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李承乾最后笑道:“不客气,毕竟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在生前知道自己的庙号和谥号。”
但李世民好像没有听到这话,他忽然盯住李承乾的眼睛,问道:“是青雀吗?承乾,是你和青雀吗?”
178
第178章
◎打算。◎
李承乾没有想到他会如此问,因此愣了一会儿,李世民却觉得这是肯定的意思。
“果然,所以你说那些话,所以你近来待青雀总是不冷不热……”
“能废黜太子的,通常只有皇帝。”李承乾出声打断他,“又不是人人都有本事主导一场玄武门。”
“至少,我跟你的青雀都没有这个本事,你太高看他了。”
从少年时救驾雁门关到晋阳起兵后征战四方,再到长安的波诡云谲,李世民虽年轻,却自认这世上已经没有什么事是他未曾经历过的。
但原来在经过兄弟相争后,他还会经历自己的儿子们兄弟阋墙。
这难道是报应吗?
从不会动摇的李世民竟然有些怀疑自己了。
李承乾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但看他的表情也能知道,年轻的天可汗这会儿是很崩溃的。
他并不觉得很痛快,李承乾仰头看着屋顶,觉得很无趣。
“你这么回去,我阿娘会觉察出不对劲的。”李承乾提醒他。
李世民抹了把脸,再一次突如其来地问道:“承乾,既然你已窥探天机,为何仍要如此肆意?”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如果我知道自己将来的不幸之事,那我应该要尽力避免才是。
但李承乾显然没有这个意思。
他不打算讨好他的父亲,不打算修复与兄弟的关系,对于老师朝臣们,他也没有想留个好印象的意思。
李世民争过权夺过位,他知道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思时会做些什么样的事,而李承乾,完全在做相反的事。
“你又为何将火药,将这些东西交出来?”李世民困惑道,“承乾,我不明白你要做什么。”
李承乾笑了笑,道:“你会知道的。”
李世民沉默片刻,他面上仍旧有困惑,但他的眼神已经慢慢变了。
李承乾知道,他已经从刚才的打击中回过神来,他重新变成那个天可汗了。
李世民道:“承乾,无论你想要做什么,有一件事是不会变的。”
“什么?”李承乾仰头看着他。
李世民道:“你是我的儿子,我的长子。”
“你不肯告诉你窥探到的天机是什么,没关系。”李世民笃定道,“但我的坚持始终不变,我不会是重蹈覆辙的人。”
“我与承乾,承乾与青雀,绝对不会是你所预料到的那个结局。”
……
次日,下定决心的未来天可汗现任皇太子开始着人研究竹纸和印刷术。
李承乾则是除了上课气孔颖达,就是带着母亲和妹妹们以及非得跟着的李泰锻炼身体。
练习健康养生操和八段锦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不过半个月功夫,长孙氏和孩子们的面色瞧着就比从前更好,睡觉更踏实,连饭量都增加了不少。
李泰是变化最明显的,就算是日日相见,李世民都发现他瘦了些。
这让老父亲心疼不已,顾忌着承乾和青雀岌岌可危的兄弟情,李世民私下悄悄叫了太医来问,却被告知卫王还是瘦点好。
李世民登时就不乐意了,小孩子白白胖胖才可爱,当然也不是说瘦就不好看,承乾瘦着就挺好的,但青雀白白胖胖,同样也好。
太医无法,只能给卫王开了两剂开胃的药,让他多吃些才能长肉,不然凭他现在的运动量,想维持一个胖嘟嘟的体型,可是不大容易。
李泰的运动量之所以大,是因为李承乾在做操之余,又增加了慢跑这个项目,长孙氏当然是不必做的,她肺不好,跑步不适合她,但其他三个人就逃不过去了。
李世民勉强满意,不过很快他也顾不上孩子们这点小事了,因为竹纸制作成功和印刷术做成几乎是前后脚的事,他须得将自己的时间紧着前朝。
而李承乾立即也将自己的打算付诸行动,趁着这天上课的时候,他向孔颖达道:“孔先生,你可还记得你我的君子之约?”
雕版印刷之术,孔颖达已经在太子那里见识过了,更便宜的纸和更方便传播的书,对于长期垄断读书资格的世家大族来说,初时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不怎么好的兆头。
但仔细想想,又会觉得,倒不必杯弓蛇影。
读书,难道是印出来送到人手上就能做到的吗?
