身体。
李承乾在一旁看着,给母亲斟了杯茶:“阿娘,喝口茶润润嗓子。”
长孙氏揉揉他的头,笑道:“阿娘这些事无趣得很,你阿耶给你挑了教骑射的师傅,你去瞧瞧,别自己胡乱习练,倒伤着了。”
学文的老师不好找,但学武的师傅经过精挑细选后,李世民还是挑到了满意的。
180
第180章
◎太子的打算。◎
能让天可汗满意的师傅,李承乾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直到他在东宫校场看见了尉迟敬德、侯君集、程知节、秦琼。
李承乾:“……”
你怎么不干脆把李靖找来给我当老师,我还能给他讲哪吒闹海的故事。
将自己的心腹与得力干将给儿子当个武学师傅,实在很是大材小用,凡是知道的都要感叹太子真是慈父心肠用心良苦。
可惜,当事人李承乾只觉得厌烦。
上辈子,天可汗曾经往东宫塞过许多人,其中不乏他的重臣和他重臣的儿子们,俨然一副他偏爱看重太子的模样,但其实呢,那不过他偏爱李泰纵容李泰养出他的野心后,所采取的平衡策略罢了。
现在他之所以如此做,不过也只是为了安抚李承乾罢了,天可汗以为这么做,李承乾就能安心吗?
一个人的想法果然永远都不会变,李承乾想,哪怕再过上十辈子,天可汗永远都是这个性情。
偏爱是不需要刻意表现的,天可汗永远表现得好像很爱李承乾,那恰恰是因为他并不怎么爱他。
天可汗偏爱李泰,所以做一件事之前不会考虑后果,直到朝臣们进谏,他才知道在别人眼中这是不合适的,不过就算知道,他也从不改。
偏心是一个治不好的病。
李世民并不知长子在想些什么,见他来了,招手让人过去,他身边的四位将军则是给中山王见礼。
李承乾还礼:“我不知各位将军名姓,请见谅。”
四人忙道不敢。
李世民松了口气,开头不错。
李世民将四个人介绍给李承乾,又道:“暂且先由他们四人轮流给你做武课的启蒙。”
李承乾一脸黑线,杀鸡焉用牛刀,他何德何能,要这几个鼎鼎大名的将军一块儿给他做老师。
李承乾义正词严道:“殿下,天下初定,社稷为重,几位将军想必身肩重任,我不过一小儿,不敢与天下争先。”
此话一出,倒让四人侧目,火药那日的事他们没怎么放在心上,只是不免听别人悄悄议论过几句,后来孔颖达无故被辞,虽太子有所掩饰,但还是有不甚好的传言,因此,近来中山王的名声是不大好的。
可今日一瞧,中山王倒也没有那么不讲理,相反,他还很懂事识大体。
李承乾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这四个人与他并无恩怨,他没必要故意寻人家的不是,而且跟他扯上关系未必能有好结果,譬如上辈子的侯君集。
但如果李承乾知道自己这番话竟挽回了些他危如累卵的名声,他一定要当场发疯。
李世民心里也有自己的打算,承乾对孔颖达不好的态度定然不会是凭空升起,一定是孔颖达做了什么事,否则面对陆元朗,面对今日的四位将军,承乾怎么表现良好呢。
而因为承乾能够接受四位将军,李世民当然不肯将他们换掉,因此他道:“你阿娘已经知道给你选武师傅的事了,若是定不下,她问起来,承乾,你我父子该如何交代?”
李承乾怒道:“你威胁我!”
哇哦。
此话一出,四位将军都不敢再看太子和中山王,这种话他们也能听吗?东宫的父子原来是这样相处的?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人多口杂,承乾,不要让你阿娘知道。”
李承乾瞪大了眼睛,还威胁我!