读书,从来没有这么简单。
想读书到能做官的程度,要花费多少心血,这些财力物力寻常人家根本负担不起,到头来,还是只有他们的人才有读书做官的资格。
才经过乱世的世家大族掌权者自认为头脑还算清醒,他们觉得皇太子这时候搞这一出,不过是为自己刷刷功绩罢了,毕竟他才这么不清白的上位。
因此,所谓印刷术在朝堂上倒是引起了很大的讨论度,但世家大族们并没有多放在心上,孔颖达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这会儿中山王一提君子之约,孔颖达却变了脸色,他忽然联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李承乾笑眯眯道:“孔先生,你若是忘了,我可以提醒你,你曾经许诺,愿意让天下人一观你家中的藏书。”
孔颖达僵着脸道:“臣……的确……如此说过。”
“好,孔先生果然是君子!”李承乾拍拍手道,“机会恰好就来了,孔先生,你打算如何做?”
孔颖达顿了顿,道:“中山王,什么机会,臣不明白。”
李承乾冷笑一声:“孔先生,你可说了,若是毁诺,你可要愧对你的先父先祖。”
孔颖达垂首道:“臣不会毁诺!自即日起,臣便命家人大开府中之门,令天下人可出入孔家读书。”
当初那个约定非常不严谨,孔颖达有很多空子可以钻,但这未尝不在李承乾的算计内呢。
李承乾便道:“既然是天下人,那就要保证人人都能读到你家的书,孔先生,你能保证吗?”
孔颖达仍旧低着头:“当初,中山王并没有说要臣保证此事。”
“很好!”李承乾起身道,“既然你我都说服不了对方,那就去找太子评理。”
“孔先生,你不是最爱找太子告状的吗?”
孔颖达猛然抬头:“中山王,臣绝非告状,中山王言行无状,臣身为你的老师,须得尽到教导之责,臣无法管教时,自该上奏太子!”
“好啊,孔先生,既然你觉得自己有理,你敢与我去太子面前对质吗?”李承乾道。
孔颖达当然不会中这么低级的激将法,他立即收敛态度,端正一礼后,道:“中山王,臣已经提出了应诺之法,是你不愿意。”
将家中藏书印刻出来广散于众,说起来简单,却实在是一件得罪所有世家大族的事,纵然有孔老夫子的名头,只怕孔家也得不到好。
孔家不只有孔颖达一个人,他不能置整个家族于不顾。
因此,即便存在狡辩的嫌疑,孔颖达依旧坚持自己的说法。
更何况,孔颖达想着,自己却也不算曲解,当时中山王的确没有与自己约定如何应诺。
“哦,所以是我的错吗?”李承乾坐了回去,似乎已经放弃了去找太子评理。
孔颖达的心还没有放下,他看着中山王,谨慎道:“当初约定不细,中山王与臣各自有自己的解释,之后也没有详细说明,并非是谁的错。”
李承乾点头笑道:“孔先生很会说话,不愧是孔夫子的后人。”
孔颖达这会儿还在做心理斗争,闻听此话立刻激烈反应道:“中山王何故辱我先祖!”
李承乾惊讶道:“孔先生,我如何辱你先祖了?请你务必指出来,我一定向你和孔老夫子郑重道歉。”
孔颖达一顿,中山王那话听着让人不舒服,但要仔细分辨起来,他的确能任意扭曲褒贬。
这就让人打从心底不怎么舒坦了,孔颖达被李承乾气过很多次,从没有像今日这般让他如鲠在喉。
见他不说话,李承乾又道:“孔先生,不如我们再回过头来聊聊书的事?”
就在孔颖达进退维谷时,书房的门忽然被人推开了,太子迈步进来,瞧他们这般,奇道:“承乾,孔卿,这是怎么回事?”
孔颖达赶忙行礼,李承乾却很不紧不慢:“臣请殿下前来,是想请您评评理。”
孔颖达浑身一僵,难怪中山王不急不缓,原来是早就暗中遣人去请太子了!
闹到太子跟前,这件小事就会变成大事,之后便会人尽皆知,任人评说,这是孔颖达不愿意看到的。
李承乾将事情的始末全部复述出来,孔颖达这个当事人听来,也并无可指摘之处。
中山王并没有隐瞒自己说过的每一个字,自然,孔颖达所说的每一句话,他也不会歪曲其中的意思。
但李世民好像没有听到这话,他忽然盯住李承乾的眼睛,问道:“是青雀吗?承乾,是你和青雀吗?”
178
第178章
◎打算。◎
李承乾没有想到他会如此问,因此愣了一会儿,李世民却觉得这是肯定的意思。
“果然,所以你说那些话,所以你近来待青雀总是不冷不热……”
“能废黜太子的,通常只有皇帝。”李承乾出声打断他,“又不是人人都有本事主导一场玄武门。”
“至少,我跟你的青雀都没有这个本事,你太高看他了。”
从少年时救驾雁门关到晋阳起兵后征战四方,再到长安的波诡云谲,李世民虽年轻,却自认这世上已经没有什么事是他未曾经历过的。
但原来在经过兄弟相争后,他还会经历自己的儿子们兄弟阋墙。
这难道是报应吗?
从不会动摇的李世民竟然有些怀疑自己了。
李承乾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但看他的表情也能知道,年轻的天可汗这会儿是很崩溃的。
他并不觉得很痛快,李承乾仰头看着屋顶,觉得很无趣。
“你这么回去,我阿娘会觉察出不对劲的。”李承乾提醒他。
李世民抹了把脸,再一次突如其来地问道:“承乾,既然你已窥探天机,为何仍要如此肆意?”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如果我知道自己将来的不幸之事,那我应该要尽力避免才是。
但李承乾显然没有这个意思。
他不打算讨好他的父亲,不打算修复与兄弟的关系,对于老师朝臣们,他也没有想留个好印象的意思。
李世民争过权夺过位,他知道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思时会做些什么样的事,而李承乾,完全在做相反的事。
“你又为何将火药,将这些东西交出来?”李世民困惑道,“承乾,我不明白你要做什么。”
李承乾笑了笑,道:“你会知道的。”
李世民沉默片刻,他面上仍旧有困惑,但他的眼神已经慢慢变了。
李承乾知道,他已经从刚才的打击中回过神来,他重新变成那个天可汗了。
李世民道:“承乾,无论你想要做什么,有一件事是不会变的。”
“什么?”李承乾仰头看着他。
李世民道:“你是我的儿子,我的长子。”
“你不肯告诉你窥探到的天机是什么,没关系。”李世民笃定道,“但我的坚持始终不变,我不会是重蹈覆辙的人。”
“我与承乾,承乾与青雀,绝对不会是你所预料到的那个结局。”
……
次日,下定决心的未来天可汗现任皇太子开始着人研究竹纸和印刷术。
李承乾则是除了上课气孔颖达,就是带着母亲和妹妹们以及非得跟着的李泰锻炼身体。
练习健康养生操和八段锦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不过半个月功夫,长孙氏和孩子们的面色瞧着就比从前更好,睡觉更踏实,连饭量都增加了不少。
李泰是变化最明显的,就算是日日相见,李世民都发现他瘦了些。
这让老父亲心疼不已,顾忌着承乾和青雀岌岌可危的兄弟情,李世民私下悄悄叫了太医来问,却被告知卫王还是瘦点好。
李世民登时就不乐意了,小孩子白白胖胖才可爱,当然也不是说瘦就不好看,承乾瘦着就挺好的,但青雀白白胖胖,同样也好。
太医无法,只能给卫王开了两剂开胃的药,让他多吃些才能长肉,不然凭他现在的运动量,想维持一个胖嘟嘟的体型,可是不大容易。
李泰的运动量之所以大,是因为李承乾在做操之余,又增加了慢跑这个项目,长孙氏当然是不必做的,她肺不好,跑步不适合她,但其他三个人就逃不过去了。
李世民勉强满意,不过很快他也顾不上孩子们这点小事了,因为竹纸制作成功和印刷术做成几乎是前后脚的事,他须得将自己的时间紧着前朝。
而李承乾立即也将自己的打算付诸行动,趁着这天上课的时候,他向孔颖达道:“孔先生,你可还记得你我的君子之约?”
雕版印刷之术,孔颖达已经在太子那里见识过了,更便宜的纸和更方便传播的书,对于长期垄断读书资格的世家大族来说,初时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不怎么好的兆头。
但仔细想想,又会觉得,倒不必杯弓蛇影。
读书,难道是印出来送到人手上就能做到的吗?