四位将军看天看地,太子竟这么对付儿子吗?说实在的,不怪中山王这个态度。
谁家父子这样啊。
太子和中山王的对垒以太子获胜告终,不过等四位将军一离开,中山王就冷哼一声,道:“太子都沦落到用母亲来威胁我了,真是卑鄙。”
李世民:“……”
李世民拍拍胸口,忍下这口气,好声好气道:“承乾,阿耶也跟你好生说话了,可你不听,阿耶只好出此下策。”
李承乾讽刺道:“原来是我的错,真是对不起啊,需要我三跪九叩给太子殿下赔罪吗?”
李世民揉了揉额头,道:“承乾,你我父子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李承乾双手环胸,冷笑道:“是你先威胁了我,又要我好好跟你说话,都是我辜负了你的好心,才让你出此下策,你真是什么时候都是对的,什么时候有理啊。”
李世民顿了顿,他回忆片刻自己方才的言行,道:“是我有些操之过急了,我不是怕你不……”
他及时将话停住,但显然已经晚了。
“嗯,对,全是我的错。”李承乾抬脚就走,“求你让我清静会儿。”
李世民忙拦住他,并道:“承乾,阿耶日后定然不会再如此行事。”
李承乾并不相信他的保证,只是道:“我答应你了,别跟我娘告状。”
李世民只得苦笑,在他看来的玩笑话,在承乾那里却是自己在威逼胁迫他。
“好。”李世民答应了,李承乾才放心走。
李世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顶好的父亲,可他原来在长子心中是这么不被信任吗?
李世民无论如何想不通,在承乾看到的那个未来中,究竟发生了何等痛彻心扉的事!
他不能坐以待毙,李世民想着,他须得想个法子。
很快,李淳风被召入东宫。
李世民当然不会直接问他中山王的异端,而是拐弯抹角地问:“孤有一事好奇,听闻前朝时有人能相面,李卿可知,这世上能否有人预知未来?”
这将李淳风问得有些懵,他的确喜欢且精于历法、算经、占星,但他正儿八经在搞研究,可不是坑蒙拐骗,他与那些专骗帝王和达官显贵的术士们是不一样的。
“臣……臣未曾听过。”李淳风迟疑了下,又道,“近来天象也未有异常。”
玄武门事变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六月初的两次太白经天,李渊认为这是秦王将得天下的征兆。
李世民显然也想到了上个月的事,他轻咳一声,道:“是吗?”
李淳风见太子似乎有些难言之隐,唯恐他受了骗,委婉地劝道:“殿下,预知之言,万不可轻信。”
“嗯。”李世民心不在焉地点头,他要不多叫几个和尚道士来问问,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或许他们听闻过这样的事呢。
李淳风见太子根本没听进去,又道:“殿下,若是有人预知臣明日会被噎死,臣唯恐预言应验,一日都不吃不喝,过了当夜子时后,臣自以为就此无碍,大吃大喝,不想竟噎死了,这是否算预知应验,还是正因为有了这预知,臣才丢了性命。”
李世民当场愣住,即便世上当真有预知之术,当你知道未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改变了。
李世民在极力避免长子预想中的结局,却与长子更加剑拔弩张,也许正是因为他现在的一言一行导致了长子预料中的结局。
原本他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家和睦,偏因为有了这个预知,承乾开始变了性子,自己知道后为了改变既定的结局急躁不已,反而弄巧成拙。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下来握住李淳风的手,恳切道:“李卿之言宛如清泉,令我灵台清明、心神清爽,大善大善!”
李淳风松了一口气,太子历来英明神武,若是被这些外物移了性情,大唐只怕不能安稳,幸好幸好。
……
当晚,李承乾再见到李世民时,忽然觉得他有些说不上来的奇怪,但具体哪里奇怪,李承乾确实没个头绪。
李世民按照往常的习惯,同每个孩子都说了些话,最后与长子面对面时道:“承乾,等启蒙完毕,这几个老师你瞧着哪个好,就留下哪个。”
听他又提起校场的事,李承乾想翻个白眼,但碍于母亲在场,他什么都不能做,只能憋屈道:“嗯。”
“还有你另一个老师,我也有了个人选,不过得过几个*月他才能上任。”李世民笑着揉揉长子的头,“且容你先宽泛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