读书,从来没有这么简单。
想读书到能做官的程度,要花费多少心血,这些财力物力寻常人家根本负担不起,到头来,还是只有他们的人才有读书做官的资格。
才经过乱世的世家大族掌权者自认为头脑还算清醒,他们觉得皇太子这时候搞这一出,不过是为自己刷刷功绩罢了,毕竟他才这么不清白的上位。
因此,所谓印刷术在朝堂上倒是引起了很大的讨论度,但世家大族们并没有多放在心上,孔颖达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这会儿中山王一提君子之约,孔颖达却变了脸色,他忽然联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李承乾笑眯眯道:“孔先生,你若是忘了,我可以提醒你,你曾经许诺,愿意让天下人一观你家中的藏书。”
孔颖达僵着脸道:“臣……的确……如此说过。”
“好,孔先生果然是君子!”李承乾拍拍手道,“机会恰好就来了,孔先生,你打算如何做?”
孔颖达顿了顿,道:“中山王,什么机会,臣不明白。”
李承乾冷笑一声:“孔先生,你可说了,若是毁诺,你可要愧对你的先父先祖。”
孔颖达垂首道:“臣不会毁诺!自即日起,臣便命家人大开府中之门,令天下人可出入孔家读书。”
当初那个约定非常不严谨,孔颖达有很多空子可以钻,但这未尝不在李承乾的算计内呢。
李承乾便道:“既然是天下人,那就要保证人人都能读到你家的书,孔先生,你能保证吗?”
孔颖达仍旧低着头:“当初,中山王并没有说要臣保证此事。”
“很好!”李承乾起身道,“既然你我都说服不了对方,那就去找太子评理。”
“孔先生,你不是最爱找太子告状的吗?”
孔颖达猛然抬头:“中山王,臣绝非告状,中山王言行无状,臣身为你的老师,须得尽到教导之责,臣无法管教时,自该上奏太子!”
“好啊,孔先生,既然你觉得自己有理,你敢与我去太子面前对质吗?”李承乾道。
孔颖达当然不会中这么低级的激将法,他立即收敛态度,端正一礼后,道:“中山王,臣已经提出了应诺之法,是你不愿意。”
将家中藏书印刻出来广散于众,说起来简单,却实在是一件得罪所有世家大族的事,纵然有孔老夫子的名头,只怕孔家也得不到好。
孔家不只有孔颖达一个人,他不能置整个家族于不顾。
因此,即便存在狡辩的嫌疑,孔颖达依旧坚持自己的说法。
更何况,孔颖达想着,自己却也不算曲解,当时中山王的确没有与自己约定如何应诺。
“哦,所以是我的错吗?”李承乾坐了回去,似乎已经放弃了去找太子评理。
孔颖达的心还没有放下,他看着中山王,谨慎道:“当初约定不细,中山王与臣各自有自己的解释,之后也没有详细说明,并非是谁的错。”
李承乾点头笑道:“孔先生很会说话,不愧是孔夫子的后人。”
孔颖达这会儿还在做心理斗争,闻听此话立刻激烈反应道:“中山王何故辱我先祖!”
李承乾惊讶道:“孔先生,我如何辱你先祖了?请你务必指出来,我一定向你和孔老夫子郑重道歉。”
孔颖达一顿,中山王那话听着让人不舒服,但要仔细分辨起来,他的确能任意扭曲褒贬。
这就让人打从心底不怎么舒坦了,孔颖达被李承乾气过很多次,从没有像今日这般让他如鲠在喉。
见他不说话,李承乾又道:“孔先生,不如我们再回过头来聊聊书的事?”
就在孔颖达进退维谷时,书房的门忽然被人推开了,太子迈步进来,瞧他们这般,奇道:“承乾,孔卿,这是怎么回事?”
孔颖达赶忙行礼,李承乾却很不紧不慢:“臣请殿下前来,是想请您评评理。”
孔颖达浑身一僵,难怪中山王不急不缓,原来是早就暗中遣人去请太子了!
闹到太子跟前,这件小事就会变成大事,之后便会人尽皆知,任人评说,这是孔颖达不愿意看到的。
李承乾将事情的始末全部复述出来,孔颖达这个当事人听来,也并无可指摘之处。
中山王并没有隐瞒自己说过的每一个字,自然,孔颖达所说的每一句话,他也不会歪曲其中的意思。